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周曉荷
「擇菜、洗菜、切菜、打雞蛋……我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做好了這道番茄炒蛋,媽媽每天給全家人做飯太不容易了。」5月1日,鄭州市經開區第五中學七(7)班學生崔盛楠感慨地說。
「驢馬不分、韭菜麥苗不分、把小馬叫大狗」,這種「不識稼穡」的現象,在孩子們中並不少見。過去,勞動的育人功能某種程度上被忽視;如今,勞動教育不再「走過場」「成擺設」,而是貫穿在學校教學和家庭教育的日常,成為培養學生生活習慣,開展思政教育的有力抓手。
主題活動繽紛——勞動成為孩子成長必修課
連日來,形式多樣的勞動主題教育活動在我省中小學展開。
主題班會課、主題升旗儀式……還未返校復學的孩子接受了一次線上勞動教育的洗禮。「撿起一片紙、擺正一雙鞋、扶正一把椅,這就是小學生應該做的勞動。」在鄭州市經開區錦鳳小學主題升旗儀式上,少先隊輔導員劉小梅老師說。「是交警叔叔風雨無阻指揮交通,是老師們辛勤備課講課,是醫護人員頑強與病毒搏鬥,他們都用自己的勞動成果奉獻社會,他們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在鄭州市經開區朝鳳路小學班會上,身邊的勞動者成為最好教材。
家是勞動教育的實踐場。鄭州市二七區運河城實驗小學組織全校學生開展「我勞動我收穫我成長我快樂」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孩子們積極參與其中,整理房間、掃地拖地、擦桌子、做菜,掌握勞動技能的同時體驗到了勞動帶來的快樂。
各式各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引導著學生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繼而崇尚勞動、尊重勞動。
走進生活課堂——勞動成習慣不再「走過場」
不僅僅是「五一」假期。勞動教育正融入教學全程:在省實驗幼兒園院內,片片蔬果花園生機勃勃,班級有陽臺花園,孩子們快樂種養,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深刻認識;在食育工坊裡,孩子們學會簡單的食材烹飪,在勞動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勞動習慣。
勞動教育正融入生活課堂:濮陽市實驗小學在這個「加長版寒假」裡開設了勞動技能課程,引導孩子們積極參與掃地、洗碗等家務勞動;開設創意玩具秀課程,在各種手工製作的勞動體驗中變得心靈手巧。
在鄭州市經開區學校,繫鞋帶、扣扣子、整理書包這些日常生活技能已作為轄區小學低年級段學期素質測評的一部分;4—8年級學生每年要完成40學時的校外社會實踐課程……一個涵蓋課程建設、課堂教學、考試評價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正在逐步建立、完善。
深化教育內涵——夯實勞動根基鍛造時代新人
「疫情期間,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不僅讓我了解勞動、學會勞動,更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家庭成員的責任,繼而讓我想到自己身邊的勞動者,因為他們的無私奉獻,我們才有了更美好的生活。」鄭州一八聯合國際學校八(6)班學生鄭子旭說。
「勞動教育不是孤立的,它應當與課堂教學、家庭教育、社會實踐相融合,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貫穿在立德樹人、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鄭州市經開區教文體局黨委書記、局長關希哲說,通過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精神,增強他們的勞動能力,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爭做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才是勞動教育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