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美國發展象徵主義,是現代文學藝術中一個較早的流派

2020-12-11 萌萌說歷史

百家原創作者:萌萌說歷史

新的一天,新的開始,今天由小編到大家一起了解,在歷史上,還有什麼我們不知道小秘密呢?在大家不知道的20世紀西方文學藝術領域一個突出的變化就是反現實主義的現代主義取代了如果說當代西方哲學思潮是對社會變化所作出現實主義在文學藝術中的主導位置的理性思考、理性反映的話,那麼當代西方文學藝術就是對社會變化所作出的感性反映,它是現代人被壓抑的思想與情感的表現與爆發。飛速變化的現代社會所掀起的衝擊波把藝術家們推進到一個探索的新世界,創立起紛繁的現代主義文學藝術流派。現代主義文學藝術流派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其共同點是繼承19世紀以人為本以人性為中心的創作傳統,在表現形式上則是自覺地反傳統反常規,從新的視野和新的視角出發,用各種新奇創新的形式,努力表現代人在現代社會中的體驗與感受。

現代主義起源於19世紀的歐洲,20世紀在美國得到充分發展象徵主義是現代文學藝術中一個較早的流派,起源於19世紀中葉的法國。1857年,法國詩人波德萊爾(1821-189)發表了著名詩集《惡之花》,以驚世駭俗的手法,「歌頌」了巴黎這座綻放在地獄邊緣的「罪惡之花」,這部詩集被認為是象徵主義的先驅。1886年,法國青年詩人讓·莫雷阿斯(18561910)發表了《象徵主義宣言》,宣稱象徵主義反對自然主義,也反對現實主義,它要以對內心世界的捕寫來代替現實主義。象徵主義以詩歌為主要創作體裁,在20世紀20年代的州和美國盛極一時,對當時的繪畫也產生重要影響。

表現主義流行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它主張擺脫外部印象,從自我出發,表現人的靈魂和人的內在本質,其口號是,「藝術不是現實,而是精神,是表現而不是再現」,表現主義之名由此而來。表現主義文學創作的代表是奧地利作家弗蘭茨·卡夫卡(18831924)、瑞典戲劇家奧古斯丁·斯特林堡(18491912),還有美國的奧尼爾(18881953)。他們用灰暗、怪誕又極富哲理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現代社會,表現現代社會中人的孤獨感和危機感。如卡夫卡的代表作《變形記》講述了一個怪誕的故事:一個叫格裡高爾的推銷員,一日醒來發現自己變成一個碩大的甲殼蟲,但仍保持著人的思維能力,於是陷入了深深的彷徨,不知自己是人還是蟲?是蟲,為何又有人的思維?是人,為何人人討厭他?最後,他失望至極而自殺,留下一具乾癟的屍體,被女僕掃進垃圾堆。卡夫卡借這個故事說明,現代社會人性淪喪,人已被異化成一個可憐蟲了。

1916年在瑞士的蘇黎世出現了一個名叫「達達」的文藝團體,「達達」原是法國兒語中不連貫的詞彙,運動的發起者查拉採用這一名稱,表示運動是無目的的,並把達達運動解釋為痛苦的嚎叫,是各種束縛、矛盾、荒誕的東西和不合邏輯的東西的交織。達達主義是一種虛無主義的思潮,它是非藝術的,反藝術的,它反對切形式的東西,實際上是藝術家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做出的反抗。1918年後,達達主義波及歐洲和美國,在歐洲,尤其在法國比較盛行,勝利者的幻滅和失敗者的失落都在達達主義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宣洩。

20年代初達達主義內部發生分化,在其基礎上發展出一種影響極大的藝術思潮,這就是超現實主義運動。超現實主義以柏格森的直覺主義和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理論為基礎,否認客觀現實,否認理性和邏輯,注重人的思想本身,發掘人的下意識活動。超現實主義的中心人物是法國詩人、散文家和批評家布勒東(18961966),他曾創立《超現實主義革命》雜誌,向西方的文化傳統挑戰。布勒東認為理性和外部世界是深受資本主義汙染了的,只有在人的潛意識中才深藏著有待發現的、未受任何幹擾的、有價值的真實,只有在夢幻中才能找到對現實的超越和絕對真實的「超現實」。

