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家鄉,帶您了解合陽窗花

2020-12-11 家在合陽

文/ 行相斌

窗花,一個非常普通的民間藝術工藝品。但它卻有著廣泛的市場和人脈,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前,幾乎遍布於所有的農家小院,在院子裡的大小窗戶上隨處可見。庭院因此而文化品位遽升,女主人常常能為自己的傑作而感到自豪。莊稼人把幸福美滿、和諧吉祥的期盼全寄予其中,成為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窗花的製作主要以剪紙技藝為主,歷史悠久源遠。《史記》中關於周成王用桐葉剪成「圭」賜於其弟,封姬虞到唐為侯的記述,就是剪紙藝術的最早記述。不過,那時還沒有造紙工藝,剪紙藝術還沒有萌生,主要是鏤空、雕刻。隋唐以後,人們開始在紙上鏤、雕、剪雞鳥蟲魚,用這些作品代替遠古時鎮妖避邪的金鳥木雞懸掛在窗上。唐代詩人李商隱「鏤金作勝傳荊俗,剪綠為人起晉風」詩中的「荊俗」「晉風」就是真實寫照,不管是長江流域的湖北,還是黃河流域的山西,「鏤金」「剪綠」蔚然成風。到了宋元,這種藝術很快得到全面提升,發展為紙質窗花。

合陽的窗花風格獨特,做工細膩講究,人物造型逼真,花鳥活靈活現,染色豔而不俗。盛行於何時,沒有詳細記載,自清代以後的《合陽縣誌》及史料都有記述,足見歷史悠久。1996年版《合陽縣誌》「人物」欄目中,對剪紙藝術大師羅佔花的技藝、業績及國際國內的影響作了詳細陳述。她做出的紙塑人物神態自如,逼真喜人,曾被譽為國家級「紙塑藝術大師」,作品被國家藝術館收藏。窗花成為古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普通百姓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春節,是合陽民間各類窗花作品登臺亮相的最佳時段。合陽人有春節家家戶戶「貼窗花」的風俗,因此窗花也成為報春迎春的第一個信使。臘月二十三「小年」之後,家家戶戶就得打掃庭除,同時,也得把窗戶上的窗花重新打理。那些喜愛窗花製作的小姑娘、小媳婦們便得早早去做準備。每到秋收冬藏之後,年輕的婦女們就要籌思這事。找花樣、燻花皮、買彩紙,得空拿出來就剪幾幅。那些老年婦女,既負有設計新圖樣,創作新品系的責任,又肩負指導傳承的重任,所以,互動的場面非常大。到了大年初一那天,婦女們欣賞窗花,品位剪紙藝術成為農村一大景觀。

在合陽,顯示窗花文化魅力的另一個重要場合是新婚嫁娶。尤其是新郎洞房的窗子上,得飾滿各色各樣的窗花,一個小小的窗戶上,集滿了精品和罕見品系,且全是歡樂喜慶的素材。不管大家小戶,日子窮富,在這上面,一般都不吝嗇。因為,在這一天,品鑑窗花的人不但集中,而且層面較高。窗花的製作工藝不只代表這個家庭的文化素養,還可代表這個村,甚至影響有裙帶關係的親族。所以,一般家庭在兒子迎娶的日子定下來之後,就會早早約定村上的「巧手」「高手」幫忙,幾個人做上兩三天,主人認為滿意,才算完成。到結婚那天,在新娘沒有到來之前,新做的窗花隨窗格掛在新房的窗戶上,等貴賓臨門,又得把它放在安放祖宗神位的祭桌旁,一是防止迎親和入洞房時損壞;二是放在顯著位置,便於來賓觀賞。到了第二天,村子上的中老年婦女不但有「看嫁妝」的習俗,還有「看窗花」的習慣。窗花在人們眼裡,如同「陽春白雪」一樣高雅。

從品系上講,合陽的窗花有三種。

一是剪紙窗花,就是大眾化的窗花工藝品。題材非常廣泛,樣品多達數千種,有花卉盆景、飛禽走獸、五穀六畜、十二生肖、英雄人物、歷史掌故、神話傳說、風景名勝、亭臺樓閣、寺廟古塔、雲曲屏障、戲劇雜耍等,可以說現實生活中的萬事萬物,都可以成為剪紙的題材。且隨著那些巧媳婦、俏姑娘的剪刀不斷改進,不斷翻新,新品、精品層出不窮。

