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散文《寫給母親》也是寫給自己,母愛是可以在文字裡延續的

2020-12-11 騰訊網

我不是個好兒子,總想著麻煩母親。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我總想起母親的話,用這些激勵著自己努力生活。在母親離去以後,想念就一直掛在的心頭上,然後上升到嘴邊,「媽,我該怎麼辦?」。最後才發現,我開始計算起她離去的日子。有些時候挺悲傷的,因為我不能研究如何做個好兒子了,只能回憶母親吻過臉頰的溫暖,後悔時間過得太快,把我留了下來。

人活著的時候,只是事情多,不計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來——賈平凹《寫給母親》

讀賈平凹《寫給母親》的散文後,我才認真想過把沒有做得「好」寫給她聽。

在《朗讀者》欄目中有個《朗讀亭》的項目,在裡面,有人讀一首詩給未來的自己聽,有夫妻讀一封信給對方聽,可放下麥克風的那一刻,他們才明白這是讀給自己的母親聽,告訴母親我已經長大,告訴母親我們懂得了愛。

這就《寫給母親》傳遞給我這個普通人的感受,慈愛包容一切也隱藏在一切中。

母愛的延續

資訊時代不僅要科技要創新,文學也在創新,但是後者更艱難,就像跳高一樣難,突破自身的極限幾釐米都需要很長時間。

《寫給母親》登上了《朗讀者》平臺後展現給廣大讀者的是把愛說出來,賈平凹的作品雖然用的是寫方式,卻在大平臺裡可以讀給了天下的孩子聽,所以讓母親的孩子們感觸更深刻了些。

賈平凹曾經說過要換個名字來創作,不用賈平凹了。一個時期都有它的流行過程,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命運,50年代與90年代的創作者用的方法不同,一個用筆一個用電腦。每一種方式決定他的際遇與命運,但是訴求卻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愛而創作,為了興趣的愛,還有延續自己受到的母愛,擴展到作品裡,到虛構的人性裡,衝淡了醜惡與欺騙。

「三年以前我每打噴嚏,總要說一句:這是誰想我呀?我媽愛說笑,就接茬說:誰想哩,媽想哩!」——賈平凹《寫給母親》

在賈平凹《寫給母親》作品裡沒有提到文字的愛,用了想,這樣顯得更有了回憶的時空感。想像的環境與想念的細節會躍然紙上,出現在每個人的腦海裡,母親的口音與眉目間的笑容都打動著讀者。

沒有主觀意識的動作總能引導著我們的思考,噴嚏與牽掛在時空中對著話,就如母親站在身旁守護著他。聽到母親叫名字的時候,作者總是習慣地扭過頭答應。而再高興地回答下一句的時候才發現母親是藏在相片裡,走出了大門外,或者就在夢裡教他如何做人,如何持家。

「整整三年了,我給別人寫過十多篇文章,卻始終沒給我媽寫過一個字,因為所有的母親,兒女們都認為是偉大又善良,我不願意重複這些詞語。」——賈平凹《寫給母親》

偉大有些時候代表不了真情,生活中是需要有細嚼慢咽東西出現的,找來找去原來是母親曾經告訴我的話,還有現在自己需要的一切。

小時候,我經常向母親索要玩具,長大了一些就會要錢了,再長大成人,對母親的要求變成對自己的需求了。

「媽,來我家一起住段時間」,「媽,給你寄的生活費要多買點好吃的」,「媽,我過年回不去了,給你寄了很多吃的」。說這些話其實是因為平時工作忙,想管理好自己的事業同時兼併照顧母親,可是時間擠壓著喘不過來氣,這些話說得無力,背後都是等待。媽卻總會說:「我在呢,你好好的就行。」

《寫給母親》從話語、行為和想念的回應中把母愛延續了,遞送給了兒子。《寫給母親》中賈平凹提到的「我在呢」是對兒子最大的安慰。可如今卻不在了,如何是好,面對這一切的時候,作為兒子會慌亂,但又看到的文字兩面,是冰冷的也是溫暖的。冷的是淚水浸透的溼潤,溫暖的是母親傳遞給兒子的愛。就這樣站立著很久,才冷靜下來,告訴自己,她不在了。

