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同一代處理器中,不同級別之間性能差距很大。
如:在酷睿九代之間,i9力壓i7,i7遠勝i5,i5打i3輕輕鬆鬆。AMD這邊,用R9/R7/R5/R3對抗intel的i9/i7/i5/i3,如果把CPU性能看做人的身高,1.9、1.7、1.5和1.3米的人,差距是相當明顯的。
到目前為止,在桌面版處理器世界中,不同等級之間,仍然保持著一條比較寬的鴻溝。
但是,在移動版處理器中,卻出現了一個新氣象——
R7-4800H和R9-4900HS之間,性能只差3%,
i7-10875H和i9-10980HK之間,性能只差4%
這是為何呢?
降維打擊
把本應該屬於高等級的型號,通過自降身價,命名為較低等級的型號,以此來蹂躪友商的競品。
R7-4800H就是降維打擊的代表。表面上,擁有八核十六線程卻身披R7的戰袍,有些委屈,實際活得很滋潤。它沒有遠大理想,只把i7-9750H當作競爭對手,可二者並不在同一層次,真打起來就當鍛鍊身體。R7-4800H的真正對手應該是i9-10980HK,雖然小輸卻也不失顏面,畢竟是對方是i9。可謂輸贏都吃肉。
降維打擊的效果是這樣的——江湖上傳聞:「intel的i7完敗給AMD的R7……」,「R7接近了intel i9的性能……」,於是,正騎在牆上的群眾們,有一大半倒向AMD的懷抱。
intel看到顧客跑了一大半,急得捶胸頓足:「命名上玩花樣還不簡單?把i9-10880H改成i7-10875H……」 如此,總算挽回點酷睿十代移動版i7的顏面,i7-10875H可以和R7-4800H打上三百回合了。
i7-9750H命運堪憂
intel平臺遊戲本的當前主力是i7-9750H,它目前受到R7-4800H和自家兄弟i7-10750H的雙重壓力,形勢岌岌可危,必須要儘早清庫才能避免晚節不保。
玩降維本身是為了打擊競爭對手,但不小心打了自家兄弟。
R7-4800H:八核十六線程,2.9~4.2GHz,TDP:45W
R9-4900HS:八核十六線程,3.0~4.3GHz TDP:35W
從頻率看R9-4900HS要略高一點,但如果嚴格按照標準TDP,則兩敗俱傷,長時高負載下還將小輸給R7-4800H。因此,在移動版天梯圖中,把二者放在同樣的高度,也未嘗不可。
intel這邊的i9-10980HK同樣尷尬,相比i7-10875H,只領先了4%,雖然它多了一個K(未鎖倍頻),但不要奢望這類CPU在筆記本中能有多大超頻空間,就算散熱多麼強悍,超上去了,實際效果很可能會打折,屬於既賠夫人又折兵的做法
結論
從定價上看,i9和i7、R9和R7的差距不小,高端遊戲本首選是i7-10875H和R7-4800H,它們看起來是「7」,實際擁有「9」的能力。
展望
遊戲本的特點是採用標壓CPU(後綴帶H),當前已經進入了酷睿十代(Comet Lake)和銳龍4000系列競爭的局面,未來是屬於酷睿十代(Ice Lake)和銳龍5000系列的天下。
此文為筆記本CPU天梯圖V5.20版的解讀,後期新版本發布請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