工藝有簡有繁,細膩程度不一,適宜各種人群學習和製作。流程也不複雜,首先燻花樣,制樣板。把別人珍藏的花樣要過來一張,在下面襯上白紙,用針線穿在一起,點燃煤油燈,雙手攤平,在煤煙繚繞的地方慢慢燻色,使其變為黑色後,樣板就出來了。其次,在樣板後背上五六張帶有各種色彩的紙,同樣用線連接一起後,就可以剪窗花了。第三道工序是剪。就像寫字一樣,會寫的人很多,名家就那幾個。關鍵是要細心,要把握好線條的走勢,特別是遇到細膩的地方,就看剪刀下的功夫。同時,光會剪不行,還要有創意,有豐富地想像力。這類窗花,具有大眾化的特點,也有廣泛的市場潛力,農戶庭院的窗戶上、屏風上一般都貼幾張。

二是鏤空窗花,也叫窗眼和窗角。窗眼尺寸與窗格大小相同,窗角是窗格的二分之一。這類窗花沒有花樣,隨藝人們的想像剪出,只有那些「高手」才敢動剪。窗眼圖案飽含喜慶吉祥之意,多為魚兒泛蓮、雀兒戲梅、鳳打牡丹、蓮裡生子一類。顏色單一,紅綠均可,油光紙最佳。窗角圖案以綻放的花卉為主,也有的外鑲花邊,內飾線條,搭配組成窗角圖案,紋理清晰,寓意深厚。初學剪紙的姑娘們也會照著燻個樣板,但剪出的效果相對一般。

三是紙塑窗花,也稱出花。立體感、凸出感極強,是合陽民間藝術之獨特奇葩。民俗學家認為,它是合陽提線木偶戲衍生出來的獨特的民間藝術。不過,這個課題還有繼續考證的必要。

紙塑窗花屬於剪紙藝術範疇,但又完全不同於一般的剪紙。在吸納了一般窗花和窗眼、窗角的剪紙工藝之後,在此基礎上,進行藝術提升。製作材料除了各色紙張外,還要金銀箔、綢紙、絲線、綢布料以及棉花等,製作方法溶包紮、剪貼、點染、繪描、堆塑等工藝於一爐,形成一種類似浮雕的窗花,貼在窗格上迎風舞動,錚錚作響,奕奕如生。人們之所以稱它為「出花」,就是說它是「突出紙面的窗花」。人物大小一般不超過三寸,越小藝術功力越高。

紙塑窗花又分兩種,一種是紙花塑,是把盆景窗花形態化。用雕塑的形式製作盆景花卉。花盆小巧玲瓏,裝有各式圖案。花枝蒼勁有力,延伸布局合理。花朵含苞怒放,綠葉青翠吐露。必要時,還有亭臺樓閣相襯,觀賞感極強。一種是人物塑,表現的題材多是戲劇故事,以人物造型為主,所以又稱「人相」。這是紙塑窗花中的精品,製作工藝精細複雜。在製作方法和材料上,又有普通紙塑和紙折塑兩種。普通紙塑就是我們常說的紙塑窗花,是完全模仿合陽提線木偶早期的偶人而創作的窗花作品。

分頭部和人體兩部分,頭部製作要求很高,第一步,是用白布墊上棉花、鼻子內襯上一顆麥粒包紮而成,大小只有兩公分,既要體現男女不同形態,又有老少年齡之分。包紮必須一次成型,鬆弛得當。第二步是粉飾臉部。用毛筆和彩筆在半個指甲那麼大的臉面上描繪五官,粉飾臉面,點睛描紅,口、耳、眼、鼻、眉毛樣樣少不了,且生旦淨醜各不相同,人物個性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男性人物除了臉部特徵外,還得根據人物個性掛鬍鬚,顏色是用各色絲線做成,很輕巧的粘在嘴邊及兩腮。頭飾、頭髮一般用紙製作,必要時還配有絲線和其它輔料。第三步是做帽子,男性帽子相對簡單,女性鳳冠飾件十分華麗,雖然多數為紙屑合成,但也少不了許多小不點兒的「珠寶」,晶瑩透明,閃光奪目,佳人丫鬟,層次分明。人體部分主要是著裝及形態,服裝模仿舞臺人物著裝,官衣鎧甲、玉帶霞帔,鑲金戴銀,飛龍走鳳,活靈活現。形態講究動作,不能呆板,不能隨意,該立的立,該跪的跪,幾個人物之間行動必須默契,必須與戲劇情節一致。與人物相匹配的刀槍劍戟,桌椅臥榻,雖然都是紙制而成,看上去必須與真的不差分毫。這樣精湛的藝術,雖然強度不是很大,但要做成一個高規格的人物一般都得大半天。在舊日,能做得婦女不少,能做好的不多,一個村莊就三五個。

