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思維:努力工作未必是成功捷徑,學會應對降維打擊是智慧選擇

2020-12-08 月影說職場

不知從何時起,降維打擊一夜間滲透各行各業,這種打破規則,不按照出牌的競爭方便讓人總是措手不及,疲於應對,不知如何招架。

降維一詞出自《三體》,在《三體》裡的降維只是用最宏大的想像力,將太陽系遭受黑暗森林打擊的事情,把整個宇宙都變成了一個不停拍扁的密室,神級以上的文明在這裡因為一共享的文明相互爭鬥。

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當你用盡全力,把事情做到極致時,競爭方卻從一個你壓根就沒考慮到的層面,直接將你全面瓦解,絲毫不給你翻盤的機會。這就好比你拼盡全力出擊,卻打在了一團棉花上,給人一種有力無法使得憋屈感。

職場上,大多數人都容易陷入固有模式,給自己在沒有介入前,就自己設置了一個框架,讓自己在這個設定好的框架中拼搏。

殊不知,時下的創新思維卻沒有界線,一切隨需求、按能力而定,誰強誰做主,不看過程只看結果的爭鬥也讓一切結果毫無預測可言。人的成長,應該從認知開始升級。

好比說,你定了自己的短期目標、中長期目標,然後按照目標逐步分解做成計劃,正以精益求精、超高的要求步調前進。

誰曾想,你所視為的競爭對手,壓根就與你不在一個層次、界面上,他無章可循,不按招出牌,直接推到一切競爭規則重來,按他自己的要求重新建立了新的生存規則,讓你的一切都毀於努力,真的是落了個「未出師身先死」的悲劇結局。

近年來的外賣業突起就是打敗方便麵的最主要競爭對手。作為方便麵的廠家,有哪一個能想到,一個以快遞起步的外賣行業,竟然逼得自己無路可走,又有哪一個品牌廠商曾經把剛起步的外賣看作是自己真正的競爭對手?

降維打擊就是如此。對於職場人來說,要想在職場上生存,就必須學會多元化思維、創新型思維,不能因為自己前面有陽光大道,有前人走出的路,就放棄隱藏在暗出的陷阱。職場成功者應該具有剖開表象,放寬視野看本質,找準方向再出擊的行動魄力。

作為一名職場人士,千萬不能輕鬆一切你所輕視的對象。因為你不知道不遠的將來,你試圖認為的失敗者,恰恰會利用他們的失敗理論,把你的智商降低到他的水平,然後在低智商水平下,利用豐富的經驗來擊敗你。

現在的網際網路上,經常提到的降維打擊,大多數來自多年年前雷軍的一篇短文,他就是第一個用「快遞行業替代了方便麵」舉例的職場成功人士。這說明了網際網路應用時代,任何看似不相關的對手,都有可能成為打敗你的人。

要想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競爭中勝出,我們就應該根據市場需求,突破邊疆,用多元化的思維來鍛鍊自己的降維思維,降低降維打擊給自己造成的傷害。

我是月影說職場,人生在於選擇,職場在於突破,處處有競爭,時時要智慧,學會分享,每天進步一點點!

