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24小時警局:小程序撬動大民生

2020-12-22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公安機關要大力推進『智慧警務』建設,通過建設網上為民服務微平臺,走實走好網上群眾路線。」2017年12月7日,在包頭市公安局新一屆黨委班子履新後召開的第一次黨委擴大會議上,市公安局黨委審時度勢,為包頭公安做好群眾工作謀篇布局。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一周後,一個依託微信公眾號的微社區平臺「包頭24小時警局」正式上線。平臺以「網際網路+黨建+宣傳+政務+服務」的「1+N」模式為設計理念,在微信公眾號開設了「警局在線」和「微警務」兩大欄目。其中,「警局在線」以微社區形式開闢了「黨建園地」「隨手舉報」「警方提示」「公安行政審批」等15個模塊;「微警務」平臺則融合了所有的公安行政審批業務和「放管服」改革便民舉措,通過「辦事大廳」為群眾提供各類業務辦理。

  誰也沒有想到,正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網絡交互平臺,在包頭引發了巨大的衝擊波。短短兩年的時間,「包頭24小時警局」在包頭群眾心中落地生根、枝繁葉茂,累計粉絲突破175.1萬人,訪問量更是發生指數級裂變,達到9938.9萬人次,成為除「學習強國」APP外,包頭群眾每日關注度最高的網絡平臺,也成為包頭公安乃至包頭市各級政府連民心、匯民智、察民情、解民憂的重要渠道,真正成為包頭公安落實「群眾第一」要求的生動實踐,構築起網上網下警民「同心圓」。

  服務群眾「零距離」 構築警民同心圓

  在市民眼中,「包頭24小時警局」搭建起了一座便民服務的「連心橋」。

  2018年11月,一條包頭警方通過網友報警成功營救輕生女子的新聞在包頭引發關注。2018年11月9日晚,一位網民在「包頭24小時警局」發帖,稱一名女網友因感情原因在抖音上發布了服藥自殺視頻,希望警方能夠提供幫助。時間就是生命。收到求助後,包頭市公安局指揮中心立即將警情派送到女網友居住地所轄派出所,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耐心尋找,民警終於成功找到了該名女網友,並將她送醫院接受檢查治療。

  能夠贏得這場與死神的賽跑,得益於「包頭24小時警局」的快速反應機制。在平臺運行推廣中,全市各級公安機關的主要領導和全體公安民警實名入駐「包頭24小時警局」,並指定專人及時解答、解決市民發布的舉報、投訴和求助類信息,確保各類問題實時回復,讓網上警局成為公安機關為民服務的新平臺。特別是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後,全市各級公安機關的主要領導在網上警局全部公開自己的手機號碼並每日督辦各類問題的解決和辦理進展情況,有效推動了警局服務群眾的效能最大化。

  急著出行,車卻被亂停的車輛「包圍」了,怎麼辦?心情愉悅地回到家,發現自己的車位被佔用了,怎麼辦?不用著急上火,只要用手機進入「包頭24小時警局」微警務平臺的「辦事大廳」,點擊模塊連結辦理「一鍵移車」業務,即可擺脫無法聯繫車主的困擾。

  這只是「包頭24小時警局」運用「網際網路+服務」提供便民服務的一個縮影。在「包頭24小時警局」,所有公安業務均可在線諮詢,並可在線辦理交管、戶政、出入境、監管、治安等業務,極大地方便了群眾,成為公安行政審批業務諮詢辦理的有效補充,讓群眾從原來辦理業務「跑斷腿」,到現在足不出戶就能辦理多項業務,真正體會到了「包頭24小時警局」一次也不用跑的獲得感。

  「『包頭24小時警局』作為『網際網路+公安政務服務平臺』,推出的便民服務舉措,著力解決群眾辦事難題,正是落實自治區公安廳突出『群眾第一』強化落實的具體舉措。」包頭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同時,包頭公安充分挖掘「包頭24小時警局」龐大的粉絲量優勢,突出平臺的親民性、快捷性、權威性等特點,將「包頭24小時警局」打造成了快速發布公安信息的宣傳窗口。通過「警方提示」「普法宣傳」「黨建園地」等模塊,為網友提供及時、準確、權威的信息,教育引導群眾、展示公安風採、凝聚正能量,被網民稱為最沒有「官氣」的「官微」。

