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2 2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編者按
今年4月,中共濰坊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印發《關於落實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推動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全面普及開展,以課程建設為核心,「一校一模型」,探索具有區域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各學校認真貫徹落實文件精神,結合本地實際和學校辦學特色,圍繞勞動課怎麼上、勞動周怎麼安排、校園輪流值日制度怎麼建立、家校如何協同推進家庭勞動教育清單落實、勞動實踐教育基地怎麼建怎麼用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創新。市教育局將從中推介一批勞動教育特色學校案例,供各學校相互交流學習。
昌樂縣綜合實踐創新實驗學校依託實踐學校自身優勢,將綜合實踐活動與勞動教育深度融合,大力開發勞動課程,在勞動教育中堅持「入腦、用心、有形」基本理念,引導學生以動手實踐為主要方式,通過積極的價值體驗,實現樹德強體的目的。
一
強化勞動教育,讓觀念「入腦」
1.加大勞動師資培訓。
以《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為政策引導,把教師培訓作為重要抓手,堅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組織骨幹教師先後到威海、臨沂、濰坊等國家級示範性實踐基地學習勞動教育先進經驗。同時,組織教師每月開展一次勞動教育集中研討和讀書交流活動,讓教師更加明確勞動教育在「五育」中的地位、價值和綜合育人功能,掌握勞動教育的內容和方法,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目前,學校已有勞動教育專兼職教師8名。
2.營造良好勞動氛圍。
在學生到校後,向參訓學生提供勞動教育課程,供其選課體驗;在活動教學中創設勞動情境,突出學生體驗效果;設置「勞動標兵」和「內務標兵」評選,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為學生劃分校園衛生區,實行分片負責制;在宣傳欄張貼學生精彩勞動瞬間,樹立積極的勞動形象。一系列措施營造出了良好的勞動氛圍,讓勞動意識在學生腦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二
豐富勞動教育內容,讓師生「用心」
1.以課程體系為引領,搭建勞動教育平臺。
學校開發出一系列勞動教育課程,其中以快樂廚房、茶藝、內務整理、衣物洗滌、開心農場、衍紙藝術、扎染等課程為主的日常勞動教育版塊,讓學生立足個人生活事務處理,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強化自立自強意識,引領學校勞動教育高效開展。
2.開展多彩活動內容,促學生用心體驗。
教師用心設計活動內容,強調每個學生都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和情感體驗,將知識、技能、態度、方法、能力的綜合學習和體驗作為課程設計的主要內容,以任務為導向,從問題的真實情景出發,將學習方法指導、情感體驗、價值升華等要素融入活動中,讓學生獲得積極的、用心的勞動體驗,真正起到提升勞動素養、培養勞動習慣的活動效果。例如《中華茶藝》課程創設了「三五好友在周末來家裡做客」的情境,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泡茶方法、實踐練習泡茶技巧,切實體會待客禮儀,使其掌握中華民族「以茶待客」這一優良傳統的方法技能,增強學生主人翁意識和參與家庭勞動的意識,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三
健全評價機制,讓勞動「有形」
1.注重「有形」的勞動成果評價。
以勞動教育目標、內容、要求為依據,對可呈現在眼前的勞動成果進行評價。如快樂廚房中,學生製作出的美食、勞動後的大汗淋漓、廚房的衛生清理情況、活動結束的心得體會撰寫等,均可作為評價的依據。
2.形成有標準、可量化的「有形」評價體系。
所有勞動教育課程均設置獨立的課堂評價標準,充分關注學生勞動活動體驗中的實際表現和發展狀況,注重學生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個別評價與集體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對學生活動的價值體認、責任擔當、問題解決和創意物化方面進行評價。例如,學校所有教學活動均設置獨立的評價標準,並結合課堂評價表(從情感態度、合作交流、學習技能、實踐活動、成果展示)和勞動活動手冊,對學生做出星級評價。
原標題:《昌樂縣綜合實踐創新實驗學校 | 「入腦、用心、有形」,讓勞動教育真實發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