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成功研發「壁癌」和「吐白」抑制劑 效果顯著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臺成功研發「壁癌」和「吐白」抑制劑 效果顯著


2008年03月28日 17:0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3月28日電 臺灣雲林科技大學團隊經近四年實驗,成功研發出「壁癌」和「吐白」的抑制劑,命名為「水泥的維他命」,簡稱D劑,摻入水泥進行磁磚黏貼,或摻入「水泥砂漿」進行牆壁粉刷,抑制壁癌及吐白效果顯著。

  據臺灣媒體報導,研發者介紹說,在潮溼的島嶼上,房屋牆壁易產生令人生厭的「壁癌」和「吐白」,不易防治。建築工程上通常以水泥在牆壁黏貼磁磚,再用「水泥砂漿」粉刷牆壁保護。

  新研發的「壁癌」和「吐白」抑制劑,成份包括三種以上的工業廢料,這些廢料產自島內。將抑制劑添加於水泥或水泥砂漿,在牆壁黏貼磁磚、花崗巖片或粉刷,游離鈣無法結晶成白華,不用防水工程也能抑制。

  研發者表示,D劑原料價格平實,成品安全無毒,除抑制「壁癌」,還使水泥砂漿更滑順,利於粉刷,不會產生凸泡,能節省粉刷後壓平凸泡的工時。不過,D劑抗壓強度僅為一般水泥砂漿的六成。