在具體創作實踐中,超現實主義摒棄任何理性思維,主張進行無目的無意識的寫作即所謂「自動寫作法」和「夢境記錄」,把自己所想到的東西迅速記錄下來,完全憑衝動來寫作,畫畫和雕塑,不考慮句法修辭,邏輯結構,別人看不懂不要緊,想什麼寫什麼,並視之為真實結果寫出來的東西猶如夢吃,不知所云超現實主義在西方美術界也有很大影響,畢卡索就是超現實主義繪畫的代表人物此外意識流小說也是現代主義小說的一個流派。意識流的概念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1842-1910提出來的,他認為人的意識像一條流動的河流、即「思想流」,意識流這種非理性的東西具有至高無上的意義,它可以認識現實的真正本質。

意識流小說在表現方式上的共同特徵是,著意表現一種變動不居的主觀意識過程,它不遵循客觀時間順序,而是將過去、現在和未來混淆起來,根據心理的意向使先後次序顛倒並互相滲透,從而表現人的意識流動的跳躍性和隨意性。20世紀20—40年代,意識流小說流行於歐美,出現了一些著名的意識流小說家。法國作家普魯斯特(1877-1922)300萬字的自傳體小說《追憶似水年華》是意識流小說的經典。全部內容由主人的回憶和夢幻構成,飄忽不定,氣象萬千。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1882-1941的《尤利西斯》更是一部典型的意識流小說,它不僅採用大量內心獨白和心理描寫,而且書中沒有標點符號,不分段落,沒有邏輯次序,人物全由混亂不清的意念、潛意識和性意識所支配美國作家海明威受他的影響很深。

20世紀50年代,在西方劇壇上還風靡荒誕派戲劇。荒誕派戲劇是對傳統戲劇的一種反動,一般沒有明確的戲劇衝突和故事情節,只是一連串無聊的瑣事和廢話,雖然荒誕派戲劇家說他們不想說明什麼,只想表現什麼,但其最終目的還是想說明現實生活的荒誕和無意義,尤奈斯庫的《禿頭歌女》和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其代表作。60年代在美國還流行「黑色幽默」文學,這是一種荒誕派文學。與荒誕派戲劇不同的是,它力圖利用荒誕的故事來表現一種特殊的幽默感,被稱為「病態的幽默」「絕望的幽默」。其文學代表作是約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條軍規》小說借用戰爭題材來批判現代社會,借描寫混亂、荒誕、醜陋的軍艦生活來暗喻荒謬的當代社會體制。

該小說印行800多萬冊,被譯成十幾種文字。「黑色幽默」成為美國文學界的一種時尚,有許多作品問世。此外在二戰後,英國還出現了自己特有的文學流派,叫「憤怒的青年」,隨後,在美國出現了「垮掉的一代」文學,這些文學流派均帶有反社會、反理性的色彩。當代西方哲學思潮,特別是直覺主義,無意識論、存在主義等不僅影響了西方創作思想,而且對藝術表現形式也發生深刻影響,在繪畫方面表現得非常突出。從19世紀末開始,歐洲繪畫的傳統觀念就逐漸被淡化,各種新畫派不斷湧現,象徵主義、立體派、野獸派、表現派、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未來主義等等,它們互相交疊滲透,融會成光怪陸離的「現代藝術」。

西方現代繪畫不同於傳統繪畫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特別講究形式,許多藝術家拋棄古典主義典雅的藝術風格,醉心於對新表現形式的探求。他們大多從自我意識出發,用一些怪誕陸離的方式反映內心世界的某個側面,他們認為作品無須表現現實生活中的什麼特別內容,而是畫家自由地表現自我意識,觀賞者自由地通過畫面去隨意想像。現代繪畫的這些特徵在19世紀塞尚、凡高、高更等大家的作品中就已露端倪。20世紀這些特徵變得更加外在化了。作畫成了畫家表達內心、發洩不滿逃避現實、返歸內心的一種手段。一般來說,現代派的作品大多筆觸粗獷,色彩強烈,構思抽象,結構奇特,放蕩不羈,充滿狂野的氣息,給人以很大的遐想空間。現代西方的種種思潮對音樂也產生了影響。

