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的散文被調侃是「初中生讀物」,賈平凹:這種人才百年難得

2020-12-13 三峽妹子Vlog

餘秋雨,是大家熟悉的當代作家,不同於很多作家文藝、安穩、不理世事的狀態,餘秋雨可以說是文化界的網紅,大家對他的討論,爭議都很多。

餘秋雨先生以文字被人們熟知後,順便帶火了他的個人履歷和私生活。曾經是中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愛上比自己小16歲的黃梅戲演員馬蘭,和原配李紅離婚......

對於這方面,我的看法是,餘先生頻頻出現在各種電視節目時,想必讓很多人都已經有了「娛樂」明星的心態,大家喜之、貶之,不過是人們的八卦心理作祟,算不得真。

直至文化界諸多人士也紛紛向他「開炮」,餘先生才真正的成為了眾矢之的,儒雅變成了「道貌岸然」,學問成為了「譁眾取寵」。

就連他那些紅極一時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也被許多人調侃為「初中生讀物」,來形容其內容的可笑,品味的幼稚。

但是,這點我並不認同,因為我看《文化苦旅》的時候,一直覺得它們是難得的好文章,對於那些說其是「初中生讀物」的人不免腹誹一番,覺著是一群登徒子唐突了佳人。

在這一點上,另一位著名的當代作家賈平凹和我的觀點一樣,他曾經說過:餘秋雨無疑拓展了當今文學的天空,貢獻巨大。這樣的人才百年難得,歷史將會敬重。

所以說,究竟餘秋雨的學問如何,《文化苦旅》是不是「初中生讀物」,還需要拋開輿論來看。

行萬裡路,成一卷書,《文化苦旅》熱銷45萬冊

餘秋雨是在仕途通暢的90年代,拒絕領導一切挽留,堅持辭去所有行政職務後,帶著自己的破棉襖,開始自己的「苦旅」。

行萬裡路,只為成一卷書。放下權杖的他,拿起的是文人的這支筆。

從都江堰到莫高窟,從沙漠隱泉到陽關白雪,從西域喀什到風雨天一閣......

比起閉門造車的作者,餘秋雨身體力行,用雙腳去丈量華夏大地的地理經緯和歷史縱深。

這無疑給了萬千讀者一個不出家門,便能和祖國大好河山相看兩不厭的機會。

在《文化苦旅》中,餘秋雨的才子氣息撲面而來,每一段每一句都精心打磨,語言上近乎無可挑剔,形成了他獨特的文化大散文風格。

著名作家白先勇曾說:餘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嚴又一次喚醒了。

除此之外,一代武俠大師金庸先生曾說:「北京有年輕人為了調侃我,說浙江人不會寫文章。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

著名學者余光中先生評價:「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

二十多年來,《文化苦旅》一書,收穫了無數榮譽:

它是上海讀者投票評選出的三十年來影響最大的一本文學書;

是全國文學書籍十年排行榜前10名,甚至是全球華文書籍十年排行榜前10名……

它還被選為全國中學推薦次數最多的課外讀物,中國家長郵寄給留學子女最多的一本書,以及新課標中學課外閱讀推薦書目,多篇文章入選北京市高中語文課本,是大師寫給孩子們的人文精神啟蒙書。

最後,我們還是要說,《文化苦旅》到底是不是「初中生讀物」?

我覺得是,但這並不是貶義,初中生當然應該讀一讀,尤其是現在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缺的就是《文化苦旅》這樣的散文,它不僅是初中生讀物,還是小學、高中、大學和所有人的讀物。

