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職教資源對中小學生開展勞動教育,這是北京市昌平區的一項創新之舉。早在2019年5月,昌平區教委就在昌平職業學校成立了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服務中心,為全區中小學勞動教育提供課程研發與實施、教師培訓等服務,讓中小學生在勞動中成長。
北京市昌平區鞏華學校組織學生到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上勞動課,在昌平職業學校潘嬌一特色教師工作室,學習傳統榫卯工藝,運用木工工具加工製作魯班鎖。這是潘嬌一針對學生在打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一對一指導。
昌平區鞏華學校組織學生到昌平職業學校上勞動課,學習製作山楂慕斯蛋糕。經歷備料、加工、灌裝、裝飾塑形等勞動過程後,學生們增強了尊重他人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意識和自我服務能力。
在昌平區鞏華學校開心小農場,昌平職業學校教師教四年級學生學習堆肥、打平畦、採收蔬菜等,讓他們親身感受傳統農耕勞動的辛勞和收穫勞動果實的喜悅。
昌平職業學校教師為昌平區昌盛園小學「送課到校」,教學生學習製作「摔倒報警器」。課程引導學生將所學科學知識與解決生活問題相結合,提升學生對科技與勞動關係的認識,增強服務他人的責任意識。
在昌平職業學校教師指導下,昌平區昌盛園小學學生通過親手組裝龍骨水車上的一節節鏈條、一片片扇葉,體會到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勞動智慧。這是他們開心地展示著自己組裝的龍骨水車結構。
在昌平職業學校百度人工智慧創新空間,昌平區鞏華學校學生在石新蕊老師指導下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編程設計,體驗人工智慧技術中蘊含的勞動智慧。
在昌平二中教育集團第二實驗小學六年級(10)班教室裡,昌平職業學校教師王謹指導學生組裝紅外夜燈。學生在識圖、安裝、調試過程中,學習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勞動課後,昌平二中教育集團第二實驗小學六年級(9)班學生,圍著前來送教的昌平職業學校教師胡誦惟,要求胡老師對自己製作的絨花髮簪提意見。
利用職教資源對中小學生開展勞動教育,這是北京市昌平區的一項創新之舉。早在2019年5月,昌平區教委就在昌平職業學校成立了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服務中心,為全區中小學勞動教育提供課程研發與實施、教師培訓等服務,讓中小學生在勞動中成長。
進入冬季,寒意襲人。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的教師又一次來到昌平區鞏華學校,開展勞動教育送課到校活動。學校開心小農場一片熱火朝天,一群小學生正在學習堆肥。在昌平職業學校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拿起比自己還高的鐵鍬,爭先恐後,揮鍬上陣,不一會兒,一個兩米見方的淺坑挖好了。他們按照教學要求,在淺坑裡鋪上一層樹葉,培上一層土,再鋪上一層地瓜藤,往復3次,約莫一堂課時間,一米多高的肥堆堆成了。
與此同時,在農場的另一邊,前面的學生剛剛採收完蘿蔔、白菜和地瓜,後面的學生就開始動手用鐵鍬翻地、整地,接下來就是釘樁、拉線,一方方橫平豎直的菜畦漸次成形,顯得有模有樣。勞動課結束,學生們雖然個個灰頭土臉,外加一腦門兒汗,內心卻充滿成就感,笑容也就寫在了臉上。
鞏華學校校長路玉寶說,「學校有開心小農場,對農耕類勞動課程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由於教師在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上的不足,加之缺少相應的設施設備,勞動教育效果不甚明顯。現在有了昌平區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服務中心的指導,不僅能夠送課到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到昌平職業學校去上課,讓我們對勞動教育的開展充滿信心」。
這裡所說的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服務中心,是昌平區教委於2019年5月在北京市昌平職業學校成立的。其目的是以中心為橋梁,搭建普職對話的平臺,聚集職業學校、中小學、企業等多方面力量,為昌平區中小學勞動教育提供課程研發與實施、師資培訓等服務,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體系。
「我們圍繞學校、家庭、社會三個維度開展分層分類調研,運用大數據分析全區中小學勞動教育現狀,首先摸清勞動教育課程需求。」昌平職業學校校長段福生介紹說,在此基礎上,學校積極整合校內外資源優勢,發揮校企協同育人功能,以食、禮、傳、耕、創、數六方面為抓手,創建「勞動六藝」課程模型,覆蓋生產勞動、生活勞動、服務性勞動、創造性勞動等內容。
目前,昌平職業學校已經形成勞動教育課程手冊3冊、共計400個模塊的勞動教育課程。僅2020年秋季學期以來,昌平職業學校通過送課到中小學、資源投放及中小學生到校上課等多種方式,與中小學聯合開展勞動教育,覆蓋全區115所學校五、六、八年級2萬餘名學生。學生們都說:「這樣的課程,讓我們很有滿足感和幸福感。」
作者:本報記者 張學軍 攝 通訊員 朱厚穎 文
《中國教育報》2021年01月30日第4版 版名:新聞·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