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抓了一手爛牌,卻演繹出精彩的人生——《米歇爾歐巴馬自傳》

2020-12-13 古典香草青檸冰淇淋

在美國這樣一個存在種族歧視的國度,作為黑人,想要獲得社會應有的尊重和地位,是相當不容易的。

然而米歇爾做到了,她成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入住白宮的非洲裔第一夫人,並成功地在各個身份中切換自如。

她如何做到呢?看完她的自傳,每個人都會從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

米歇爾出生在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父親是鍋爐工人,母親是家庭主婦,別人家有的是背景,可她只有背影。

但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卻培養了米歇爾堅韌不拔的個性。

家庭環境奠定了成長的基石和良好土壤。

米歇爾一家

除了環境的影響,米歇爾的父母對教育的重視也讓米歇爾有了良好的發展空間,雖然他們沒什麼文化,但他們深知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節衣縮食把孩子們送進優質的學校,讓她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米歇爾受到了比較好的培養。

父母願意跟子女交流,不把子女當小孩子,從不說教,對子女提出的問題有問必答,不管那些問題有多幼稚,都不敷衍子女;米歇爾的父母給予子女獨立的空間,教育子女堅韌不拔,允許不公平和差異的存在並接受它們、寬容它們。

正是如此普通但偉大的父母,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閃光的米歇爾。

米歇爾幼兒園畢業照(三排右數第二個)

在上個世紀60年代,種族歧視十分嚴重,米歇爾作為黑人,從小就意識到不同膚色人種有著不同待遇。

這個現象,讓她對自己的未來有堅定的目標,自此從小對自己進行規劃,養成了在大腦中永遠保持一張「待辦清單」的習慣,通過各種辦法達成自己的目標,如此自律的人生態度,才激發出無限的潛能。

米歇爾在普林斯頓大學

而在平衡家庭和生活時,米歇爾也曾遇到困境。

當歐巴馬因為工作原因無法顧忌家庭時,他們爭吵過,甚至有想過是否離婚,然後他們最終選擇了尋找專業的人士進行諮詢解決,從而發現了更為合適的方式方法,不斷解決了他們的婚姻問題,也在另一方面升華了自己。

工作和生活,我們很多人都將其混為一談,這個時候就是我們進行內省,探尋內心的過程。我們需要復盤,復盤幫助我們更好的內省和規劃。

對自己做過的事情來一次回放,發現可以修正的,應該修正的,尋找每一次決策的得失,讓下一次更棒,畢竟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生活是有序整齊的。

如歐巴馬決定參選總統這件事,米歇爾剛開始是拒絕和糾結的,她無法想像做出這個決定後,夫妻倆的生活將會如何,此外米歇爾也不想讓自己和家庭曝光,當她看到經歷颶風后的美國人們特別是受災的多是跟她一樣的黑人時,心中那一團火引燃了讓歐巴馬參選的決定。

我們這一世生命中,會碰到各種大的事件,需要我們做重大決定,我們茫然不知所措,痛苦掙扎,因為我們不確定這個決定的結果是好是壞,我們努力去預想,去感知,盡力讓自己做出一個能在我們控制範圍內的選擇和決定。

我們誰也無法確定明天會發生什麼,甚至下一秒也無從知曉,我們看到了太多的突然,經歷著太多的煙花絢爛,唯有當下是我們能把控的。

因為不知,我們恐懼;因為不知,我們才更需珍惜當下,每一個當下都會成為你未來生命中那一抹絢麗。

米歇爾哈佛畢業照

通讀全書,字裡行間透露出的是米歇爾的求實態度和對目標的執著追求。

從學生時代開始,她就事事爭第一,步入社會以後,她把自己的目標放大為種族的目標,她要讓黑人有地位,讓女性獲得有尊嚴。

這個目標的宏偉性和遠大性,讓她時刻不得放鬆,不敢懈怠,時刻準備著「戰鬥」,因此能獲得如此成功。

每一個階段,每一個小目標完成後,她都會制定更大的目標,然後進行目標分解,一步一步去實現。

很多人都會在工作生活中制定不同的目標,但大部分人都迷失在這個目標之下,漸漸遠離,最終不再提及。

她也對自己夠真誠,對自己真實,敢於說出自己的內心。

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都會把「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放在嘴邊,但又有多少人「初心易得,始終難求」。