編輯:官志雄】

相關焦點

  • 恆瑞醫藥自主研發PARP抑制劑氟唑帕利獲批上市
    作者:葉楓紅日前,恆瑞醫藥自主研發的PARP抑制劑氟唑帕利膠囊獲得中國國家藥監局(NMPA)批准上市,用於既往經過二線及以上化療的伴有胚系BRCA突變(gBRCAm)的鉑敏感復發性卵巢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患者的治療。至此,恆瑞醫藥已有7個創新藥在中國獲批上市。
  • 安進詳解KRAS抑制劑組合療法研發方向
    那麼,組合療法能否進一步增強AMG 510的治療效果,又應該選擇哪些療法與KRAS抑制劑聯用?今日,安進公司的研發團隊在頂級科學期刊《自然》上發表學術論文,詳細介紹了AMG 510的研發過程。值得注意的是,這篇論文不但包括了AMG 510的多項臨床前和臨床期試驗結果,而且納入了研發團隊對基於AMG 510的組合療法的探索。
  • B肝HCC第3期新藥研發,PD-1抑制劑聯用,達到預設優效性
    B肝HCC第3期新藥研發,PD-1抑制劑聯用,達到預設優效性 公告顯示,研發的信迪利單抗注射液聯用貝伐珠單抗注射液,用於一線治療晚期肝癌的
  • 異檸檬酸脫氫酶(IDH)抑制劑研發進展
    腫瘤細胞中IDH突變(IDH1m和IDH2m)會導致其正常功能缺失,並將α-KG轉化為致癌代謝物2-羥基戊二酸(2HG),2HG在突變的腫瘤細胞中累積,導致DNA或組蛋白過甲基化。IDH抑制劑通過作用於腫瘤細胞中的IDH突變位點,使體內致癌代謝物2HG減少,從而誘導組蛋白去甲基化,達到抑制腫瘤發展的效果。IDH抑制劑根據作用靶點分為IDH1抑制劑、IDH2抑制劑和IDH1/IDH2抑制劑三種。
  • 新藥研發(JAK1抑制劑) Filgotinib從Hit到上市申請的案例分析
    前沿:2019年12月19日,吉利德向美國FDA提交了Filgotinib(非戈替尼) 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新藥申請,並獲得了優先審評資格,該藥已經在歐洲和日本獲得批准,而美國卻是其最重要的市場,一旦獲批成功將成為吉利德公司的新的裡程碑
  • 壁癌漏水處理重點,還你一個淨爽健康居家!
    家是最好的避風港,但若遇到漏水情況,外頭下大雨室內下小雨,悶、溼、壁癌等問題接踵而來,積水會讓家具損壞,影響家人身心健康!為避免房屋漏水情況發生,在房屋裝修過程中,防水工程就非常重要,今天圖解教大家如何避免漏水問題,從一開始的防水工程看起,還給大家一個乾淨清爽、舒適健康的居宅。
  • 胰腺癌治療藥物進展:攻克癌王已現曙光
    作者:雲天胰腺癌是消化系統常見惡性腫瘤,素有"癌王"之稱。之所以稱為"癌王",主要是由於胰腺癌具有惡性程度高、進展迅速、治療效果差、患者生存期短的特點。這些特點的由來與胰腺的解剖位置、腫瘤生物學特性和轉移途徑密切相關。
  • 賽諾菲PCSK9抑制劑波立達®中國上市,顯著降低不良...
    作為PCSK9抑制劑類降脂藥物,波立達®的上市為中國抗動脈粥樣硬化治療不理想的廣大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新治療選擇,尤其能夠降低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風險和降低全因死亡風險相關。與此同時,「關愛立達——波立達患者援助項目」正式啟動,助力急性冠脈症候群(ACS)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及其相關風險。
  • EGFR不可逆抑制劑奧希替尼研發簡介
    與第一代所不同的是,第二代化合物大多數採用了不可逆的共價鍵結合形式,比較成功典例如Afatinib、Dacomitinib,被FDA批准用於雙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治療。雖然上述藥物能夠克服耐藥性問題,但是此類化合物也能對野生型的EFGR產生效用,存在較為嚴重的劑量依賴性副作用,如皮疹和腹瀉,因此大大限制了其臨床應用。
  • 三期臨床試驗成功!這家企業研發的晚期肝癌細胞原創新藥獲突破
    ) 判定晚期患者富集人群達到了預設的主要研究終點,試驗獲得成功。這意味著國際上首次在肝細胞癌治療中使用複合生物標誌物富集有效人群的精準治療研究獲得成功,具有重大創新性。這項突破使部分不適合現有標準治療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將有新的用藥選擇。肝細胞癌在我國系高發常見的惡性腫瘤。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病例約46.6萬, 而病死人數高達42.2萬,均超過全球的一半以上,嚴重地威脅人民生命和健康。
  • 《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葆元醫藥抑制劑研究成果
    、和荷瘤小鼠模型上,AB-106均顯示出抑制腫瘤的效果; AB-106對常見的具有克唑替尼耐藥性的ROS1-G2032R突變體和具有部分NTRK抑制劑耐藥性的突變體也具有抑制活性。 AB-106是一款葆元醫藥研發管線中的優先開發項目,在日本和美國已完成了2個一期臨床試驗。 葆元醫藥聯合創始人、執行長王鈞源博士透露:「葆元醫藥準備於2020年初開始在中國和美國開展AB-106二期臨床試驗,因為我們追求的長期目標是能夠帶給病人療效好、易服用、成本相對較低、安全性較高的治療藥物。
  • 寶刀尚未老 新劍已開鋒——PD-1/PD-L1抑制劑的現狀和新機遇
    面對中國這一廣闊的市場,各家藥企紛紛加速了PD-1/PD-L1抑制劑的研發速度,欲在這塊大蛋糕上分一杯羹。新產品、新試驗、新適應症,又會為腫瘤市場帶來怎樣的改變和衝擊呢?筆者總結了目前國內外上市的和部分在研的PD-1/PD-L1抑制劑,包括新型多靶點二代PD-1/PD-L1抑制劑,以及這些藥物在中國和世界範圍內開展臨床試驗的情況,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學習探討。
  • 從"有意迴避"到"研發熱點" 共價抑制劑如何革新小分子藥物開發?
    目前大多數小分子藥物仍然屬於非共價抑制劑,這些化合物可以與生物靶點可逆結合,它們與靶點之間的親和力往往決定藥物的治療效果,因此大多數小分子藥物的研發目標是發現能夠與生物靶點以高親和力結合的化合物。而共價抑制劑在與生物靶點結合之後,化合物上的基團能夠與靶點產生化學反應生成共價鍵。這讓共價抑制劑與靶點蛋白形成一個穩定的複合體,從而不可逆地抑制靶點蛋白的活性。
  • 【牆鹼不容小覷】牆鹼壁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為什麼房屋會有壁癌?我們所謂的壁癌,就是長時間滲漏水跟水泥成分的鹼產生的碳酸鈣和氫氧化鈣晶體。它會在結構物表面產生白色粉末情形,這些我們又俗稱為「白華現象、牆硝或吐鹼」。一般居家中有三個地方很容易產生壁癌。
  • 下一個重磅炸彈:SHP2抑制劑研發進展
    ;(2)抑制SHP2可以抑制RTK驅動的癌細胞(如EGFRL858R驅動的肺腺癌,BRAF突變的結腸癌和KRAS突變的乳腺癌)的生長並增強RTK抑制劑的治療效果;(3)阻斷SHP2誘導腫瘤衰老,從而觸發免疫系統清除癌細胞。
  • PI3K抑制劑—癌症治療新選擇
    在腫瘤細胞中,這條通路被異常激活,包括PIK3CA、PIK3R1、PTEN、AKT、TSC1、TSC2、LKB1 、MTOR等多種抑癌基因組發生改變。臨床研究表明,靶向PI3K–AKT–mTOR通路的抑制劑對治療腫瘤有積極作用,包括PI3K 與AKT抑制劑、異構mTOR抑制劑與催化mTOR抑制劑都有顯著的抗腫瘤效果。
  • 肝細胞癌(HCC)新藥!武田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Cabometyx(卡博替尼...
    2020年11月29日訊 /生物谷BIOON/ --Exelixis公司近日宣布,其日本合作夥伴武田製藥(Tekada)已獲得日本厚生勞動省(MHLW)批准,在日本生產和銷售靶向抗癌藥Cabometyx(cabozantinib,卡博替尼),用於先前系統治療後病情進展的不可切除性肝細胞癌(HCC)患者的治療。
  • SGLT2抑制劑治療射血分數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療效顯著
    SGLT2抑制劑治療射血分數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療效顯著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 20:09:55 法國南錫大學CHRU Brabois醫院Faiez Zannad團隊研究了SGLT2抑制劑治療射血分數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的療效
  • 基石藥業RET抑制劑BLU-667(CS3009)在中國I期臨床試驗獲批
    BLU-667是強效的選擇性RET抑制劑,由基石藥業合作夥伴Blueprint Medicines開發。此次獲批的試驗為Blueprint Medicines正在進行的全球I期ARROW研究的中國部分,針對RET變異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甲狀腺髓樣癌(MTC)和其他晚期實體瘤。試驗目的包括總體緩解率、緩解持續時間、藥代動力學、藥效學和安全性。
  • 臺學者成功打造抗體減緩胰臟癌轉移 未來或發展新藥
    華夏經緯網3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中央研究院」院士李文華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打造IL-17RB抗體,並證實可減緩胰臟癌細胞轉移,未來可望發展新藥。 據報導,這項突破性研究,由李文華和臺大醫院外科部醫師田鬱文、病理部醫師鄭永銘、「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副研究員馬徹等人合作,今年3月獲得國際知名期刊「醫學實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優先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