  民警在「包頭24小時警局」吸粉過程中,緊密依託「亮身份、當樓長、保平安、護穩定」專項活動,全市4700名民警在各自居住的社區和居住周圍社區樓棟亮出警察身份,深入群眾家中,面對面服務群眾,做化解鄰裡矛盾的調解員、徵集違法犯罪線索的情報員、採集人口數據的信息員、排查治安隱患的安全員、解決群眾困難的服務員。迄今為止,民警樓長已覆蓋全市所有樓棟,入戶183828戶,收集意見建議5235條,排查治安隱患3682處,入戶率達到78%。現在,網上警局、線下樓長已經成為包頭公安創新網際網路時代群眾工作機制,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

  打擊犯罪「零延時」 織密鹿城安全網

  在民警眼中,「包頭24小時警局」掀起了一場警務變革的新浪潮。

  2018年3月13日下午4時許,一位網民在「包頭24小時警局」中發帖反映,撿到一張求救紙條,內容為:被同學騙進傳銷,被困地址昆區某小區,請求報警解救。包頭市副市長,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卜連海及時回帖,並作出指示,要求市公安局指揮中心立即核查。昆區公安分局接到指令後,立即組織警力到上述地址進行走訪調查。經過民警偵查、蹲守,於當晚8時40分將受害人成功解救,並搗毀一個傳銷窩點。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包頭24小時警局」的上線,有力激發了人民群眾打擊違法犯罪參與社會治理的熱情,曾經在包頭久打不絕的利用電子賭博機開設賭場現象,在網友通過「包頭24小時警局」發帖舉報後,僅一個月後便銷聲匿跡了。「包頭24小時警局」上線運行至今,已經成為警方獲取違法犯罪線索的重要渠道,在舉報涉黑涉惡、黃賭毒、治安隱患等線索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有效地打擊了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淨化了社會治安環境。

  依法嚴厲打擊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違法犯罪,是公安廳提出的「群眾第一」新要求的重要內容,也是「包頭24小時警局」發揮打擊違法犯罪作用的題中之意。2019年1至11月,全市接報刑事、治安警情共18493起,同比去年下降25.77%,其中刑事警情4755起,同比下降32.76%,治安警情13738起,同比下降24.84%。人民群眾的滿意度持續上升,企業營商環境進一步得到優化。

  在「包頭24小時警局」推廣運行中,包頭公安十分注重暢通舉報途徑,提升群眾舉報違法犯罪的積極性和便捷性。市民、網友在使用時直接掃碼或者點擊連結就可訪問發帖,無需註冊,極大的方便了群眾使用。

  「包頭24小時警局」的推出,也對民警能力素質的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

  ——網上工作能力得到提升。「全警觸網」讓民警在與群眾「鍵對鍵」的溝通中,提升了網絡媒介素養,增強了網際網路思維和意識,提高了做好網上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網下落實能力得到提升。群眾在平臺中反映的問題全部公開,落實情況一目了然,這就要求相關部門為老百姓辦實事時「要解釋,更要解決」,有效地推動了群眾反映問題的落地見效。

  ——規範執法能力得到提升。作為開放平臺,「包頭24小時警局」已成為拓寬人民參與監督的新渠道,通過百姓、網友的監督,「倒逼」民警文明規範執法,強化了民警在8小時之外自覺接受紀律約束和群眾監督的意識。

  「包頭24小時警局」作為包頭地區覆蓋面最廣的網絡平臺,已經逐步取代百度貼吧、新浪微博、天涯論壇等交互平臺,成為包頭網民使用最多的發聲臺和輿論場。這就為包頭公安及時掌握群眾關注熱點,準確回應群眾關切、辦理解決各種訴求提供了可能性,為鞏固壯大主流意識形態作出了貢獻。

