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地理因素的影響,南方人和北方人飲食習慣不同,北方人常年以麵食為主,如常見的饅頭、麵條,簡簡單單的麵條,也能夠做出多種花樣,如山西有名的刀削麵、蘭州拉麵、四川擔擔麵等等。
尤其是喜歡吃麵條的人,還會變著花樣吃。閒在家裡無事還會自己製作,可也有很多人發現了,為什麼家裡做的口味不敵外面飯店的,往往飯店都要順滑,吃起來也更筋道口感更好。
如果你經常有這種問題,要注意一個步驟,煮麵條時的冷水下鍋還是熱水下鍋。很多大廚都表示,煮麵條時最忌諱的就是熱水下鍋?為什麼這麼說呢?
相比於冷水下鍋,很多人更願意熱水下鍋,之前嘗試過冷水的人,這種情況下都會發現,剛下鍋的麵條更願意粘連,煮出來的效果也不好,幾乎絕大多數人都喜歡冷水下鍋。
其實這種做法也是有問題的,因完全燒開的水,水溫過高,在麵條上上下下翻滾時,麵條和麵條之間很容易出現相互摩擦,最後出來的麵條也容易出現粘連的情況。
並且,在短時間之內出鍋的麵條,在沒有其他任何步驟的情況下,還很容易有「夾生」的現象,尤其是腸胃不好的人,吃這樣的麵條更容易出現腸胃問題,如腹瀉、腹脹、腹痛、噁心、嘔吐等等。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首先在用水上,既不要用冷水也不要用熱水,推薦大家用七八十度左右的水,可以避免麵條出現過度摩擦影響口感。在煮麵條過程中,加入2種東西,讓麵條筋道美味。
很多人在煮麵條時,為了增加黏稠度會添加鹼的成分。但從營養學上來看,這種做法反而會損失掉麵粉中的少部分蛋白質,讓營養價值大大降低。
而真正要添加的第一樣東西是食鹽,食鹽在這裡可以起到讓麵條更順滑、有嚼勁兒的作用,避免鹽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的作用,防止麵條在烹飪過程中出現溢鍋現象。
第二個是冷水,大家在下鍋煮麵條時,需要用到七八十度的水,等水煮開後,麵條並沒有完全成熟。在這個過程中,通常需要再加入一次冷水,這樣反覆煮麵條,麵條出現不熟的現象就比較少了。
另外,根據面吸水的原理,在中間加一次冷水,還有利於麵湯過於黏稠,從而影響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