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馬伯庸曾說過:「所謂選擇,只是努力所賦予人的一種資格。」
的確,只有當你積累足夠的努力,才有選擇的機會,否則,連選擇的資格都沒有。
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白宮夫人米歇爾歐巴馬,始終堅信努力是人生最好的活法。她的個人傳記《成為》,講述了自己如何從芝加哥南城一個非洲裔工人家庭的女兒,成為常春藤名校的精英,再成為「美國第一夫人」的故事。
這本書尚在預售期間,便登上了美國亞馬遜暢銷書榜第一名,僅上市一個月,全球銷量就超過500萬冊。
米歇爾在書裡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身處社會底層的貧困女孩,在面對生活困境、面對理想和現實的選擇時,如何通過不懈的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儘管我們無法複製成功,但是她專注於目標,積極樂觀和獨立自強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1 人生不設限,力爭上遊
米歇爾出生在一個貧困的黑人家庭,父親是有腿疾的鍋爐工人,母親是全職主婦,他們沒有自己的房子,租住在親戚家的狹小公寓裡,但父母卻給了她一生取用不盡的精神食糧。
母親早早教她讀書識字,帶她去公共圖書館,告訴他和哥哥:「你們是未來的大人。」
父親引導他們,說話吐字要清晰,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才能超越現狀,走得更遠。
正是這種樂觀不妥協的家庭氛圍,成就了米歇爾積極好強的性格。
上幼兒園時,米歇爾因在課堂上讀錯「white」這個單詞,晚上回家後不服輸的她繼續練習,隔天主動向老師請求重念。
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當時的任課老師既不喜歡孩子也不維持課堂秩序,班級混亂不堪。米歇爾和其他同學被視為壞孩子,並被安排到學校地下室去學習,回家後氣憤不已的她跟母親傾訴抱怨。
雖然母親不縱容她的怒火,但非常認真地對待她的沮喪。母親去學校找到了那位老師,並禮貌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態度。
後來米歇爾和幾個同學順利通過一系列的考試,插班進入了三年級,他們才得以見到光線充足井然有序的課堂。
直率敢言的母親用實際行動鼓勵米歇爾,要獨立思考,勇於發出自己的聲音。米歇爾也深知,努力讀書是自己跨越階層和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
在高中期間,她自強上進,成績和表現都十分優異,不僅被選為年級的財務總管,還進入美國國家高中榮譽生會。
更為重要的是,米歇爾克服了剛入學時的膽怯和自我懷疑。
然而,當她滿懷信心去申請普林斯頓大學時,申請顧問卻居高臨下且敷衍地告訴她:「我不確定你是上普林斯頓的料兒。」
這番話沒有讓米歇爾喪失信心和鬥志,而是讓她學會不斷調整方法,繼續努力。最終,她如願以償被普林斯頓大學錄取,又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深造,成功擠進美國精英階層。
她在傳記裡這樣寫道:「我從未認為申請大學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要把精力集中在一點——要對自己的人生充滿信心。我承認我在努力爬得更高,就我的背景來說,努力是我唯一能做的事。」
盧思浩說過:「真正讓你走遠的,是自律,積極和勤奮。」
貧困的出身和周圍的偏見,並不是放棄的理由。把喪氣的話收一收,把積極性提一提,你也可以像米歇爾一樣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得到想要的。
2 遵從內心做熱愛的事,並全力以赴
村上春樹說過:「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怎麼也長久不了。」
從普林斯頓到哈佛大學再到國際知名律所,米歇爾的人生像是進入了開掛模式。
在許多人看來,工人階級的黑人女孩,能擠進美國精英階層,已經是莫大的成功。25歲的米歇爾穿戴名牌,開著豪車,出入高檔寫字樓,一年的年薪比父母一輩子賺的還多,可她卻感到異常失落。
