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勞動實踐中彰顯「德性」——漢陰縣中小學勞動實踐融德教育探索

2020-09-17 陝派教育

林愛銘

「好就好在這次會議立意高遠,導向鮮明,成果豐富,做法實在,經驗可行;好就好在安康對德育的重視程度如此之高,並且把德育工作與其他四育工作緊密有機融合;好就好在安康各縣區各學校的德育工作富有特色,各有特點,富有優長;好就好在各級各類學校創造了有道德的學校環境,讓孩子們過有道德的生活。做德育,看來大家都是認真的。特別是這種立足實際,善作善成的做法,讓我耳目一新,不虛此行。」陝西省教育廳副廳長趙昶葆2020年7月3日在漢陰縣召開的安康市德育推進會上這樣說道。

近年來,漢陰縣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堅持立德樹人、五育並舉、德育為先,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該縣特別注重在勞動實踐中樹德,讓學生通過勞動實踐教育得到「德性」的浸潤。

勞動實踐與「德育作業」融合,抓實以勞樹德。全縣各學校積極推行「德育作業」,通過勞動實踐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培養吃苦耐勞精神、奮鬥創造精神,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德育作業」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分3段、3層、3類布置的一種德育勞動實踐活動。三段是根據學生在不同時期的心理生理和認知水平的差異,按照學生生活學習、成長規律,將學生分為三個階段;三層是從學生真實生活場景出發,分家庭、學校、社會三個層面進行設計;三類是將「德育作業」的形式分為實踐類、知識類、成果類3類。

漢陰縣三元小學校長卓小瑜這樣介紹,通過實施「德育作業」,學生獲取了有益的德育知識、培育了良好的個人情操,養成了健康的行為習慣,幫助學生「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現在,全校學生講禮儀、懂禮貌、愛學習、愛學校的良好風尚已蔚然成風,學校的校風、學風持續向好。

勞動教育與地方文化融合,落實以勞增智。全縣學校在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要求的同時,結合縣情、校情實際,融合陝南地方傳統勞動文化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等,加強勞動教育校本課程開發,開設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勞動教育課程。漢陰縣草橋小學圍繞「皮影戲」等地域文化,開設特色校本課程,全學科滲透德育,以「1+1+X」的形式實現了學校德育工作與課程建設相融共進。即,1個切入點:上好皮影戲文化課程;1個著力點:開展好皮影戲文化活動;X門學科融合:與學科課程融合,全面提升學生素養。

據草橋小學校長劉康華介紹:在此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崇尚知識,學會了與他人合作,增強了熱愛家鄉文化,守護家鄉的情感。目前,草橋小學編排出《彩虹色的花》《黃香溫席》《垃圾分類》等皮影戲劇,並在「第六屆陝西省藝術實踐展演工作坊」活動中榮獲一等獎。在這種項目式勞動體驗過程中,將課本知識以皮影戲為載體融入德育課堂,將非遺文化與德育相融合,通過德育實踐活動,把教育要求內化為品質,外顯為行為。讓家鄉傳統文化充分發揮育人功能,開創勞動融德工作新天地。

勞動教育與農耕文化融合,夯實以勞強體。全縣各學校堅持勞動教育以戶外、體力勞動為主,著眼於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走入校園種養殖基地、田間地頭、大自然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完成相應的勞動任務,促進學生身心鍛鍊、意志磨鍊,勞動和強體相得益彰。該縣平梁鎮中心小學在「倉廩育人」這一主題教育思想下,堅持五育並舉,落實全面育人,開發「禮尚倉廩創客空間」校本課程,以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

該校圍繞「應時、取宜、守則、和諧」的農耕文化核心,通過對農民耕作場景、農戶生活環境縮影、二十四節氣各類農耕工具、糧食加工用具、農戶生活用具的認識和學習下,培養勤四體、分五穀、曉知識、行善美的優秀學生,來實現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觀教育和薰陶。同時帶領學生親歷選擇植物、栽種、養護、收割等過程;組織學生利用收穫的農作物設計、製作美食。設計、製作農作物標本,體驗中國悠久的農耕歷史,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生活自立、勇於創新的優秀品質。同時全縣各學校,全面統籌各類社會資源,將中小學生校外綜合實踐活動、研學旅行活動與勞動教育緊密結合,建立了社會實踐、職業體驗、農事體驗等形式多樣的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學生走出課堂、走入生活、動手動腦,鍛鍊身心、學習技能、體驗生活,增強實踐體驗,提升育人實效。

勞動教育與科技創新相融合,強化創新勞動。全縣各校注重強化創新勞動實踐,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動腦動手,培養創新精神。該縣鳳臺小學開設STEAM課程,在陝西師範大學STEAM專家團隊的指導下制定了成體系的專業教師發展規劃,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STEAM技能培訓、專項教研研討。為滿足學生在STEAM學習中對各類探究活動的需求,學校在空間創設上規劃建設了「智造空間」「生命空間」和「創新中心」三大主題空間。「智造空間」為學生提供了常用的機械工具、電氣設備等,滿足學生對工程設計和製造的硬體需求;「生命空間」是以「生命」為主題的專用教室,為學生提供了自然界中的觀察標本和常用的觀察工具和設備;「創新中心」是一個綜合性、開放性的多功能空間,可滿足大型科技活動、小組競賽、交流匯報、展示評價等學習需求。

