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得寶貴人生體驗

2021-01-09 中國教育在線

  來自北京市育才學校初二年級的學生蘇芮瑩談起在農職院和同學們參加學農活動很興奮,她說:我是我們宿舍的宿舍長,這次住集體宿舍學會了怎樣過集體生活,怎樣和同學們相處。另一個方面呢,就是關於學農的課程,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天早上剛上的小小建築師,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搭建一個花壇,雖然要在土地上搬磚、和泥、砌磚,同學們弄髒了雙手和鞋子,但是我們小組的同學都沒有一句抱怨,團隊合作讓我們組很快就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任務,收穫了成功的喜悅。我們從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優越的生活環境,換到一個要靠自己努力來解決一些生活問題的環境,突然間的轉變會令我們有一些不適,但是我們都積極面對這些問題,雖然過程很辛勞,但是我們從中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學農活動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品質,激發了勞動的創造力。在今後的生活中,作為學生,我們不光要注重自己的學習,還要注重自己多方面的發展,作為一個平常人,我認為在家裡我們不應該只靠父母,要更多事情我們要自己動手,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北京市一七一中學初二11班的冀一丹參加了農機站一周學農活動後,在日記中寫到:本次學農活動中,我經歷了很多從未做過的事情。比如:菜苗移栽、餵小牛、擠牛奶、製作豆腐等。一想到學農生活的結束,我就十分惋惜和不舍,因為在這裡,我提高了自理能力,與同學有了共同的回憶。體驗了農民伯伯的生活,更讓我懂得了飯食的來之不易,更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周的學習,影響學生的一生」。

  房山區昊天學校初一學生王遠在參加完自動化工程學校一周學工之後感到意猶未盡,他說:為期6天的學工生活已經圓滿結束,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和同學老師們在自動化工程學校度過了難忘的6天,我體會到了動手的快樂,合作的興奮和努力後的成就感,我有很多的收穫與感受與大家在這裡分享。這是我們第一次住集體宿舍,大家要在一起同食宿、同學習、同實踐。我們每個人都在集體中得到了鍛鍊,自我管理能力、知識水平、動手操場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大家比以前更加團結友愛了。學工活動是豐富多彩的,畫扇面,製作印章,組裝收音機,電火花切割無人機等。讓我們在實踐中收穫了知識和快樂,提高了能力和素養。在眾多活動中,最吸引我的,也是讓我印象最深的活動是無人機的組裝、安裝和操作。在無人機成功飛起的那一刻,自己內心深處的喜悅無以言表!那一刻我深深的意識到真正的喜悅和幸福是靠努力換來的!6天時間一晃而過,我還沉浸在學工活動中意猶未盡,這次活動必將深深留在我的記憶裡,學工一周,受益一生!

  北京市第44中學化學老師高薴談到:農職院為我們學生提供了的豐富多彩的學農課程,我能感受到學生的興奮,還有學生在課上的那種濃厚的興趣,特別的喜歡上課,比如說主食製作的課程,學生不僅學到了生活中的知識,還學會了化學知識,更能體會到父母為大家準備的食物來之不易。我今天上午還參加了一個製作酸奶的課程,我覺得在整個的過程當中,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老師始終在貫徹一個控制變量的思想,這個在化學教學課中也有強調,但是在製作酸奶課程中,學生體會更深。對於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我覺得還是有很大啟發的,我覺得應該多帶學生去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應該在學校多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校本課程,來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多開學生願意上喜歡上的一些課程。

  這是師生參加北京市學農學工教育實踐活動的切身感受和真實體驗,這項教育活動使學生有了更多的實際獲得,深受師生和家長的歡迎。

  為貫徹《教育部 共青團中央 全國少工委關於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教基一[2015]4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北京市教委在2015年10月啟動了初中學生學農教育實踐活動,堅持以育人為目標,以課程為核心,以實踐為重點,推動建立了勞動教育基地,初步構建了學農學工特色課程體系,開發了學農學工教育課程平臺,實現了學生在網上自主選課,形成了北京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創新成果。

  經過3年實踐探索,初步顯現了北京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的特色。

  一是突出育人導向,強化自主管理。學生學農學工一周,生活自理,自帶鋪蓋、自主選課、自主產生班幹部,極大鍛鍊學生的獨立生活和自主管理能力,每個學生都要參加田間和車間勞動,都要學配餐做飯,都要打水挑擔,都有勞動成果。

