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3歲產婦順產後突發羊水栓塞,搶救5小時轉危為安
楚天都市報7月31日訊(記者劉迅 通訊員 劉姍姍 實習生 劉玉)33歲的李女士沒想到,生個孩子竟讓她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在順產後不幸遭遇了可怕的羊水栓塞,兇險一觸即發。幸運的是,產科醫生及時預判和處理,10餘名醫護人員連夜奮力搶救,不僅挽救了其生命,還幫她保住了子宮。
近日,李女士和寶寶已順利出院。參與搶救的產科醫生彭丹丹在朋友圈有感而發,20餘年工作服口袋裡一直放著羊水栓塞搶救用藥的筆記,為了這萬分之一的發生概率時刻準備著,將搶救流程和用藥銘記於心,但我和同事打心裡希望一輩子都用不上這些知識。
產婦順產後遭遇羊水栓塞
10餘名醫護連夜搶救5小時
33歲的李女士婚後不久懷上寶寶,一家人開心不已。上周,李女士懷孕39周,在家人陪同下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產科待產,次日晚上8時順產娩出一名6.4斤重的男嬰。
胎盤娩出後,助產士正在為其縫合,突然發現其陰道仍在出血,且原本凝固的血液慢慢又變成非凝固狀態。正在醫護人員觀察時,李女士突然心慌、四肢乏力、血壓下降。根據多年經驗,該院產科副主任醫師彭丹丹大呼不妙,懷疑可能是極為兇險的羊水栓塞。
在產房,醫護人員立即對其進行急救,產科主任熊國平聞訊後連夜從家中趕到醫院,同時檢驗科急查其血常規、凝血功能。綜合產婦病情和化驗結果,專家組考慮為羊水栓塞,並組織產科、麻醉科、手術室、檢驗科、重症醫學科、超聲診斷科等多科室參搶救。
搶救過程中,醫院緊急調來血液製品,但沒來得及復溫,3名護士輪流用體溫將血液製品捂熱,使得一袋袋血漿、血小板、冷沉澱等第一時間輸入產婦體內,改善凝血狀態。
令大家揪心的是,對症搶救仍在進行,但產婦仍出血不止,不得已將其緊急轉往手術室。轉送途中,醫護人員一路小跑推車,產科醫生沈健邊跑邊用手按摩子宮,幫助壓迫止血,一刻不敢鬆手。
在手術室,熊國平發現產婦陰道側切口一直仍在大量滲血,「立即縫扎止血、陰道填塞紗條。」熊國平說,產婦還年輕,不到萬不得已,儘可能幫她保住子宮。整個搶救過程,產婦累計出血量約3500毫升,相當於全身血液一大半。
直到第二天凌晨3點,李女士生命體徵逐漸平穩,出血基本止住了。幸運的是,在醫護人員努力下,子宮也得以保留,隨後轉入重症醫學科治療。
一本發白手冊記錄搶救經驗
產科醫生感慨「希望永遠用不到」
兩天後,李女士轉入產科普通病房,肝腎損傷很快得到恢復。想起搶救時的一幕,醫護人員和李女士一家仍心有餘悸。
羊水栓塞有多危險?產科主任熊國平說,羊水栓塞是指分娩過程或之後,羊水突然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引起的急性肺栓塞、過敏性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腎功能衰竭或猝死等嚴重併發症,發病率僅為1.9/10萬~7.7/10萬,死亡率高達80%。
參與搶救的彭丹丹醫生從事產科工作20餘年,這也是她第一次搶救羊水栓塞的患者。看到一家人平安回家,她發朋友圈感慨:「雖然羊水栓塞的發病率很低,有些產科醫生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遇到,一旦發生,孕產婦的死亡率非常高,搶救必須爭分奪秒,醫生需要對搶救流程、搶救用藥劑量、用法銘記於心,這就需要平時的積累,搶救時才會臨危不亂。」
「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發生概率,我們也要時刻做好準備。」記者了解到,彭丹丹工作服口袋裡一直裝著一個小本子,上面記錄了各種危重孕產婦搶救流程和用藥方案,如羊水栓塞、產後大出血、過敏性休克等等,一有空閒時間就拿出來翻閱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和積累經驗。如今,這個本子的封面已經被磨得發白,「但我希望這些知識永遠用不到。」她說。
專家提醒,並不是所有的羊水栓塞都按照一個程序發病,而這名產婦屬於不典型羊水栓塞,比較隱匿,沒有突發的心肺功能衰竭,更容易被忽視。因為羊水栓塞無法預防,無論順產還是剖宮產都有可能發生,孕媽媽們要到正規醫院定期產檢,高齡、生產次數多的高危產婦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