學校將STEAM課程劃分了必修課與選修課兩大類別。必修課採取適合年齡段學生特徵和興趣的基礎性項目式課程;選修課則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採取小班化的分層教學。目前開設了樂高積木搭建、手工DIY、電腦繪畫、無人機、初級和高級機器人等課程。該縣觀音河鎮中心小學開設3D列印課程,平梁鎮中心小學開設海模課程,這些課程都是與科技創新相結合,充分照顧到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興趣愛好,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勞動最光榮,潤物細無聲,該縣充分發掘縣域農業、民俗、旅遊、非遺等特色資源,精心打造建設集勞動實踐、農業探索、農事民俗體驗於一體的青少年勞動教育實踐基地18個,實現了青少年勞動實踐戶內外相結合、四季體驗不間斷。各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拓展勞動教育融德載體,勞動教育強基、五育並舉齊發力,演繹了「勞動光榮、勞動偉大、勞動美麗」的勞動實踐融德教育的華美樂章。

供稿:漢陰縣教育體育和科技局

編輯:王波

《陝西教育》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教育類刊物,投稿郵箱:sxjy_wb@163.com

相關焦點

  • 吹響勞動教育集結號 蘭州市中小學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今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做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近期,蘭州市中小學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美麗,勞動教育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河北中小學勞動教育:與時俱進,增強勞動育人功能
    與時俱進,增強勞動育人功能——中小學勞動教育調查(下)日前,邢臺經濟開發區南陽學校的學生利用假日在剝玉米皮,體驗農事勞動。 河北日報記者趙永輝攝勞動教育不僅僅是學習勞動技術,而是有著豐富性以及多元性的內容。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與以往相比,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了明顯提高。
  • 唯實踐,見真章!我市各中小學吹響勞動教育集結號
    「勞動最光榮」,這樣一句耳熟能詳的話,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艱苦奮鬥。2019年底,成都市教育局主辦了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交流會,探索推進勞動教育的組織體系、課程體系、路徑體系、評價體系建設,推進新時代勞動教育更高質量發展。
  • 觀音小學勞動教育實踐案例喜獲省級一等獎
    近期,2020年四川省「立德樹人」優秀實踐創新案例評選結果揭曉,彭山區觀音小學的《在勞動教育實踐中實現「立德樹人五育並舉」育人目標創新案例》脫穎而出,喜獲省級一等獎。近日,該校校長駱豔洲參加了在南充市舉行的四川省2020年「立德樹人」優秀實踐創新案例展示活動暨頒獎儀式。
  • 【聚焦】安康市創新機制推進中小學德育工作
    培育縣級以上思政課教學能手144人、陝西省中小學思政課教師教學標兵(骨幹)17人。該市漢陰縣率先啟動思政課教學改革,探索出以「一統領、四融合、三結合」的「143」中小學思政課改革模式成效顯著,被中央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教育工作情況》刊登,同時被陝西省委宣傳部、省委政研室評定入選陝西省《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案例》,成為全省基礎教育思政改革入選的3個案例之一。
  • 勞動教育引航未來之程——菏澤學院勞動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以勞動價值觀教育為引領,體現在以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觀為基本內容,引導大學生形成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價值觀念;勞動品德教育體現在以勞樹德,培養大學生吃苦耐勞的勞動品德;勞動技能教育體現在結合專業課教學和工農業生產、社會服務活動,培養大學生基本的勞動生產技能;勞動習慣教育體現在培養大學生養成忠於職守、講究效率的工作習慣等,充分彰顯勞動教育綜合育人的新時代價值。
  • 我市中小學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今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做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近期,我市中小學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美麗,勞動教育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呼蘭區中小學勞動教育綜合實踐基地在哈爾濱技師學院揭牌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精神,哈爾濱技師學院(哈爾濱勞動技師學院)、哈爾濱市順邁學校與呼蘭區教育局校政雙方主動對接,利用學院(學校)現有辦學設施條件,設立呼蘭區中小學勞動教育綜合實踐基地。8月8日,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哈爾濱技師學院舉行。
  • 石家莊市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周活動
    為慶祝第130個「五一國際勞動節」,日前,石家莊市教育局印發《關於在全市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周活動的通知》,將五月第一周定為勞動教育周,在全市中小學開展「傳承勞動精神 爭當勞動先鋒」系列主題教育活動。通過開展以「弘揚勞動精神,致敬勞模先鋒」為主題的線上活動、以「爭當宣傳小能手,勞動模範我能行」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以「家務勞動我能行,親力親為勇當先」為主題的實踐教育活動、以「慧眼發現美,巧手創作美」為主題的勞動成果展示活動、以「智慧型勞動,創新性發明」為主題的創造性勞動等,更好地培養學生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