  二是網上自主選課,實行走班上課。開通北京市學生學農學工選課平臺,提供學農學工課程套餐,讓學生提前選課,一周安排一目了然。打亂原有班級建制,通過選課產生新的班集體、班主任、班幹部,以新班級為單位全程開展實踐活動。

  三是課程體系更加完善,突顯實踐特色。目前,三個市級學農基地,開發了200多門接地氣、接課本、接生活的學農課程,涉及農業與生產、生活、創意、生態、文化等多個領域。北京自動化工程學校也開發了14門學工課程,這些課程中60%以上為勞動體驗課程,將學校學科課程與勞動基地實踐課程有機整合。

  四是發揮勞動基地資源優勢,豐富學生實踐體驗。北京農職院加大基地資源的改造和修繕,新修繕了農家小院、青年農場等,還原了原汁原味的勞動生活場景。中國農機院北京試驗站規劃建設專業教室、食品深加工廠房和操作間,添置各類農業機械化裝備,充分利用1500畝的種植養殖試驗田開拓學農場地。農學院利用6個實訓基地、9個實驗室承接學農教育實踐活動。自動化工程學校也重新裝修了教學樓,專門安排出16個專業教室和實訓場所,8間學生自習教室專用於學工實踐活動。各基地發揮資源優勢,不斷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豐富學生實踐體驗。

  五是拓展勞動教育內容和載體,探索構建實踐育人新體系。2018年,北京市教委在組織城區學生到學農基地學農的基礎上,拓展勞動教育新途徑,組織郊區學生到北京自動化工程學校開展學工實踐活動。進一步優化市級勞動教育資源布局,拓展勞動教育的內容和載體,初步構建了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協調,勞動教育基地專業支撐保障,學校學生、教師主體參與的勞動教育新體系。

  學農學工教育實踐活動是北京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載體,也是轉變育人方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途徑,其目的是進一步加強勞動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勞動意識、磨練意志品質、激發創造能力,使學生感悟「生活靠勞動創造,人生也靠勞動創造」的道理,為學生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礎。

  北京市教委加強頂層設計,明確目標定位,從政策指導、資源統籌、課程開發、組織實施、經費保障等方面,統籌推進全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

  一是抓好政策指導。根據教育部加強勞動教育的文件精神,北京市教委制定下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京教辦函﹝2015﹞9號)和《關於依託社會大課堂完善中小學實踐育人體系的指導意見》(京教基一﹝2018﹞8號),引導中小學進一步加強勞動教育,強化實踐育人。

  二是抓好資源統籌。依託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統籌市級勞動教育資源,開發拓展勞動教育基地。通過調研評審論證、向社會公開招標等方式,先後確定北京農業職業學院、中國農機院北京試驗站、北京農學院以及北京市自動化工程學校等作為市級學農學工基地。充分發揮市級勞動教育基地的示範作用,輻射帶動各區開發建設具有區域特色的勞動教育基地。

  三是抓好課程開發。市教育行政部門協調教研部門、課程部門、實驗學校和勞動教育基地專業人員組成課程研發小組,組織研發了「菜單式」學農學工實踐課程,使學農學工實踐課程與學校學科課程有機銜接、充分整合,探索構建「接地氣、接課本、接生活」的勞動教育實踐課程體系。同時,搭建學農學工選課平臺,服務學生網上自主選課。

  四是抓好組織實施。市教育行政部門注重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將學農學工實踐活動納入基礎教育綜合改革重點項目,研究制定實施方案,組織指導學校和勞動教育基地開展實踐活動。加強實地調研、工作培訓和過程跟進,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保障措施。加強部門溝通,及時反饋問題,定期組織召開學生學農學工成果展示交流會和階段工作總結推進會,宣傳學農學工典型經驗和育人成果。學生參加學農學工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五是抓好經費保障。市級學農學工實踐活動經費每年由市級財政予以保障。市教委會同市財政等有關部門研究確定學農學工實踐活動生均標準,並為每位參加學農學工實踐活動的學生投保校方責任險和附加無過失責任保險。

  學農學工教育實踐活動啟動以來,市、區教委、勞動教育基地和項目學校密切配合,各項工作順利推進,得到中央領導批示肯定,得到學校師生和家長的好評,形成育人特色,彰顯育人成效。