  協同聯動「零縫隙」 走活為民一盤棋

  在政府部門眼中,「包頭24小時警局」探索出了一條協同聯動治理的新路徑。

  進入冬日,暖氣不熱成為網民在「包頭24小時警局」反映集中的問題。供熱部門入駐警局在網上及時回應、迅速解決。包頭市公安局也充分利用平臺收集意見和建議,主動了解群眾訴求,通過向市政府提交報告,助推供暖問題有效解決。

  這就是「包頭24小時警局」構築的協同聯動治理模式。包頭市公安局還邀請市人大、政協、政府相關部門人員和50名專業律師加入「網上警局」平臺,在線回復群眾提出的各類問題、辦理解決各種訴求。還將「12345」 政府熱線納入平臺,由政府各相關部門負責回復處理非警務類群眾發帖,實現了由單獨部門管理向多部門協作的轉變。正是在這樣的運行機制下,包頭警方在對噪音擾民、惡意佔用公共車位、違法張貼小廣告、電信網絡詐騙等群眾反映集中的問題認真梳理後,積極協調各有關部門聯動治理,使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到了有效解決,獲得了人民群眾的稱讚。

  在「包頭24小時警局」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問題和回帖中,一位網友在平臺發帖稱,「終於有了一個百姓能直接找到『官』的平臺,真正拉近了黨、政府與老百姓之間的距離」。

  在分流非警務訴求時,包頭市東河區還先試先行,指定區聯動管理和綜合執法指揮中心負責「24小時警局」裡各類非警務問題的分流辦理,切實保障民生類帖文「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有效分流了部分求助、諮詢等非警務類群眾需求,在實現回應群眾零延時、解決問題全覆蓋的基礎上,為公安機關減負增效起到積極作用。

  作為「包頭24小時警局」最大的特色亮點,平臺的開放性極大地調動起老百姓反映身邊問題、參與社會治理的熱情,老百姓的發帖就是命令,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指揮棒,實現了指揮模式的轉變,助推了城市管理轉型升級;而各政府部門間的聯勤聯動運行模式,則真正做到了「將問題發現在網絡、隱患消除在網上、風險洞察於事前、服務推送到身邊」,提升了便民服務和城市應急管理能力,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務效能,營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包頭24小時警局」上線以來,群眾發帖65.2萬次,其中有效報案舉報類88600條、業務辦理諮詢類177200條、求助類75310條、意見建議類44300條。在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保障鹿城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包頭等方面,發揮出了重要作用。(武建飛)