也有人不敢把自己的真實告訴他人,因為怕,怕受傷害,怕自己的傷口被人知道笑話,怕那個心裡結痂的傷疤被一次次重新揭開,最終無法癒合。

但也許展示真實的自己能收穫更大的美好,誰也不知道打開的潘多拉寶盒裡會是什麼。

我們都是求愛的人,其實愛一直圍繞著我們,需要我們打開心扉去接納。

她對家庭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她對自我、女兒、母親、妻子多重角色的成功轉換能力值得所有女性欽佩。

這個社會,我們不得不承認,對於女性有著很多的偏見和不公平。社會上很多聲音,要求女性把家庭放第一位,要當好賢妻良母;工作中,卻從來沒有更多的寬容給予女性。

不管我們是哪個角色,都要求我們是優秀的,仿佛女性是超人,每個角色都應該應對自如,不容犯錯。

很多女性朋友可能會因此迷茫而無所適從,不過,事業和家庭,真的是一對矛盾嗎?至少在米歇爾看來,答案是否定的。

她可以為美國有色人種、為美國婦女爭取平等的地位而奮鬥,在家中,她也是一個賢內助,一個好母親,甚至為了實現當母親的夢想,她去做試管嬰兒……第一夫人、妻子、母親……每一個角色,她都扮演得很好。

對於女性來說,事業和家庭,從來不是非此即彼,無法兼顧的。

今天的不少獨立女性,已經為我們樹立了典範。比如普莉西拉·陳和伊萬卡,她們不但幹得好,而且嫁得好。

而她們的成功,也鼓舞著越來越多的女性為追求事業和愛情去努力奮鬥。

雖說歐巴馬的總統生涯充滿爭議,但他憑藉自己的努力在一個種族歧視尚未完全根除的西方大國成為第一任黑人總統,本身就是一個相當勵志的故事。

而米歇爾從藍領工人的女兒到白宮第一夫人,也算是書寫了美國歷史的一個傳奇。

他們夫妻倆體現出來的不認命,不服輸的精神,不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麼?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將來的你,一定會萬分感謝今天這個拼命的你。

(半月談書社)

