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責、怒吼會帶給孩子什麼傷害?

2020-09-03 後現代家庭教育

孩子成績考不好或者做不好的時候,我們家長常常會怒吼指責,我們一起探究一下,會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傷害?

1、孩子哭訴的說,我怎樣做你們才滿意呢?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孩子就會活在外在的評價機制裡面,而沒有自己內在的評價機制,活不出自己內心真正想像的樣子。

2、經常在怒吼,指責中的孩子會陷入自卑的比較中,當孩子缺乏自信的時候,他就會失去很多探究事物的勇氣,反而不利於孩子更好的成長。

3、孩子在怒吼和指責中也學會了對待他人的怒吼和指責。

作為父母,如果我們帶著種種想像,想像孩子是什麼樣?總是把他們的樣子跟我們覺得應該的樣子進行比較,這是教育的最大障礙。教育的意義是讓他成為他自己,而不是你塑造的樣子。請放下我們期待、面子、恐懼,孩子的人生才是最美好的,因為這樣孩子才能夠聽到自己的心,保持好奇,探索自己想成為的樣子,活出自己生命的主人。

每次的發生都是下次成長的契機,用心和愛的陪伴,變化就在發生。

我們一起做練習!

父母們,不妨我們感同身受一下,當我們做不好的時候,上級或長輩對我們指責,怒吼,我們內心是什麼感覺?我們會怎麼想?接下會發生什麼呢?