相關焦點

  • 升維學習,降維打擊
    結構設計大賽是升維學習,結構力學學習是降維學習,二者差別巨大。基於工業化體系的需要,我們創造了與之相適應的教育體系。工業化的體系,本質上是分工協作的效率體系,它要求有流水線產品思維,要把人固定在特定的工序上,反覆做最簡單的操作,以提高生產效率。傻瓜型標準操作,可以最大化提高生產效率。
  • 世界上有一種屢試不爽的成功戰術,那就是降維打擊!
    如果讓你投資,你會選擇哪一種人? 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精益求精的瘋子吧?因為這個世界就怕認真,一認真你就成功了。 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完成工作的態度都是差不多就行了,也就是這個差不多讓我們成為了平凡的芸芸眾生。
  • 要「降維打擊」,一定要學會這樣的AI思維 | 複習
    如何練就AI的降維打擊能力?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教授,通用機器學習平臺 Petuum 創始人邢波,最近在混沌大學創新院講授了《AI思維》,深入淺出地勾勒出了AI思維的系統認知結構,非常重磅。智能模型機械化的思考可以工程化對智慧的探索,通常都是以人作為主體來定義。那麼,我們能不能夠用一種人工的製造方法,來代替人的一些功能?於是,基於這個問題,產生了兩大基礎假設:①人類的思考過程可以機械化;②機械化的思考可以用工程實現。
  • 思維的四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銘拓導讀:近兩年有個詞很火,叫「降維打擊」。這個概念強調的是,一個人在看問題時一定不能只局限於某一點,而是要有更多的認知維度。一個優秀的職場人,在職場中往往能夠站在更好的層面看待他們在實際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只有站在更高的維度,才能看得更全面、更清楚,進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 告訴孩子:努力未必會成功,但堅持一定會有收穫
    努力未必能夠取得好成績,找對方法比盲目努力更重要努力就會成功這是一句非常激勵人心的話語,但事實上大部分時候努力可能能夠收穫經驗,但成功的機率卻沒有那麼大。不僅是學習如此,生活上很多事情都是有始無終,面對現實,將眼光放在過程上而非結果,是孩子將要在人生第一堂課上需要學習的內容。
  • 《天道》| 一場心理空間的降維打擊,你的空間維度安全嗎?
    從這個角度講,這部劇給我的感受像是一場「心理空間的降維打擊」。一維心理空間,可以比作一根線,是一種線性思維,如嬰兒般,只有簡單的生物生存性思維。二維心理空間,可以比作一幅畫,是扁平化的思維,如兒童般,常有好壞對錯的單一判斷。
  • 高人說:成功無捷徑是最大騙局,學會這三大捷徑,你也可以發達
    有人說:「成功沒有捷徑,唯在勤勉。」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有些人幹了一輩子流水線、送了幾十年外賣,能說他們不勤勉嗎?這些人一輩子在原地踏步,難以成功,不難發現,現實生活中,勤勉的人也不一定能夠有所成就。三五好友聚會,聽他們說起這幾年的生活變化,他們的經歷讓我對成功有了深刻的感悟。其中有兩個混得不太好的同學神色低沉。酒過三巡,他們也放開了,開始跟我們傾訴他們的苦悶,兢兢業業幹了十幾年,卻沒什麼成就,比自己小的同事都被提拔成了上司,感覺自己是個失敗者。
  •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而「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就是後者。這個道理非常正確,但你除了知道它非常正確,好像也沒啥用。雖說如此,但貓爺今天還是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談這個道理。原因很簡單,因為我發現很多人未必真正理解這句話。01方向不對,努力白費特別強調一點,我從不否認了努力的價值。但是,努力用在錯誤的方向上,那只會越努力,越失敗。對於成功而言,方向是大前提,努力是小前提。管理學中有一句著名的話:戰術上的勤奮無法彌補戰略上的懶惰。
  • 3個職場成功小捷徑,早知道早上道兒
    在職場當中,我們一定要知道,如果你想要更好的去升職加薪,也是需要知道一些成功的小捷徑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抓住一些細節的問題,將細節處理好,才可能更好的去進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以下的這3個方面,這樣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去成長。
  • 騰訊企鵝輔導趙星義:巧用類比與降維思維,走出題海戰術
    上過一節課後,他們會立馬改口:老師課上用的「思維」太神了! 在教學中,趙星義老師從不鼓勵學生瘋狂刷題,而是通過思維訓練在學習能力上進行拔高,其中,「類比思維」與「降維思維」就是他最常用的兩大思維體系。
  • 天道:當你陷入困境中,學會這2種思維方式,或許可以擺脫困境
