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處世智慧:光而不耀!

2020-12-13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作者:葛榮晉

「光而不耀」是道家「中和之道」的一個重要辯證法命題。這一命題是老子依據「道法自然」原則,從太陽光的強弱給人的感受中領悟出的人生智慧。在老子看來, 無光或過度弱光不利於人生,過度強光也不利於人生,只有「中和之光」才有利於人生。他以暗淡無光比喻人的逆境,以光彩照人比喻人的順境。所謂「光而不 耀」,是說人在順境即在光彩、得意之時,也就是在「有權」、「有錢」、「有名」之時,要牢記「光而不耀」的告誡,既不要過度地炫耀自己,也不要以強光耀眼 他人,要求以平常心低調做人。這是一種不露鋒芒的高超的處世哲學。

做到「光而不耀」得做到「四不」

根據道家的「光而不耀」原則,要求人應具有「四不」的高貴品格,這「四不」就是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

老子認為「自見(自我表現)者不明(聰明),自是(自以為是)者不彰(彰顯),自伐(自我炫耀)者無功(功勞),自矜(自是其高)者不長(長久)。」 (《老子》二十四章)在老子眼中,這些「自見」、「自是」、「自伐」、「白矜」,都是違背「道」的「無為」本性的。從「道」的高度看,這些都是「餘食(剩 飯)贅形(如形體上的駢拇、枝指、肉瘤之類)」,「故有道者不處」。他主張「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老子》二 十二章)

在《莊子·山木》篇中,莊周講述了一個故事:陽子到宋國,投宿於一家旅舍。旅舍主人有兩個妻妾,一個長得美麗,一個長得醜陋。但是,在店裡,醜陋的受到尊 崇,而美麗的反被冷落。陽子問其故,旅舍童子答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於是,陽子告誡弟子曰:「行賢而去自賢之 心,安往而不愛哉!」這則故事說明,具有「四不」品格的人,因為自己不自我表現、不自以為是、不自我誇耀、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受到大家的擁護和稱讚。 項羽百戰百勝,自以為是,以烏江自刎告終;苻堅投鞭斷流,驕態十足,終於淝水敗亡;李自成進駐北京,傲氣畢露,導致起義失敗。

編輯注評

其實,這「四不」大家都知道,就算沒這麼系統,也大體明白每一個道理。只不過,很少有人能夠同時做到這「四不」,或者是不能時刻做到這「四不」,所以,能 夠做到「光而不耀」最終成大器的人才不容易。想同時做到「四不」並且時刻都不忘記「四不」是需要有相當深的修養的,修養到了自然就做到了,道理都明白,做 不到往往都是一種下意識。比如,誰都知道不能自以為是,但是恰恰很多取得了一些成績的人就不知不覺地表現出盛氣凌人,以為自己是什麼都好,別人都不如自 己。

沒把正確的思想變成本能,僅僅記住大道理的條條框框,不是出自於「為己」的角度,自然就做不到「從心所欲不逾矩」。

「光而不耀」的處世之道

懂得「不敢為天下先」

根據老子的「光而不耀」的原則,要求人應具備「不敢為天下先」(《老子》六十七章)的崇高品德,學會以謙卑態度對待他人,從不高傲和霸氣。「不敢為天下先」這一立身處世之道,為中國歷代名人學士所推崇。

宋代愛國詩人陸遊在《放翁家訓》中指出:「雖高官,亦當力請居其下。」明代楊繼盛告誡兒子說:「與人相處之道,第一要謙下誠實。同幹事則無避勞苦,同飲食 則勿貪甘美,同行走則無擇好路,同睡寢則勿佔床蓆,寧讓人,勿使人讓。」(《父叔山諭應尾應箕兩兒》)張岱在《自為墓志銘》中,也把老子的謙卑思想奉為自 己的處世準則,他說:「奪利爭名,甘居人後;官場遊戲,肯讓人先」。

編輯注評

今天,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不是也在大力提倡「謙下」、「讓人」和「吃苦在先,享樂在後」的這一美德嗎?其實,有的時候你把最好的讓給別人,往往你最終得到的會比讓出的多。

