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日報1月8日訊(記者 倪燕英 通訊員 邵漢誠 文/攝)屋子裡整齊地擺放著縫紉機,扎眼穿線的「噠噠」聲此起彼伏,顏色各異的布料在她們手中來回擺弄著······走進磐安縣尚湖鎮來料加工點,幾十位婦女正忙著縫製服裝、整理打包。
在玉山,有多個這樣的加工點散落在村落裡,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當家人」——樓紅英。
據悉,樓紅英是磐安的一名來料加工經紀人。目前,她挺著8個月身孕依然堅守著繁忙的生意。
闖出致富路
2002年,樓紅英生了第一個小孩。孩子出生後,她就在尚湖鎮開了一家店。8月的一天,鎮上來了一名義烏人,他拿著手套樣品,四處打聽會批量加工的人。
樓紅英學過裁縫,便找到這位客商,當場參照樣品縫製了一雙手套,客商看後就讓她做了二手經紀人。她接下了第一單——5000雙手套。為了提前完成這批手套,樓紅英在附近招募了20多位姐妹一起趕工。
一段時間後,樓紅英教會了周邊村莊很多姐妹來料加工技術。兩年間,樓紅英廠裡的員工從最初的20多人增加到200多人。人數增加後,貨源不足的問題開始凸現。為了增加業務,樓紅英獨自到義烏尋找貨源。在市場裡,樓紅英到一些商鋪前詢問,一開始,商戶以為她是顧客,態度很好,當得知她是來找活幹的,態度就來了個180度大轉彎。一連好幾家,樓紅英都吃了閉門羹。但她沒有放棄,挨個攤位去找,終於在一個角落裡發現她曾經做過的手套。她上前拿起手套看了看,商戶看到有顧客到來,便出來問樓紅英。樓紅英說:「我是做手套的,可以批量加工。」商戶要求樓紅英做一個樣品出來,她就拿出隨身攜帶的工具,現場製作了一雙手套。商戶看後大加讚賞:「手套做得好!我這裡有個大單子,你拿去做吧。」
因為樓紅英加工的產品質量好、款式新,那家商戶的生意越做越大。逐漸地,每次樓紅英到義烏送貨時,周邊商戶就主動來聯繫她。由此,樓紅英接到的單子越來越多,來料加工規模也越來越大。
誠信有擔當
10多年來,樓紅英不怕辛苦、誠信友愛的精神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老員工王萍芬在廠裡幹了8年,她說,這麼多年來,樓紅英從未拖欠過工資,大家很信任她。然而,要做到「從不拖欠員工工資」對樓紅英來說,是多麼不容易。
2004年年末,一個老闆的5000元手套加工尾款沒有按時結清,數九寒天裡,樓紅英隻身到義烏催款。老闆以資金沒有回籠為由拒絕支付尾款,樓紅英好說歹說,也只支付了2000元。當時做一雙手套的加工費是0.4元,3000元拿不回來,相當於姐妹們7500雙手套白做了。為了足額發放工資,她自掏腰包墊付了餘下的3000元加工費。
2014年,紹興一家公司欠加工點21萬元加工費,因為是長期合作的老客戶,公司方面表示財務吃緊,希望樓紅英寬限到年底。當年臘月初十,年關已近,對方公司負責人突然來電說,要到來年才能支付加工費。這下樓紅英慌了,她趕到紹興,對方公司負責人東躲西藏,避而不見。過了10多天,樓紅英還沒有回來,員工開始擔心工資發不出來。樓紅英得知員工的擔憂後,在電話裡安慰他們:工資一定會按時足額發放。那年是樓紅英壓力最大的一年,除了紹興這家企業欠了21萬元,還有另一家企業也欠了14萬元,雖然多次上門,但這兩家企業就是不付錢。回鄉途中,樓紅英硬著頭皮向親友借錢,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積蓄,最終湊齊35萬元,給員工們發放了加工費。次年,樓紅英通過法律途徑才拿回35萬元。
2011年11月的一天,廠裡一名特殊設備操作工人的小孩突然得病,工人心急如焚,要請假回家。除樓紅英外,廠裡會操作這種設備的只有兩名工人,停掉一臺機器肯定不能按時出貨。但她仍讓員工回家照顧孩子,自己連續加班兩天兩夜,終於按時趕完這批貨。
在樓紅英這裡上班的大多是在家帶孩子或照顧老人的婦女,既能讓她們賺到錢,又能讓她們照顧老人小孩,這是樓紅英最開心的事情。樓紅英特意把加工點選址在學校附近,就是為了方便員工接送孩子。此外,樓紅英還安排了一個近30平方米的房間,供孩子們放學後學習娛樂。員工們按件計酬,每月能拿到3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工資。來料加工讓常年居住在農村的婦女有了用武之地,做到工作和照顧家庭兩不誤。
困境中成長
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人工成本越來越高,很多經紀人改行。樓紅英不斷尋找出路,她聽說機器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便萌生了用機器代替純手工的想法。
一次樓紅英到義烏對接業務,從一個商戶哪裡聽說,國內推出了一種新的加工設備,可以代替手工。樓紅英一想人工一天做200雙已經很快了,而用機器一天可以做2000雙,1比10的工作效率將大幅度提升加工點的整體加工能力。於是她到東陽購置了機器設備,機器從一開始的5臺到後來的30臺,每天加工能力達到4萬多雙,一年的產量上千萬雙,業務也從手套發展到了口罩、袖套、帽子、服裝。
磐安縣婦聯經常組織婦女學習培訓,樓紅英通過這個平臺認識了很多外地的同行,衢州、麗水、江西、安徽等地都有,單子多的時候,樓紅英直接把原材料發到外地,讓他們代加工。
現在樓紅英的企業已經有了一定規模,擁有車工200餘人,純手工工人100餘人,加工點20多個,生產機器200餘臺,年發放加工費超過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