歡迎關注:後現代家庭教育 成為你自己

相關焦點

  • 三種可怕的育兒方式帶給孩子的巨大傷害
    這種喪偶式婚姻,帶給女人的痛苦是巨大的,男方形同虛設,像隱形人一樣的存在,但是又幫不上忙。你跟她聊孩子,他張口閉口就說:「你作主,你看著辦吧,你拿主意吧!」他平時安安靜靜的,孩子一做作業,磨蹭,他無計可施的時候,他就開始抓狂。有一次維維老公早上帶孩子出去遊樂場,到下午四點還帶不回來,連哄帶騙,孩子都軟硬不吃,就是不回家。所以,陪伴很重要。陪伴孩子少,他就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溝通。倘若老婆和孩子稍微有些做不好,他就突然蹦出來,指責老婆,指責孩子,指手畫腳的。
  • 性格易怒的父母,帶給孩子的幾點傷害,最後一點讓人心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性格的塑造,佔有著很大的比重,而父母又在原生家庭佔有著很大的比重。一對強勢易怒的父母,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很大的影響,很容易帶給孩子這幾點傷害,最後一點讓人心疼。所以駱俊在選擇的時候,總是非常的優柔寡斷,思考來思考去,最後什麼也沒選,想得太多。不知道駱俊性格的人,還會覺得駱俊不果斷,熟悉駱俊的人,會感到一陣心疼。
  • 指責他人常會傷害自己
    指責別人,拿別人的隱私做文章,似乎是許多人的愛好。  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樹葉。挖苦和指責別人,並不能夠抬高自己,反而會顯得自己乏味,甚至會傷害到自己。牛根生說過,看別人不順眼,首先是自己修養不夠。  小剛就是一個十分熱衷於評價和指責別人的人。當別人的觀點與他的想法不一致時,他就認為是對方錯了,甚至認為對方是壞人。
  • 不當的人流會帶給女性哪些傷害
    核心提示:都說孩子是帶給父母的小天使,可這些天使,也並非每個都是被期待著的!若是實屬意外,相信很多女性便會採取人流解決這一問題。當然,人流雖小那也是個手術,若是診療不當,便易帶給了女性諸多嚴重性傷害!   都說孩子是帶給父母的小天使,可這些天使,也並非每個都是被期待著的!若是實屬意外,相信很多女性便會採取人流解決這一問題。當然,人流雖小那也是個手術,若是診療不當,便易帶給了女性諸多嚴重性傷害!   不當的人流手術會帶來哪些嚴重後果?
  • 一味地指責,給孩子的未必是家長所要的
    身為孩子的父母,對於孩子的行為給予指責是教育中的一部分,我們通過指責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所以當孩子做錯事時,沒有任何父母能視而不見,大部分家長都會採用各式指責方式,其中最常見的是責罵,因為我們企圖用這個方式警告孩子,家長的態度越激動表示孩子的錯誤越嚴重。但是,江蘭老師想提醒各位家長,一味地指責甚至是責罵,效果未必是我們想要的。
  • 被他人的指責所傷害,是因為你認同了對方
    : 被指責後,之所以會感到受傷,是因為認同了對方。 再比如,樊勝美式的父母,要求女兒拿出自己的積蓄,給哥哥或者弟弟買房子,女兒不拿,就指責女兒不孝。 這位女兒如果從小被灌輸這樣的觀念,心裡認同自己就應該扶哥或者扶弟,否則就是不孝。她才會被這個指責傷害。如果她不認同,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拒絕,且不會被這個指責傷害。
  • 孩子做事慢、做錯事,父母憤怒指責:請放下自戀,給孩子真正的愛
    健康的自戀,會讓人自信,既照顧自己的自尊,也能看到別人的優點。但自戀過了頭,則會給身邊的人帶來傷害。那麼這類父母有什麼特點呢?(1)自我感覺良好,誇大自己的能力和重要性父母很自我,覺得自己處處高人一等,他們喜歡通過貶低別人來顯示自己的優越感。
  • 不要把大人的爭吵帶給孩子,對他造成的傷害你想像不到
    活久見,把親生孩子扔進垃圾桶的事,真是頭一次見到。永遠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雖然夫妻之間的口角難免,互相指責和埋怨也是常事,但是這不能被當成一件小事情而忽略,尤其是要認識到。夫妻之間的爭吵會給孩子心靈帶來難以彌補的創傷,如果孩子目睹父母的爭執,會讓他很小就失去安全感,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感,最明智的處理方式,莫過於心平氣和的討論問題,以理服人,如果無法說服對方,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
  • 「再苦也不會讓孩子住校」,白巖松談寄宿帶給孩子的傷害,很現實
    白巖松談寄宿帶給孩子的傷害,很現實白巖松是我國一位比較知名的主持人,曾主持過《新聞1+1》、《新聞周刊》、《東方時空根源還是寄宿制帶給孩子的三大傷害:暴力傷害身體,冷暴力害娃於無形。3)身體健康狀態不好如果孩子身體存在某些傳染疾病或隱性疾病,爸爸媽媽不要讓孩子住校,一來以免感染其他同學,二來孩子犯病時父母不在身邊也會延誤治療。
