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一高校鍋爐房變身圖書館:工業遺存成文化課堂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圖為學生在「鍋爐房」圖書館學習。 張瑋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12月18日電 題:內蒙古一高校鍋爐房變身圖書館:工業遺存成文化課堂

中新網記者 張瑋

「我們終於也有了『別人家』的圖書館。」18日,在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新改建的「鍋爐房」圖書館學習的大二學生安靜激動地告訴記者。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一座鍋爐房改建的圖書館剛開館便刷屏網絡,它不僅成為遠近聞名的「打卡聖地」,更是將工業遺存變為文化課堂的典範。

圖為「鍋爐房」圖書館內部充滿工業氣息。 張瑋 攝

18日,記者走進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探訪這座工業氣息與現代藝術完美融合的網紅圖書館。

圖書館「藏」在學校的角落裡,順著林間小道走進去,一面紅磚牆上用蒙、漢文字寫著「圖書館」,隨即一座牆面被塗鴉的獨立三層小樓映入眼帘。

圖書館從外到內都保留著原有建築風格。門口放置著身帶鏽跡的鍋爐設備;館內鋼結構樓梯旁,也保留了一臺完整的鍋爐設備;原色鋼架構和裸色水泥牆將一排排書架和不同功能區分隔開;屋頂則使用大量天窗,溫暖的陽光為「硬核」圖書館內增添了一抹溫馨。

圖為「鍋爐房」圖書館。 張瑋 攝

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圖書館老師薩如拉向記者介紹,這座圖書館的前身是一座鍋爐房,該鍋爐房建於2003年,2017年由於採暖系統調整,鍋爐房便被閒置了。

「由於一直沒有獨立的圖書館,學校決定將這座閒置的鍋爐房改造成圖書館。」薩如拉說,「面臨淘汰的破舊鍋爐房被賦予了新使命。」

記者了解到,該圖書館由原來的一層改建成現在的三層,面積由991平方米增加至1951平方米,可同時容納360餘人上自習和閱覽。

「鍋爐房」圖書館總設計師、國內知名建築師張鵬舉介紹,這種設計風格特別受年輕人的喜愛。從整體設計上,它保留了原有的建築風格和工業元素,嶄新的書架、琳琅滿目的書籍,色彩鮮明的塗鴉,充分展現出這座建築的工業美感和現代藝術氣息。

圖書館總藏書量為17.2萬餘冊,分為新書借閱區、漢文借閱區、蒙文借閱區、教工閱覽室、自習區、休閒茶吧等多個功能區域,為師生提供舒適的學習、交流、休閒空間。

圖為學生在「鍋爐房」圖書館上自習。 張瑋 攝

在新書借閱區翻閱資料的大一學生吉雅告訴記者:「這裡的文獻資料更新周期短、新書上架速度快,找資料方便多了。」

馬上迎來期末考,自習區裡,同學們三三兩兩地「抱團」複習,大二學生李子承說,宿舍的同學們每天都結伴來「鍋爐房」圖書館打卡,學習累了就去休閒茶吧扯會兒「閒篇兒」。「更重要的是,這裡的每一件工業遺存都記錄著一段歷史文化。」

「鍋爐房」圖書館正式開館不到10天,已經迅速飆升為網紅打卡地。薩如拉說,圖書館是高校重要的文化設施和文明載體,能將工業遺存與其巧妙結合,不僅為舊建築延續「壽命」,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標,更為促進學生傳播先進文化、全面成長產生積極影響。(完)