作品內外的呼應

在賈平凹的其他作品中,他所表現的是敏銳、犀利、擁有創造精神樣子,所以讀他的作品時候,總會覺得作品裡有很多東西值得挖掘。

但是現實中呢?賈平凹說:「現實中的我是膽小謹慎的,很少說話,能不說就不說。」他小時候第一次在報紙發表文章,去買報紙,人家卻不賣給小孩,怕小孩拿去包吃的。就這樣他也沒告訴賣報紙的說文章是他寫的。

就是這樣一個兒子,唯獨在《寫給母親》裡把真實的自己,真實的感悟到母愛寫得紮實、感動得很。

賈平凹說:「人這一輩子幹不了多少事情,專心的心繫一處,一心一意幹一件事情都未必能幹好,所以年輕的時候不要覺得自己才華或者有能力。」

這些感悟源於他寫作的狀態,不去迎合任何人,不在乎條條框框,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所以他的作品其實就是在寫自己,或者寫給自己。寫到了好的東西幫助社會其他人,寫到不好的東西幫助社會排毒了。

很多人走不出原有的真實世界,甚至跨不出家門,因為他沒有與外界呼應的東西。很多作家走不出自己的作品,自己寫出來的世界太真實,不敢繼續生活下去了,選擇了離別。也因為他們作品沒有內外呼應的東西。

賈平凹《寫給母親》讓我感觸到的一點就是呼應,有根。要問那個根是什麼,那就是母愛。

這篇作品反覆讀完,不敢去評價,不僅因為親身經歷,而是作品屬於每一個讀他的人,怎麼還能再評價自己呢。《寫給母親》就像已經傳遞到我手上一樣變得有重量,我也開始想像著自己《寫給母親》的文章,寫一個後悔的兒子。

我內心仍舊無法說出「我愛你母親!」這句話。因為我需要等待,讓我的根生成,母親期待我做的所有事情澆灌著它發芽。

《寫給母親》總歸要《寫給自己》

路走半坡,只能繼續推著自己向上了;思想懸在心上,就要讓自己訴出來。

《寫給自己》寫得不是後悔,寫得也不是抱怨。開始就要寫是未來要做的,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生活中,對待親人要有責任,對待陌生人要善良;事業中,不要累著自己,責任重於泰山,不做沒有把握的事情;情感中,不衝動,不沮喪,保持樂觀。

