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水平到底如何,易中天評價比較苛刻,比不上金庸幽默風趣

2020-12-09 欣欣向榮史記

不知何時開始,「文化界」又掀起了一股批判餘秋雨的熱潮。

他身處這個特殊的時代,冷靜思考對於民眾來說似乎是一件難事,一個人一旦出現細小極微的汙點,便會被一些搖著正義旗幟的人拿出放大鏡來無限放大,而這時,似乎這個人所做過的每一個善舉都能被視而不見,而一筆惡行,就足以毀掉他這一生。

在這個時代裡,他深陷困境,遭遇謾罵,世人對他不解,他亦不解世人。

那麼,餘秋雨作為一名作家,他的水平到底怎麼樣呢?

餘秋雨水平到底如何?易中天評價比較苛刻

易中天真正開始被大家所熟知是在央視十套的"百家講壇"。易中天的平民立場 、語言幽默,是他受大眾追捧的主要原因。

但他卻似乎瞧不上比他成名早的文化學者餘秋雨,在很多場合,他都不點姓名地表達過嘲諷和揶揄

當年易中天在《帝國的惆悵》一書中,曾不點名的貶了餘秋雨一把。他說:「前兩天重讀了夏堅勇先生《湮沒的輝煌》一書。我一直認為,夏先生的歷史大散文,無論是從氣度上還是識見上來講,都在某先生的文化大散文之上,但影響和銷量不可同日而語。這不公平。」

其實這位「某先生」就是指的餘秋雨。

在2008年,易中天甚至撰寫長文質問餘秋雨到底有沒有捐款。但事實上,當時餘秋雨捐款了,只是他沒有通過紅十字會捐款,所以沒有出現在捐款的名單上。面對易中天和大眾的質疑,餘秋雨選擇了沉默。

相比易中天苛刻的評價,金庸的評價顯得幽默而風趣

其實不管是什麼事情,每個人的看法都因人而異。

1992年,餘秋雨憑藉一本《文化苦旅》在文學界名聲大噪,受到眾人的喜愛,連四大宗師之一的金庸也不例外。

在一次文化活動上,金庸先生說:「曾有個北京年輕人調侃我說浙江的人不會寫文章,我回答他,就算是我不會,但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啊。」

金庸把餘秋雨和魯迅相提並論,可見餘秋雨是個文人啊。

他是中國最年輕大學校長,用23封辭職信「裸辭」,行萬裡路,成就一本《文化苦旅》

1985年,在上海各大學資深教授的聯名推薦下,餘秋雨成為了全國最年輕的文科正教授,1986年,又升任全國最年輕的高校校長

在教育界任職期間,餘秋雨可以說是成果斐然,多次獲得「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等榮譽稱號。但在他心裡,始終有個放不下的執念。

前後兩年之間,餘秋雨用23封辭職信「裸辭」,終於在1991年7月如願以償。

辭職後,他孤身一人尋找古籍中的「陽關」。我們知道,他是在用心呵護中化五千年的歷史文化。

從都江堰到莫高窟,從沙漠隱泉到陽關白雪,從西域喀什到風雨天一閣……他用自己的一雙腳,在古代文人留下較深腳印的地方,用自己的筆流寫出一串兼具文化和歷史的文字。

後來,餘秋雨將自己的所見所聞都寫進了《文化苦旅》,這本書出版後震撼中外

餘秋雨用一本書養了一個出版社

1992年,《文化苦旅》一經出版,便迅速在全球華文世界流傳開來,印刷發行量突破150萬冊,眾多出版社爭相搶奪餘秋雨的書目版權,連餘秋雨自己都沒有想到。

著名出版人、同濟大學教授王國偉說:

《文化苦旅》成為了一本頂級暢銷書,不但連續暢銷二十多年,而且至今還有多個版本在銷售。光一本《文化苦旅》的利潤,完全可以養一個出版社,最多的時候每年可發行數十萬冊。

書名中的「苦」, 並不是指的路途上的艱苦,餘秋雨想要表達的是「中國歷史文化」的「苦」,中國文化體現一種「苦澀」的承載,一種艱苦的傳承。

很多人都說,如果一生中只讀一本書,那麼首選《文化苦旅》,因為生活就像是一場旅途,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景。

它既是我們的枕邊書,又是每一位國人的精神良藥,讀過之後,你會尋找到強大的人生力量,對於生活,也會有新的感悟。

在奮鬥的過程中,偶爾停歇下來,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緊接著繼續奮鬥,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完善自己的人生。

餘秋雨在文章中善用排比,善於造勢,氣勢磅礴的語言讓無數人為之著迷。因此它還被選為全國中學推薦次數最多的課外讀物,是中國家長郵寄給留學子女最多的一本書

對於中學生來說,《文化苦旅》絕對是應對高考作文的利器不少中學生甚至到了高考語文考試前一夜,還在抱著餘秋雨的散文捧讀。餘秋雨的散文風格,時髦而不輕佻,放到任何時候,都能一下抓住讀者的眼睛。

