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學生在「鍋爐房」圖書館學習。 張瑋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12月18日電 題:內蒙古一高校鍋爐房變身圖書館:工業遺存成文化課堂
中新網記者 張瑋
「我們終於也有了『別人家』的圖書館。」18日,在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新改建的「鍋爐房」圖書館學習的大二學生安靜激動地告訴記者。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一座鍋爐房改建的圖書館剛開館便刷屏網絡,它不僅成為遠近聞名的「打卡聖地」,更是將工業遺存變為文化課堂的典範。
圖為「鍋爐房」圖書館內部充滿工業氣息。 張瑋 攝
18日,記者走進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探訪這座工業氣息與現代藝術完美融合的網紅圖書館。
圖書館「藏」在學校的角落裡,順著林間小道走進去,一面紅磚牆上用蒙、漢文字寫著「圖書館」,隨即一座牆面被塗鴉的獨立三層小樓映入眼帘。
圖書館從外到內都保留著原有建築風格。門口放置著身帶鏽跡的鍋爐設備;館內鋼結構樓梯旁,也保留了一臺完整的鍋爐設備;原色鋼架構和裸色水泥牆將一排排書架和不同功能區分隔開;屋頂則使用大量天窗,溫暖的陽光為「硬核」圖書館內增添了一抹溫馨。
圖為「鍋爐房」圖書館。 張瑋 攝
內蒙古師範大學青年政治學院圖書館老師薩如拉向記者介紹,這座圖書館的前身是一座鍋爐房,該鍋爐房建於2003年,2017年由於採暖系統調整,鍋爐房便被閒置了。
「由於一直沒有獨立的圖書館,學校決定將這座閒置的鍋爐房改造成圖書館。」薩如拉說,「面臨淘汰的破舊鍋爐房被賦予了新使命。」
記者了解到,該圖書館由原來的一層改建成現在的三層,面積由991平方米增加至1951平方米,可同時容納360餘人上自習和閱覽。
「鍋爐房」圖書館總設計師、國內知名建築師張鵬舉介紹,這種設計風格特別受年輕人的喜愛。從整體設計上,它保留了原有的建築風格和工業元素,嶄新的書架、琳琅滿目的書籍,色彩鮮明的塗鴉,充分展現出這座建築的工業美感和現代藝術氣息。
圖書館總藏書量為17.2萬餘冊,分為新書借閱區、漢文借閱區、蒙文借閱區、教工閱覽室、自習區、休閒茶吧等多個功能區域,為師生提供舒適的學習、交流、休閒空間。
圖為學生在「鍋爐房」圖書館上自習。 張瑋 攝
在新書借閱區翻閱資料的大一學生吉雅告訴記者:「這裡的文獻資料更新周期短、新書上架速度快,找資料方便多了。」
馬上迎來期末考,自習區裡,同學們三三兩兩地「抱團」複習,大二學生李子承說,宿舍的同學們每天都結伴來「鍋爐房」圖書館打卡,學習累了就去休閒茶吧扯會兒「閒篇兒」。「更重要的是,這裡的每一件工業遺存都記錄著一段歷史文化。」
「鍋爐房」圖書館正式開館不到10天,已經迅速飆升為網紅打卡地。薩如拉說,圖書館是高校重要的文化設施和文明載體,能將工業遺存與其巧妙結合,不僅為舊建築延續「壽命」,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標,更為促進學生傳播先進文化、全面成長產生積極影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