  • 北京市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得寶貴人生體驗
    為貫徹《教育部 共青團中央 全國少工委關於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教基一[2015]4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北京市教委在2015年10月啟動了初中學生學農教育實踐活動,堅持以育人為目標,以課程為核心,以實踐為重點,推動建立了勞動教育基地,初步構建了學農學工特色課程體系,開發了學農學工教育課程平臺,實現了學生在網上自主選課,
  • 三店二中:立足校本 推進勞動教育實踐
    12月9號,區教育局在三店二中召開中小學勞動教育推進會,推介該校「依託國策,頂層設計勞動教育體系;立足校本,科學推進區域實踐研究」的經驗。三店二中校長邱耀東認為,當前物質條件充分,人工智慧高速發展,學校的勞動教育不能僅僅簡單的讓學生學會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等家務活,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們從勞動中感受到自己有創造美好生活的能力,養成吃苦耐勞、珍惜勞動成果的優良品質,在勞動實踐中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 行業觀察|勞動教育、研學實踐教育和綜合實踐究竟是什麼關係?
    根據近年來的政策我們可以發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學實踐教育實踐課程和勞動教育課程是當前和今後校外教育的三大課程類型,形成校外教育的三大支柱。嚴格來說,研學實踐教育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分支課程,研學實踐教育對應的是考察探究,勞動教育是五育之一。
  • 婺城探索「接地氣」式勞動教育
    近年來,婺城區各小學創新探索勞動教育模式,積極開設勞動課等體驗課程,倡導學生在勞動中收穫知識和美好。春天播種,秋天收穫,不僅成為勞動教育的最佳實踐,也成為孩子們學習自然課程的鮮活課堂。  三畝「農藝園」的生動實踐  事實上,雅畈小學探索勞動教育實踐已有六年的時間。自2014年起,雅畈小學就利用學校圍牆外的空地開闢了一個佔地三畝的「農藝園」,學校對農藝園實踐基地採取承包責任制,每個班級承包一塊責任實踐田,每個班級的實踐田根據中國的傳統二十四節氣命名,有「寒露」田,也有「處暑」、「秋分」田,在班級田裡,孩子們根據時令種植適宜的蔬菜種類。
  • 雲南省將勞動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方案
    雲南省將勞動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方案  ——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內容要求不明確、實踐場所缺乏、專任教師匱乏、社會合力不足等問題,積極探索實踐,湧現出一批踐行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示範學校。勞動教育不是在課堂裡『講』出來的,而是組織學生在真實的勞動中『幹』出來的。」省教育廳副廳長張春驊在全省中小學勞動教育推進會上道出了開展好勞動教育的關鍵所在。  實施勞動教育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
  • ...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杭州學校的勞動教育怎麼上?
    《指導綱要》規定,勞動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生產勞動教育和服務性勞動教育三個方面。勞動教育途徑要注重課內外結合,在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的同時,還要在課外校外活動中安排勞動實踐。中小學每周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中的勞動時間,小學1-2年級不少於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於3小時;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生活中的勞動事項和時間,納入學生日常管理。
  • 新學期,中小學勞動教育如何開展? 我市各區縣以特色課程推動勞動...
    沙坪垻區學生走進田間開展勞動體驗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日前,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勞動教育提出了更加細化的要求和具體落實方案
  • 以勞樹德、以勞啟智,校外勞動教育實踐綜合基地成學生體驗「勞動美...
    核心提示: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近年來,崇龕九年一貫制學校以勞動教育為載體,建成我區首個校外勞動教育實踐綜合基地。  崇龕九年一貫制學校是重慶市未成年人勞動教育聯盟成員學校。該校的校外勞動教育實踐綜合基地佔地近18畝,由農耕體驗區、種子展覽區、廚藝室等八大板塊組成。
  • 「大自然的饋贈」秦嶺朱䴉生態科普探索與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舉行...
    9月20日,團省委、省外辦、漢中市政府在洋縣聯合舉辦「大自然的饋贈」秦嶺朱䴉生態科普探索與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來自西安、洋縣南街小學的近60組志願者家庭參加,旨在引導青少年參與秦嶺生態保護和科普探索,在勞動實踐中培養崇儉戒奢、公益環保的良好習慣。
  • 第二屆中小學實踐教育論壇在漢舉行 專家指出勞動教育應因時而變
    湖北日報訊 (記者韓曉玲、通訊員沈睿)11月28日至29日,第二屆中小學實踐教育論壇在漢舉行。專家學者指出,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腦力勞動、服務性和消費性勞動及複合性勞動、創造性勞動的比重不斷增大,因此,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不能僅僅把勞動理解為原始的、簡單的體力勞動。
  • 【中小學】愛勞動 樂實踐
    為了讓學生體驗勞動生活,培養勞動好習慣。本周開始,學校開展相應的綜合實踐活動,號召全體學生做好校園的環境衛生,奉獻自己的愛心,體驗勞動者的辛苦,感受勞動的快樂。此次勞動實踐活動共有4個崗位設置,班主任吳曉榮老師事前進行了明確的分工,每個孩子都帶上了勞動工具,每個孩子都有勞動任務。老師給孩子講解勞動的方法,有的是單人操作,有的是多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