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46歲辭職尋找「陽關」備受質疑,賈平凹:百年難得的人才

2020-12-20 文澤帝君

在當代文壇,餘秋雨先生是不可忽視的存在。有人曾調侃金庸先生只會寫小說,不會寫文章,先生曾開玩笑說:「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賈平凹評先生更是稱餘秋雨是百年難得的人才。

餘秋雨的散文有著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備受萬千讀者喜愛。

相比他的作品,餘秋雨先生本人卻一直爭議不斷:他曾辭職遠行,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看淡一切。

這樣一位走得最遠的文人,到底有著怎樣的經歷?面對大眾不理解與猜測,他又會做出怎樣的回應呢?

餘秋雨因受一位美國老教授冒險遊歷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影響,讓他萌發了重新認識祖國大地的想法,想再次追逐祖國的歷史文化。

1991年,餘秋雨從校長職位提出裸辭,辭職後,他孤身一人從來到黃土高坡向當地人打聽「陽關」遺址,但是這在當時備受質疑,他尋找系統考察中國文化的全部重要遺址,以「牌坊」呼籲人性解放;以「都江堰」悟出人與自然相輔相成。

餘秋雨說自己不是重出江湖,而是遠方歸來。從遠方歸來的這一段路,餘秋雨經歷了很多,他走過巔峰,也遇過谷底,「該走的地方都走完了,不願意走了。」

國內某些媒體為了追求市場效應發起了大規模誹謗。由此,這場誹謗在沒有實際證據支撐的情況下延續了十餘年。這期間,餘秋雨沒有進行任何回應,他說「馬行千裡,不洗沙塵。」

他深知人心一旦認定就很難再改變,你無法解釋,解釋不清,有任何的咬文嚼字都會讓你的話變成另一種意思,也沒有人給你解釋的機會。餘秋雨心中的格局之大,讓他在長達十餘年的誹謗中依然堅持自我。

著名詩人余光中說:「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而白先勇先生更是說:他重鑄了唐宋八大家詩化地思索天下的靈魂。」

余光中和餘秋雨

我看來,不止如此。他的文字讓我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跋涉之辛苦,更多的是對於歷史的悲苦。

這本書一經出版,就震動了當時的散文界和文化界,人們將這本書稱為「大散文」。餘老先生曾聲明:他所說的「苦旅」,並不止旅行之苦,而是指創造之苦,由創造之苦連接而成的人生旅途,便是文化的宿命。

特殊時期重讀《文化苦旅》,是一種無奈又必然的選擇,因為那思索天下的靈魂,仍然讓世俗的我為之觸動。所以今天也將這本書推薦給大家

在歷代詩人學者筆中只是偶有涉及的地方,卻在《文化苦旅》中變得有了前世今生。他小心翼翼地拉開中國文化最具魅力的一角

這是都江堰,這是莫高窟,這是中國的東北,這是中國的西南,這是中國的戲劇,這是中國的文人。餘秋雨稱《文化苦旅》一書是他出門旅世的浪子,而我希望中華文化不要再是中國人的「浪子」。

《文化苦旅》獲得了全國金鑰匙圖書二等獎,上海市優秀圖書一等獎,上海市第二屆文學藝術成果獎,臺灣最佳讀書獎。

在大陸,一印再印,在海峽對面,一年內就重印11次,甚至出現了「到緣光咖啡屋聽巴赫、談餘秋雨」的社會時尚。在新加坡等華人地區同樣也出現了爭讀餘秋雨的熱潮。

《文化苦旅》出版幾十年至今暢銷不衰。翻開這本書,跟隨作者尋訪中華文明的重要遺址,從自然山水到人文山水,猶如開始一段又一段心靈的旅程,是一本值得所有人閱讀的人文精神啟蒙書。