相關焦點

  • 《成為》米歇爾歐巴馬自傳《Becoming》
    米歇爾歐巴馬的自傳,看完之後覺得是將來巴拉克歐巴馬那個大部頭自傳的前傳。之類的話,其實那個園子不大的,書裡說後來擴建了很大,我也沒機會再得一見,現在新總統入主之後,不知道這塊地還是不是保留著   精彩的地方還是她成為總統夫人之前的故事,她的出生、求學,以及那些男朋友們,還有他父親對於那些男朋友的評論,「可惜都長不了」,這大概也算吐槽。
  • 《成為:米歇爾·歐巴馬自傳》中文版發行
    近日,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自傳《成為》簡體中文版由企鵝蘭登授權、天地出版社引進出版。書中,米歇爾不僅講述了童年的生活以及職業女性應該如何平衡工作跟家庭,還披露了一些白宮生活秘聞。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稱該回憶錄是「深刻的個人經歷」,正如書名「成為」一樣,希望能夠鼓勵更多的人。  據出版方介紹,《成為》已翻譯成了28種語言,自出版以來就登頂了多國的暢銷榜單,上市一個月熱銷500萬冊。美國著名電視訪談節目主持人奧普拉·溫弗瑞評價本書「書裡有你想知道的一切,甚至有些你想像不到的東西」。「這本書寫得太好了,我能聽到她的聲音,想像到她的表情,感受到她的情緒。
  • 《成為:米歇爾·歐巴馬自傳》:美國前第一夫人自傳中文版
    2018年11月13日全球發售的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自傳《成為》簡體中文版終於上市!作為美利堅合眾國的第一夫人、第一位擔任這一角色的非洲裔美國人,她幫助創建了歷史上包容度最高的美國政府,同時也確立了自己在世界範圍內倡導女權的崇高地位,米歇爾·歐巴馬成為當代最具標誌性和吸引力的女性之一。在自傳中,米歇爾邀請讀者進入她的世界。她表示,在書中,我談到了我的根,以及一個來自芝加哥南部的小女孩如何發掘自己的能力,並運用它來賦予他人力量。
  • 《成為:米歇爾歐巴馬自傳》:女人,請努力活成自己的光
    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白宮夫人米歇爾歐巴馬,始終堅信努力是人生最好的活法。她的個人傳記《成為》,講述了自己如何從芝加哥南城一個非洲裔工人家庭的女兒,成為常春藤名校的精英,再成為「美國第一夫人」的故事。這本書尚在預售期間,便登上了美國亞馬遜暢銷書榜第一名,僅上市一個月,全球銷量就超過500萬冊。
  • 米歇爾歐巴馬自傳《Becoming》成18年最暢銷書籍
    網易娛樂11月21日報導 據國外媒體報導,歐巴馬夫婦雖然已經離開了白宮,但他們的人氣卻從未消失—前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Michelle Obama)的自傳《Becoming》,目前已經迅速成為2018
  • 歐巴馬夫人自傳中文版上市
    出版方供圖南報網訊(記者 解悅)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自傳《成為》簡體中文版上市。奧普拉·溫弗瑞告訴美聯社,「這本書寫得太好了,我能聽到她的聲音,想像到她的表情,感受到她的情緒。她讓我們看到了她是如何發現、定義並塑造自己的聲音。」書中,歐巴馬夫人塑造了一個許多美國人喜歡與之飲酒聊天的現代女性形象。在自傳中,米歇爾邀請讀者進入她的世界。她表示,在書中,我談到了我的根,以及一個來自芝加哥南部的小女孩如何發掘自己的能力,並運用它來賦予他人力量。
  • 《成為:米歇爾·歐巴馬自傳》——成為自己·成為我們·成為更多
    藉此機會,請跟筆者一道,翻開一位與我們同時代的名人自傳——《成為》。讓我們隨著米歇爾·歐巴馬推演的「人生軌跡三部曲」——成為我,成為我們,成為更多,思考你我又該如何——成為自己?·歐巴馬很失望》,文章概括了這本自傳的敘事主線與結構如下:《成為》這本書結構非常清晰和均衡,分別是「成為自己」「成為我們」「成為更多」,這是非常詩意的寫法,你看完書之後,會知道:成為自己:是一個芝加哥南城的黑人女孩成為藤校精英的故事;成為我們:是一個女孩成為妻子和母親的故事
  • 最酷的人生:不是抓到好牌,而是打好爛牌
    不過人生如牌局,我們出生就身在局中,並且每個人手中多少都抓著一些牌……比如:智商,顏值,身高,家世,身體素質,所在城市等等教科書上會說人人生而平等,這句話只對了一半,僅僅是法律意義上的平等。牌的不同,我們的人生的軌跡和命運不同,人生並不公平也不平等。
  • 成為:米歇爾.歐巴馬自傳丨你是自己的王,無需他人為你加冕
    前些日子,一本記錄前第一夫人米歇爾55年生活的自傳——《成為》,上市首日銷售725000冊,陸續翻譯為33種語言,刷新了 2018 年整個英文世界的圖書銷售紀錄。是如何與歐巴馬相識、相知、如何經營家庭?都不是。《成為:米歇爾·歐巴馬》這本書非常接地氣,以我為主線,根據自己角色的轉換,分為三個章節完成--成為我,成為我們,成為更多。
  • 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 成為這樣的我 Becoming
    近日,Netflix發布勵志題材《成為這樣的我》(Becoming,同時也是米歇爾自傳書名)預告片。該紀錄片聚焦米歇爾·歐巴馬(Michelle Obama)在成為美國第一夫人前的人生。身為一位黑人女性,她並不主張去等待世界變得平等,而是勇敢地去分享,用自己的力量來打破阻礙。