  • 被吼後不再說話的孩子,心裡在想什麼?知道答案後你還敢吼嗎
    孩子被父母怒吼以後,閉口不言,回到房間關上房門。孩子心裡在想什麼?孩子心理會不會受到傷害呢?其實一句怒吼是讓父母發洩了情緒,可是這種不滿的情緒卻轉移到了孩子的身上,孩子往往無處宣洩,只能自己消化,時間久了,孩子的性情也就潛移默化的改變了。
  • 暴躁老爸「怒吼式」教育,使得孩子性情大變,寶媽悔不當初
    暴力有很多種,但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且最為傷人的只有一種——語言暴力孩子在小的時候往往是天真浪漫的代名詞,對於世界的認知一片空白的他們,沒有那麼多的算計,這讓閱盡社會浮華的家長們每當看到孩子笑容時都倍感甜蜜,然而不知從何時起,以前帶給自己歡樂的孩子,慢慢的給自己帶來了煩惱
  • 家長怒吼孩子,是自己無能的表現,不改將後悔終生
    那時候我就在想啊,孩子是我生的,智力天賦高低與我直接有關係,她笨也是有原因的,誰讓自己也笨呢。常聽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其實這對家長也適用。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無耐心的家長。自己的孩子什麼性格、什麼脾性、什麼好壞習慣,作為父母的再清楚不過了,要因地制宜、對症下藥,而不是無能地怒吼打罵。
  • 恐嚇式教育到底帶給了孩子什麼?家長聽我說,帶來了深深的傷害
    恐嚇式教育到底帶給了孩子什麼?父母試圖對孩子講一些,嚇唬他們的話讓他們變乖變好,這些話雖然在短暫時間內會有作用,可是時間一長,會帶給孩子更加深遠的負面影響。一旦孩子對這些職業的人產生敵意,則又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影響他們價值觀的形成,也會影響其對是非對錯的判斷能力。
  • 孩子做作業磨蹭拖拉,家長除了催促+怒吼,還能做些什麼?
    錯誤一:關注&34;,而不是關注&34;作為家長,我們經常關注的是孩子作業做了多少,完成的怎麼樣,錯了幾道題,這些都是&34;,也就是我們能看到的一些行為和結果。但是,我們很少關注孩子是在什麼狀態下做的這些?做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沒有做完背後的那些情緒和動力是什麼?
  • 「生養我的人也擊碎了我的生活」你的吼叫,帶給孩子看不見的傷害
    變成了「武器」,沒有什麼比這更能傷害孩子陳小春這時候才意識到自己對孩子造成的傷害父母的吼叫帶給孩子的傷害不像肢體上的傷害那麼明顯,這些傷害是「看不見的傷害」,但是「烙印」卻比這些傷害更深。父母的吼叫帶給孩子的傷害,無法看見,但卻是一生的烙印。
  • 不耐煩會傷害到孩子
    1我仔細想了想,真的想不起來,什麼時候說過這樣的話。但是,我能清晰的回憶出來,我確實對孩子「不耐煩」過。也許就是在這個時候,我說出過錯誤的話。當自己回到家中,看到玩具隨便丟,看到衣服到處是,看到亂七八糟的房間,我緊皺眉頭,說過:怎麼會亂成這個,這還能住嗎?
  • 還在教孩子「吃虧是福」嗎?「吃虧」帶給孩子的傷害,家長要知道
    ,但是會解決問題的孩子不僅能夠化解矛盾,還能收穫朋友,有些家長教育孩子偶爾吃一兩次小虧也是有必要的,但有的父母就會教育孩子以同樣的方式還回去,這樣的教育會使孩子變得蠻橫、暴躁。孩子一定要有自身的原則,什麼樣的事能退,什麼事不能退,而且還要看情況進行選擇,不能一味地忍讓,到最後卻是傷害了孩子自身。
  • 孩子犯錯後,家長的指責和批評沒有用,要學會「思維復盤教育」
    一、為什麼孩子經常出現重複犯錯的情況1、沒有清晰的目標和計劃孩子們在小時候想要去玩耍,吃東西,或者到什麼地方往往沒有提前計劃,尤其是六歲之前的孩子,沒有清晰的目標和計劃,這就很容易造成孩子經常性的會重複犯錯,當孩子在家裡玩耍的正高興,突然又想要到公園裡去玩耍
  • 想要停止對孩子怒吼,怎麼也改不掉?3個方法幫助家長
    如何停止對孩子怒吼?這幾招幫你解決談到關於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難免有控制不住脾氣的時候,俗話說關心則亂,這一點用在父母身上是絕對的真理,其他的事情都好說,可是只要是關於孩子的,牽掛最多關心最多,自然情緒的波動也是最大的。
  • 哈佛醫學博士:語言暴力會改變孩子大腦結構,對其造成不可逆傷害
    這類家長冠以"鍛鍊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為由,讓孩子感受到語言的暴力、承受不該承受的壓力,使得孩子們脆弱的心理建設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來自父母的重擊,漸漸地孩子的性格也變得愈發謹慎、膽怯、甚至是自卑,這對於孩子來說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