在小編認為,在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的時代,西方音樂講究規則性,齊整性,聽起來或溫和典雅,或和諧明快,也比較有節制。從巴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到蕭邦、李斯特大如此。現代音樂家或主張音樂應表現人的激情、愛欲和鬱悶,或認為音樂不應表現任何東西,無論是人的情感還是自然現象。因此,現代音樂多拋棄了古典音樂的華麗優美的傳統,用粗獷、豪放甚至是不協調的旋律,來反映現代人希望擺脫現實生活、發洩內心不滿的心態。20世紀西方音樂的代表人物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和《春之祭》,以狂放的旋律向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挑戰,一舉轟動西方樂壇,對20世紀的西方樂壇產生了重要影響。就和大家分享到這裡,看了文章之後,有什麼想法或者其他的觀點,可以給小編留言哦。

轉載請註明百家號,杜絕偽原創!

相關焦點

  • 黃鳴奮 ‖ 數碼象徵主義三重解
    象徵主義在科學領域主要是指有關文化符號系統的構建、闡釋及功能之研究的理論主張,在藝術領域主要是指19世紀作為現實主義對立面而興起、延續到20世紀的強調主觀變形的運動和流派(以下簡稱傳統象徵主義),在哲學領域主要是指從象徵的角度分析神話傳說、宗教儀式、符號意蘊等對象的思想觀點。
  • 尋求二十一世紀詩歌發展的切入點:從探討現當代優秀詩歌流派出發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徐志摩、聞一多、李金髮、馮至、穆木天為代表的諸多詩人,為新詩的發展嘗試開闢了新月派(新格律詩派)、早期象徵詩派等不同道路。這個時期,也出現了由周作人、鄭振鐸、茅盾、葉聖陶等十二人發起的文學研究會(人生派)、由郭沫若、鬱達夫、田漢等人成立的創造社(早期浪漫主義)、湖畔詩社(現代愛情詩源頭)等新文學團體,對新詩的發展起到了獨具意義的推動作用。
  • 藝術秘籍,一張圖讓你秒懂15種藝術流派
    藝術不斷的發展開始慢慢產生了差異性,於是不同的流派誕生了,在西方美術史上藝術流派多不勝數,如何才能搞清楚這些流派的特點,如何才能一眼就能區分出畫作屬於哪一個流派,是一件十分考量眼光的事。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現代重要藝術流派之一。20世紀初流行於德國、法國、奧地利、北歐和俄羅斯的文學藝術流派。代表畫家有埃米爾·諾爾德、弗蘭茨·馬爾克、昂斯特·巴拉赫、埃裡希·赫克爾等。
  • 現代文學社團總結
    新月社是一個涉及政治、思想、學術、文藝各領域的派別,在思想上和組織上都表現了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特點。它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貢獻主要在於新詩,聞一多、徐志摩等人針對自由體詩體現的散文化傾向,提出新格律詩的主張。他們對於詩歌藝術的追求帶唯美傾向,但在當時對於新詩在藝術技巧上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雪花的快樂》,聞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 20世紀五大教育學流派
    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教育學複習過程中,教育史內容很多且複雜,學生掌握起來不夠容易,特別是很多學員反映幾大流派很難區分。今天老師就重點講解下20世紀教育學五大流派。(一)實驗教育學實驗教育學是19 世紀末20 世紀初在歐美一些國家興起的理論。
  • 專訪|俄羅斯文學為何群星閃耀?談談它的「白銀時代」
    俄羅斯文學尤其令人矚目。在其文學史上,有「白銀時代」之說,它於20世紀30年代由詩人奧楚普明確提出,被用來指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俄羅斯現代主義詩歌。那是俄羅斯文化開放並不斷綜合的時代。當時,現代主義潮流興起、發展於歐陸,其「推陳出新」(龐德語)的特質展現在各領域的極速革新之中。