責任編輯:石毅 李國棟

相關焦點

  • 包頭開通24小時微信警局
    包頭開通24小時微信警局服務群眾進入讀秒時代丟失自行車,在很多人眼裡是件小事。但是在內蒙古包頭,這樣的小事卻引起了市領導的關注。在群眾反映問題後的短短一個小時內,包頭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卜連海要求相關單位迅速解決,得到百姓點讚。
  • 包頭「24小時警局」登上《人民公安報》頭版頭條
    包頭「24小時警局」,為群眾搭建了「全掌控」的服務窗口,在手機上就能辦理各項公安業務。 包頭「24小時警局」,為群眾開闢了全天候的諮詢平臺,群眾發帖後民警在線一對一服務。 包頭「24小時警局」,為群眾開通了全方位的民生熱線,市政服務得到了更加及時快速的處理。
  • 內蒙古阿拉善盟24小時警局啟動小程序 撬動大民生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顏愛勇兩大服務板塊、十二個功能專區,二十四小時時時在線的內蒙古阿拉善24小時警局,於近日調試上線,正式運行了。服務群眾零距離微信用戶通過添加公眾號,搜索「平安阿拉善」即可找到並關注,已關注過該微信公眾號的用戶,可在公眾號底端點擊「進入警局」便可使用「24小時警局」的全部功能。該平臺現已開設「警務中心」和「互動中心」兩大服務板塊,「我要提問、建言獻策、警情通報、爆料投稿、監督中心」等十二個功能專區,可滿足百姓的日常關注。
  • 包頭24小時警局 為復產復工按下「快捷鍵」
    圖為包頭「24小時警局」。 王思洋 攝(抗擊新冠肺炎)包頭24小時警局 為復產復工按下「快捷鍵」中新網包頭4月2日電 題:包頭24小時警局 為復產復工按下「快捷鍵」記者烏婭娜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有一個「吸粉」無數的微信公眾號,在這裡,老百姓暢所欲言
  • 內蒙古「24小時警局」:為民服務「不打烊」
    包頭公安的「24小時警局」又一次贏得了人民群眾的紛紛點讚。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進程中,內蒙古公安一路「高歌猛進」,繼將96%的行政審批權限全部下放到基層一線後,他們沒有絲毫停歇,還跟自己「較起了勁」——怎樣打造具有內蒙古特色的「爆款」?一個具有網際網路時代元素的「24小時警局」警務模式應運而生。
  • 24小時警局 為復產復工裝上「快捷鍵」
    一、快速傳播,各類官方資訊第一時間對外發布包頭「24小時警局」官方微信平臺擁有粉絲73萬,網上警局成員170萬,通過「24小時警局」開展涉疫情各類宣傳,能夠達到良好的閱讀和傳播效果。疫情期間,包頭「24小時警局」第一時間發布各級各類涉疫情官方通告,其閱讀量均在數萬次,發布的《包頭市公安局推出服務保障全市復工復產十條措施》閱讀量更是一夜突破十萬次,成為包頭市民獲取資訊最為信賴的官方信息平臺。
  • 中國警察網關注包頭市公安局「24小時警局」警民互...
    為了讓更多群眾知曉這一便民舉措,加入到「包頭24小時警局」中來,包頭市公安局多種渠道齊宣傳、網上往下同發力,向全市人民推送「包頭24小時警局」公眾號。2018年1月8日《人民日報》11版刊發題為《服務群眾進入讀秒時代——包頭開通24小時微信警局》的文章,對包頭市公安局創新便民服務新舉措進行了報導,同時,新華社、人民網、《法制日報》《內蒙古日報》《包頭日報》等各級各類媒體對「包頭24小時警局」均進行了詳細報導。網絡宣傳中,全體公安民警通過個人微信在朋友圈內發布「包頭24小時警局」公眾號二維碼,發動身邊的親朋好友加入。
  • 「有困難,找警察」 全國首家24小時不下班的警局
    小編:找它!  小夥伴:舉報投訴?  小編:找它!  小夥伴:戶政辦理?  小編:找它!  小夥伴:法律援助  小編:找它!  它,就是  上線三個月,訪問量破千萬  24小時不打烊  全年無休的無人警局!
  • 智慧警局-24小時無人智慧警局
    現代交通與網際網路技術深度融合、全面碰撞,迸發出各種全新的技術、產品和模式,神盾衛民智慧警局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智慧警局作為實體大廳,無縫銜接網上大廳。神盾衛民智慧警局自助設備主要有三體系:1、戶政業務自助設備系列戶政業務自助設備系列主要有:身份證拍照申請領證一體機、身份證拍照申請一體機、居民身份證自助申領機、居民身份證自助領證機、臨時身份證製作機、智慧碎證機、、智慧證明辦理機、身份證移動辦理一體機、身份證舊證回收機。
  • 【24小時警局快訊】照亮群眾回家路