紙折塑是由普通紙塑衍生出來的一種,主要表現在人物的頭部和軀體製作上。頭部製作是用稍微有一點硬度的白紙摺疊而成,規格比普通紙塑也稍大一點。軀體部分是再折一個上體胸腔模型,其餘裝飾打扮與紙塑完全相同。這種做法,能夠把人物的凸出感發揮到極致,藝術魅力很強,觀賞價值極佳。由於它製作的難度在頭部,靠摺疊上成型,容易破損,更怕擠壓,故不適宜懸掛在室外的窗戶上,所以,農村很少有人去做。上世紀,城關鎮劉家嶺村的劉老太不但能做,而且做出的作品立體感非常好,人人喜愛。慶幸的是,這個絕活沒有失傳,她的孫女中現在仍有人能做。

對於窗花的粘貼,合陽人也有講究。她們把整個窗戶當作一朵怒放的花,首先是突出花蕊,把最精闢的人物塑放在中央;其次用紙花塑、用工藝窗花圍著花蕊裝點花瓣;最後用「窗眼」、「窗角」作綠葉,由裡向外進行裝飾,每一層都有獨特的風格。同時,在各種窗花搭配上,講究故事情節,注意顏色調配,要求左右對稱。這樣以來,整個窗戶遠看是朵花,近看是一池花海,文化氣息十分濃烈。

昔日的窗戶相對較小,一般長寬各是七十公分左右,窗格為十六格,分四排,每個格子的內徑約十七公分。在窗花的粘貼布局上,先貼中間四個,再貼周邊八個,最後是四個「角輪」;「窗眼」貼在窗格最上方中間部位,背面不粘白紙,起透風排氣作用。上世紀七十年代,農村房屋建設講究寬敞高大,窗戶規格大幅提升,窗格由單扇變為上下兩層雙扇,尺碼比當年增加了三分之一,十六格變為三十五格,鑲嵌上了玻璃格,格子的大小形狀又不盡相同。在突出人物塑的前提下,整個布局略有變化,重心落在窗子的上扇,人物塑、紙花塑、窗眼、窗角和工藝窗花全部用在上面。下扇相對簡單,玻璃鏡框上貼一個球體狀圖案,內鑲花朵,花中嵌「福」或「囍」字;其餘兩邊貼紙花塑和剪紙,鏡框四周的長方形框內一般用彩色紙裝飾,也顯得美觀大方。

窗花之所以能深深紮根於人民群眾生活之中,它不只是源於生活,更重要的是貼近於現實。圍繞營造歡樂喜慶、團結和諧氣氛主題,宣傳真善美,弘揚博愛自由,用歷史故事影響人,教育人,感化人,這是它的精神實質。根據不同的用途來選擇設計裝飾窗格上的內容,是它健康發展的基礎。結婚過年各不相同,因人因地選材和發揮,按居室主人的年齡、身份、喜好確定窗花、紙塑內容,年輕一點的多選寓意吉祥喜慶之作,中年人選飽含孝悌忠信素材,老年人在祝福長壽康樂上作文章。窗花離人民群眾的生活很近很近。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農村建築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木窗被鋁合金製品代替,窗花開始與人們疏遠起來,農村中能做的婦女已成少數,大部分九零後沒有見過這種東西,窗花製作變為稀有藝術,民俗界、文化界已有許多有識之士開始做搶救性工作。

走近窗花,感受窗花文化,是一種精神享受。相信,這份「鄉愁」會永遠留在合陽人心裡。

【作者簡介】行相斌,1953年生,合陽縣新池鎮行家堡人。渭南市作協會員、合陽縣民俗學者、《渭南日報》話說渭南特聘專欄作者,其詩歌、散文、新聞作品常見於省市縣報刊雜誌。