這本《文化苦旅》才38塊錢,僅僅是兩頓午飯錢,卻能從中領會到歷史的更迭與人生的真諦,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您也想品讀這本書,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餘秋雨水平究竟如何?陳丹青評價很犀利,不及金庸風趣幽默
    易中天,一直不太能瞧得上這個成名比他早的餘秋雨,在文章中曾經這樣談到:「我認為,夏(堅勇)先生的歷史大散文,無論氣度還是識見,都在某先生的文化大散文之上。」這個某先生,說的就是餘秋雨。易中天甚至還說餘秋雨是「天下第一傻」,這樣的點評真的是一針見血!
  • 餘秋雨文學水平遭業界人質疑?易中天冷嘲熱諷,金庸卻說幽默風趣
    我們大家都知道,當一個人的水平達到很高的地位時,就會引來很多人的爭議,餘秋雨作為國內文學史上獨樹一幟。當然也不例外,在文學界就引來很多的文學家質疑,例如我們熟知的易中天,他曾在公共場合多次對餘秋雨的作品冷嘲熱諷。
  • 餘秋雨水平到底如何?王朔的評價十分刺耳,金庸卻說他堪比魯迅
    那麼,作為作家,餘秋雨的水平到底如何?人們對他有哪些評價呢?餘秋雨水平到底如何?王朔的評價十分刺耳,金庸卻說他堪比魯迅著名的作家王朔就認為餘秋雨的作品不入流,對餘秋雨也多有揶揄,甚至說他冒充文人,並且說只寫散文,不寫小說,算不上作家。
  • 有位年輕人說浙江人寫不來散文,金庸: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
    關於餘秋雨,不管是在咱們讀者圈裡,還是文化圈內,都有截然相反的兩種評價。王朔、易中天,當年都曾和餘秋雨掐上了。王朔在博客上,直接說餘秋雨的作品內容空洞。易中天也是不客氣,在微博上和他扛上了。當然,這事後來都以餘秋雨的不再理會劃上了句號。而推崇他的文化名人,也是不少的,大家看看以下兩位的說法: 賈平凹:這樣的人才百年難得,歷史將會敬重 余光中: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
  • 易中天和莫言都愛微博曬詩,到底誰更有水平?這兩首七言高下立判
    但這些大詩人寫的基本都是現代詩,他們的古文水平到底如何,咱們不得而知。詩人不再寫古風詩了,但不少不算詩人的文化名人倒是寫起了古體詩,比如莫言和易中天。莫言和易中天都是很愛古詩的,莫言曾專門跟人學七律,易中天更是曾因平仄問題和網友爭了許久。這兩人不但自己寫詩,還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喜歡在微博曬詩。
  • 中國最年輕校長餘秋雨,裸辭後去西北找陽關,老農:陽關是啥?
    在眾多如日中天的文化名人中,易中天和餘秋雨都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家。然而這兩個作者卻偶有不合。易中天曾經在文章中說道:我認為,夏(堅勇)先生的歷史大散文,無論氣度還是識見,都在某先生的文化大散文之上。這個某先生自然就是餘秋雨。
  • 陳丹青:餘秋雨尤其無恥,金庸: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
    先生出於幽默,在全國媒體面前提出懸賞,如果有人能找到他以「石一歌」署名並創作的文章段落,他情願支付全年年薪並公開道歉,結果是公開「懸賞」持續了整整一年都並未得到回應。而面對這次的誹謗,餘秋雨先生也並沒有立刻做出回應。是先生的妥協和默認嗎?
  • 餘秋雨!餘秋雨?餘秋雨……你懂了嗎?
    根據餘秋雨的回憶,輿論最激烈的時候,他在街頭報攤上掃了一眼,看到的是一行行驚悚的報刊標題:《餘秋雨是文化殺手》、《餘秋雨為什麼不懺悔》、《剝餘秋雨的皮》,洋洋灑灑數百萬言,荒唐裡透著滑稽,滑稽裡面透著詭異,真的可以稱為中國文化史上的「千古奇觀」!
  • 餘秋雨把「樂」讀成「lè」,上萬人打電話批評:這字讀「yào」
    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金庸從這一句話中我們能看出金庸對餘秋雨的評價非常高,直接與魯迅並列,而且謙虛的金庸還把自己排在餘秋雨之後。不可否認,餘秋雨的散文集非常優秀,先後得到白先勇、賈平凹、余光中等文學大佬的高度評價。
  • 知乎:為什麼歷史學家對易中天評價那麼差?
    但是在歷史這個領域,和上過《百家講壇》的嘉賓相比,他和紀連海、袁騰飛、王立群沒有本質區別,比不上毛佩琦、錢文忠、閻崇年等,屬於高級票友性質,受到專業人士的批評,經常出現常識性謬誤和先入為主的觀點也比較正常。作為歷史評書、古代故事會,優點是娛樂性比較強,比較接地氣,深受人民群眾喜愛。
