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寬秋林蕭寺圖》:「禪有南宗及北宗,畫家筆法與之同。」
書畫作品不僅因時代而異,更因人而異。從古至今,我國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傳世佳作。他們或寫實匠藝,或妙趣橫生,給我們後世之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國故宮中有一幅「鬼圖」,距今已有800年的歷史,卻一直沒人能看懂,將這幅圖放大十倍後看越看越恐怖。
這幅大名鼎鼎的「鬼圖」名叫《骷髏幻戲圖》,現藏於我國北京故宮博物院。從名字中我們不難發現,此圖描述的主要內容大約就是骷髏鬼怪之類。那麼在八百多年前,這幅圖無異意於我們現在看的恐怖片,具有十足的魔幻以及超現代色彩。
提起北宋時期的知名畫家,張擇端與王希孟自然是首屈一指的奇才。他們畫出的《清明上河圖》以及《千裡江山圖》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佔據了我國十大名畫中的兩席。特別是《千裡江山圖》這樣的一份傳世佳作,更被後人譽為「青綠山水畫第一神品」,乃一代經典。這幅《骷髏幻戲圖》的存在,更是說明了南宋時期依舊人才輩出。
這幅圖的作者是南宋畫家李嵩,錢塘生人。錢塘,即如今的杭州,是一個煙雨朦朧的詩畫城市。像著名畫家齊白石一樣,李松同樣出身貧寒,青年時靠做木工為生,將書畫當作自己的業餘愛好。後來,一位名叫李從訓的宮廷畫家將其收養,開始專門教授李嵩畫藝。
經年累月的學習以及訓練下,李嵩憑藉過人的天賦成為了一代名家。由於畫藝出眾,他先後為宋光宗,宋寧宗,宋理宗三代做畫院待詔。其主要工作就是等待皇帝的差遣,聽詔行事。
其實,直到宋元時期,我國才將這些才藝出眾的工匠稱為待詔。特別是畫院待詔,更直接由朝廷供養。放至今日,這些人大約就相當於事業單位的公務員,無論是社會地位還是福利待遇都非常好。當時的人們更是尊稱李嵩為「三朝老畫師」。
李嵩最擅長的就是工筆畫,但與尋常宮廷畫師不同,李嵩所畫的主題涵蓋了從山野鄉村到京城宮廷。他不僅用自己的作品歌頌百姓的辛勤勞作,也會畫一些作品來諷刺官宦的荒淫生活。儘管他的大多作品都是意在反映普通百姓的鄉野生活,但他的一些超現實作品也稱得上是一絕。
比如他的《貨郎圖》就是一副經典的人物工筆作品。這幅作品描述的場景很普通,就是一個貨郎在賣貨時被孩童團團圍住的情景。但這幅畫惟妙惟肖地刻畫了貨郎以及周圍孩童、婦女的表情動作,向人們展示了鄉野地區最普通卻最熱鬧的生活場景。
而《骷髏幻戲圖》則高深莫測許多。這幅作品是李松在嘉定四年,也就是他45歲時完成的。此畫本來只畫在一幅小山面上,本算不上什麼鬼斧神工的傳世佳作。但因為前人從未畫過此類題材的畫,而這八百多年來又沒有人可以完全看懂這幅畫,所以這幅畫至今都被人們代代相傳。
這幅畫的畫面右邊有一個兩三歲的小童爬在地上,右手似要抓住什麼東西。而他身後有一個婦女滿臉恐懼,好像要焦急地阻攔這個孩子。往畫面左邊看,原來吸引小童的是一個骷髏提線木偶,正做著讓小孩兒過來的動作。將視線上移,最恐怖的部分出現了。原來,操控著這個小骷髏的是一具更大的骷髏。這個大骷髏神情自若,動作坦然,身後還有一個女人再在給懷中的幼兒餵奶。兩相結合,著實詭異。
其實,骷髏(傀儡)演出不過是宋代十分常見的一種木偶表演。但這幅畫讓人恐懼之處在於,操縱小傀儡的大骷髏身邊有許多街頭藝人在外漂泊經常會攜帶的日常用品。而為何畫面中操縱小傀儡的是一個骷髏,而非一個街頭藝人,就讓人細思極恐。
藝術本身就是奇妙無窮的。在不同的人看來,每一幅畫都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八百多年來,這幅畫依舊被眾人討論、研究,依舊像一個謎題一樣在等人解答。可以說,其蘊含的珍貴文化價值以及歷史研究價值,向世人證明了這幅畫絕對是一幅傳世佳作。對於一個畫家來說,這更是彌足珍貴的事情。
參考資料:
《範寬秋林蕭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