在累了的時候,不妨給自己一些時間,看看《文化苦旅》,在導遊餘秋雨的帶領下,你定能體會華夏與世界真正的美景與美文。

現在,這本經典中的經典《文化苦旅》,只需89,是一張電影票的價格,但不論是從哪方面說都比一張電影票值多了。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餘秋雨的散文被貶為「初中生讀物」,賈平凹:這樣的人才百年難得
    九十年代網絡不夠發達,餘秋雨先生就以自己的散文作品掀起一陣「文化散文」的風潮,很多文學愛好者爭相模仿,而他自己的作品也賣到「洛陽紙貴」,就連地攤上的盜版書都經常缺貨。甚至產生了「餘秋雨現象」,但凡被冠以「現象」二字,不管是對作家個人還是文學史都是一種殊榮。
  • 餘秋雨:46歲辭職尋找「陽關」備受質疑,賈平凹:百年難得的人才
    在當代文壇,餘秋雨先生是不可忽視的存在。有人曾調侃金庸先生只會寫小說,不會寫文章,先生曾開玩笑說:「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賈平凹評先生更是稱餘秋雨是百年難得的人才。餘秋雨的散文有著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備受萬千讀者喜愛。相比他的作品,餘秋雨先生本人卻一直爭議不斷:他曾辭職遠行,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看淡一切。這樣一位走得最遠的文人,到底有著怎樣的經歷?
  • 有位年輕人說浙江人寫不來散文,金庸: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
    王朔、易中天,當年都曾和餘秋雨掐上了。王朔在博客上,直接說餘秋雨的作品內容空洞。易中天也是不客氣,在微博上和他扛上了。當然,這事後來都以餘秋雨的不再理會劃上了句號。而推崇他的文化名人,也是不少的,大家看看以下兩位的說法: 賈平凹:這樣的人才百年難得,歷史將會敬重 余光中: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
  • 餘秋雨:他們其實是一群無聊的可憐人
    餘秋雨是當代文壇當中,一顆出彩的明星。賈平凹曾經評價他說道:餘秋雨無疑拓展了當今文學的天空,貢獻巨大。這樣的人才百年難得,歷史將會敬重。成名之後,爭議也多。很多人都將目光盯在了他的身上。後由災區教育局一再說明捐建實情,又由王蒙、馮驥才、張賢亮、賈平凹、劉詩昆、白先勇、余光中等名家紛紛為三個學生圖書館題詞,風波才得以平息。而且餘秋雨是捐了50萬,而不是網上說的20萬。
  • 被眾人圍攻,餘秋雨跌下神壇?他說:這樣讀書是中華文化的不幸
    這些書都是國會圖書館中文部裡館藏的餘秋雨的著作,他當時非常感動。不過,仔細一看,這一車書主要都是盜版書。餘秋雨說:「論盜版, 我想我的書應該是全國第一。」為什麼他有這個底氣來說呢?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餘秋雨以學者身份轉向散文寫作,他辭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之職,專心致力於散文創作。
  • 餘秋雨:很確切!
    這位勇於披露社會現實、不顧世俗非議的學者,就是古文人情懷濃重的餘秋雨。餘秋雨先生是浙江人,出生於江南水鄉的餘秋雨酷愛中華古典文化,是在特殊年代成長起來的文學家。上世紀六十年代,餘秋雨以極其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上海戲劇學院文學系。餘秋雨在校期間,多次下鄉勞動。心性樂觀的餘秋雨下鄉如同採風,他把幹農活當成了接觸大自然、擷取靈感捷徑。
  • 餘秋雨的一首肉麻情詩,少年時覺得很酷,中年才懂其中的酸甜苦辣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介紹的,也是一首不能錯過的現代詩,來自餘秋雨的《我在等你》。在當代文壇,餘秋雨先生是不可忽視的存在。有人曾調侃金庸先生只會寫小說,不會寫文章,先生曾開玩笑說:「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賈平凹評先生更是稱餘秋雨是百年難得的人才。
  • 中國最年輕校長餘秋雨,裸辭後去西北找陽關,老農:陽關是啥?
    在眾多如日中天的文化名人中,易中天和餘秋雨都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家。然而這兩個作者卻偶有不合。易中天曾經在文章中說道:我認為,夏(堅勇)先生的歷史大散文,無論氣度還是識見,都在某先生的文化大散文之上。這個某先生自然就是餘秋雨。
