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基本綱領性文件,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教材編寫具有指導意義,是主要依據、基本規範和一般要求。
二、關於前言中的課程標準修訂背景(P1)
2018年1月在《數學教育學報》(2018.01)中,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組的核心成員發表6篇文章進行了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解讀;2018年5月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組織編寫,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組的組長史寧中、王尚志教授主編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版)解讀》正式出版。通過閱讀、學習相關文獻資料,基本上了解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組的主要觀點、基本思路、研製過程和有效的工作,進一步理解了課程標準修訂的背景。(一般十年一次修訂)
1.數學課程的四種形態:
在數學課程研究領域,有四種課程,即期望課程(課程標準)、潛在課程(教材呈現)、實施課(教師傳授)和獲得課程(學生習得)。
2.高中數學課程改革面臨的問題:
說明:其中建模、探究未得到落實,選修3、4系列也未得到落實。
3.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修訂思路:
4.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的基礎研究:
5.21世紀高中數學課程改革成果:
6.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修訂後的課程實施重點、突破點:
7.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的數學建模活動理解:
三、關於前言中課程標準的論述(P4-5)
學科課程標準修訂的主要內容和變化如下:
1.凝練了學科核心素養
學生學習該學科課程後應達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整合三維目標)
2.更新了教學內容
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分類、定位、定序、定比例),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
3.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
學生完成本學科學習任務後,學科核心素養應該達到的水平,各水平的關鍵表現構成評價學業質量的標準。(實現教、學、考一體化)
4.增強了指導性
對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考試評價的指導,具體為內容要求、教學提示、學業要求、評價等級表、教學評價案例等指導要求。(課標的統領性)
這是一篇各學科課程標準公用的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