「光而不耀」的修養之道

忘掉你曾經取得的成功

根據道家的「光而不耀」原則,要求人應具有「功成而不居」的高貴品格。老子指出:「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老子》第二章)又指出:「萬物 恃之而生而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老子》第三十四章)這是天道的「無為」品格。人以天道為法,亦理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老 子》第七十七章)正因為「功成而不居」(或「功成而不處」),所以,他才能夠名垂青史。這是一種處世的人生藝術。

春秋時,晉文公封賞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而未及封賞介子推。介子推以為這種封賞是「貪天之功為己功」,他既不居功自傲,又不要求官祿,反而隱居山林,「至死不復見」,結果名垂千秋,為世人稱頌(詳見《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

東漢開國元勳馮異,跟隨劉秀南徵北戰,戰功卓著,但是,他為人謙退不伐,「功成而不居」。每當劉秀為諸將論功封賞之時,他總是獨自一人站在大樹之下,一言不發,被人尊為「大樹將軍」,被後世傳為美談。

當人在現代社會成功之時,也要牢記老子的「光而不耀」的告誡,切不可以「暴發戶」的心態,處處炫耀自己,張揚功勞和財富。體育明星肇俊哲在獲得「足球先 生」 榮譽稱號後,他的誓言是:「忘掉足球先生,忘掉國家隊隊長。我是肇俊哲,放下一切,現在就新生。」郭晶晶獲得「世界女子跳水冠軍」後,她的誓言是:「忘掉 世界冠軍,忘掉金牌。我是郭晶晶,放下一切,現在就新生。」外國體育明星柳比西奇獲得「ACE球王」榮譽稱號後,也對自己說:「忘掉ACE球王,忘掉克羅 地亞大炮。我是柳比西奇,放下一切,現在就新生。」不管肇俊哲、郭晶晶還是柳比西奇,都懂得通過一個「忘」字,放下一切榮譽、財富「包袱」,就可以現在 「新生」。

深圳某家證券公司老總曾一度事業如日中天,在證券市場呼風喚雨,堪稱一位明星人物。在光彩的成功面前,他對人傲慢十足。當有人向他請教時,他既不讓座,也 不站起來接待,而是坐在他的大班臺後面蹺著二郎腿,儼然一副居高臨下的領導人的模樣。一位資深券商評曰:「敗象己露。」果然,他的公司不久因巨額虧損而破 產,最終從證券市場上消失了。他的失敗就在於成功後沒有做到「光而不耀。」相反的,用友軟體公司董事長王文京,在他36歲時,由一個窮書生變成身價40多 億元的企業明星。他的身價雖然變了,但他的人一點也沒有變,依然如往常一樣謙卑、熱情,能夠虛心地聽取企業員工的建議,接受客戶和顧客的批評,聽取專家的 提醒和勸告。

編輯注評

足見,「成功也是失敗之母」是一條千真萬確的真理。在這裡,關鍵在於能不能以「平常心」對待成功。有句老話叫做「好漢不提當年勇」,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在 社會上,我們常常看到,很多人一旦功成名就,就「以功臣自居」,爭名譽、爭私利、爭地位,最終「失道寡助」反而一敗塗地。

「光而不耀」的用人之道

要給人才格外的敬重

根據「光而不耀」的原則,要求在使用人才上,做到「禮賢下士」。

周公為了輔佐周成王,他禮賢愛士,廣羅人才。當他的兒子前往封地魯國就位時,他意味深長地告訴兒子說:「論身世、權力和地位,有誰能比得上我呢?但是,為 了接納天下之士,我在洗澡時,曾多次顧不上沐浴,手裡握著溼頭髮去迎接賢士;在吃飯時,也多次放下手中的筷子,吐出嘴裡的飯,恭恭敬敬地與他們說話。就這 樣,還怕對待賢士不夠虔誠和尊敬。你到封地魯國後,千萬不要以官高勢大瞧不起人,而是要從心底裡重賢納士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周公一飯三吐哺」的故 事。