  一是促進了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融合。打破資源壁壘,將社會資源轉化成教育資源,促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的貫通和融通,服務學校教育和學生發展。勞動教育基地的軟硬體資源得到優化、共享,其資源優勢和教育功能得到更好發揮。二是促進了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無論是郊區學生到城區學工,還是城區學生到郊區學農,都是加快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讓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的實際舉措。三是促進了學生更多的實際獲得。參與市級學農學工活動的學生大部分是第一次這麼長時間離開父母,第一次體驗寄宿生活,第一次走到田間地頭和車間廠房勞動,他們不僅感悟了勞動的艱辛和快樂,更增強了獨立生活和自主管理能力。學生在活動結束後更懂得體諒父母,更自覺承擔家務,更深刻地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許多家長切實感受到了孩子身上的積極變化,都表示「有時間還是多讓孩子們體驗一下生活」。

  2018年,北京市進一步擴大了市級學農學工學生規模,惠及更多區、校和師生。目前,累計參與市級學農學工實踐活動人數達5.5萬人。下一步,北京市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關於加強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不斷提升教育的社會貢獻力和人才培養水平。

相關焦點

  • 北京市中學生學農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勞動中體驗人生
    新華網北京10月15日電(薛濤)2015年10月,北京市教委啟動中學生學農教育實踐活動,把勞動生產、勞動技能、社會實踐和研究性學習相結合,使學生學會勞動懂得珍惜,深受師生和家長的好評。經過3年實踐探索,初步顯現了北京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的特色。
  • 陽新縣富川小學開展學生勞動實踐教育活動
    勞動最光榮,實踐促成長。在革命老區的湖北陽新縣城區有一座教育城,教育城所屬的富川小學景致優美,四季如畫,更引人駐足的還是該校擁有一個綠意盎然的「農業莊園」——原來是該校新近開墾出來的勞動實踐基地。9月4日下午,勞動實踐基地熱鬧非凡,五六年級的學生們在這裡上了一節特殊的勞技課。
  • 北京市第二中學通州校區開展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社會實踐
    ,豐富校園生活,進一步增強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動腦、動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隨後學生在勞動教育區進行「種農作物」活動,通過勞動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    然後學生們又來到安全教育區參加了「地震屋體驗」和「走進消防車」,還學習了「滅火器操作」和「心肺復甦」。
  • 霑益:水橋小學成立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勞動課堂讓學生們體驗勞動快樂
    近日,霑益區水橋小學與社區、企業成立了五個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勞動技能、磨練學生意志品質,體驗了勞動的快樂。  水橋小學在突出實踐教育和地方特色上下功夫,強化實踐第一、體驗育人,將勞動實踐與教學相結合,德、智、體、美
  • 關於在全縣青少年學生中開展「勞動最美」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通知
    >[2019]4號)部署要求,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及幼兒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長大後能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決定在全縣中小學(幼兒園)開展「勞動最美」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勞動最美,我愛我校」校內勞動體驗。充分利用春暖花開、秋收秋種等時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校園植樹、播種、除草、護花護綠、果實採摘和衛生保潔等實踐中去。在學校日常活動中滲透勞動教育,開闢專門區域種植花草樹木或農作物,讓中隊、團支部、班級、學生認領綠植或「責任田」,有條件的學校可適當開展種植和養殖體驗活動。
  • 在研學旅行實踐活動中融入勞動教育
    綜合實踐課程的總體目標是讓學生能從個體生活、社會生活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豐富的實踐經驗,形成並逐步提升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具有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創意物化等方面的意思和能力。那麼如何在綜合實踐課程中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實現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呢?
  • 吹響勞動教育集結號 蘭州市中小學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今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做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近期,蘭州市中小學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美麗,勞動教育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我市中小學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今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做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近期,我市中小學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美麗,勞動教育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以勞樹德、以勞啟智,校外勞動教育實踐綜合基地成學生體驗「勞動美...
