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非常真實的名言,只有一句話,卻道盡了現在的所謂教育!
魯迅我想大家應該很熟悉吧,從小可是學了不少魯迅的文章,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同時他還是一個革命家,也算是我國的革命前輩了,魯迅和別人的革命還有所不同的,他不是去組織宣傳而是把革命寫在了書中,書籍出版後便有很多人響應我黨的號召,而魯迅帶當時也是被四處抓捕,生活也是不易,一邊逃竄還要一邊寫文章。
魯迅出生於浙江,原名周樹人,小的時候還是經常被人開玩笑文魯迅姓什麼?這問問題的不是傻子嗎?魯迅不信魯姓什麼,也就在長大後才想明白魯迅只是周樹人的筆名,小時候的天真也成為了人們的笑點,魯迅是第一個發布白話小說的人,在1921年魯迅發布了《阿Q正傳》這也讓魯迅進入了大家的視野中來。 教育對於每個國家來說都是至關重要,在我國古代就出現很多的教育家,到限制也是聞名海外的存在,其中就有老子和孔子,在我國近代莫言說分數學歷知識這些都不是教育的根本,教育的本質在於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文學家說出的答案就是不一樣的,莫言認為教育並不只是為了教育,人們不應該局限於學習,品德等方面也是至關重要。
有人曾這樣評價過魯迅,說他是一個骨頭很硬的人,他沒有絲毫的懦弱和驕傲,他剛正不阿的態度值得我們學習,同時魯迅也是一個時代的藝術家,他對文學的追求就如同一個藝術家一般,可見魯迅所做是的到了很多人的認可,人們感嘆他在文化的成就,對他的評價也是極其的高。 對於教育事業魯迅也說過一段話,他說「現在所謂的教育,世界上無論哪一國,其實不過是製造許多適應環境的機器的方法罷了」魯迅的這句話可以說比我們看得更遠,現在看看這句話說的就是那麼回事,以往的教育不過是打造出一個適應環境時代的孩子而已,想要長久必須要從多方下手,不能局限於這些。
而這個機器恐怕也是說到了很多人的心中,因為你在學習學的再好走上社會也是一部工作的機器而已,可是人們為了生存就必須去工作啊!這有什麼辦法呢?思想家說的是很對,可是在這個現實的社會中不學會適應還能如何呢?在現代很多人應該已經逃離了這個機器的名詞,在我國古代就沒有這麼好的命運了,自古以來這都是人們逃脫不掉的,除非你要像臥龍鳳雛那樣,如臥龍般隱居深山,如鳳雛般雲遊四海。
可是如果這樣誰來照顧自己的父母孩子呢?誰又來推動這個社會的發展呢?所以這也是一個矛盾的問題,你必須為了什麼而去放棄什麼,兩者是不能都得到的,而魯迅是哪個替我們這樣人吶喊的一個人,他會把社會的症狀寫到書中,可是先生他卻不給我們一個解決的方法。對於魯迅說的教育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評論留言繼續討論。 創|秋去春來說歷史 聲明:本文圖片來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