    其實這種負面的情緒不但沒有好處,反而給我們更大的打擊,那究竟該如何做才能徹底擺脫這種情緒呢,學會這2種思維,越來越厲害。一、從小事做起,慢慢來在我們身處困境中,這種時刻我們的內心是容易發生改變的,就會抱怨自己怎麼那麼廢物,這反而使自己越來越對自己沒信心,所以,這是死循環。
  • 3招實現「溝通降維」,學會回答孩子問題
    (文末附有思維導圖,建議收藏!)但認知維度不在同一層次的父母和孩子, 如果我們以大人思維去回答孩子的問題,他們永遠會問「為什麼」,但要是能學會降維溝通,既能保護好孩子的求知慾,又能讓自己免遭尷尬。」: 與孩子處在同一維度上,才能給出孩子想要的答案 其實,「降維」一詞出自著名作家劉慈欣《三體》中的「降維打擊」這一熱門術語。
  • 職場中,有時候並不是越努力越成功,你要學會這樣「偷懶」
    這時候便會想是自己的努力方向不對嗎?還是自己的努力都是錯誤的呢?其實,職場當中,有時候並不是越努力就越成功,而是你要學會「偷懶」,聽到偷懶這個詞,可能人們想到的就是不好的意思,但這裡的意思並不是讓你真正的偷懶,而是需要你這樣做。
  • 現實的職場,平臺比努力更重要
    現實的職場,平臺真的很重要,甚至比努力更重要,這是我最近的感慨,最近,因為各方面原因,我開始接觸新的職業領域,新的工作夥伴,接觸這些新的東西,讓我經常回想起自己以往的職業狀態,內心有諸多感慨。因為新的領域和原來的工作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接觸到新的工作,我很明顯的感覺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從工作狀態到思維方式,被新的工作夥伴直接碾壓,舉個簡單的例子,開一個小型的討論會,我這裡表達還沒有邏輯性的時候,同事們就已經可以一邊聽一邊做出思維導圖,然後針對討論從內容本身和角色認知上發現很多問題,然後很系統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
  • 職場成功人士必備思維。(上篇)1. 雙贏...
    職場成功人士必備思維。(上篇)1. 雙贏思維。只想著自己贏的人,最後往往輸得最慘。以共同利益為出發點,相互成就才能乘風破浪。2. 做局思維。弱者被動等待好事壞事的裁決,強者主動破局、做局,讓一切朝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3. 對談思維。
  • 微積分的思維,是對傳統方法的降維打擊,大道至簡其實不難!
    好吧,我們看圖說話:看似簡單無腦的變換式,讓我們實現了從低維到高維的思維過渡。通過上述的兩個等式,又得到一個新的等式:2/3*3=2-0。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證明曲線三角形的面積與這條直線的長度等值,即:S= ∫x^2*dx,x∈[0,2]=y2-y1首先,我們在這條直線上,也取一個無限小的量Δy。
  • 成功沒有捷徑,只是用心和努力而已
    這樣我們才能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才會想起自己應該是去奮鬥的年紀,而不是選擇安逸的年紀,並且會去改變。有時候應該慶幸這是一個看錢的世界,因為它意味著階層還是流動的。你還是可以改變自己地位的。有很多人只是站在原地抱怨著自己工作的無趣,不公,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可是從來沒有嘗試著去改變,無論是心態還是環境,只是抱怨。
  • 任正非的職場智慧:只有不要臉的人,才能成為成功的人
    而作為華為創始人的任正非曾說:只有不要臉的人,才能成為成功的人。一句話,擲地有聲。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我們可以從這個商界大佬的成功哲學裡學到很多職場智慧。「不要臉」讓你不恥多問,效率更高作為職場人,在工作中要學會「不要臉」,是指我們要學會放下臉面,不恥多問。沒有人天生就什麼都懂,如果你是初入職場的菜鳥小白,你的大多數知識還停留在理論層面,這時候你需要多向職場老將前輩請教職場規則,討教經驗。
  • 中文與英文的數學思維對比:來自三千年前的降維打擊!
    這些起源於甲骨文的中文數字非常清晰的揭示了中國人十進位的數學思維,十「個」為十,十「十」為百,十「百」為千,十「千」為萬,十「萬」為億,十「億」為兆!成千上萬、千軍萬馬、萬水千山、千頭萬緒、萬紫千紅、億萬斯年、億兆黎庶等古代成語,也清清楚楚的展示了中國人的十進位數學思維!
  • 學習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近日各省的高考成績陸續揭幕,真可謂是幾家歡笑幾家愁,高考的贏家正在慶賀,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似乎已經可以預見未來的美好前景,高考失利的孩子則耷拉著臉,遇見親朋好友避著走,害怕他們提及自己的傷痛之處。其實人生有很多種路可以選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不過學習是通向成功的最有效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