    核心提示: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近年來,崇龕九年一貫制學校以勞動教育為載體,建成我區首個校外勞動教育實踐綜合基地。  崇龕九年一貫制學校是重慶市未成年人勞動教育聯盟成員學校。該校的校外勞動教育實踐綜合基地佔地近18畝,由農耕體驗區、種子展覽區、廚藝室等八大板塊組成。
  • 體驗「勞動美」!南嶽推出青少年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
    當天,南嶽區首個青少年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在南嶽鎮紅星村授牌,來自該區的少年隊員代表和30名受資助的貧困學生,在這生機勃勃的基地裡,開心快樂地上了一堂勞動課,提前度過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六一」兒童節。△南嶽區關工委「自立自強 爭當新時代好少年」六一主題活動啟動儀式暨勞動教育主題實踐活動現場當天上午,該區30名貧困學生代表現場領取了助學金和課外書等六一節日禮物。
  • 讓孩子在勞動中體驗價值獲得成長
    堅持身體力行,在勞動中體驗價值勞動的價值是一種深層次的幸福體驗,不是在淺嘗輒止的勞動體驗中得到的淺顯的、表層的快樂,而是通過動手實踐,出力流汗,經受磨鍊後,體會到的苦盡甘來的成就感。因此,學生參加的勞動,應是持續的、動態的、實實在在的真勞動。
  • 順德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順德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生勞動技術學校,展示了包括勞動教育特色班會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2類共19節勞動教育特色觀摩課程,帶來了勞動教育課程的實踐思考與教學經驗。廣東省教育廳採取系列有力舉措,加強和改進學校勞動教育。
  • 霍文軒:讓孩子在勞動中體驗價值獲得成長
    這就要求學校始終將勞動教育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重視勞動的獨特育人作用。  堅持身體力行,在勞動中體驗價值  勞動的價值是一種深層次的幸福體驗,不是在淺嘗輒止的勞動體驗中得到的淺顯的、表層的快樂,而是通過動手實踐,出力流汗,經受磨鍊後,體會到的苦盡甘來的成就感。因此,學生參加的勞動,應是持續的、動態的、實實在在的真勞動。
  • 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開展「勞動實踐教育周」活動
    今年7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提出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事實上在《指導綱要》下發之前,勞動課內教育及課外實踐課程早已經是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的必修課之一。一直以來,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結合學部實際和學生特點開啟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讓勞動教育落到實處,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走出勞動教育實踐的認識誤區
    編者按  勞動是指人通過自身艱苦的體力或腦力付出,創造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活動。新時代,勞動教育重新被拾起,學校逐步開始與社會、家庭聯合開展勞動教育實踐。但現實中,勞動教育常常淪為日常教學中簡單的任務、單純的體力性教育、技藝學習,甚至異化為娛樂活動、懲罰及馴化手段。本文認為,對勞動及勞動教育內涵的把握不到位,使目前勞動教育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認識性腦力勞動「勞役化」使學習和勞動對立起來、「玩樂」取代勞動的真正樂趣以及勞動教育停留在體驗層面,缺乏連續性等誤區,需要結合勞動教育內涵進行認真反思,具有一定的現實針對性,希望能給讀者帶來啟發。
  • 小學生的勞動實踐教育活動能不能取消?
    如今在學校,很少看到學生參加公益勞動的場景。怕影響學習,怕出安全事故,怕家長不高興(家長的溺愛更甚)。如此等等,令人擔憂。 學校搞一些勞動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不但可以是學生學會基本的勞動技能,而且可以使其通過勞動實踐學會自理,體驗樂趣,接受鍛鍊,磨練品質,促進身心和諧發展。 可以說,勞動實踐教育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必修功課。
  • 中小學勞動實踐基地怎麼規劃建設?教育目標及活動如何設置?
    一、組建勞動實踐基地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成員(學校行政人員和各班班主任)。就學校勞動實踐基地的建設作了整體規劃,提出並實施了以「基地為載體,體驗育人,創建特色學校』的工作思路。學校分配後,由15個班級劃片經營,責任落實到班主任,班主任規劃每期學生勞動實踐的內容和時間。
  • 在勞動實踐中彰顯「德性」——漢陰縣中小學勞動實踐融德教育探索
    全縣各學校積極推行「德育作業」,通過勞動實踐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培養吃苦耐勞精神、奮鬥創造精神,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德育作業」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分3段、3層、3類布置的一種德育勞動實踐活動。
  • 大課程觀:引領勞動教育實踐方向
    勞動課程觀影響勞動育人成效勞動教育價值觀決定勞動課程觀,勞動課程觀指導勞動教育實踐,對勞動教育的育人效果產生巨大影響。勞動教育的內涵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豐富創新,但現實中的學校和家庭教育,勞動常常窄化為參與簡單的體力勞動,成為與腦力勞動、日常學習無關的活動,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勞動教育還被等同於技藝學習、娛樂活動、懲罰手段。正確的課程觀才能引領正確的教育行為與活動。
  • 華東師大開展學生居家勞育實踐體驗活動
    為了豐富廣大學生居家生活,華東師範大學葉林娟輔導員勞育工作室、孟憲承書院日前面向全校學生發起開展「物的創造,味的傳承」勞動實踐體驗活動,倡導學子居家開展各類創造性勞動實踐活動,向家人學習一門家鄉特色手藝或學會製作一件家鄉特色物件,以短視頻、圖片、繪畫等形式呈現出來,在傳承勞動文化、提升勞動素養中感受「家」的溫暖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