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當局決定臺灣中文譯音改為採用「漢語拼音」
中國臺灣網9月17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當局行政主管部門會議今決定,臺灣中文譯音政策將由「通用拼音」改為採用「漢語拼音」。臺當局對於臺灣各縣市的補助活動,如果有涉及中文英譯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否則將不予補助。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表示,漢語拼音有利和國際接軌,未來將在一個月內先行修正「中文譯音使用原則」。
-
臺當局決定調整中文譯音政策 改用「漢語拼音」
中新網9月1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當局「行政院」「跨部會會議」昨天通過臺當局主管部門的提案,調整中文譯音政策,改採漢語拼音。即日起,臺當局的各項補助活動,若有涉及中文英譯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否則不予補助。
-
臺當局決定調整中文譯音政策 改用漢語拼音
中新網9月17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當局「行政院」「跨部會會議」昨天通過臺當局主管部門的提案,調整中文譯音政策,改採漢語拼音。即日起,臺當局的各項補助活動,若有涉及中文英譯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否則不予補助。
-
臺灣當局採取「通用拼音」只為搞「文化臺獨」
臺灣「教育部」日前決議中文譯音將用臺灣自己研發的「通用拼音系統」,受到各界人士的批評。輿論認為,這是陳水扁當局繼「護照」及所謂「駐外使館(處)」改名之後,又一大搞「漸進式臺獨」的舉動,是陳水扁當局大搞「去中國化」﹑步向「臺獨」的又一例證。 臺灣教育當局在政策決定採用「通用拼音系統」的同時,否決了漢語拼音系統。
-
新聞背景:臺灣當局欲推行的「通用拼音」是什麼?
中新網香港7月11日消息:臺北訊,臺灣當局「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昨天表決表決通過中文譯音將採用所謂「通用拼音系統」的方案。那麼所謂「通用拼音」到底是什麼呢? 臺灣目前採用的中文音標是清王朝被推翻後中國自行研發的注音符號,諸如ㄐ、ㄑ、ㄒ、ㄓ、ㄔ、ㄕ等,與羅馬字母完全不同,學習亦十分不便。
-
臺灣:漢語拼音「通用拼音」爭鬥的背後
「通用拼音」為近年由臺灣學者依照漢語拼音研發而來,目前使用者以學者為主,臺灣當局新領導人在臺北市「市長」任內曾採用於地名和路街名譯音。雖然漢語拼音和通用拼音之間使用的符號差異只有15%,但少數幾個符號不同,會帶來幾何級數的差異,會使大量的中文複合詞、詞彙不一樣,尤為嚴重的是,它還將帶來實際使用上的極大麻煩。如中國第一大姓―――「張」姓,用漢語拼音為ZHANG,「通用拼音」則為JHANG。
-
臺灣漢語拼音與「通用拼音」爭鬥的背後
「通用拼音」是什麼東西漢語拼音和「通用拼音」都是使用羅馬字母的拼音系統,漢語拼音於1952年由祖國大陸研發,目前已經廣為國際採用,並已獲得國際ISO認證,目前全球有15億人口熟悉漢語拼音。「通用拼音」為近年由臺灣學者依照漢語拼音研發而來,目前使用者以學者為主,臺灣當局新領導人在臺北市「市長」任內曾採用於地名和路街名譯音。
-
臺當局擬採「通用拼音」 媒體指「多此一舉」
中新社香港七月十一日電 臺北消息:據臺灣媒體報導,臺「教育部國語會」昨天下午拍板,建議「教育部」中文譯音採用「通用拼音」,有媒體指沒有必要多此一舉。 中文譯音採用何種拼音系統,臺灣長期以來爭議不休。
-
吳京聲援曾志朗在臺灣堅持中文採用漢語拼音主張
中新網香港十二月四日消息:臺灣前「教育部」部長吳京今天表示,支持臺灣現任「教育部」部長曾志朗中文譯音採用漢語拼音、反對所謂「通用拼音」的主張。他呼籲,臺灣當局應把原本的意識形態放一邊,尊重專業人才及其決策。
-
臺當局要廢掉漢語拼音 地名全改「通用拼音」
但這套符號與羅馬字母完全不同,與國際無法接軌,學習起來也不方便,所以1949年中國大陸開始為制定新的拼音系統展開調研工作。 1958年2月全國人大批准採用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1982年,漢語拼音獲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出的ISO7098號文件認證,1986年聯合國公布漢語拼音為漢語標準語音系統。現在,海外的中文學習者也都使用漢語拼音。