  • 餘秋雨自己也不想總結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一切交由時間
    餘秋雨身邊有個司機跟了他好多年。後來,司機因為要照顧年邁的母親,經濟捉襟見肘。餘秋雨得知後,給了兩個方案:一.餘秋雨給找全上海最好的醫院;二.司機母親晚年的所有錢餘秋雨來出。事情的最後是,餘秋雨不僅幫司機找到了養老院,他還承擔了全部費用。餘秋雨的朋友評價他,說他身上有江湖氣,他其實很願意幫人忙的。
  • 易中天評價:永遠把錢放在第一位
    專家易中天在節目中圈粉無數,深入淺出得講授《三國》,其幽默風趣的語言,豐厚的文學底蘊,堪為大家風範。因為他的精彩講述,許多人愛上了傳統文化。與易中天齊名的於丹,也因為在節目中講解《論語》而頗受社會推崇。
  • 《百家講壇》主講人易中天出場引爆粉絲熱情
    《百家講壇》主講人易中天老師出場引爆粉絲熱情    今日十點十五分左右,中國故事欄目開始。有趣的是,在節目開始之前十五分鐘,現場的座位還有很多空著,令人感到很奇怪。然而,答案很快揭曉--隨著一陣喧囂,現場一下變得熱鬧起來,原來眾多粉絲都從文化小屋跟著易中天老師走到了講座現場。
  • 真實的易中天:清貧困苦,抑鬱不得志!
    這樣的處事態度也使易中天備受同學的敬愛,武漢大學曾經的校長劉道玉也是非常欣賞他,然而,易中天在武大卻只是「永遠的副教授」,這是為何?最受歡迎的中文老師,課上座無虛席易中天是湖南人,因為父親工作的原因來到了武漢這座城市,很快,武漢的美麗吸引了易中天,讓他決定一直待在這裡。雖然他曾經去新疆支教過一段時間,但是他最終還是回到了武漢這一方天地。
  • 棄13年糟糠妻,娶小16歲新歡,餘秋雨到底是「渣男」還是文學才子
    1992年,《文化苦旅》橫空出世,於是餘秋雨在文學界也名聲大噪。之後他得到了很多文學大家的讚揚。比如余光中:"中國散文在朱自清、錢鍾書之後,出了餘秋雨"。再比如金庸:「餘秋雨可與魯迅平起平坐」。餘秋雨的文學水平確實很高,但是他卓越的成就與"負心漢"的汙名成了他人生中的高低反差,所以對於他的名聲問題,很多人認為他就是個浪漫的「渣男」而已,但是大部分人認為餘秋雨的文學成就已經超過了他的那一點點不好的地方,他是個文學才子。
  • 王朔評價餘秋雨:冒充文人,餘秋雨淡定回復:馬行千裡,不洗塵沙
    ——餘秋雨餘秋雨是中國著名的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散文家。他小時候只是一位在鄉間勞動的普通人,沒有人知道他,也沒有人去挑他的毛病。在1975年,餘秋雨有幸在盛鍾健先生的幫助下,到浙江奉化縣一所半山老樓裡苦讀中國古代文獻,研習中國古代歷史文化。
  • 臺灣 學者曾仕強去世 講授方法風趣幽默讓人記憶深刻
    臺灣 學者曾仕強去世 講授方法風趣幽默讓人記憶深刻時間:2018-11-12 12:49   來源:四涼先生說歷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臺灣 學者曾仕強去世講授方法風趣幽默讓人記憶深刻 臺灣 學者曾仕強去世,享年84歲!
  • 副教授易中天為什麼沒能轉正?
    這樣的處事態度也使易中天備受同學的敬愛,武漢大學曾經的校長劉道玉也是非常欣賞他,然而,易中天在武大卻只是「永遠的副教授」,這是為何?易中天是湖南人,因為父親工作的原因來到了武漢這座城市,很快,武漢的美麗吸引了易中天,讓他決定一直待在這裡。雖然他曾經去新疆支教過一段時間,但是他最終還是回到了武漢這一方天地。在武漢大學畢業以後留在了這裡,成為了學校裡的四大名嘴,非常受學生歡迎。
  • 娛樂圈那些明星的英文真實水平到底如何呢?看老外是如何評價的
    娛樂圈那些明星的英文真實水平到底如何呢?看老外是如何評價的明星的一舉一動全部都受到很多人的關注的,隨便的一個動作就是會引發很大的言論,那麼英文也是一個非常考驗明星的水平的。一起看看明星們的英文水平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 如何看待鄭強,易中天,王德峰?各取其長,善莫大焉
    筆者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如何評價浙大教授鄭強?在這個問題下面的回答裡,有浙大校友答主,現身說了他本人親身經歷過跟鄭強教授有交集的一件事情。那位答主說:「(鄭強)人在學校時事情是很能做的,之前有一個醉漢自稱保安隊長騷擾我們社團的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