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大陳氣象站正式授牌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大陳颱風綜合探測基地。據悉,大陳島是華東颱風探測最佳位置之一,目前我市24小時颱風路徑預報誤差已縮小至61千米。
1956年至今,大陳氣象站的觀測資料從未間斷。農業豐收、漁業豐產、交通航運提升、旅遊氣象服務體系建立……近年來,大陳氣象站為民生發展提供氣象保障,為台州地區防臺減災提供科技支撐。
台州是浙江乃至全國颱風影響最嚴重的區域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台州產生直接影響的颱風有263個,登陸台州的颱風19個,佔同期登陸浙江颱風總次數的42%。
從1961年「6126」號颱風中心最低910百帕氣壓數據,到2004年「雲娜」颱風58.7米/秒的大風極值,再到2019年「利奇馬」颱風持續29小時的大風記錄,「大陳氣象站為學術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平臺支撐,我市24小時颱風路徑預報誤差已縮小至61千米。」台州市氣象局局長馮堅說。
幾經努力,台州與中國氣象局上海颱風研究所籤訂《共同建設大陳颱風探測試驗站合作協議》《加強颱風科研業務交流合作協議》,雙方在大陳建立了颱風外場觀測科學試驗基地,組建了颱風探測創新團隊。
「颱風靠近大陳島時,尚未收到內陸下墊面的影響,保持海上行進時的性狀,對於觀測颱風登陸前後的結構和強度變化等特徵,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是我國華東地區開展颱風探測最好的地方之一。」上海颱風研究所信息室主任趙兵科說。
微波輻射計、紅外雲天儀、雷射測霧雷達、毫米波測雲雷達……目前,位於五虎山頂的颱風探測基地已布設完成各種特種探測設施,與台州新一代天氣雷達、局地警戒雷達、沿海地波雷達組成了颱風綜合探測網。
此外,大陳國家觀象臺項目作為浙江省氣象局重大培育項目,也在穩步推進。馮堅介紹,大陳觀象臺建設是「十四五」期間氣象監測能力向多圈層拓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要聚焦海洋全能觀測,利用現代化手段建立颱風和海洋綜合觀測平臺。」
責任編輯:丁楚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