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年底,相信不少賺錢的公司又要開始進行股東分紅,那麼首先我們要確認根據發票管理辦法規定,納稅人銷售商品、提供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的單位和個人,對外發生經營業務收取款項,收款方應當向付款方開具發票。
分紅屬於利潤分配行為,不屬於經營業務,因些不屬於發票的開具範圍,無論企業或個人在收到分紅時需要不需要向對方提供發票。
2、怎麼操作可以減少個人所得稅。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自然人取得的分紅,需要按股息、紅利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適用稅率為20%。從非上市公司取得的分紅沒有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因此必須按規定由支付單位代扣代繳。
減少個人所得稅,必須提前籌劃,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1)為股東發放工資獎金。
如果股東在公司任職,可以為其發放工資獎金。工資獎金不需要提供發票,可以憑工資單及轉款記錄據實入帳。但需要控制好發放金額,因為工資薪金所得本身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適用3%至45%的超額累進稅率,分紅環節個人所得稅率為20%,企業所得稅適用稅率一般為25%,小微企業可以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所以要提前做好測算,以總體稅負最低為宜。
(2)將個人股權轉讓給公司。
企業分紅給自然人股東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分紅給法人企業,分紅環節不需要繳納任何稅收。所以,如果將自然所持股權轉讓給法人企業,則省去了分紅環節的個人所得稅負擔。但如果股權增值,那麼股權轉讓過程中需要繳納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
現在各地都在招商引資,紛紛出臺不同的稅收優惠政策,如果將法人企業註冊在稅收優惠區,在利潤最終分配給自然人股東時,如果可以享受稅收返還等優惠政策,就可以溼身降低個人稅收負擔。
(3)公司從自然股東借款並支付利息。
公司經營需要,可以從自然股東借款,並按市場化利率支付利息。自然人股東取得的利息收入需要到稅務機關代開發票,並繳納增值稅及附加及利收20%的個人所得稅。表面上看起來說不也不低,但實際上,公司取得的利息發票可以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減少企業所得稅負擔。因此總體算起來,節稅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