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突出黨建統領,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緊緊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努力推動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創新實施「校園黨旗紅」引領行動,大力推進黨組織「紅色堡壘」、黨員教師「紅燭先鋒」、青少年學生「紅心向黨」三項工程,把黨建工作融入學校教育的各領域和全過程,把黨的神經末梢延伸到校園最深處,為每名學生把好人生「總開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省、市中小學黨建提供了「昌樂樣板」。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教育工委書記對昌樂縣「打造思政教育『四個高地』,建設教育意識形態先行區」的經驗做法作了親筆批示;開展主題教育研學、傳承紅色基因的做法得到省教育廳領導的充分肯定。「青春心向黨、建功新時代」青少年主題教育案例被中宣部「學習強國」平臺推介。
三是注重課堂改進和教育評價變革,全面提升學生「九大素養」。課堂改進、課程開發、評價變革,是學校內涵發展的主要內容,也是提升學生品德素養、學習素養、身心素養、審美素養、文學素養、創新素養、信息素養、生活素養和國際素養等綜合素養的主陣地。各學校積極探索,不斷深化完善深度學習型課堂組織形式,先後湧現了及第中學「3363生本生態」高效課堂、昌樂一中「翻轉課堂」、昌樂二中「271 生態課堂」、昌樂齊都實驗學校「教學評一致性」、昌樂特師附小「嘗試助學」等優秀範例。探索實施「綜合素養發展學分制」評價,克服「五唯」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了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這一做法獲教育部肯定。昌樂二中、昌樂縣實驗中學、昌樂北大公學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課題校」。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各項指標均明顯高於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被濰坊市確定為首批爭創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的4個縣市之一。高考、中考持續保持全市領先水平,獲評濰坊市教育教學成果突出貢獻獎一等獎、濰坊市海航招飛突出貢獻獎一等獎、濰坊市領軍人才培養突出貢獻獎一等獎和音體美特長人才培養突出貢獻獎。
四是加強活動育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積極主動的活動是影響學生素養提升的決定性因素。基於此,各學校特別重視開展體育、藝術、科學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來促進學生發展。第一,加強和改進體育,確保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生至少掌握兩項體 育技能。作為全國體育教學與教師發展聯盟實驗區和全國一體化體育課程體系建設項目研究實驗縣,在濰坊市中小學生體質健康抽測中,以絕對優勢連續三年位列全市第一名。第二,加強藝術教育教學改革,堅持 「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長、校校有品牌」。被確定為濰坊市中小學校藝術教育評價工作試驗縣,昌樂縣朱劉街道小學擁有全縣最大的民樂團,鄌郚鎮小學學生人人都會彈吉他。第三,加強新形勢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昌樂特師附小被確定為全國教育科學 「十二五」教育部重點課題「中華文化習養實驗學校」;「沙包飛舞,快樂來襲」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在教育部官網展示。第四,全縣構建了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為主的研學旅行課程體系,每年組織4萬餘名學生參與研學旅行活動。創辦全國首家、全省唯一的「海軍青少年航空學校」,建成全國最早、設施最全和最具現代元素的海軍航空館。三年來,共有67名學生被海航招飛錄取,錄取數量在全省所有縣市區中名列第一。
五是強化教師隊伍建設,讓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堅持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把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注力於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和激發教師幹事創業的主動性、積極性,讓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全面實行教師層級管理制度,引導教師自覺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實現自我發展;實施教師全員培訓工程,利用寒暑假,每年組織幹部培訓、骨幹教師基本技能培訓、新入職教師通識培訓,培訓結果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學分管理、教師資格定期註冊;創新學科核心團隊建設,通過競爭上崗組建學科教研室,465名學科帶頭人脫穎而出,極大地促進了教學專業化、指導精準化和管理扁平化;進一步完善全員育人導師制,引導廣大教師積極參與班級管理,關注學生健康成長;完善教師專業發展機制,充分尊重學校辦學自主權和教師勞動成果,以人為本進行教師全員績效考核;科學合理地進行縣管校聘改革,統籌全縣教育幹部和教師倡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