  • 匯集現代藝術流派的大師——巴勃羅·畢卡索
    列夫·託爾斯泰曾說:「藝術不是技藝,它是藝術家體驗了的感情的傳達。」歌德說:「藝術家對於自然有著雙重關係: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隸。」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匯集現代藝術流派的大師——巴勃羅·畢卡索。人物介紹著名西班牙畫家畢卡索,匯集現代藝術流派,是西方現代派繪畫主要代表。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 37000 件,包括:油畫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畫20000 幅,平版畫6121幅。他對20世紀的藝術史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人們稱他為「人類藝術史上罕見的天才」。
  • 淺談象徵主義
    安德列·別雷認為:象徵主義不僅僅是一種詩學學派、文學創作流派,更是藉以透視本真世界的創作手段,是感知世界、把握世界的獨特視角,是一種世界觀,是在創作中建構世界,創造未來。他純淨的光輝派定他在這個地點如幽靈,在輕蔑的寒夢中不復動彈:天鵝在無益的謫居中應有的意念。施康強 譯【賞析】這首《天鵝》是馬拉美的早期作品,這時詩人正處於創作的低潮,生活也不盡如人意。在這種環境中,詩人創作出了這首象徵主義詩歌。詩中所描寫的意象是一隻冬天裡的天鵝,詩人將這隻天鵝比作是天使、人間的精靈。
  • [文學概況]臺灣現代詩發展概況
    孟樊《當代臺灣新詩理論》歸納現代詩有兩種指稱:多數人將國民政府遷臺後,臺灣的新詩發展稱為「現代詩」,但亦有泛指從胡適提倡白話詩迄今的新詩發展,如蕭蕭和張漢良合編的《現代詩導讀》。但不論是上述何種指稱,「現代詩」並不等同於「現代主義的詩」。成立現代派的紀弦,在《「現代詩」的正名與其它》一文,認為現代詩的定義可以有廣義的和狹義的兩種說法,廣義的現代詩是指「現代人」所寫的詩,是「現代」的詩。
  • 東師高教丨中國現代文學25道選擇題,你能答對多少?
    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教材推介第5期:《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史是一門學習、研究「五四」以來中國現代文學發展歷史的課程,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必修基礎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幫助、促進學生系統準確地掌握「五四」文學革命以來的文學思潮、文學運動、文學批評和文學創作發展的基本概況。
  • 擁抱了狄俄尼索斯的現代藝術流派——表現主義
    藝術走到這一步,當然與從前的積澱密不可分,是後印象主義的那些藝術家一步一個腳印探索來的,加上野獸主義和立體主義對於事物具體形體的脫離,才有了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流派之一——表現主義。這個在1905年到1925年興盛的藝術流派,從德國蔓延至整個歐洲,除了前人的探索之外,還跟尼採的哲學密不可分。
  • 外國文學考研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文學答題指南
    2、形式上的反傳統: ①詩歌方面:「象徵主義」提出了「純詩」傳統,為藝術而藝術,詩歌音樂化,用象徵和暗示來寫詩;讀者、文本和作者的關係被顛覆重塑。 ②在後現代小說中,「情節」已經完全碎片化,斷裂化,很難拼湊起邏輯完整的事件發展線索,同時,「人物」也不再有行為連貫性和內在統一性,而顯得荒誕化、符號化,面目模糊,缺乏心理深度。
  • 2020[現代文學] 考研必記名詞解釋匯總