深藏功與名,做一個俠客,豪情壯志,浪跡天涯。

相關焦點

  • 我為母親寫了一篇散文,希望和賈平凹的《寫給母親》一樣感人
    母親的手賈平凹寫了一篇散文《寫給母親》,被斯琴高娃在央視的「朗讀者」節目上深情朗讀,感動得現場觀眾和電視機前的觀眾淚流滿面。我雖然沒有賈平凹那麼優美而煽情的文筆,但我和他一樣,都有一個深愛著自己兒女的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 賈平凹:《寫給母親》,句句催人淚下!
    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好好地認真地看看這篇文章!寫給母親文 | 賈平凹        朗讀 | 期琴高娃 人活著的時候,只是事情多,不計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來,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媽就三周年了。三年以前我每打噴嚏,總要說一句:這是誰想我呀?
  • 【朗讀者】謝曉曦:《寫給母親》
    推薦理由:這篇文章是2010年賈平凹寫給母親的悼文,吐露的是一個思念母親的兒子的心聲。如今,我的奶奶去世也近三年,父親這三年來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他自己的母親。我一直都記得,奶奶過世那天,父親對我說:爸爸沒有媽媽了。而我自己也因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奶奶而感到遺憾。在離家幾百公裡的地方工作,與家人聚少離多,無法花更多的時間去陪伴親人。
  • 寫給母親節的自己
    好像是技校之類的,因此,他升學宴選的日子,湊巧也是在這一年的母親節。孩子挨著敬酒的時候,他說祝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當時在場的所有母親,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唯獨我是含著淚水,才飲下那一杯酒。那時正好兒子因為意外去世了,我還沒有從陰霾中走出來,聽到那一聲祝福,我的心如刀割,因為這個節日已經不在屬於我了。為了不破壞氣氛,我強顏歡笑。有誰知道我心碎的感覺?我本以為這個節日此生與我無緣了。
  • 慢讀時間|母愛是什麼?楊絳、余光中、賈平凹、莫言這樣說
    世界再大,也大不過母愛。母親,是我們永遠道不完的思念,寫不盡的依戀。母親的愛,就像藏在歲月深處的一首老情歌,唱的人渾然不覺,而聽的人已經淚流滿面。    小編整理了楊絳、余光中、賈平凹等名人眼中的母愛,文中有笑有淚,文學巨匠們用生花妙筆紀念母親、表達母愛,文字樸實雋永,一如和母親在一起的那些歲月一樣,沒有轟轟烈烈,只有平實的歲月。
  • 賈平凹:我不是衝著獎去寫作,《萬物有靈》:寫盡孤獨,從容自在
    小時候因為父母加晚班,所以我是害怕一個人的黑夜,經常會鑽進被窩裡躲避這些「未知的恐懼」,蜷縮在被窩裡,暖暖的才覺得安全。尤其是在母親離世以後,內心裸露的不安感更明顯了。曾經努力嘗試改變這種孤獨的感覺,但我的內心卻無法消散歲月留給我的悲傷。直到有一天我捧起了賈平凹的散文精選《萬物有靈》,我才把這份孤獨丟進深淵,真誠面對人生。
  • 寫給我的母親
    記得小時候讀過一篇作文,是魯迅先生寫給自己父親的,作文名叫「背影」,那時候只是讀課文,不理解也不懂得其中的含義,直到今日我才深切地體會出一個兒子對父親的愛有多深、情有多真!今天藉此機會我也想寫寫我的母親。
  • 冰心:寫給母親
    中國詩歌文學精品 文化/詩詞/人生 / 休閒 點擊聆聽朗誦 詩作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
  • 原來這些歌曲都是寫給母親的,你聽過幾首?
    5月10日是母親節,這個時候會讓很多人想起那些獻給母親的歌曲。在華語流行樂壇,也有不少寫給母親的經典作品,它們一般在歌名裡都會有「媽媽」或者「母親」,例如《世上只有媽媽好》、《聽媽媽的話》、《燭光裡的媽媽》等等。
  • 讚美母親偉大的經典句子大全 歌頌母愛寫給媽媽的話唯美簡短
    讚美母親偉大的經典句子大全 歌頌母愛寫給媽媽的話唯美簡短  26、沒有歷史史詩的撼人心魄,沒有風卷大海的驚波逆轉,母愛就象一場春雨,一首清歌,潤物無聲,綿長悠遠。  27、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知識一天天豐富,仿佛農民看見自己的莊稼日漸成熟,母親的心裡是充滿幸福喜悅的。
  • 【母親節特輯】寫給媽媽的話