相關焦點

  • 合陽:走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下的「美麗庭院」
    提及合陽,您的腦海是否第一時間浮現出仙霧繚繞的處女泉?聯想到常年棲息在溼地中盡情享受的珍禽?今天隨著我們的步伐,走進與其一貫溫婉美景不同的鄉村振興下的美麗宜居合陽。  在合陽,有這麼一處黨史教育基地,紅色初心的村鎮——甘井鎮初心公園。
  • 周武王的舅家——合陽
    到了合陽,你一定得好好的咥一頓烙面。這是聰明的合陽人在過去的歷史年代,為了解決出行的乾糧,根據當地飲食文化特色發明的一種具有關中地域文化的風味小吃。看上去色澤好,吃在嘴裡好勁道,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岐山的臊子麵名揚天下,合陽的烙面譽滿三秦。據說烙面的歷史悠久,聲譽遠揚,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方便麵。 合陽的山脈有靈氣。
  • 美麗的窗花,是我回不去的天涯
    不過,當樓下的枯木露出瑟縮的身影時,當遠處的樓頂泛起白色的霧靄時,當窗外的玻璃升出美麗的窗花時,我知道,現在正是最冷的冬季,室外有的是寒風在肆虐。手指輕輕地放在那朵美麗的窗花上,思緒瞬間就被帶到了遙遠的小時候,那時候的冬天是真冷啊,動不動就是零下30度的低溫,而由於有著較高的溫度差,所以,窗花就成了當時最常見的物件了。
  • 合陽:一座城池背影裡的文化
    其實,我旅居的城市,與合陽不過百餘裡。但頭一回這麼近距離觀摩合陽,卻是在今年五月的中旬。那幾日,渭北高原的日頭格外毒辣,氣溫飆升到三十攝氏度以上。但在我的心裡,合陽永遠都是太陽熱烈,水波溫柔——在河之陽,關關洽川。合陽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
  • 合陽人的踅面情結!
    作為合陽獨特的地方美食,踅面源於西漢高祖三年(公元前 204 年),漢淮陰侯韓信在合陽黃河邊的夏陽渡用木罌渡軍活捉河東魏王豹時,為解決 10 萬軍士吃飯問題而發明此面。一提到踅面,對於年齡大點的在外合陽人而言,那比提到他愛人還興奮,為什麼合陽人對踅面一輩子都吃不膩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說咱合陽人的踅面情結。
  •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在合陽路井鎮開展實踐活動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以「燕歸巢」為活動理念,以「鄉情」為紐帶,在鎮一級的農村地區建立起中小學生學習社區,幫助家鄉孩子更好得學習,同時,深入挖掘家鄉特色傳統文化,利用先進的網際網路技術和新媒體手段向外界宣傳,從而助推家鄉第三產業的發展。
  • 2018 合陽大事出來了
    合陽體育場萬眾幸福苑幸福苑配套幼兒園打服務牌、走創新路、全力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完善「縣中心、鎮大廳、村代辦」服務體系,實現了縣鎮村三級互聯互通;深入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工作,實施「3560」改革,大力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在全市率先成立「智慧合陽」集成管理指揮中心,精簡辦事程序,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 扈學秋散文:美麗的冰窗花
    美麗的冰窗花昨天晚上睡得很早,可惜睡著的時間已經很晚了。臨睡之前,又拿起了周蓬樺老師的散文集《沿著河流還鄉》,看了幾篇裡面的散文,很是為老師裡面的語言和文字所折服。我什麼時候也能達到這種境地,讓語言不僅僅瀟灑,還能靈動飄逸。《沿著河流還鄉》是著名作家周蓬樺的鄉土散文集。
  • 合陽文聯•「莘國文壇」史耀增 || 感恩母校
    在合陽中學裡,我為自己的讀書生涯劃上了句號。從此之後,我不再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青澀學子,而要走上社會,去經歷人世間的風風雨雨,挑起家庭的生活重擔了。從母校合陽中學到廣闊天地,是我人生徵途的重要節點,而這個節點是在合陽中學實現的,我感恩母校這所合陽的最高學府。
  • 美麗合陽拂新風
    一條條道路乾淨整潔,一排排房子靚麗美觀,一盞盞路燈清新時尚,一面面牆壁秀美如畫……美麗與文明的種子正在這裡開花結果。 「村民都是自覺參與的。這既體現出我們熱愛環境、打造美麗新農村的決心和努力,還展現了我們北順村村民的文明風貌。」北順村村委會主任李普國說。
