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育鑽研社
中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因為這部分知識並不需要同學們深入研究,都是為了後期學習做基礎,但由於我國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很多家長也開始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所以從小學就開始抓起。
不過雖然說中小學需要學習的內容並不多,但同學們的壓力並不小,因為除了平時的課本知識之外,很多家長還會給孩子報補課班,興趣班等等。
根據我們自身的經歷來看,我們中小學所學習的知識無非就是百以內加減法,或者關於一些整式分式的知識,而現在同學們所學習的知識已經嚴格超標,一些小學生就開始學習奧數,而英語水平也很高。
雖然說他們的學習內容並不多,但多數家長會給孩子報一些補課班,興趣班等,幾乎佔用了孩子們整個假期的時間,這樣一來也減少了中小學生的課餘活動時間。
對此,教育部多次發聲:要嚴禁中小學生「超標」教學,減輕同學們的課外學習負擔,其實教育部的這則聲明也說明了我國對中小學生的重視程度,但就目前的形式來看,並未起到任何的成效。
1,名校拔尖錄取
如今教育事業發展的越來越迅速,各個學校對老師的要求也非常高,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研究生或碩士生畢業的同學,一般會到小初中等學校任職,這樣一來該校的教學水平就會有所提升。
而這樣的學校一般都是名校,他們會特別注重升學率,為了保持較高的升學率還會通過拔尖的方式進行招生,那麼成績不好的同學可能就與這類學校無緣了。
不過每位家長都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能夠讓孩子上名校,自然會想辦法提升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學習其他孩子學不到的東西。
2,社會競爭激烈
這個年代就是認同學歷的時候,不過學歷也只是一方面,作為一個身邊的標籤,它並不能決定你以後的人生,而能夠決定你未來道路的卻是你擁有的技能,和你所接受過的教育,甚至學習過的內容。
如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同樣是本科畢業的兩個人,如果其中一個人沒有任何的本領,只是本科學歷,而另一個英語四級,或有一些相關的參三證書,那麼他的資質就會更高一些,錄取的機會也就更大一些。
3,考試內容超標
現在教材上的內容其實並不是很難,也在中小學生的承受範圍內,那為什麼每次明明上課的時候已經學會,可是一到考試的時候就很難取得高分呢?原因很簡單,就是現在考試的內容大部分都超標。
雖然有些內容是需要同學們轉換思路的,就像是數學,試卷中很難會出現和教材上一模一樣的題目,但可能會在思路上有所轉變,比較考驗同學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但不得不說,也會出現很多教材上沒有的東西。
而大部分家長只看孩子的考試結果,一看成績不怎麼樣,自然會找一些補課班,或者私教進行補課,在他們看來會擴大孩子的知識範圍,但卻忽略了一點,就是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壓力。
寄語:
其實教育部的多次發聲都是從中小學生的角度出發,為了減輕他們在學習上的壓力,但之所以至今沒有見到成效,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畢竟有壓力才會有動力,孩子們才會全面發展,但作為父母來說,可能並不希望孩子承受那麼大的壓力,但又不得不這樣做。
你覺得這個規定是否應該繼續落實下去呢?歡迎大家在下方交流分享
教育鑽研社專注教育那些事!每天將分享小學到大學生活的日常,解讀教育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如果你在我的文章中找到共鳴,那麼請關注我,把我的文章分享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