漢高祖為人倨傲無禮,雖幾次派人請商山四皓,而四皓終不肯出山相助。在漢高祖死後,太子劉盈卑辭厚禮親自去請,四皓終於出山輔漢。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孔明,言聽計從,終成三國鼎立之勢。

編輯注評

這些生動的事例,都充分證明「善用人者為之下」是一條用人的大智慧。如果任何一個管理者,都是以自我為中心,霸道地認為所有下屬都必須依附自己和無條件服從自己的意志,遏制別人的觀點、個性甚至權益。那麼,他又怎麼可能讓真正有本事的人心甘情願地為他做事呢?

「光而不耀」的發展之道

「張揚」與「內涵」的正反博弈

根據道家「光而不耀」的原則,要求在企業發展模式上,必須走內涵式發展之路。

山東煙臺張裕集團是中國第一個工業化生產葡萄酒的廠家,也是目前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經營企業,是中國葡萄酒工業的「龍頭老大」,市場份額超過30%以 上。在巨大成功的面前,他們不自我張揚,不搞轟動效應,不搞花架子,不追求短期效益,不盲目追求增長速度,而是堅持走注重內涵的發展之路,以提高自己的綜 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以葆百年老店的生機。認為把好產品質量關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只有在觀念、技術和管理上的不斷創新,才能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質量與創 新如何,是由市場來檢驗的。

相反,「秦池」酒業1996年奪標之後,銷售量增長了500%,利稅增長了600%。此時,「秦池」 本應在產品質量、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和品牌維護上下工夫,走「內涵式」的發展之路。但是,「秦池」1997年再次奪取標王后,卻一味迷信廣告,依靠外在包 裝的華麗,繼續堅持走「張揚式」發展之路,而最終導致「秦池」的失敗。 20世紀末,秦池酒業的失敗,與它只重標王而輕質量的「張揚式」發展模式有著直接的關係。這就從正反兩方面證明道家「光而不耀」的人生智慧在現代企業發展 中是何等重要。

編輯注評

在人生道路上,追求「權」、「錢」、 「名」而獲得成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好事中往往孕育著向壞事轉化的基因。此時,如果成功者採取「光而耀」的錯誤態度,違背了「和其光」的適度原則,必 然把好事變成壞事。如果成功者採取「光而不耀」的正確態度,就會忘掉成功者的花環,拋棄權力、財富和榮譽的包袱,就會新生,繼續前進。在這裡,成功者的心 態是極為重要的。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也是失敗之母,這就是人生的辯證法。

