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關於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教基一〔2015〕4號)精神,為抓好我縣中小學勞動教育,改變時下學生勞動教育被弱化、軟化、淡化現象,培養學生勞動興趣、磨鍊學生意志品質、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落實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他們成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組織保障
為切實抓好全縣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織金縣教育科技局成立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
韋 剛 縣教育科技局黨組書記
胡 慧 縣教育科技局局長
副組長:
高 翔 縣教育科技局正科級督學
曾華祥 縣教育科技局正科級督學
劉光熙 縣教育科技局黨組成員、營養辦主任
杜培偉 縣教育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付國暉 縣教育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成 員:各相關股室負責人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教育科技局,付國暉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柯真付同志任辦公室副主任,張襲義同志負責日常辦公。
職 責:領導、組織、督導全縣勞動教育課程的有效實施。
各鄉鎮(街道)教育管理中心、縣直各學校要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專人負責此項工作。
三、工作內容
(一)目標任務
通過勞動教育,提高廣大中小學生的勞動素養,提升勞動技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積極的生活態度,使他們明白「生活靠勞動創造,人生也靠勞動創造」的道理,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培養他們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於創造的精神,為他們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礎。
用1-2年時間,統籌資源,構建模式,推動建立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在全縣各級各類學校打造出一批特色鮮明,示範引領的先進示範校,形成普遍重視勞動教育的氛圍。
(二)基本要求
1.落實相關課程。根據《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義務教育階段一至二年級利用品德與生活課程、地方課程,三至九年級利用綜合實踐活動勞動與技術教育課程、地方課程,普通高中階段利用綜合實踐活動、通用技術課程、地方課程開設勞動教育課,在課表上註明,開齊開足開好課程。
2.培育師資隊伍。各中小學要積極探索建立專兼職結合的勞動教育教師隊伍,廣開渠道,開門辦學,聘請能工巧匠、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條件成熟的學校可設立勞動教育首席教師崗位,讓比較成熟的勞動教育課程教師引領勞動教育課向可持續高質量的方向邁進。同時,各中小學要統籌資源,加強對勞動教育教師的專業培訓,配備專兼職教研員,組織經常性的教研活動,開展教學競賽,促進勞動教育教師專業化,提高勞動教育課程教師工作水平,不斷提升勞動教育教學質量。
3.細化內容安排。各校結合實際,在國家課程、地方和學校課程實施過程中加強勞動教育,例如開設家庭內務、美食烹飪、特色手工、園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研修、學農助農活動、參與其他社會實踐活動等相關課程,在語文、歷史、道德與法制等學科教學中加大勞動觀念和生活態度的培養,在物理、化學、生物等實驗學科教學中加大動手操作和勞動技能、職業技能的培養,在其他學科教學和團隊活動課中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
(三)活動區域
1.校內勞動。各校在課程設置上保證每周一節勞動教育課,同時在學校日常運行中滲透勞動教育,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清潔環境、美化校園活動。校內一切勞動任務歸於學生,學校活動場地衛生、樓道衛生、教室衛生、廁所衛生、綠化帶等要合理安排到班級,由班級負責衛生打掃和剪枝,不能將衛生區域承包給保潔人員。有條件的學校可開闢專門區域種植花草樹木或農作物,讓班級、學生認領綠植或「責任田」,予以精心呵護。大力開展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俱樂部活動,進行手工製作、電器維修、班務整理、室內裝飾、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廣泛組織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班團隊會、勞模報告會、手工勞技展演,以活動為載體,營造氛圍,提高學生勞動意識。
2.校外勞動。各中小學要將校外勞動納入學校教育工作計劃,小學、初中、高中每個學段日常及假期都要安排一定時間的美麗鄉村建設、農業生產、商業和服務業實習等勞動實踐作業。建立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充分利用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或其他社會資源,落實每學年小學高年級學生不少於5天,中學生不少於7天的社會實踐要求,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與志願服務等實踐活動。
