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繼續縮小

2020-12-14 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2020年1月17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2019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

[寧吉喆]九、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繼續縮小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增速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與人均GDP增長大體持平。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比上年名義增長7.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2%。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為2.64,比上年縮小0.05。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6523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0%。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7380元,中間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15777元,中間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5035元,中間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39230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76401元。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559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6%,增速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5%。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8063元,名義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328元,名義增長9.9%。

相關焦點

  • 聽·代表委員議國是:收入增長如何「兩個同步」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實際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十八大報告則提出,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增長的目標振奮人心,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實現「兩個同步」和「收入倍增」的信心何在?請聽代表、委員的聲音。
  • 國家統計局: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 收入中位數13347元
    來源:新浪財經國家統計局16日發布的上半年經濟數據顯示,居民實際收入降幅收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縮小。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66元,同比名義增長2.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6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1.3%,降幅收窄2.6個百分點。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55元,名義增長1.5%,實際下降2.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9元,名義增長3.7%,實際下降1.0%。
  • 上海「十四五」規劃建議: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關於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上海「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在「十四五」發展基礎上,再奮鬥十年,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級,基本建成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和充分體現中國特色、時代特徵、上海特點的人民城市,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引領城市,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標杆
  • 「十四五」規劃建言⑤ | 「十四五」時期我國居民收入增長形勢和...
    網絡圖片「 十三五」期間,我國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十四五」期間,要繼續調整和優化企業、政府和居民三個部門的分配關係,繼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穩定居民收入增長的基礎,繼續提高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縮小收入差距,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更高質量的同步。
  • 「十三五」以來貴陽城鄉居民收入實現新跨越
    本報訊 昨日,國家統計局貴陽調查隊公布了貴陽市「十三五」期間的經濟發展以及城鄉居民收入情況。「十三五」以來,貴陽市經濟發展保持穩中有進的態勢,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8%。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基本同步。
  • 提高居民收入 促進消費增長
    收入分配改革是「十四五」時期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文宗瑜提出,如果不推動收入分配改革,沒有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長,消費領域,包括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很可能會受到阻礙。當前,需求側改革被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其本質在於擴大內需,激活消費。但從長期來看,促進消費增長還在於居民收入的增長。只有大幅提高居民勞動收入佔比才能實現消費增長和雙循環新格局發展。
  • 2018年,江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1%,增幅位居中部六省第二
    在1月23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江西調查總隊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位居中部六省第二,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標實現超九成。
  • 2018年上海居民收入64183元 上海人均收入增速多少
    2018年,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4183元。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今天發布的「2018年本市居民收入數據解讀」稱,2018年,本市居民收入絕對水平繼續領先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27倍。    居民收入實際增速高於GDP  2018年,本市居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增速同比有所提高。
  • 2016年至2019年 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5%
    ,2016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5%;城鄉差距逐步縮小,2019年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2.64,比2015年縮小了0.09;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由2010年的1億多人增加到2019年的4億多人。
  • 【去年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20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出爐!
    關於【去年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20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出爐!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去年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20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出爐!
  • 2018年各省居民人均收入排行:上海最高 貴州增速第一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曾指出,要千方百計促進居民增收,增強消費能力。多地政府工作報告也設置2019年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目標,幫助百姓分享國家改革發展果實。增收入:多地設置明確增長目標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2018年,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5%,快於人均GDP6.1%的增速。百姓「錢袋子」鼓不鼓,關鍵看收入增長快不快。
  • 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 促進居民消費較快增長
    過低的消費率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擴大內需、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障礙。    國民收入是影響居民消費的主要因素。生產、分配、交換、消費是社會生產總過程的四個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環節。分配是消費的前提,分配決定了各社會成員的收入水平,而收入水平又是決定消費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 收入分配和城市化對我國居民消費的影響
    其中,人口增長貢獻了4.4個百分點,貢獻率為40%;人均收入增長貢獻了7.3個百分點,貢獻率為66.4%;居民平均消費傾向下降貢獻了-0.7個百分點,貢獻率為-6.4%。農村居民消費年均實際增長5.7%。其中,人口增速下降貢獻了-0.3個百分點,貢獻率為-5.3%;人均收入增長貢獻了7.1個百分點,貢獻率為124.6%;居民平均消費傾向下降貢獻了-1.1個百分點,貢獻率為-19.3%。
  • 海南:城鎮居民收入增勢加快 消費保持穩步增長
    2010年,海南省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勢頭,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經濟效益大幅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近年來,特別是2010年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後,海南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促進了城鎮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渠道拓寬,從原來單一出租房屋收入來源
  • 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貴陽:城鄉居民收入實現新...
    ,城鄉居民收入持續穩定增加。4年間,貴陽市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實現基本同步,2016年,貴陽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9502元,2017年首次突破3萬元大關,2019年升至38240元,比2015年增長了10999元,累計增長40.4%,年均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7.1%;2016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2967元,2019年達到17275元,比2015年增長了5358元,累計增長了45.0%,年均增長9.7%
  • 曹遠徵:中國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速度最快
    曹遠徵表示,過去十幾年中間中國經濟增長最快的部門,並不是我們想像的所謂的高大上的高科技,其實一些傳統的部門也是在快速增長的。像家具、家裝這個行業增長速度是非常快的。為什麼增長快呢?也是由於低收入階層,尤其是農民收入快速增長,引致了這個行業的增長。很好理解,農民兄弟經濟增長了,添兩樣家具總是可以,家裡貼個瓷磚總是可以,於是帶動這些行業的發展。
  • 2018年棗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增長306倍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採取了土地改革、修建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改造農業生產技術、興辦農業合作社等一系列措施,雖然期間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但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依然得到恢復和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加,生活水平得到較大改善。在農業機械方面,1956年只有0.01萬千瓦。197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1元,比1949年增長162%,年均增長約3.4%。
  • 2015.06:我國城鄉收入差距與居民消費需求研究(叢雅靜)
    收入增長速度的快慢只對農村居民的短期消費有影響[12]。>Cpr表示;選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人均純收入反映城鄉居民的收入情況,分別用Ypu和Ypr來表示;城鄉收入差距用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對於農村居民來說,邊際消費傾向高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低。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緩慢,加上大學擴招、醫療費用上升等原因導致農村居民家庭的教育、醫療成本明顯上升,因教育致貧、因病致貧的農村家庭很多,從而提高了農村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   第二,收入是影響城鄉居民消費的最主要因素。
  • 2019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3281元 增長9.0%
    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42元,增長(以下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同比名義增長)8.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8元,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 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3281元,增長9.0%,中位數是平均數的86.8%。
  • 如何認識當前我國居民的收入差距
    4.我國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經越過最高點,開始進入倒U曲線右側   收入差距倒U曲線由美國經濟學家西蒙·庫茨涅茲於1954年提出,他通過對18個國家經濟增長和收入差距關係的實證分析得出結論:隨著一個國家從經濟不發達到發達,即人均GNP由低到高演變,居民收入差距首先呈現擴大趨勢;當人均GNP達到一定程度時,收入差距達到最高點;隨著人均G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