點擊下方【去看看】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餘秋雨的散文被調侃是「初中生讀物」,賈平凹:這種人才百年難得
    餘秋雨,是大家熟悉的當代作家,不同於很多作家文藝、安穩、不理世事的狀態,餘秋雨可以說是文化界的網紅,大家對他的討論,爭議都很多。餘秋雨先生以文字被人們熟知後,順便帶火了他的個人履歷和私生活。曾經是中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愛上比自己小16歲的黃梅戲演員馬蘭,和原配李紅離婚......
  • 中國最年輕校長餘秋雨,裸辭後去西北找陽關,老農:陽關是啥?
    他先後提交了23次辭職申請,前面的22次都被拒絕了,最後一次,餘秋雨搬出了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這才得以辭職。裸辭後的餘秋雨緊接著幹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跑去窮遊了!自己一個人,帶著唯一的行李破棉襖跑到大西北去了,準備去體驗「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悲壯之感!然而滑稽的是,當餘秋雨詢問當地的農民,陽關在哪的時候竟然沒有一個人知道。
  • 裸辭23次去尋找「陽關」,46歲娶小16歲美女
    他就是著名的當代作家餘秋雨。但是他卻任性的遞交了辭呈,辭職報告遞交了22次,學院本著愛惜人才的原則,將他的辭職報告一一駁回,到第23次的時候,餘秋雨先生用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表示自己要回歸文學,終於被批准。
  • 餘秋雨的散文被貶為「初中生讀物」,賈平凹:這樣的人才百年難得
    1800多篇極具攻擊性的文章鋪天蓋地襲來,《餘秋雨現象批評》、《審判餘秋雨》、《餘秋雨是否應該反思》等黑稿充斥在文化界,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生發表《餘秋雨你為什麼不懺悔》一文,更是把餘秋雨先生推到了誹謗攻擊的最前沿。
  • 1991年,最年輕大學校長餘秋雨裸辭,去西北找陽關,眼見全是墳堆
    大家也都猜到了,像這樣的人物辭職那可不是鬧著玩的,他先後提交了23次辭職申請,前面的22次都被拒絕了,最後一次,餘秋雨搬出了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這才得以辭職。從此,這個享譽中內外的戲劇專家,就這樣成為了一名作家。
  • 餘秋雨陳丹青二人齊名,為何陳非但不欣賞,還有些看不起?原因有三
    一代文壇精英,卻被人嗤之以鼻余光中曾說: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賈平凹也讚嘆餘秋雨說其這樣的人才是百年難得,貢獻巨大,歷史將敬重他。但是到了陳丹青那裡,卻是:我對餘秋雨最後多的意思尊敬也在這件事中消失殆盡了。
  • 中國最年輕大學校長:二婚娶小16歲美女,被韓寒嘲諷「油頭粉面」
    中國最年輕大學校長:二婚娶小16歲美女,被韓寒嘲諷「油頭粉面」1985年,在沒有擔任過副教授的情況下,餘秋雨被破格晉升,成為了全國最年輕的文科正教授。1986年,餘秋雨任命為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成為當時全中國最年輕的高校校長。
  • 文人餘秋雨的「風流」情史:與原配離婚!娶小自己16歲嬌妻引爭議
    導語:文人餘秋雨的「風流」情史:與原配離婚!娶小16歲的嬌妻引爭議。喜歡閱讀,是在幾年前偶然間看到餘秋雨的《文化苦旅》,和很多小白一樣,似乎在無際的黑暗尋找到一盞明燈,從此便覺文學並不枯燥,仿佛找到了人生前進的方向。
  • 有位年輕人說浙江人寫不來散文,金庸: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
    之所以說這些,是因為本期我們要提到一個頗有爭議性的文人:餘秋雨。 王朔、易中天,當年都曾和餘秋雨掐上了。王朔在博客上,直接說餘秋雨的作品內容空洞。易中天也是不客氣,在微博上和他扛上了。當然,這事後來都以餘秋雨的不再理會劃上了句號。而推崇他的文化名人,也是不少的,大家看看以下兩位的說法: 賈平凹:這樣的人才百年難得,歷史將會敬重 余光中: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
  • 被眾人圍攻,餘秋雨跌下神壇?他說:這樣讀書是中華文化的不幸
