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木頭其實很簡單,每次創作前構想好再動手成功率會高很多」「通過一塊木頭去洞悉傳統技藝的魅力,觸摸祖輩創造的智慧,讓我覺得特別有成就感」……11月5日,在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舉行的以「從小愛勞動、長大建國家」為主題的「勞動實踐教育周」裡,全科10班的學生們一邊幹著木匠活,一邊興奮地交流著經驗。
今年7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提出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事實上在《指導綱要》下發之前,勞動課內教育及課外實踐課程早已經是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的必修課之一。一直以來,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結合學部實際和學生特點開啟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讓勞動教育落到實處,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知行合一 勞動教育細節化
「草莓的種子在哪?」
「是它的葉子或者根莖嗎?」
「不是,是草莓表面上黑色的小籽。」
全科13班的教室裡,一堂生動的種子課正在進行,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如何觀察植物每個階段的生長狀態;操場上,老師手把手地教學生鬆土,學習如何刨土種植草莓。「這是我第一次種下草莓種子,希望能見證它從種子到發芽的過程,在以後的日子裡我還能吃到美味的草莓。」全科13班的桂雨瞳告訴記者,以往她只能在課本上看圖畫,如今可以通過勞動教育課「聽懂」自然的語言,體驗勞動樂趣,「雖然上課的時候會有點累,但是真的很開心。」
記者了解到,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為設計出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年齡特徵的勞動課程,分年級將科學、信息和勞動實踐等課程資源進行整合,致力於讓低年級的學生學習基本的生活技能,中、高年級學習各種勞動技能。為此,深圳實驗小學專門設立了木工課、手工製作課、陶瓷課等課程,把勞動教育與實踐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增設工程與技術類課程讓學生從小學會使用各種工具,利用多種材料來設計、製作作品,讓學生愛勞動、會勞動,並通過持續的課程養成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沒有什麼能比勞動教育課更適合了。」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教務部主任吳珂說,科學的勞動教育課程、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大大激發學生勞動的內在需求和動力,讓勞動的幼芽在學生內心深處「長出來」。她告訴記者,勞動教育讓知識化為實踐,「就拿種草莓來說,一年級的學生可以學到種子的形態,適合種植的溫度,無形中鞏固了自然科學的知識;隨著草莓慢慢發芽長大直到結果,一同成長的孩子們可以將這期間的心得體會記錄下來……此之外還有很多需要互助的環節,無形之中提高了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
延伸領域 勞動教育生活化
勞動教育必然要與生活聯繫,使之生活化。基於這一認識,深圳實驗小學通過家委會、班級微信群等渠道及時向家長推送勞動教育的相關信息,取得家長們的支持,家校聯手推勞動教育。以此次勞動教育實踐周為例,一二年級、三四年級、五六年級的同學們分別通過「我是自理小能手」「我是家務小達人」「我是家庭小主人」三個不同的主題活動,鼓勵孩子們從學會穿衣、繫鞋帶的自理能力開始,慢慢地承擔起家裡的一些家務勞動,從中感受到自己作為家中一分子的責任。
「孩子們比家長想像中更有能力、更有想法、也更有責任感。」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學生處主任杜益明表示,與學習一樣,勞動也需要動腦和智慧,比如在學校如何與同學合作打掃,在家怎樣做家務更高效,同學們在勞動的過程中,慢慢學會了耐心、細緻、有條理地做事情,體驗到了勞動帶來的成就感。
「做菜並不麻煩,還讓我感受到了快樂!」5(1)班的學生胡貝今興奮地對記者說,自己上周末自己動手給爸爸媽媽做了一頓飯,「味道其實不太好,但通過自己的勞動讓辛苦工作的父母吃上飯菜,讓我特別的開心,我覺得自己做得很對。」
貫穿始終 勞動教育常態化
記者了解到,作為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所提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教育被分為家庭勞動教育和學校勞動教育兩方面,納入學生的全面綜合考核之中。
一方面,學校學生處主抓學生勞動習慣的培養以及教授必要的自理技能,開展系列分層勞動項目式、清單式活動,把同學們力所能及的勞動項目細化分解,將校內勞動和家庭勞動有效融合,以此磨鍊同學們的勞動品質和吃苦耐勞的精神。
另一方面,教務處則在課程設計方面,從一年級開始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勞動實踐、動手實踐能力,通過五個層面的課程目標讓勞動成為學生必備的技能,形成可操作性的評價體系。與此同時,在每學期的校外實踐活動中,給同學們提供農業勞動、工業勞動、創客勞動、職業勞動、家務勞動、食品勞動、藝術勞動等七大類、50多種職業勞動體驗選擇,以特色化的勞動課程對學生進行職業啟蒙教育,學生勞動著、憧憬著,為未來的職業勞動奠基,讓「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不再是一句空話。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蔣偲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蔣偲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
【來源:廣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