3.家務勞動。學校每周要安排適量的家庭勞動作業,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布置做飯、洗碗、洗衣、掃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假期要明確一定家務實踐勞動任務,教育學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裡事情幫著做,弘揚優良家風,參與孝親、敬老、愛幼等方面的勞動。要密切家校聯繫,轉變家長對孩子參與勞動的觀念,使他們懂得勞動在孩子學習、生活和未來長遠發展中的積極意義和作用,讓家長成為孩子家務勞動的指導者和協助者,形成勞動教育合力。
(四)實施路徑
1.強化組織保障。各鄉鎮(街道)教育管理中心、縣直各學校要成立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親自抓,分管教學領導具體抓,相關部門和人員配合抓的領導小組,確保該項工作落到實處。
2.建構實施方案。各鄉鎮(街道)教育管理中心、縣直各學校、各鄉鎮中小學校要根據實際,以學期為單位規劃建立好一套行之有效的勞動教育實施方案,引領保障好教育活動有序開展。
3.加強資源開發,編制校本教材。各校應放眼長遠,講求實效,因時因地因校制宜,立足自身優勢,強化特色,內外結合,綜合加強勞動教育場地建設或校外勞動教育場所運用,滿足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需要。要積極爭取政府和有關部門支持,安排落實學生勞動實踐基地。有條件的學校可建設專門的勞動與技術教育教室,配置相應設備和所需耗材,建成質量保證的勞動教育課程實施場所。各校均應積極探索適合本校學生發展的勞動教育模式,完善地方及校本課程研修,充分結合地方民族傳統勞動特色,以及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開設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勞動教育課程,如織金水八碗、宮保雞丁、苗族蠟染、刺繡等,通過計劃的擬寫、授課內容的編制,不斷實踐、反思、總結,形成科學實用的校本教材體系。
4.建立三結合工作機制
各中小學要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勞動教育機制,確保勞動教育的時間、師資、場地、設備等落實到位。加強校內統籌,既要發揮班主任、任課教師的積極性,也要發揮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的引領作用。加強校外協調,積極藉助家庭、社會的力量,並結合我縣實際,把勞動教育與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讓學生積極融入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發揮「小手牽大手」作用,使全社會共同傳承和建構適宜的鄉風文明,打造生態宜居環境,讓家庭、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勞動教育,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5.規劃建設專用的宣傳平臺。各校要在校園內醒目位置,建立專用宣傳平臺,不定期發布學校勞動教育課程實施過程中湧現的先進典型、先進經驗,引領師生積極參與該項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活動。
(五)推進措施
1.以活動為載體,營造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一是開展班級學生勞動課展示活動,二是開展校內勞動教育主題大型匯報評比活動,三是各鄉鎮(街道)教育管理中心、縣教育科技局每學年開展勞動教育優質課競賽活動,四是根據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情況擇機開展縣級大型觀摩活動,五是開展縣級勞動教育特色示範校評選活動,多舉措營造勞動教育的良好氛圍,推動勞動教育工作的有效實施。
2.以培訓為主體,提高師資隊伍的工作水平。一是開展走出去、請進來的專家培訓講座,開拓視野;二是開展勞動教育教研活動,夯實基礎。通過專家引領、校本研修、反思總結,提高師資隊伍的業務能力,提升師資隊伍的工作水平,保障勞動教育的高質量實施。
3.以督導考核為主導,推進勞動教育工作的落實。各級各類學校要建立學生勞動評價制度,評價內容包括參課加勞動次數、勞動態度、實際操作、勞動成果等方面,具體勞動情況和相關事實材料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並作為升學、評優的重要參考。各鄉鎮(街道)教育管理中心負責對轄區內學校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情況進行量化考核。縣教育科技局負責對縣直學校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情況進行量化考核,同時對鄉鎮(街道)教育管理中心管理考核轄區內學校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情況進行督導;對工作開展不實、工作推進滯後、工作落實無特色的鄉鎮或學校在月常規暗訪督查和年度目標考核時扣減相應考核分,對做得好的鄉鎮和學校進行表彰,對做得差的鄉鎮和學校進行通報批評,並限期整改,確保勞動教育的有序推進。
四、進度及有關安排
(一)我縣勞動教育課程的開設立足於引領全縣廣大師生弘揚傳統美德,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品性素養。為保障工作的有效實施,縣教育科技局從2019年5月初正式啟動,2019年5月中下旬各鄉鎮(街道)教育管理中心、縣直各學校根據文件精神因時因校因地開展調研建構方案,2019年6月縣直各學校、各鄉鎮(街道)教育管理中心按方案試驗推進開展好勞動教育工作,2019年8月全縣全面展開,力爭2020年8月起形成實效。
(二)各鄉鎮(街道)教育管理中心、縣直各學校每學期(春季學期6月中旬、秋季學期12月上旬)將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情況報告、總結、活動圖片(不少於6張)、特色案例報縣教育科技局基礎教育股,聯繫人:張襲義,聯繫電話:0857-7629828,電子郵箱:ywg7629828@126.com。
編輯: 柴 華
校審:謝青貴
編審:曾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