相關焦點

  • 評論|鍋爐房變圖書館這個可以有
    楚天都市報評論員 徐漢雄近日,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一座廢棄鍋爐房被改造裝修成煥然一新的圖書館,既保留了原有建築的年代感,將工業美感和文化氣息完美融合,成了網紅打卡點。(據12月11日《北方新報》)該圖書館共計三層,約2000平米,能同時容納近1000名學生。走近圖書館,最顯眼的就是高聳的煙囪,以及大門外當作擺設放置的小鍋爐,向大家顯示著這座建築原來的用途。圖書館內部是滿滿的工業風,甚至還保留了一座完整的鍋爐沒有拆除。場館使用了鋼結構裸頂,屋頂設置了不少天窗,陽光照射在一排排書架上,又顯得很溫暖。
  • 內蒙古一高校將鍋爐房改成圖書館,工業風夾雜塗鴉,網友:羨慕了
    近日,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一個原本廢棄鍋爐房被改造裝修成煥然一新的圖書館,既保留了原有建築的年代感,將工業美感和文化氣息完美融合。據悉,該圖書館共計三層,約2000平米,能同時容納近1000名學生。
  • 酷酷工業風!高校將鍋爐房改造成圖書館,網友熱議:我們從來不缺創意...
    虎撲12月11日訊 12月11日,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將一座廢棄鍋爐房改造裝修成圖書館。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這樣的圖書館你愛了嗎?#高校將鍋爐房改造成圖書館#:酷酷工業風!】12月11日,內蒙古呼和浩特。
  • 浙江杭州臨安:工業遺存「變身」文創中心,打造鄉村振興文化新地標
    原來,這是8300文化體驗中心「新鮮上市」的「臨安線上市集」,也是當地部門通力協作,將老一輩昌化人情結深厚的工業遺存改造提升的「又一力作」。據了解,昌化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鎮,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在臨安縣昌化、昌北山區等地建設了一批電子和國防企業,俗稱「小三線」工業。
  • 鄉村振興 | 工業遺存「變身」文創中心,昌化打造「工業風」鄉村...
    鄉村振興 | 工業遺存「變身」文創中心,昌化打造「工業風」鄉村振興文化新地標!原來,這是8300文化體驗中心「新鮮上市」的「臨安線上市集」,也是當地部門通力協作,將老一輩昌化人情結深厚的工業遺存改造提升的「又一力作」。
  • 60處 寧波工業遺存家底基本摸清 探訪驚喜連連
    除了上述僅有的一絲遺憾,紀子博團隊已經開始著手整理通過走訪後收集的各種資料。整理文字、圖片、提交相關數據,將資料匯總後向市裡有關部門提交,爭取在短時間內再召開一次座談會,通過集思廣益的辦法查漏補缺,最終在各領域專家的指導下,出一本關於寧波現存工業遺存的白皮書,讓全市人民對於寧波現有工業遺存有一個較為完整的認知。
  • 鉤沉|工業遺存:蘇州河寶成橋,有生命的城市景觀
    這裡曾經是我國紡織工業的搖籃和高密度聚集區,也是上海最重要的紡織工業集中區,總量曾經佔到全國紡織業20%。上棉一廠、上棉六廠、上棉七廠、棉紡倉庫等企業雲集,在寶成橋北側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棚戶區。其中,上海國棉一廠原有的廠區在長壽路以北、寶成橋的南側,大門原來在長壽路膠州路丁字路口的長壽路582號。廠區內紡紗分為南紗、北紗等車間,織布分為南織、北織等車間,還有供工人鍛鍊身體的足球場。
  • 高線公園:倫敦、紐約工業遺存變身空中藝術街區
    匯集全球知名藝術家的公共藝術作品和沿線的優美風景,潮汐公園有望成為城市下一處熱門戶外文化休閒活動場所如何在鋼筋水泥森林中增添一抹綠色,在高樓鱗次櫛比的空間內巧用工業遺存加一些藝術美感?向空中生長,已是不少國際大都市的選擇作為倫敦首座高線文化公園,「潮汐公園」一期日前正式在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威治半島對外開放。
  • 浙江仙居:盤活工業遺存 老廠房將變身文創園
    據了解,浙江省台州市仙居縣將通過招商引資,在原工業遺址的基礎上,將熱電有限公司區塊改造為文創園,成為時尚新地標。仙居熱電有限公司位於仙居城南工業區南側龍凰山腳下,佔地面積26013平方米。公司前身是國有企業仙居熱電廠,1999年1月改制成股份企業。
  • 踏春好時節,來探尋工業遺存奧秘之旅,觸摸寶山歷史文化