    【24小時警局快訊】照亮群眾回家路 2020-12-04 1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鄒平公安智慧「微警局」24小時不打烊 自助辦理方便市民
    、每天24小時隨時辦,10月12日上午,鄒平市首個智慧「微警局」在黛溪派出所亮相。智慧「微警局」24小時不打烊,既方便了群眾,又減輕了窗口民警工作量,有效提高了公安服務效率及群眾滿意度。從窗口固定時間辦理業務變24小時自助辦理,一門通辦,便利群眾少跑腿,智能服務,節約警力提效能。智慧「微警局」實現了戶政、出入境、交警三個警種的公安政務服務24小時在線,全年無休、自助便民,解決了群眾辦理多項業務多地跑、窗口排隊等候時間長等問題,實現了「進一扇門、辦多件事」的公安「大服務」。
  • 「智慧警局」24小時不打烊
    去年7月,濟南市首家交管「智慧警局」在濟南市車管所建成並使用,實現了24小時辦理車駕管業務。一年以來,全市智慧警局已增至8處,能辦理8大類近30項車駕管業務。市民可就近選擇業務網點,不僅省去了路上來回奔波和等待時間,而且打破了上下班的時間限制,甚至一個業務辦一整天的現象也有效緩解。
  • 24小時不打烊!鹽池公安「無人警局」惠民便民
    24小時不打烊!今年以來,鹽池縣公安局新建了300多平方米的南關警務室,全力打造「24小時」無人警局。警務服務包括戶政、出入境、交通自助服務區三個區域,整合了戶政、出入境、交通等警種的部分窗口業務。
  • 鄒平首個智慧「微警局」亮相!24小時不打烊,自助辦理太方便了!
    智慧「微警局」24小時不打烊,既方便了群眾,又減輕了窗口民警工作量,有效提高了公安服務效率及群眾滿意度。   從窗口固定時間辦變24小時自助辦一門通辦便利群眾少跑腿自助辦理24小時辦理快捷智能服務節約警力提效能
  • 嶧城24小時「自助警局」打造警務服務新模式
    記者們參觀了陰平派出所、金寺社區警務室、新時代文明交通實踐中心、24小時自助警局、科技信息中心功能分區和科技走廊等現場,了解了派出所綜合服務大廳業務開展情況。 「嶧城公安24小時自助警局集成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與科技產品,以民眾自主辦理為主要方式,簡化群眾業務辦理的流程,縮短業務辦理的時間,突破8小時工作時間的界限,構建一站式自助服務體系,真正實現「群眾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讓服務更具智慧、更有溫度。
  • 【點讚】包頭警方堅決讓電子遊戲機賭博在包頭絕跡
    包頭警方始終緊盯「電賭」不放,狠狠打擊,多次破獲利用電子遊戲機實施賭博的案件,收繳了大量的賭博遊戲機,關停多家涉賭電子遊戲場所,為廣大鹿城人民創造文明健康的休閒娛樂氛圍。另外,小編也呼籲鹿城的廣大市民朋友,歡迎大家積極舉報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您若發現任何線索,可通過撥打110或在「包頭24小時警局」發帖進行舉報,對於舉報人我們嚴格保密,絕不透露任何舉報人的個人信息。警民同心,我們必將把大美包頭建設的更加平安和諧。
  • 阿拉善盟「24小時警局」警務問政平臺正式上線
    8月31日,阿拉善盟行署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正式上線運行的阿拉善盟「24小時警局」警務問政平臺的建設運行情況。「24小時警局」警務問政平臺是盟公安局黨委依託「網際網路+」,著力搭建的一座便民服務「連心橋」。
  • 濟南13家智慧警局五一期間24小時不打烊
    是的我們有智慧警局啊2018年7月濟南市車管所首家交管「智慧警局」建成並使用24小時線上線下同步運轉的「智慧警局」打破時間限制實現了24小時辦理車駕管業務隨時辦理>極大方便辦事群眾目前,24小時智慧警局可以辦理8大類30餘項車駕管業務截止到目前為止我市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智慧警局有13家
  • 【平安杞鄉】24小時不打烊 首個「無人警局」落戶中寧
    【平安杞鄉】24小時不打烊 首個「無人警局」落戶中寧 2020-10-12 17: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呼和浩特24小時警局」實現公安業務「掌上辦」
    ……對屏幕上不時出現的問題,「呼和浩特24小時警局」微信公眾平臺的值守民警都一一作出解答。記者從市公安局了解到,「呼和浩特24小時警局」微信公眾平臺是依託「網際網路+警務」工作模式,將「警民溝通、信息發布、辦事服務、舉報投訴」融為一體的便民服務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