    這些書都是國會圖書館中文部裡館藏的餘秋雨的著作,他當時非常感動。不過,仔細一看,這一車書主要都是盜版書。餘秋雨說:「論盜版, 我想我的書應該是全國第一。」為什麼他有這個底氣來說呢?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餘秋雨以學者身份轉向散文寫作,他辭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之職,專心致力於散文創作。
  • 餘秋雨面對誣陷,不反駁:責難就像人的影子,人越高,影子越長
    --餘秋雨由於所謂的樹大招風很有名,也會引來各種各樣的批評,比如餘秋雨。中國對餘秋雨有不同的看法,如有的人拜他為神,有的人把他當泥踩,但我認為應該有更多的人能夠理性判斷。餘秋雨是我國著名的學者和作家,自從他的《文化苦旅》橫空出世,客觀地說,他開創了散文的新時代。
  • 餘秋雨水平到底如何,易中天評價比較苛刻,比不上金庸幽默風趣
    其實這位「某先生」就是指的餘秋雨。在2008年,易中天甚至撰寫長文質問餘秋雨到底有沒有捐款。但事實上,當時餘秋雨捐款了,只是他沒有通過紅十字會捐款,所以沒有出現在捐款的名單上。面對易中天和大眾的質疑,餘秋雨選擇了沉默。
  • 餘秋雨:他們其實是一群無聊的可憐人
    餘秋雨是當代文壇當中,一顆出彩的明星。賈平凹曾經評價他說道:餘秋雨無疑拓展了當今文學的天空,貢獻巨大。這樣的人才百年難得,歷史將會敬重。成名之後,爭議也多。很多人都將目光盯在了他的身上。第三次,深陷詐捐事件網上一度謠傳餘秋雨在汶川地震中"捐款二十萬元"是"詐捐"。經過一番調查,事實是,餘秋雨在災區以五十多萬元捐建了三個學生圖書館。
  • 他是中國最年輕校長,46歲時娶小16歲美女,陳丹青:「無恥文人」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校長都是需要升到一定資歷才能當的,不說都是白髮蒼蒼,至少也是50歲上下,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中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卻不是。他在34歲時,經多位前輩推薦,破格晉升,成為全國最年輕的文科教授。42歲時,他又一躍成為全國最年輕的高校校長。
  • 餘秋雨:很確切!
    這位勇於披露社會現實、不顧世俗非議的學者,就是古文人情懷濃重的餘秋雨。餘秋雨先生是浙江人,出生於江南水鄉的餘秋雨酷愛中華古典文化,是在特殊年代成長起來的文學家。上世紀六十年代,餘秋雨以極其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上海戲劇學院文學系。餘秋雨在校期間,多次下鄉勞動。心性樂觀的餘秋雨下鄉如同採風,他把幹農活當成了接觸大自然、擷取靈感捷徑。
  • 行走在世界各地,用文字描述輪廓,你願意認識這樣的餘秋雨嗎
    看得第一本他的書我記得是《文化苦旅》,我清楚的記得這本書是當時的語文老師推薦給我們的,可能大家都沒在意,但我被這個作者名和書名吸引住了,上面也說到我是被餘秋雨名字吸引的,當時確實有點膚淺,但我很感謝它讓我了解到這麼一位優秀的作家。
  • 黑粉:他不只是「文化流氓」,是真流氓,對此餘秋雨只留下8個字
    先是對餘秋雨文章中的史料引用進行批判,之後就直接上升到了人生攻擊,有的人甚至通過種種不道德的行為,惡意誹謗餘秋雨本人及家人。更有的黑粉以餘秋雨前妻之名在網上散布謠言,說餘秋雨不只是"文化流氓",而是真流氓:"他辭職上戲院長,不是因為清高不戀官職,而是因為他太風騷,表演系的漂亮女生紛紛被他潛規則,人家去上海市委告狀,他幹不下去了,只能一躲了之。"
  • 46歲娶小16歲美女,被罵無恥文人
    《文化苦旅》火了,餘秋雨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還有人罵餘秋雨是浪子,是「無恥文人」!餘秋雨到底是才子還是渣男?餘秋雨的妻子叫馬蘭,是一位長相極為風雅和美麗的女子,還是黃梅戲的傳承人,之後在1982年央視版的《西遊記》中扮演唐三藏的母親殷溫嬌。
  • 餘秋雨文學水平遭業界人質疑?易中天冷嘲熱諷,金庸卻說幽默風趣
    我們大家都知道,當一個人的水平達到很高的地位時,就會引來很多人的爭議,餘秋雨作為國內文學史上獨樹一幟。當然也不例外,在文學界就引來很多的文學家質疑,例如我們熟知的易中天,他曾在公共場合多次對餘秋雨的作品冷嘲熱諷。
  • 餘秋雨的一首肉麻情詩,少年時覺得很酷,中年才懂其中的酸甜苦辣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介紹的,也是一首不能錯過的現代詩,來自餘秋雨的《我在等你》。在當代文壇,餘秋雨先生是不可忽視的存在。有人曾調侃金庸先生只會寫小說,不會寫文章,先生曾開玩笑說:「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賈平凹評先生更是稱餘秋雨是百年難得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