  • @長春人 霜窗花,冬天給你家窗子的吻!這些圖美得像夢 ~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記得小時候,有這樣一首歌謠:霜窗花,霜窗花,這個像草,這個像花,這個像狗兒在看家,淘氣小猴蕩鞦韆,還有小羊喊媽媽。霜窗花、霜窗花,多像小河翻水花。河裡魚兒真好看, 小蝌蚪在找它的家。仔細觀察,這層冰上有各種美麗的圖案:有的像松樹葉;有的像柏樹葉 ; 有的像楓樹葉;有的像水中的波浪;有的像山上的美景,有時還能看見彎彎曲曲的小路,甚至還可以看到山上的瀑布……更有趣的是,有時還可以看到動物的形象:有美麗的蝴蝶;有兇猛的獅子、老虎;有魚兒、螃蟹;有時還可以發現一條騰飛的小龍……這些動物的形象都栩栩如生。
  • 窗花在玻璃的內表面還是外表面 窗花在內側還是外側螞蟻莊園
    窗花在玻璃的內表面還是外表面 窗花在內側還是外側螞蟻莊園時間:2020-12-20 21:5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窗花在玻璃的內表面還是外表面 窗花在內側還是外側螞蟻莊園 螞蟻莊園冬天窗花在玻璃的內表面還是外表面?
  • 合陽文史資料《合陽美食》和《爾朱逵與爾朱姓氏》 在政協九屆二次會議首發
    元月31日下午,合陽第二十五、第二十六輯文史資料《合陽美食》和《爾朱逵與爾朱姓氏》舉行首發式。參加縣政協九屆二次會議的委員們出席了首發式。    首發儀式由政協副主席範鵬主持。    縣政協文史學習祖國統一委員會主任王英民就《合陽美食》和《爾朱逵與爾朱姓氏》的成書過程做了簡要介紹。
  • 窗花裡的故事
    小時候過大年,家家戶戶都要貼窗花,美麗繽紛的窗花,裝點了冬天,裝點了新年,也裝點了人們的心情。窗花的形式有四角花,也有折枝團花,更有自由的各式花樣,如動物、花草、人物,還有窗花裡的故事。剪紙是開在臘月的花,是獻給新年的禮物,這種窗花是有生命的溫度,盡情釋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寄託,年年歲歲窗花貼起來,似乎讓人嗅出了暗香浮動的味道,是淺淺的濃濃的幸福。冬夜裡夢一個又一個,又香又暖,朦朧中,忽然聽到妹妹大喊一聲:「窗戶上開出花了!」爺爺奶奶已經不在了,可是奶奶卻把窗花裡的故事剪到我們的夢裡,剪出萬紫千紅的春天,剪出美麗繽紛的世界!
  • 陝西合陽:為了夢中那一泓水
    合陽地處黃土高坡,是渭北旱塬著名的旱作農業大縣。「水」之一字,堪稱合陽兒女心頭揮之不去的痛。在我曾經供職的和家莊鎮流傳著一句民謠:「秦城和家莊,馬尿泡饃饃。」群眾用這樣的調侃來表達對乾旱缺水的無奈。我分管和家莊鎮農業工作時,也曾用「25個行政村,村村乾旱;125個村民小組,組組缺水;8.2萬畝耕地,片片無墒;2.8萬人口,人人無奈。」
  • 合陽融媒體:我把「融媒」的2020講給你聽
    聯防聯控 合陽在行動3擁抱五一假期2020年五一前夕,中心精心製作了《發現合陽美好 擁抱五一假期》欄目,以四期節目宣傳介紹了中資國業牡丹園區、初心公園、南社鞦韆谷、洽川風景區等合陽縣域內主要景點。6 陝報通訊員培訓會7月14日--17日,「陝西日報2020年度夏季通訊員培訓班」在合陽舉辦,並策劃「陝報通訊員看合陽」抖音大賽。用短視頻的方式,在充分展示陝報人風採的同時,將大美合陽形象推向全省。陝報通訊員培訓會7《合陽四季》中心自年初開設《合陽四季》欄目,以春夏秋冬為主題,每季四個篇章,全方位展現「大美合陽」,亮出合陽名片。
  • 合陽縣教育局負責人魯建春調研合陽中學強調:靜心做教育 潛心搞教學
    1月8日,合陽縣教育局負責人魯建春深入合陽中學調研疫情防控、冬防安全、教育教學、教師隊伍等重點工作,召開學校班子座談會、教師座談會,了解學校整體情況,傾聽一線教師心聲,探尋教育質量提升良方。教師座談會上,魯建春與10餘名一線教師代表深入交流,了解教師真實需求,暢談教育存在問題,傾聽教師意見和建議,就教師提出的有關教師減負、學生家庭作業過重、作業檢查形式、學生思維習慣的養成、尖子生培養等問題進行了探討溝通。
  • 我的家鄉 美麗的家鄉作文500字
    沉緬中,不知窗花落了多少,而夢,仿佛也成了真。從村中放眼遠眺,儘是連綿起伏的山丘,而這仿佛是決定了它的與世無爭,也仿佛因此而保存著村中老少那份濃厚的感情。我的家鄉就在這偏僻之地,在這裡,只有山,只有水,只有肥美的梁田與疏落的村莊,和那份濃烈的鄉土之情。
  • 「高冷奇葩」 原來冰窗花可以這麼美!
    靜悄悄的,冰窗花肆意地伸展著腰身,恰似百鶴丹陽下舞一曲,仿佛在期待雪的到來。 難得一見的冰花,滿滿的都是回憶啊...今年北方的冬天冷的又早又狠,早起拉開窗簾多有久違的冰窗花掛滿玻璃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