    踏春好時節,來探尋工業遺存奧秘之旅,觸摸寶山歷史文化 2020-04-07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內蒙古自治區內知名高校,內蒙古工業大學和內蒙古科技大學
    內蒙古工業大學和內蒙古科技大學兩所學校都是以工科起家的高校,在內蒙古自治區來講,兩所學校都是實力派工科院校。兩所學校的實力較強,也正是因為兩所學校的實力強,造就了兩所學校在內蒙古自治區內的知名度,兩家大學都是內蒙古自治區內的知名高校。
  • 內蒙古圖書館推彩雲服務:你看書,我買單
    內蒙古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大四學生李洋對記者說,計算機圖書更新速度快、價格貴,如果想多學一些最新技術,就要自己去買書,挺大的一筆開銷。2014年蘋果公司推出了最新程式語言Swift,他去圖書館裡查過,沒找到,後來在新華書店通過「彩雲服務」借到了。「那本《Swift程式語言》要90多塊錢,我就省下來了。」
  • 普陀文化新地標!「蘇河十八灣」文化景觀帶、上海少兒圖書館新館……
    普陀將推進曹楊新村的提升改造工程,深化曹楊一村歷史風貌保護區建設。通過建設勞模雕塑等文化載體,弘揚傳承勞模精神;策劃「曹楊街角」「曹楊故事」「曹楊好人」等內容,深化「做一天曹楊人」對外文化交流等。M50文化創意園的前身是我國的民族工業企業信和紗廠,較完整地保存了50餘幢上世紀30年代至90年代各時期的工業建築,是目前蘇州河畔保留最為完整的民族工業建築遺存。
  • 內蒙古的高校有哪些,你了解嗎?(附內蒙古高校大全)
    一、內蒙古共有普通高校53所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名單顯示,截至2019年6月,內蒙古共有普通高等學校53所。其中本科院校17所(公辦15所,民辦2所)。專科36(公辦28所,民辦8所)。詳細名單請見文末。
  • 錢學森圖書館成「大中小教育」排頭兵,各地錢學森班加入「朋友圈」!
    「打造『大中小教育』閉環,錢館華育合建德育高地」活動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舉行。該活動在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黨委的指導下,由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和上海市華育中學主辦,由內蒙古集寧一中、交通大學附屬小學及愛菊小學協辦。
  • 最「硬」星巴克,帶你玩轉最IN工業風|工業遺存改造設計分享
    上一篇我們分享了以鋼鐵工業文化遺存為特色的主題文化園區——首鋼園。首鋼工業文化遺存主題園設計|最「剛」網紅聖地,十裡鋼城涅盤▲改造前首鋼園是一個承載記憶的地方,它有獨特的印記與歷史,是北京獨一無二的文化與工業建築碰撞之地。
  • 「塞北小清華」之稱的內蒙古工業大學,校園建築樓到底有多美
    不同地方的大學校園各有千秋,校園文化也千姿百態。教育學講:學校有其物質文化,它有兩種表達方式,一是學校環境文化,二是設施文化。慕瀟桐特別介紹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的內蒙古工業大學,來了解一下這所大學的校園文化。
  • 工業旅遊不應是簡單的工業+旅遊
    作為工業大國,傳統產業、廢棄廠礦如何破繭重生?工業旅遊的發展,可以成為重要的「活化劑」。這是記者日前參加在河北唐山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工業旅遊產業發展聯合大會的深切體會。工業旅遊是由工業生產過程、工廠風貌、工人工作生活場景、工業景觀等構成。
  • 內蒙古額濟納旗發現一史前文化遺址
    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13日電(記者 鄧華)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博物館了解到,日前由阿拉善博物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合組成的阿拉善盟史前考古調查隊對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周邊的沙漠進行了一次考古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