相關焦點

  • 道家智慧:光而不耀,功成不居
    「光而不耀」是道家的人生智慧,語出老子《道德經》。所謂「光而不耀」,是說人在順境即在光彩、得意之時,也就是在「有權」、「有錢」、「有名」之時,既不要過度地炫耀自己,也不要以強光耀眼他人,要求以平常心低調做人。知進不知退,是不成熟的表現,必然會招致不好的結果。
  • 道德經推崇的處世境界:光而不耀
    《道德經》第五十八章寫道:「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聖人處世方正而不生硬,有稜角卻不傷人,直率卻不放肆,光亮卻不耀眼。光而不耀,是老子的處世智慧,是個人修養的一種境界。老子看到這些自然現象,領悟出人生的智慧:和其光,同其塵,真正的道,沒有鋒芒,沒有紛擾,圓潤謙卑,與萬物和諧共生。金庸的《書劍恩仇錄》裡面有一個細節,乾隆送給陳家洛的佩玉,玉上的刻字,寫出了金庸自己特別推崇的境界:「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國風秦風》裡有一句:「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 靜水流深處,光而不耀
    心中自有萬千丘壑,卻不波瀾於表面,為人處世不張揚,謙和恭簡,溫潤如玉。看似平靜的心靈,卻有著對社會深沉的思索,對命運深刻的把握,以及對生活深厚的理解。所以最美的靈魂深處,是厚重,是流深。靜水流深是一種處世哲學,生活哲學,生命哲學,也是通往內心安定、平和、幸福的密碼。一個人,不管何時,何地,遇到何事,都可以保持自己的節奏,不被眼前事務所迷亂,不被身邊人的言語所蠱惑。如靜水流深,一言一行,都掌控在自己的經緯之間。
  • 道家老子的處世智慧,「無為而無不為」的兩層含義,你知道嗎
    「無為」是道家思想的經典理論,「無為」所指向的結果是「無不為」,這是道家老子觀察世界而得出的結論。「無為」的內涵,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首先,從自然層面來說,「無為」是大自然的特性,大自然是不偏私的,因為不偏私,所以就沒有所謂「有為」一說;其次,從人生層面來說,「無為」是一種處世智慧,即懂得知足,懂得制衡自身的物慾。
  • 新雷克薩斯LS的光而不耀,不僅是低調,更是一種人生修為
    當我在廣州車展雷克薩斯展臺上看到「光而不耀」四個字的時候,一種溫暖感從心底升起,也突然羨慕起雷克薩斯的車主來,「懂我」是車主和雷克薩斯之間的心有靈犀。「光而不耀」是新雷克薩斯LS與車主心有靈犀的精神溝通之後的結論,雷克薩斯中國副總經理陳忱說:「這種對豪華的解讀,是小眾的,但是我們很有幸,有一些朋友,在與雷克薩斯的每日相伴中,氤氳潤澤、心有靈犀。」 於人而言,「光而不耀」是人生的智慧。自己內心透亮但不刺眼,順時不炫耀,逆時守得住,以平常心對待這世間的萬物。
  • 《道德經》10種人生大智慧:成熟是一種光而不耀的境界
    1.做人要懂得迂迴的智慧1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譯文:彎曲可以保全,受壓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於是更新;單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感悟:很多人喜歡直來直往,結果把事情辦壞了。春秋時期齊景公喜歡養鳥,他讓臣子燭鄒看管一隻鳥,燭鄒不小心,這隻鳥飛了,齊景公生氣要殺燭鄒。
  • 「無極堂」道家九大生存智慧,做人的最高境界!——玄靈道人
    為人處世,萬不可忘記「禍從口出」之戒。人處世,萬不可忘記「禍從口出」之戒。畫家玄靈子劉文順國畫水墨荷花推薦三、隱忍的智慧:知雄守雌,以退為進真正的英雄,是那些能伸能屈之人。沒有誰一輩子都是順順利利的,所以,得意時固然值得揚眉吐氣,失意時卻不能一味消沉,應積蓄力量,以伺東山再起。
  • 八仙過海,與《老子》的「光而不耀」
    《老子》說「光而不耀」,為啥「不耀」啊?沒價值的事別做,拿一些沒有價值的事情去顯擺,沒有自我保護能力的,因為社會機制不會認可你,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你做出來的,怕是想要為難你,都會忌諱好幾分,會不會遭人反對,或者上級追究?是不是?什麼是「光」呀?
  • 《陳情令》我喜歡的人,有光,光而不耀,與光同塵
    哪怕路上一絲絲、一點點的光芒,都是拾光者前行的光點,靠著這像是救贖的星芒,相信自己的直覺,經歷無數更迭,行至千裡,足之他方,找到夢起航的地方。然後,在走的艱難的路上,哪怕跌跌撞撞,哪怕踽踽獨行,哪怕寸步難行,也將之於自己的夢,落在自己的每一個足跡上。