-
臺灣「拼音大戰」幕后角力:一場「統獨」之爭
然而,對於大部分觀光客來說,忠孝東路的譯名應該是漢語拼音的「Zhongxiao E Rd.」,還是通用拼音的「Jhongsiao E Rd.」,卻讓人迷惑。 近年來,採用何種拼音系統在臺灣一直爭論不休。據臺灣媒體報導,由於島內的地名、街名甚至人名等沒有統一的譯音方案,道路名稱的譯音非常混亂,有時同一條道路在不同路段出現不同拼法。
-
臺灣「拼音大戰」幕後 是一場「統獨」之爭(圖)
然而,對於大部分觀光客來說,忠孝東路的譯名應該是漢語拼音的「ZhongxiaoERd.」,還是通用拼音的「Jhongsiao E Rd.」,卻讓人迷惑。 近年來,採用何種拼音系統在臺灣一直爭論不休。據臺灣媒體報導,由於島內的地名、街名甚至人名等沒有統一的譯音方案,道路名稱的譯音非常混亂,有時同一條道路在不同路段出現不同拼法。
-
兩岸統一拼音 臺灣地區政策更新
調整中文譯音政策臺灣當局「行政院」「跨部會會議」前天通過臺當局主管部門的提案,調整中文譯音政策,改採漢語拼音。即日起,臺當局的各項補助活動,若有涉及中文英譯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否則不予補助。臺當局「政務委員」曾志朗前日主持「行政院國際生活環境推動小組」第一次會議,臺當局「教育部」在會中提案,主張基於與國際接軌及提升國際競爭力等角度,提議將中文譯音改採漢語拼音。臺當局「教育部」在會中指出,中文譯音政策採用通用拼音,執行六年來,紊亂不一,「中央」單位及縣市政府採用通用拼音的佔68%,不少單位認為推動通用拼音有困難。
-
臺灣的拼音與表音
2000年換黨執政後,2002年編訂《中文譯音使用原則》,規定地名、姓名、海外華語教學、其他中文譯音以「通用拼音」為準,這只是指導方案,仍尊重各縣市政府的選擇,未全面強制推行。當時為何設計通用拼音?就語言發展的角度看,臺灣的「國語」屬區域變體,部分語音與普通話不同,為反映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制訂了通用拼音,例如「風」記作fong,不作feng;「文」記作wun,不作wen。再者,漢語拼音存在不合英文讀寫習慣的聲母,如x、q,通用拼音則改成ci、si。2008年,教育當局再度修訂《中文譯音使用原則》,態度轉變了,改行「漢語拼音」。
-
《聯合早報》:「拼音大戰」的政治色彩
在兩蔣統治時期,出於政治上的考慮,臺灣沿用注音符號,對此,大陸官方從未開腔,採取了井水不犯河水的態度。人類進入網絡世紀了,臺灣教育當局終於認識到中文拼音系統與國際接軌的迫切性。去年7月6日,教育部長楊朝祥向行政院作了個「中文音譯拼音系統」的專案報告,提出在國際化與資訊化的考量下,決定以漢語拼音系統作為主要的音譯基礎,排除注音二式和通用拼音。
-
臺當局棄「漢語拼音」美國人稱像「井底之蛙」
當然,最主要的是,漢語拼音經過歲月的考驗,已經較為圓滿成熟。但是,島內偏偏有那麼一些人,出於某種政治目的,不願採用《漢語拼音方案》,一直沿用注音符號。後來,臺灣當局炮製了一個所謂的《通用拼音方案》,並於2002年由臺「教育部」宣布使用。這個通用拼音系統雖然只是對《漢語拼音方案》略加改動,但是卻與漢語拼音大相逕庭。
-
通用拼音不通用
2000年10月20日 20:30分 四套播出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決定,中文拼音系統將採用過去臺灣曾一度用過的通用拼音,從而廢棄正在臺灣推廣使用的大陸的漢語拼音。這一決定已經遭到臺灣一些部門和民眾的反對。
-
臺北市稱將繼續採用漢語拼音以便與國際接軌
臺北市稱將繼續採用漢語拼音以便與國際接軌 2002年10月2日10:07 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2002-10-02) 中國臺灣網10月2日消息雖然臺灣當局已經正式核備採用「通用拼音」,但臺北市昨天指出,將繼續採用漢語拼音
-
臺灣改用「漢語拼音」
調整中文譯音政策 本報訊 臺灣當局「行政院」「跨部會會議」前天通過臺當局主管部門的提案,調整中文譯音政策,改採漢語拼音。即日起,臺當局的各項補助活動,若有涉及中文英譯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否則不予補助。
-
臺灣中文譯名1個月內將全部改用漢語拼音
江宜樺也建議,由於國際廣為流通是漢語拼音,而通用拼音主要是整合島內「國語」、閩南語、客語、少數民族語言等語言,外界對兩種拼音系統流通性的認知和事實之間存在不小的落差,「教育部」應加強釐清。會中決議,責成「內政部」全力溝通協調,全臺368個鄉鎮市區通通必須在1個月內完成「行政區域名稱中英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