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個好兒子,總想著麻煩母親。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我總想起母親的話,用這些激勵著自己努力生活。在母親離去以後,想念就一直掛在的心頭上,然後上升到嘴邊,「媽,我該怎麼辦?」。最後才發現,我開始計算起她離去的日子。有些時候挺悲傷的,因為我不能研究如何做個好兒子了,只能回憶母親吻過臉頰的溫暖,後悔時間過得太快,把我留了下來。
人活著的時候,只是事情多,不計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來——賈平凹《寫給母親》
讀賈平凹《寫給母親》的散文後,我才認真想過把沒有做得「好」寫給她聽。
在《朗讀者》欄目中有個《朗讀亭》的項目,在裡面,有人讀一首詩給未來的自己聽,有夫妻讀一封信給對方聽,可放下麥克風的那一刻,他們才明白這是讀給自己的母親聽,告訴母親我已經長大,告訴母親我們懂得了愛。
這就《寫給母親》傳遞給我這個普通人的感受,慈愛包容一切也隱藏在一切中。
母愛的延續
資訊時代不僅要科技要創新,文學也在創新,但是後者更艱難,就像跳高一樣難,突破自身的極限幾釐米都需要很長時間。
《寫給母親》登上了《朗讀者》平臺後展現給廣大讀者的是把愛說出來,賈平凹的作品雖然用的是寫方式,卻在大平臺裡可以讀給了天下的孩子聽,所以讓母親的孩子們感觸更深刻了些。
賈平凹曾經說過要換個名字來創作,不用賈平凹了。一個時期都有它的流行過程,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命運,50年代與90年代的創作者用的方法不同,一個用筆一個用電腦。每一種方式決定他的際遇與命運,但是訴求卻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愛而創作,為了興趣的愛,還有延續自己受到的母愛,擴展到作品裡,到虛構的人性裡,衝淡了醜惡與欺騙。
「三年以前我每打噴嚏,總要說一句:這是誰想我呀?我媽愛說笑,就接茬說:誰想哩,媽想哩!」——賈平凹《寫給母親》
在賈平凹《寫給母親》作品裡沒有提到文字的愛,用了想,這樣顯得更有了回憶的時空感。想像的環境與想念的細節會躍然紙上,出現在每個人的腦海裡,母親的口音與眉目間的笑容都打動著讀者。
沒有主觀意識的動作總能引導著我們的思考,噴嚏與牽掛在時空中對著話,就如母親站在身旁守護著他。聽到母親叫名字的時候,作者總是習慣地扭過頭答應。而再高興地回答下一句的時候才發現母親是藏在相片裡,走出了大門外,或者就在夢裡教他如何做人,如何持家。
「整整三年了,我給別人寫過十多篇文章,卻始終沒給我媽寫過一個字,因為所有的母親,兒女們都認為是偉大又善良,我不願意重複這些詞語。」——賈平凹《寫給母親》
偉大有些時候代表不了真情,生活中是需要有細嚼慢咽東西出現的,找來找去原來是母親曾經告訴我的話,還有現在自己需要的一切。
小時候,我經常向母親索要玩具,長大了一些就會要錢了,再長大成人,對母親的要求變成對自己的需求了。
「媽,來我家一起住段時間」,「媽,給你寄的生活費要多買點好吃的」,「媽,我過年回不去了,給你寄了很多吃的」。說這些話其實是因為平時工作忙,想管理好自己的事業同時兼併照顧母親,可是時間擠壓著喘不過來氣,這些話說得無力,背後都是等待。媽卻總會說:「我在呢,你好好的就行。」
《寫給母親》從話語、行為和想念的回應中把母愛延續了,遞送給了兒子。《寫給母親》中賈平凹提到的「我在呢」是對兒子最大的安慰。可如今卻不在了,如何是好,面對這一切的時候,作為兒子會慌亂,但又看到的文字兩面,是冰冷的也是溫暖的。冷的是淚水浸透的溼潤,溫暖的是母親傳遞給兒子的愛。就這樣站立著很久,才冷靜下來,告訴自己,她不在了。
作品內外的呼應
在賈平凹的其他作品中,他所表現的是敏銳、犀利、擁有創造精神樣子,所以讀他的作品時候,總會覺得作品裡有很多東西值得挖掘。
但是現實中呢?賈平凹說:「現實中的我是膽小謹慎的,很少說話,能不說就不說。」他小時候第一次在報紙發表文章,去買報紙,人家卻不賣給小孩,怕小孩拿去包吃的。就這樣他也沒告訴賣報紙的說文章是他寫的。
就是這樣一個兒子,唯獨在《寫給母親》裡把真實的自己,真實的感悟到母愛寫得紮實、感動得很。
賈平凹說:「人這一輩子幹不了多少事情,專心的心繫一處,一心一意幹一件事情都未必能幹好,所以年輕的時候不要覺得自己才華或者有能力。」
這些感悟源於他寫作的狀態,不去迎合任何人,不在乎條條框框,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所以他的作品其實就是在寫自己,或者寫給自己。寫到了好的東西幫助社會其他人,寫到不好的東西幫助社會排毒了。
很多人走不出原有的真實世界,甚至跨不出家門,因為他沒有與外界呼應的東西。很多作家走不出自己的作品,自己寫出來的世界太真實,不敢繼續生活下去了,選擇了離別。也因為他們作品沒有內外呼應的東西。
賈平凹《寫給母親》讓我感觸到的一點就是呼應,有根。要問那個根是什麼,那就是母愛。
這篇作品反覆讀完,不敢去評價,不僅因為親身經歷,而是作品屬於每一個讀他的人,怎麼還能再評價自己呢。《寫給母親》就像已經傳遞到我手上一樣變得有重量,我也開始想像著自己《寫給母親》的文章,寫一個後悔的兒子。
我內心仍舊無法說出「我愛你母親!」這句話。因為我需要等待,讓我的根生成,母親期待我做的所有事情澆灌著它發芽。
《寫給母親》總歸要《寫給自己》
路走半坡,只能繼續推著自己向上了;思想懸在心上,就要讓自己訴出來。
《寫給自己》寫得不是後悔,寫得也不是抱怨。開始就要寫是未來要做的,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生活中,對待親人要有責任,對待陌生人要善良;事業中,不要累著自己,責任重於泰山,不做沒有把握的事情;情感中,不衝動,不沮喪,保持樂觀。
深藏功與名,做一個俠客,豪情壯志,浪跡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