    【母親節特輯】寫給媽媽的話 2020-05-11 02: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賈平凹的一篇散文,文字優美,描寫細膩
    下面介紹賈平凹的一篇散文,文字優美,描寫細膩。《米脂婆姨記》(節選)作者:賈平凹這是極俏的人,一頭淡黃的頭髮披著,風動便飄忽起來,浮動得似水中的雲影,輕而細膩,倏乎要離頭而去。耳朵半埋在發 裡,一半白得像出了烏雲的月亮。
  • 母親節,一個父親寫給3個母親的「情書」,感動!
    這位父親寫給3個母親的「情書」,仔細看完,已經感動得淚眼模糊!當我們的大寶貝來到我們懷抱時,當妻子成為母親時,讓我見識了一個女性的偉大蛻變,更加自信、樂觀、注重教育。與孩子一起彈琴、一起讀原版英語、一起研究機器人、一起野餐、一起登泰山、送孩子出國。有坎坷、有無助、有困難,但更多的是積極向上、勇往直前,大寶貝在母愛滋潤下已然成為翩翩少年!
  • 母親節閱讀這幾本書,更深感悟母親的偉大和偉大的母愛
    母親節是專為母親設立的,中國人其他國家的人們一道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感謝,給偉大的母親一個儀式感是很有必要的。母愛,愛母,是人之天性,是愛心的起點和基石。母親是一本書,一本用心血作墨,用摯愛作筆,鐫刻在兒女心靈上的書。
  • 「薈讀」《有一天》:一首母親寫給孩子的溫暖詩篇
    與其說這是一本繪本,倒不如說這是一首母親寫給孩子,滿懷情意的散文詩。繪本的封面是一位母親高舉著她的孩子,畫面洋溢著自豪和喜悅之情。這其中,不僅有著初為人母的激動,還飽含著作為母親,對孩子成長的期待和冀望。而翻開內封面,我們能看到,頁面上畫著一個躺在草地上的女孩。無論是女孩的神情,還是背景所表現的雲淡風輕,都像是在告訴讀者,這個女孩很幸福。
  • ...多的一本書」 寫給失智母親的19封信 龍應臺新書《天長地久》出版
    這本書,她不僅寫給美君,也是寫給每一個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寫給他們的下一代,讓所有人銘記歷史,感恩上一輩通過千辛萬苦才帶來的美好生活。  書中的美君,是龍應臺母親,她直呼其名,是想表達兩代之間的平等與尊重,而不是只有理解和承襲。龍應臺的母親,那個叫美君的女性,出生在杭州的淳安。
  • 餘秋雨的散文被調侃是「初中生讀物」,賈平凹:這種人才百年難得
    餘秋雨,是大家熟悉的當代作家,不同於很多作家文藝、安穩、不理世事的狀態,餘秋雨可以說是文化界的網紅,大家對他的討論,爭議都很多。餘秋雨先生以文字被人們熟知後,順便帶火了他的個人履歷和私生活。曾經是中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愛上比自己小16歲的黃梅戲演員馬蘭,和原配李紅離婚......
  • 校園裡的小小朗讀者
    母愛是一個溫暖的詞彙,它意味著這個世界上有人願意把最好的東西送給你。在這個暖暖的春日裡,讓我們跟隨8.1班的同學一起去讚頌我們的母親吧!古往今來,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歌頌母愛的偉大,母愛是什麼,其實我們給不出確切的定義,只知道在我們出生避世之前她就急切的等待著,在我們點滴成長中她細微謹慎的呵護著,這種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最後,愛,就成為了一種習慣,請欣賞
  • 賈平凹寫給女兒的一封信,女兒也回了他……
    [ 寫給女兒的一封信 ]文/賈平凹 淺淺是我的女兒,從小就喜歡寫詩,我只覺得好玩可愛,但從不鼓勵她將來要當作家詩人。2018年1月6日賈平凹(左)與愛女賈淺淺(中)在一起賈平凹是我的父親。也是中國當代文壇比較勤奮和出色的作家之一。生活中的賈平凹,善良、樸實、幽默、風趣、豁達,平易近人,大智若愚,集各種特點於一身,是一個讓人欽佩、值得我崇拜的好父親。
  • 賈平凹寫出長篇小說「雙黃蛋」 講了什麼故事?
    《暫坐》責編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小說人物性格鮮活精緻躍然於紙上,茶樓裡的世態炎涼也像是社會的縮影,書中人物的歸宿也是讓人浮想聯翩。  有評論家認為,賈平凹藉助於《暫坐》中那一群城市白領女性的故事所傳達出的,其實也正是人生太過短暫,整個過程差不多也就相當於到這個被命名為「暫坐」的茶莊坐著喝了一會兒茶的模樣。人生終歸不過是一個「暫坐」的過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