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國家電網江蘇省電力公司油務工朱洪斌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成為該公司第二位獲此殊榮的一線職工;去年一年,全公司1017名職工晉升為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湧現1420項職工創新項目,成功舉辦了優秀群創成果競拍會……將全員培訓全員創新作為職工成長成才的舞臺,把促進職工成長成才作為工會對職工的最大服務,國網江蘇省電力公司工會遞交了一份醒目的成績單。
江蘇省電力公司工會副主席酈明先告訴記者,去年3月,為促進企業發展和職工成才,公司制定了職工服務「5980」(「我就幫您」的諧音)工程實施意見,由公司工會發布的2017年50個重點項目中,有10個即為職工成才行動的內容。
把全員培訓作為職工成長成才的保障,江蘇省電力公司樹立全職業生涯培養理念,根據各類人員崗位業務工作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分層、分類開展大規模全員培訓,提升職工崗位勝任能力和綜合素質。蘇州供電公司專門編寫《新員工入職導航手冊》《新員工入職培訓指南》和《新員工成長成才文件彙編》,其中「文件彙編」收集了職工成長成才過程中需要熟知的規章制度文件和操作指引。省公司信通分公司工會針對新職工、上升期職工和成熟型職工定製了不同類型的培訓課程,其中上升期職工實行「導師制」護航,選拔9名優秀青年骨幹分別與3名專家導師形成師徒結對。常州供電公司工會依託「5980」工程,制訂勞模階梯培養計劃和保障措施,帶動職工全面成長。
把全員創新作為職工成長成才的舞臺,江蘇省電力公司工會響應公司「全面創新年」活動,發動廣大職工投身創新實踐。推動勞動競賽和技能競賽融合,2016年至今,公司工會開展專業勞動競賽20餘項,參與人數4萬餘人,參與率90%,受表彰人數5000餘人。建立301個職工創新工作室,核心成員超過5000人。
電力是技術密集型行業,開展創新往往涉及多個專業、多項技術、多種要素,因此單打獨鬥難以奏效,必須依靠集體的力量。張家港市供電公司組建「職工創新工作園」,成立了9個跨專業、跨部門創新專業團隊,目前已有35項創新成果獲得國家專利。南通供電公司工會聚焦跨專業、跨部門的職工創新協同機制建設,成立由國家電網公司勞模創新工作室示範點王生強勞模創新工作室為領頭人的「1+N」跨單位、跨專業的金字塔型創新團隊,吸引了公司237名員工骨幹成員積極參與。
創新的最終目的,在於將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
「7萬元第一次,7萬元第二次,7萬元第三次,成交!」2016年6月15日下午,一場特別的競拍會在江蘇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進行。這裡拍賣的不是珠寶、字畫,更不是古董、古玩,而是該公司職工群眾性創新成果的生產使用權。當天,12項優秀群創成果被7家參與競拍的集體企業拍得。
「舉辦群眾創新成果推廣應用競拍會,這是公司優秀群創成果轉化的一次全新嘗試和有益探索,目的在於改變以往重創新、輕應用的狀況,以創新成果的規模化生產促進其推廣應用,有效提升成果轉化的效率和效益,解決職工技術創新活動的閉環問題。」江蘇省電力公司工會主席陳宏鍾說。近年來,公司出臺了 《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管理辦法》《勞模(技師)創新工作室管理辦法、創建標準》等一系列辦法、標準,以保障優秀創新人才在政治上有榮譽、晉級上有機會、經濟上有實惠。公司每年用於扶持職工創新的資金都在1000萬元以上,每年表彰100項優秀群創成果。
今年28歲的張曉琴,參加工作的當年就被吸收進國網江蘇電科院「朱洪斌勞模創新工作室」。4年來,在朱洪斌的影響帶動下,她迅速成長,如今已是工作室的核心骨幹,由她擔任第二完成人的《六氟化硫現場快速分析檢測方法創新及裝置研發》項目獲得了2016年全國電力職工優秀成果二等獎。她說:「勞模創新工作室就像一個大熔爐,朱師傅把長期積累的工作和技術經驗無私地傳授給我們,輔助我們成長成才。」(記者 王偉 本報通訊員 杜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