按角色分類
生行腳色
洪郎允綽號「虎狼允」,氣宇軒昂,颱風瀟灑,文小生稱擅,以《孟麗君》皇甫少華最佳。
劉再生人稱「蹴再生」,擅長靠。雉尾,具英武之氣,綽號「活周瑜」。
柯賢克文武小生兼演,嚴謹講究唱做念大。演文生神韻飛動,風情灑脫;演武小生氣勢恢宏,以形傳神。以《林文生告玉狀》林文生、《三門街》小福祿、《施公案》黃天霸見稱。
黃秀郎工旦行,後兼生行,以《兩國王》的薛平貴、《審三如》的藺相如稱擅。
還有李金邊、洪江、林民權、陳長杭、蔡鍾鐵、洪森仁、林固子、林賢殿、蔡自強、曾火記、曾表等。
老生角色
簫光椅、陳宗熟、吳桂枝、張催遷、王仁沓、楊廣秋、洪青龍、貓井、洪狗、陳盾、曾通、幹長、徐富、鄭南、張仔丕、洪管等。
花臉角色
陳子良紅淨、二花,噪音凝重渾厚,重工架,有「活關羽」之稱;反串女丑,別具一格。
吳遠宋擅長大花、二花及老生,聲音粗獷渾厚,人稱「大股宋」、「一聲雷」。
簫迪吉
還有吳大臭、施燒、洪道成、簫迪秋、蔡春枝、許源、洪元田。
王火杯、臭圓、洪溯木、洪水割等。
醜行腳色
許仰川以公子醜見長,表演極具獨創性,模仿飛禽走獸神態,提煉成優美身段,體態輕佻,詼諧入妙。
林賜福擅演傻醜、破衫醜,吸取布袋戲表演動作,稱布袋戲醜,自成一格,妙趣橫生。
施純送袍帶醜稱擅,吸取傀儡戲表演,形似傀儡神似人,有「嘉禮醜」之稱,以創造人物性格形象見長。
柯賢溪綽號「俏羅溪」,以女丑稱絕,名重閩南,飲譽東南亞諸國,有「閩南第一醜」之稱。
以上四位醜行腳色,稱為「高甲四大名醜」,是本時期高甲戲丑角藝術發展、成熟而形成獨具風格的代表性角色,各成流派。黃大篇戲仔醜行出身,改演高甲。以其天生形象、體型。扮演家丁丑一類小人物,惟妙惟肖。
李皮淡綽號「青皮淡」,武丑見長,毯子工精妙,又有絕活:吞火吐火、吊辮子、栽人頭。
李水活有「鑽交椅」、「格容」、「死眼」絕招。
李永安能雙手捧盆水,兩肋夾雞蛋。從三層高桌上翻下來。
還有綃煙、貓駁、陳珍、李漢水、洪豆青、郭正德等,都各有擅長。
按性別分類
旦角藝術的發展,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女伶,打破歷代承襲的「男扮女旦」局面,形成男女旦平分秋色。女伶的湧現,產生了女性旦角的獨有魅力,於是風靡一時。
著名男旦
李雙聲擅於花旦,演技出色,演盡女態,人皆誤認為女角。《瓦窯答》扮王寶釧,《翠屏山》扮揚雄妻,《打金枝》扮公主。
黃和成扮花旦,活潑玲瓏;扮武旦,剛健婀娜。譽滿泉南。
田雞以武旦、花旦稱擅。技藝嫻熟,《蝴蝶杯》扮胡鳳蓮,情態最佳。
還有簫迪蘋,桌旦,慰仔旦,斟仔旦,施瓜、林拾、謝明亮。施亮、施長、伍建、洪仔定。洪廷根、楊母緞等。
著名女旦
蔡秀英擅演花旦、武旦,技藝嫻熟,作戲逼真,尤以色飛眉舞,繪影魔神,令人稱絕。以《鳳儀亭》、《櫻桃會》、《武松打店》、《斬黃袍》、《番婆弄》諸戲見稱。30年代即名聞遐邇。施玉昆擅花旦、小旦,扮相俊美,秀色如脂,笑容可掬,天真灑落。以《大鬧花府》的紅枚(小旦)見稱,馳名於30年代。
洪秀月後起之秀,得其父洪金乞真傳,工花旦、武旦,天生麗質,情態俱佳,武打翻跌,技藝精湛。擅演《西門慶》的潘金蓮,《棋盤山》的竇仙童,《穆柯寨》的穆桂英。1947年後,名噪一時。
蔡素得後起之秀,工青衣,兼武旦、花旦。扮青衣,情態悽楚。唱功優美作工細膩,以飾秦香蓮一角擅名。
林秀來人稱「來仔旦」,色藝照人,歌喉清越,唱工絕倫,同行譽之為「晉江梅蘭芳」,以演王寶釧、貂蟬、孟姜女、秦香蓮等角色譽滿海內外。
餘有月英旦、傅烏悶、麗華旦、蓮花旦、林英梨、施秀玉、綃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