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的口號已經被提出多年,教材不超標,教學不超綱,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在小學落實的還算好,在初中難度比較大,在高中就壓根落實不下去,對照教材和試題就可以看出。
在中考這種帶有選拔性的考試中,必然會存在一些難度比較大的題目,這樣的題目才具有區分度,也正是這些題目才能拉開學生之間的差距,才能挑選出那些基礎好,具有學習潛力的學生進入高中去學習。
現在很多的地方,初三畢業生只有不到一半的學生能在畢業後順利考入普通高中,最終決定誰能進入高中,誰被淘汰的還是中考成績,如果大家的成績都差不多,那到底選誰進入高中呢?
所以在帶有選拔性目的的考試中,試題不會太簡單的,必然會有一些區分度。那麼這些具有區分度的題目到底有沒有超標了呢?這個還真不好說,知識點是課本上的,可是考查的深度和廣度都大了很多,一道題也許會考查到多個知識點,考查到學生的理解、分析、應變等能力、知識點比較好去區分和判斷,但能力方面是沒法去區分到底有沒有超標的。
以中考數學題目例,每套中考試卷中都會有幾道難度係數比較大的題目,這樣的題目一般會佔到10%左右的分值,一般都在最後一題,像最後一題的最後一問,大部分的同學都是做不出來的,這樣的題目在數學教材中也沒有出現,但考試要考到,算不算超標了呢?
教材不超標是比較好判斷的,但考試題目有沒有超標,這壓根都沒有一個具體而明確的標準,在某些老師和同學眼中,題目能做出來,就不算超標,但在一些基礎薄弱的同學那裡,也許連題目都看不懂,那這算不算超標了呢?這讓命題老師也很為難。
雖然學生所學的內容跟之前差不多,甚至有些內容還精簡了,像之前初中數學課本上的一些知識點,現在已經被刪減了,但考試題目的難度可以說是有增無減,尤其是靈活性增強,更側重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的考查,考查的更加綜合,結果就是現在學生的學習任務比之前是有增無減的。
嚴禁超標教學被提出許久了,在小學還是相對來說比較好落實的,學校學習以課本為主,考試的題目很基礎,學生的成績還不錯,於是就給學生和家長一種錯覺,孩子學得還不錯。可是實際上,現在很多小學畢業生的基礎比之前要下滑了很多,以致很多學生到了初中之後學習越來越吃力,明顯跟不上了。
雖然現在學校學習的內容簡單了,尤其是小學,很多的家長也意識到了這點,所以很多的孩子去上課外輔導班,以學習拓展內容,獲得提升,所以現在的輔導班很火熱。在之前很多私立學校會組織小升初考試,很多內容是超出學校課本的,現在這種考試逐漸去取消,但很多家長依然讓孩子去上課外輔導班,為的就是多一些拓展和拔高,為之後的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