    1、始於20世紀初,盛行於辛亥革命後,得名於19世紀清之狹邪小說《花月痕》中的詩句,因該派創辦刊物中以《禮拜六》影響最大,故又稱「禮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亞、周瘦鵑、李涵秋等;2、鴛鴦蝴蝶派提倡遊戲的、消遣的文學趣味,是一種逃避現實的文學思想,其創作主流是言情小說,代表作品有徐枕亞的《玉犁魂》、李涵秋的《廣陵潮》等;壞的支流是黑幕小說,這些都受到了文學研究會的嚴厲批判和抨擊
  • 復旦哲院辦工作坊,堪薩斯大學藝術史系主任談美國現代藝術
    澎湃新聞:垃圾箱派(Ashcan school)無疑是一個重點,也被人們認為是美國第一個現代藝術流派。這次活動也是結合著上海博物館的特展,在展覽中,你覺得垃圾箱畫派的重要作用是如何體現的?大衛·凱特佛裡斯:第一個現代流派很難定義,但我覺得「垃圾箱派」可以認為是20世紀的第一個現代流派。在美國內戰及早期,儘管藝術家處理畫作的方式不同,但垃圾箱派是一個轉折點,藝術家開始關注了城市,是一種當地的現代性。
  • 翁源教師招聘必備-20世紀五大教育學流派
    教育學複習過程中,教育史內容很多且複雜,學生掌握起來不夠容易,特別是很多學員反映幾大流派很難區分。今天老師就重點講解下20世紀教育學五大流派。在這裡考上需要注意,實驗教育學所強調的定量研究成為 20 世紀教育學研究的一個基本範式,近百年來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但是這種方法也是有局限性的,當實驗教育學及其後繼者把科學的定量方法誇大為教育科學研究的唯一有效方法時,就受到了來自文化教育學的批判。
  • 19世紀美國文學 · 超驗主義
    2.愛默生身上所體現的浪漫主義對個性的追求:主張美國文學要有自己的特色,individualism的張揚。代表作American Scholar。在了解超驗主義這一流派的主要特徵前,先了解其淵源。首先,超驗主義受到了英國浪漫主義的影響,如華茲華斯、柯勒律治。上節內容談到英美浪漫主義的相通之處(可以點擊19世紀上半葉美國浪漫主義文學大觀複習),比如對自然的欣賞。愛默生在英國浪漫主義的影響下「look on Nature with the spiritual eye」。
  • 《歐洲文學中的傳統與現代》:一部探討「古今之爭」的簡史!
    《歐洲文學中的傳統與現代》——德國學者勒策思考歐洲文學中的傳統與現代的承續問題的力作,一部探討「古今之爭」的簡史!本書是一部「古今之爭」的簡史,梳理了從古希臘至歐洲17世紀末(甚至延續至今)的「古今之爭」,作者思考的是歐洲文學中的傳統與現代的承續問題。「古今之爭」輻射到歐洲的整個文化譜系,必然涉及對學問、靈魂高低等的討論,啟發當下的我們深思諸多相關議題。
  • 20世紀中國文學語言變遷史
    因此,「五四」前後,中國思想文化領域中的鬥爭其實更多地是一場語言的鬥爭。因為語言能夠保存某種思想與意識形態,能夠先入為主地影響人們的判斷與認識,因此,接受何種語言往往成為一個民族尋找前進路向中最重要的選擇。「五四」時期,中國人選擇了現代漢語(經過歐化的漢語),這其實也就是在整體上選擇了現代性的發展路徑。
  • 行為心理學是20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的一個心理學流派
    行為心理學是20世紀初起源於美國的一個心理學流派,它的創建人是美國心理學家華生。行為主義觀點認為,心理學不應該研究意識,而應該研究行為。所謂行為就是有機體用以適應環境變化的各種身體反應的組合,這些反應不外是肌肉收縮和腺體分泌,它們有的表現在身體外部,有的隱藏在身體內部,強度有大有小。
  •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考研筆記
    較早的著作未成為獨立的學科(重點在於新與傳統,近代文學關係的梳理)——始於朱自清(歷史總結態度)《中國新文學研究綱要》開創性著作——1.以作家創作成果為主要研究對象2.從文學現象探討產生的社會原因和歷史經驗3.重視作品藝術成就及社會影響4.外國文學對現代文學的影響及流派形成思想風格所起作用並採用了先有總論後文體分類評論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