  • 餘秋雨陳丹青二人齊名,為何陳非但不欣賞,還有些看不起?原因有三
    一代文壇精英,卻被人嗤之以鼻余光中曾說: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賈平凹也讚嘆餘秋雨說其這樣的人才是百年難得,貢獻巨大,歷史將敬重他。但是到了陳丹青那裡,卻是:我對餘秋雨最後多的意思尊敬也在這件事中消失殆盡了。
  • 行走在世界各地,用文字描述輪廓,你願意認識這樣的餘秋雨嗎
    他的頭銜很多,中國著名當代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作家、散文家,當然也是名副其實的。看得第一本他的書我記得是《文化苦旅》,我清楚的記得這本書是當時的語文老師推薦給我們的,可能大家都沒在意,但我被這個作者名和書名吸引住了,上面也說到我是被餘秋雨名字吸引的,當時確實有點膚淺,但我很感謝它讓我了解到這麼一位優秀的作家。
  • 初中生推薦課外讀物
    初中生推薦課外讀物   1、《繁星·春水》 (冰心)     2、《飛鳥集》(泰戈爾)     3、《伊索寓言》     4、《我與地壇》(史鐵生)     5、《病隙碎筆》(史鐵生)     6、《遙遠的清平灣
  • 中國散文界3位泰鬥,至今無人能比,他們究竟是誰、又高在何處?
    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巴金也受到了批判與迫害,面對這種黑暗的生活環境,他卻勇敢地揭示著存在的弊端。巴金就是這樣,在時代變遷當中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因此,巴金也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成為了中國散文的第一座高峰。
  • 餘秋雨自己也不想總結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一切交由時間
    餘秋雨身邊有個司機跟了他好多年。後來,司機因為要照顧年邁的母親,經濟捉襟見肘。餘秋雨得知後,給了兩個方案:一.餘秋雨給找全上海最好的醫院;二.司機母親晚年的所有錢餘秋雨來出。事情的最後是,餘秋雨不僅幫司機找到了養老院,他還承擔了全部費用。餘秋雨的朋友評價他,說他身上有江湖氣,他其實很願意幫人忙的。
  • 餘秋雨面對誣陷,不反駁:責難就像人的影子,人越高,影子越長
    --餘秋雨由於所謂的樹大招風很有名,也會引來各種各樣的批評,比如餘秋雨。中國對餘秋雨有不同的看法,如有的人拜他為神,有的人把他當泥踩,但我認為應該有更多的人能夠理性判斷。餘秋雨是我國著名的學者和作家,自從他的《文化苦旅》橫空出世,客觀地說,他開創了散文的新時代。
  • 餘秋雨!餘秋雨?餘秋雨……你懂了嗎?
    後來一次在北京出席文化活動,當時有個年輕讀者調侃金庸,說浙江人不會寫文章,金庸先生聽後,幽默地回答說:「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啊。」金庸大俠何人?那可是中國文壇的常青樹、「中國武俠小說的大宗師」,他老人家將餘秋雨和魯迅相提並論,可見餘秋雨的文採之好、聲譽之高。
  • 散文|鬼才賈平凹小說藝術/尹燕忠
    細品作家賈平凹先生小說作品藝術/尹燕忠細品作家賈平凹先生小說作品藝術作 者: 尹 燕 忠賈平凹先生1978年創作的短篇小說《滿月兒》在全國獲獎,在這四十年中,他出版了近二百餘部小說、散文、文論、詩歌、書法、美術著作,數十次獲全國文學大獎,其中包括茅盾文學獎,散文大獎,長篇小說《浮躁》和《廢都》獲美國美孚馬大獎和法國獎,其中十幾本作品被翻譯成英
  • 【人文素養】餘秋雨散文的語言之美
    餘秋雨是文化學者,也是一位散文大家。他的散文素以文採飛揚、思維敏捷、知識豐厚、見解獨到而備受讀者喜愛。
  • 餘秋雨:最好讓寫作處於一種「半業餘狀態」
    餘秋雨為《中國青年作家報》題字。「詩和遠方」,觸動了很多70後、80後的心靈,成為網絡著名雞湯文。說到「詩和遠方」,80、90後一定記得學生時代語文課本裡的那篇《道士塔》,正是選自餘秋雨的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
  • 文人餘秋雨的「風流」情史:與原配離婚!娶小自己16歲嬌妻引爭議
    導語:文人餘秋雨的「風流」情史:與原配離婚!娶小16歲的嬌妻引爭議。喜歡閱讀,是在幾年前偶然間看到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和很多小白一樣,似乎在無際的黑暗尋找到一盞明燈,從此便覺文學並不枯燥,仿佛找到了人生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