因為,身處名利場,卻無法從這份光鮮亮麗的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她時常陷入迷茫之中,不斷反問自己:「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呢?我想以怎樣的方式為世界做貢獻呢?」
直到有一次,在律所的安排下,她接到了一個督導的任務,而督導的對象就是哈佛法學院暑期實習生歐巴馬。歐巴馬的出現,促使米歇爾開始重新思考人生的選擇。
有一次,歐巴馬受邀去黑人社區做一場講座,米歇爾一同前往。歐巴馬讓每個人分享自己的故事,並激勵大家不要放棄希望。他向在場的人發問:「我們要安於這個世界的現狀,還是努力讓世界變成它本應該有的樣子?」
那一刻,米歇爾突然意識到,讓自己從困境中掙脫出來是容易的,而幫助弱勢群體走出困境,是更困難的的事,也是更有意義的事。
在歐巴馬的影響下,米歇爾決定不再違背內心的聲音,選擇投身於自己熱愛的公眾服務事業。
她先是應聘為芝加哥市長助理,負責社區工作,了解底層群眾的需求,幫助他們解決日常問題。後來,她加入「公眾聯盟」的非營利性組織,並作為芝加哥分會的執行董事,從零開始組建團隊。
米歇爾的願景,是招募對公共事業有志趣的年輕人,為他們提供培訓及指導,並將他們介紹到公共機構帶薪實習,最終培養能夠帶領社區進步的領袖。
從布置辦公室到培育每個成員,這份工作的每一處細節米歇爾都親力親為。直到今天,這個組織還在不斷發展壯大,其中有很多人成為了政府機構和非營利組織的領導人。
米歇爾坦言:「能夠親手建立起這樣一個生命力持久的非營利性組織,是我職業生涯中最滿足的事情!」
人只有在做熱愛的事時,才是活著的。如果沒有足夠的熱愛,很難做到傾盡心血極盡完美。
被譽為電影界的莎士比亞——黑明澤,在他最後一部電影《嫋嫋夕陽情》中,年邁的主角對孩子們說:「請找到真正喜歡的、對自己真正重要的東西。找到之後,請為這個重要的東西好好地努力。」
所有成功的人,都是在自己熱愛的事業裡,努力做到了極致。
3 關注自身,活出自己的價值
有句話說得好:「最好的感情是,有你錦上添花;沒有你,我也活得精彩。」
結婚後,歐巴馬忙著競選參議員,米歇爾生下了兩個可愛的女兒。她一邊要兼顧家庭,一邊要兼顧工作,常常處於高壓狀態,時不時會情緒爆發。
特別在吃飯這件事情上,由於歐巴馬很晚到家,米歇爾和孩子為了等待與他共享晚餐,經常困得睡著了。於是米歇爾頻繁衝歐巴馬發脾氣,兩人也因此激烈吵架。
後來經過商議,兩人決定去做婚姻諮詢。米歇爾很快發現了問題:是自己一直在給最負面的情緒火上澆油,覺得一切都不公平,其實尋求婚姻裡的平衡,是要學會把關注點放到自己身上,想辦法讓自己開心起來,這樣才能拿回對生活的掌控權。
米歇爾開始制定新規則和作息時間表,並告知女兒們:「如果爸爸要和我們一起吃飯,就必須在晚上6點前回來。我們不等爸爸,是他要趕上我們。」
米歇爾給孩子們樹立了獨立女性的榜樣:「不需要服從於男權,生活不是要等男人回家了才開始。」
同時,她也開始重新學習健身,找回了平靜與力量。她與歐巴馬的感情也迅速修復,後來全力幫助他參選總統競選。
成為第一夫人住進白宮,米歇爾不安於做總統身邊的「花瓶」,她有自己的節奏和生活。
她自主發起「動起來」健康計劃,還和歐巴馬聯合發起「讓女孩學習」計劃,倡導健康的飲食習慣,著力解決世界女童的教育問題。
歐巴馬說:「米歇爾不僅是我的妻子,我孩子的母親,更是我的朋友。走上這條路並非她的本意,但她仍活出了自我,優雅而有決斷,將這個角色扮演得恰如其分。」
一個自信自律有主見的女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閃閃發光,她不需要成為任何人的配角。
正如德國作家尼娜說的那樣:「愛自己如珠似寶,不活在他人的期待中,也不為期待他人而活,生活自然遍地陽光。」
4
走出白宮的米歇爾·歐巴馬,在自傳的後記裡這樣寫道:「我已經54歲,但我仍在追求進步,希望我的未來,一如既往,永不停歇。」
我們無法成為米歇爾,但是我們可以努力成為每個時期最好的自己。
「成為」並不意味著達到某個位置或達成某一目標,這是一種前進的狀態,一種進化的方式,一種朝著更完美的自我奮鬥的途徑,在這條道路上沒有終點。
作家劉瑜說過:「一個人要像一隻隊伍,對著自己的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
願你也能在往後的歲月裡,遵從內心的聲音,找到熱愛,不斷精進,努力成為自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