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就好在這次會議立意高遠,導向鮮明,成果豐富,做法實在,經驗可行;好就好在安康對德育的重視程度如此之高,並且把德育工作與其他四育工作緊密有機融合;好就好在安康各縣區各學校的德育工作富有特色,各有特點,富有優長;好就好在各級各類學校創造了有道德的學校環境,讓孩子們過有道德的生活。做德育,看來大家都是認真的。特別是這種立足實際,善作善成的做法,讓我耳目一新,不虛此行。」陝西省教育廳副廳長趙昶葆2020年7月3日在漢陰縣召開的安康市德育推進會上這樣說道。
近年來,漢陰縣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立德樹人、五育並舉、德育為先,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該縣特別注重在勞動實踐中樹德,讓學生通過勞動實踐教育得到「德性」的浸潤。
勞動實踐與「德育作業」融合,抓實以勞樹德。全縣各學校積極推行「德育作業」,通過勞動實踐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培養吃苦耐勞精神、奮鬥創造精神,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德育作業」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分3段、3層、3類布置的一種德育勞動實踐活動。三段是根據學生在不同時期的心理生理和認知水平的差異,按照學生生活學習、成長規律,將學生分為三個階段;三層是從學生真實生活場景出發,分家庭、學校、社會三個層面進行設計;三類是將「德育作業」的形式分為實踐類、知識類、成果類3類。
漢陰縣三元小學校長卓小瑜這樣介紹,通過實施「德育作業」,學生獲取了有益的德育知識、培育了良好的個人情操,養成了健康的行為習慣,幫助學生「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現在,全校學生講禮儀、懂禮貌、愛學習、愛學校的良好風尚已蔚然成風,學校的校風、學風持續向好。
勞動教育與地方文化融合,落實以勞增智。全縣學校在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要求的同時,結合縣情、校情實際,融合陝南地方傳統勞動文化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等,加強勞動教育校本課程開發,開設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勞動教育課程。漢陰縣草橋小學圍繞「皮影戲」等地域文化,開設特色校本課程,全學科滲透德育,以「1+1+X」的形式實現了學校德育工作與課程建設相融共進。即,1個切入點:上好皮影戲文化課程;1個著力點:開展好皮影戲文化活動;X門學科融合:與學科課程融合,全面提升學生素養。
據草橋小學校長劉康華介紹:在此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崇尚知識,學會了與他人合作,增強了熱愛家鄉文化,守護家鄉的情感。目前,草橋小學編排出《彩虹色的花》《黃香溫席》《垃圾分類》等皮影戲劇,並在「第六屆陝西省藝術實踐展演工作坊」活動中榮獲一等獎。在這種項目式勞動體驗過程中,將課本知識以皮影戲為載體融入德育課堂,將非遺文化與德育相融合,通過德育實踐活動,把教育要求內化為品質,外顯為行為。讓家鄉傳統文化充分發揮育人功能,開創勞動融德工作新天地。
勞動教育與農耕文化融合,夯實以勞強體。全縣各學校堅持勞動教育以戶外、體力勞動為主,著眼於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走入校園種養殖基地、田間地頭、大自然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完成相應的勞動任務,促進學生身心鍛鍊、意志磨鍊,勞動和強體相得益彰。該縣平梁鎮中心小學在「倉廩育人」這一主題教育思想下,堅持五育並舉,落實全面育人,開發「禮尚倉廩創客空間」校本課程,以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
該校圍繞「應時、取宜、守則、和諧」的農耕文化核心,通過對農民耕作場景、農戶生活環境縮影、二十四節氣各類農耕工具、糧食加工用具、農戶生活用具的認識和學習下,培養勤四體、分五穀、曉知識、行善美的優秀學生,來實現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觀教育和薰陶。同時帶領學生親歷選擇植物、栽種、養護、收割等過程;組織學生利用收穫的農作物設計、製作美食。設計、製作農作物標本,體驗中國悠久的農耕歷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生活自立、勇於創新的優秀品質。同時全縣各學校,全面統籌各類社會資源,將中小學生校外綜合實踐活動、研學旅行活動與勞動教育緊密結合,建立了社會實踐、職業體驗、農事體驗等形式多樣的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學生走出課堂、走入生活、動手動腦,鍛鍊身心、學習技能、體驗生活,增強實踐體驗,提升育人實效。
勞動教育與科技創新相融合,強化創新勞動。全縣各校注重強化創新勞動實踐,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動腦動手,培養創新精神。該縣鳳臺小學開設STEAM課程,在陝西師範大學STEAM專家團隊的指導下制定了成體系的專業教師發展規劃,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STEAM技能培訓、專項教研研討。為滿足學生在STEAM學習中對各類探究活動的需求,學校在空間創設上規劃建設了「智造空間」「生命空間」和「創新中心」三大主題空間。「智造空間」為學生提供了常用的機械工具、電氣設備等,滿足學生對工程設計和製造的硬體需求;「生命空間」是以「生命」為主題的專用教室,為學生提供了自然界中的觀察標本和常用的觀察工具和設備;「創新中心」是一個綜合性、開放性的多功能空間,可滿足大型科技活動、小組競賽、交流匯報、展示評價等學習需求。
學校將STEAM課程劃分了必修課與選修課兩大類別。必修課採取適合年齡段學生特徵和興趣的基礎性項目式課程;選修課則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採取小班化的分層教學。目前開設了樂高積木搭建、手工DIY、電腦繪畫、無人機、初級和高級機器人等課程。該縣觀音河鎮中心小學開設3D列印課程,平梁鎮中心小學開設海模課程,這些課程都是與科技創新相結合,充分照顧到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興趣愛好,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勞動最光榮,潤物細無聲,該縣充分發掘縣域農業、民俗、旅遊、非遺等特色資源,精心打造建設集勞動實踐、農業探索、農事民俗體驗於一體的青少年勞動教育實踐基地18個,實現了青少年勞動實踐戶內外相結合、四季體驗不間斷。各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拓展勞動教育融德載體,勞動教育強基、五育並舉齊發力,演繹了「勞動光榮、勞動偉大、勞動美麗」的勞動實踐融德教育的華美樂章。
供稿:漢陰縣教育體育和科技局
編輯:王波
《陝西教育》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教育類刊物,投稿郵箱:sxjy_w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