  • 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這是一種溫和而嚴肅,威嚴但不兇猛,態度恭順但心情安定的修為,與老子的「方兒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同為修養之談。聖人總會有共鳴之處,這裡又在思想上碰觸了火花。有些人過於剛正會。普通人銳利就會傷及他人,聖人也不會;一般人直率起來,便毫生硬刻板,聖人不會無顧忌,聖人還不會。
  • 道家的處世智慧:如何瀟灑過一生,有見地!
    我們今天就來講講,該如何去從道家的「身重於物」的哲學智慧中得到構建瀟灑人生的啟示。有命掙錢也得有命花錢道家所謂的「身重於物」,是指在人生價值取向上應擺正「名」(功名、權位)、「利」(金錢、貨財)與「身」(生命)之間的關係。
  • 「光而不耀」新雷克薩斯LS廣州國際車展正式上市
    摘要:光而不耀 旗艦級豪華轎車新雷克薩斯LS於廣州國際車展正式上市[今日,LEXUS雷克薩斯旗艦級豪華轎車新LS於廣州國際車展正式上市。新LS延續「意」「禮」「謙」的產品內涵,以精妙匠心傳承東...新LS延續「意」「禮」「謙」的產品內涵,以精妙匠心傳承東方意境的同時,打造與車主心有靈犀的精神溝通,呈現光而不耀的謙謙君子風範。 新LS共推出5款車型:LS 500h卓越版、LS 500h臻越版、LS 500h F SPORT、LS 500h豪華版和LS 500h行政版,廠商建議零售價為人民幣87.8萬元-118萬元。
  • 關於暗戀的小句子,我喜歡的人,有光,光而不耀,與光同塵
    26我在黑暗深處中沉淪,你在光之間,只一眼。我覺得,我的神明來了。28、「我喜歡的人,有光光而不耀,與光同塵」。
  • 《鬼谷子》做人大智慧:4句為人處世的制勝名言
    鬼谷子,號玄微子,衛國朝歌人,戰國顯赫人物,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鬼谷子精通百家學問,常年隱居雲夢山鬼谷,在山中靜修,深諳自然之規律,天道之奧妙,被後人稱為「王禪老祖」。就是這樣一位擁有通天徹地智慧的先賢,早早已洞察了人性中的罪惡,以及為人處世方面的哲學。
  • 於不變中求變,新雷克薩斯LS光而不耀
    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這是《道德經》中的一段話,意思是講作為一位真正的成功人士,要能做到不孤傲,待人寬厚,坦率而不放肆,有能為而不炫耀。其實在這幾句中,尤其「光而不耀」最為耐人尋味,因為要想做到這點,需要有著極深的修為,懂得何為恰到好處,也就是大家時常提及的度。
  • 道家的意義治療智慧
    本文擬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心理、道德問題,發掘道家修德調心、心德互養的意義治療智慧,以圖為心理輔導和道德培育提供必要的文化資源。道家在這方面亦有非常深刻的論述,他們將「體悟大道」作為人生的目標,而「道」就是蘊含著真善美的最高哲學範疇。在此人生目標的引領下,道家主張不為物累,淡泊名利,認為物慾膨脹將導致嚴重惡果:「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老子》第四十六章)對財富、權勢、感官享樂等欲望的無度追求將引來大的禍咎。
  • 含而不露,光而不耀,低調的80後投資人田含光
    比業界最好的AI晶片性能高4倍,1顆含光800的算力相當於10顆GPU,能夠在1秒內處理7.8萬張圖片,對於未來智慧城市交通等AI應用落地場景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源動力。消息一出,震驚海內外。  這可不是什麼名字的巧合,它也是田含光先生作為投資人之投資風格的寫照,含而不露,光而不耀,低調無形卻實力強悍,所向披靡,無不完勝。
  • 東方韻味,光而不耀全新雷克薩斯LS
    光而不耀全新款雷克薩斯LS,前臉造型整體依然保持了雷克薩斯LS的沉穩大氣,標誌性紡錘形進氣格柵採用燻黑處理,視覺效果上層次感鮮明,除了表明對豐田公司紡織起家的紀念之外,在LS身上得到了又一次升華,在視覺上頗有藝術品的氣質。新款LS前大燈造型更為內斂,在LED日間行車燈的襯託下,異常傳神。
  • 廣州車展|閱盡千帆 看全新雷克薩斯LS如何「光而不耀」
    光而不耀的新LS將以德才兼備的質感,陪伴低調內斂又開放豁達的探享家們,閱盡千帆,靜水深流。
  • 美句分享:我喜歡的人,有光,光而不耀,與光同塵
    我喜歡的人,有光,光而不耀,與光同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