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是大家熟悉的當代作家,不同於很多作家文藝、安穩、不理世事的狀態,餘秋雨可以說是文化界的網紅,大家對他的討論,爭議都很多。
餘秋雨先生以文字被人們熟知後,順便帶火了他的個人履歷和私生活。曾經是中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愛上比自己小16歲的黃梅戲演員馬蘭,和原配李紅離婚......
對於這方面,我的看法是,餘先生頻頻出現在各種電視節目時,想必讓很多人都已經有了「娛樂」明星的心態,大家喜之、貶之,不過是人們的八卦心理作祟,算不得真。
直至文化界諸多人士也紛紛向他「開炮」,餘先生才真正的成為了眾矢之的,儒雅變成了「道貌岸然」,學問成為了「譁眾取寵」。
就連他那些紅極一時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也被許多人調侃為「初中生讀物」,來形容其內容的可笑,品味的幼稚。
但是,這點我並不認同,因為我看《文化苦旅》的時候,一直覺得它們是難得的好文章,對於那些說其是「初中生讀物」的人不免腹誹一番,覺著是一群登徒子唐突了佳人。
在這一點上,另一位著名的當代作家賈平凹和我的觀點一樣,他曾經說過:餘秋雨無疑拓展了當今文學的天空,貢獻巨大。這樣的人才百年難得,歷史將會敬重。
所以說,究竟餘秋雨的學問如何,《文化苦旅》是不是「初中生讀物」,還需要拋開輿論來看。
行萬裡路,成一卷書,《文化苦旅》熱銷45萬冊
餘秋雨是在仕途通暢的90年代,拒絕領導一切挽留,堅持辭去所有行政職務後,帶著自己的破棉襖,開始自己的「苦旅」。
行萬裡路,只為成一卷書。放下權杖的他,拿起的是文人的這支筆。
從都江堰到莫高窟,從沙漠隱泉到陽關白雪,從西域喀什到風雨天一閣......
比起閉門造車的作者,餘秋雨身體力行,用雙腳去丈量華夏大地的地理經緯和歷史縱深。
這無疑給了萬千讀者一個不出家門,便能和祖國大好河山相看兩不厭的機會。
在《文化苦旅》中,餘秋雨的才子氣息撲面而來,每一段每一句都精心打磨,語言上近乎無可挑剔,形成了他獨特的文化大散文風格。
著名作家白先勇曾說:餘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嚴又一次喚醒了。
除此之外,一代武俠大師金庸先生曾說:「北京有年輕人為了調侃我,說浙江人不會寫文章。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
著名學者余光中先生評價:「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
二十多年來,《文化苦旅》一書,收穫了無數榮譽:
它是上海讀者投票評選出的三十年來影響最大的一本文學書;
是全國文學書籍十年排行榜前10名,甚至是全球華文書籍十年排行榜前10名……
它還被選為全國中學推薦次數最多的課外讀物,中國家長郵寄給留學子女最多的一本書,以及新課標中學課外閱讀推薦書目,多篇文章入選北京市高中語文課本,是大師寫給孩子們的人文精神啟蒙書。
最後,我們還是要說,《文化苦旅》到底是不是「初中生讀物」?
我覺得是,但這並不是貶義,初中生當然應該讀一讀,尤其是現在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缺的就是《文化苦旅》這樣的散文,它不僅是初中生讀物,還是小學、高中、大學和所有人的讀物。
在累了的時候,不妨給自己一些時間,看看《文化苦旅》,在導遊餘秋雨的帶領下,你定能體會華夏與世界真正的美景與美文。
現在,這本經典中的經典《文化苦旅》,只需89,是一張電影票的價格,但不論是從哪方面說都比一張電影票值多了。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