  • 歐巴馬2018年最愛書籍?當然是米歇爾的新書
    書籍方面,米歇爾·歐巴馬的新書《成為》毫無懸念地成為了歐巴馬的最愛;電影方面則包括《黑豹》和《羅馬》等;音樂方面,賈奈爾·夢內、王子等歌手也受到了歐巴馬的喜愛。同時,歐巴馬還會聽取自己女兒們的建議,以便緊跟潮流。
  • 從芝加哥貧民窟走出的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我命由我不由天
    但是——她的出身絕非貴族小姐,富豪二代,她的經歷就是一個平民家孩子的逆襲記。出生的那一刻,誰都不會將她的人生與第一夫人聯繫在一起。認識米歇爾.歐巴馬,你會驚奇地發現,比歐巴馬更有趣的,是米歇爾.歐巴馬01 黑色的皮膚,是她一輩子努力的宿命如果說投胎靠運氣的話,那麼在當時出生在美國的黑人家庭,怎麼說都是一次不走運的投胎。
  • 《成為》米歇爾.歐巴馬—教你在婚姻裡,育兒時,工作中成為自己
    《成為》這本書是米歇爾歐巴馬的自傳。自傳中有太多的跟我們普通女性一樣的成長經歷,生活中的那一堆理不清的忙碌,育兒道路上的點點滴滴,平衡工作與家庭所做的努力。米歇爾在每一階段分別經歷了什麼?用哪些方法解決問題?又怎樣在不斷成長直至成功的呢?
  • 《成為》米歇爾.歐巴馬—教你在婚姻裡,育兒時,工作中成為自己
    《成為》這本書是米歇爾歐巴馬的自傳。自傳中有太多的跟我們普通女性一樣的成長經歷,生活中的那一堆理不清的忙碌,育兒道路上的點點滴滴,平衡工作與家庭所做的努力。,因為她懂得如何教導米歇爾自信的發掘自己最優秀的一面。
  • 憑這本自傳,美前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獲格萊美大獎
    中新網1月28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憑藉其暢銷回憶錄《成為》的有聲版首次獲得葛萊美獎。這是歐巴馬一家第三次獲得葛萊美獎。2006年和2008年,米歇爾的丈夫巴拉克歐巴馬因其回憶錄《我父親的夢想》和《無畏的希望》的有聲讀物而獲得格蘭美格萊美最佳朗讀專輯獎。資料圖: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據悉,米歇爾沒有參加本次格蘭美頒獎典禮。
  • 米歇爾·歐巴馬傳記片《成為》5月6日網飛上線
    德國版《Vogue》4月29日報導,改編自前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自傳《成為》,由網飛出品製作的同名電影,將在5月6日上線。米歇爾·歐巴馬雖然出身於美國芝加哥的工薪家庭,但本質學霸的她在普林斯頓跟哈佛兩所精英大學裡完成學業,並且被推薦到一所知名律師所實習,從此開啟她最愛的律師事業。歐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後,米歇爾也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非洲裔第一夫人。這種劇情,可能連最出色的小說家、編劇也編不出來。
  • 歐巴馬情人節浪漫發文撒糖,稱米歇爾是永遠的舞伴,笑得像大男孩
    當地時間2月14日,正值西方情人節,美國前總統巴拉克·歐巴馬不忘浪漫撒糖,在社交媒體分享和妻子米歇爾·歐巴馬的合照。歐巴馬在分享的照片中表情調皮,在妻子身邊笑得像一個大男孩。而米歇爾非常可愛的比個心,這對老頑童還挺潮的。
  • 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離開白宮後生活是什麼樣的?
    華盛頓(美聯社)——隨著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卸任時間臨近,當了8年「第一夫人」的米歇爾.歐巴馬離開白宮後的生活也成了公眾熱議的話題之一。   以下就是53歲的米歇爾.歐巴馬在2017年1月20日返回到「平民」生活後可能要完成的事。
  • 被指冒犯女王,米歇爾歐巴馬九年後承認因為高跟鞋話題讓她犯了錯
    歐巴馬的媳婦兒米歇爾日前出了新書《becoming》,美國時間周二(11月13日)在芝加哥巡迴「演出」開新書發布會。歐巴馬的媳婦兒米歇爾日前一向優雅大體,居然在書裡承認自己幹錯事,原來在9年前,她和英國女王見面時居然摸了對方的背,而且還給了她一個擁抱。
  • 沒有抓到一手好牌的人,必須努力打好手中的爛牌!
    整整十年的時間,這個信奉「一分改命」,高呼「多考一分,幹掉千人」的孩子,真的為自己的人生贏得了一場勝利。那些對應試教育和學習無用居高臨下的偏見和嘲諷,在這一瞬間,不攻自破。 看到李松10年的變化,很多家長真的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當你給孩子最好的生活與教育的時候,是否有教給孩子接受生活與教育的能力,父母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教育孩子,幫助孩子成就未來的人生。 逆境生存 作為父母,不應讓孩子在順境中成長,而應從小教會孩子如何打爛牌,將來離開家庭的庇護進入社會,才能獨立生存、處變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