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減負,越減越重,怎樣才能做到真正減負

2020-08-27 潤物細無聲201

多年來,中小學生減負問題,一直是教育亟需解決的問題,也是人們關注率最高的問題,然而,正如大家都知道的,減負減了20多年,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卻越減越重,學生們睡眠時間越來越少,學生體能越來越差。為什麼?本人想就中小學生的減負問題和大家探討研究。

首先我們要明確什麼是減負。「減負」即減輕負擔,指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和心理負擔。

  1. 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以及不合理的心理負擔,減輕的是不合理、不必要的負擔,但不是不要教學質量。
  2. 通過減輕過重負擔,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從而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長。但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3. 減負的同時要增效,教師要通過改變教學方式,學生要改變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看明白了嗎?中小學生減負,不單單是課業負擔,還有心理負擔。近年來學生的跳樓事件、喝藥自殺、自殘事件屢屢曝光,這也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敲響警鐘。教育不僅是學生學業優秀,還有人品優秀,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生命教育問題。我們的學生怎麼了?正常的跑步訓練都難以進行了,正常的說教都不行,還怎麼努力學習,何談報效祖國。

4月14日,浙江一名初三學生在體育課1500米跑步活動中暈倒,後搶救無效死亡。

4月24日,河南一名初三學生返校複課後在體育課上發生意外,當時他戴著口罩繞著操場跑步,後摔倒發生猝死。

4月30日,湖南一名學生在體育課上跑步時發生意外猝死。這三起猝死事件除了都發生在學校,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跑步時均戴了口罩。

2018年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全國婦聯等九部門聯合向省級人民政府印發了《關於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共三十條。在規範學校辦學行為方面有12條。

1.堅持正確辦學方向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嚴格依照課標教學

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足開齊規定課程,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得隨意提高教學難度和加快教學進度,杜絕「非零起點」教學。

3.均衡編班配置師資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嚴禁以任何名義設立重點班、快慢班、實驗班,規範實施學生隨機均衡編班,合理均衡配備師資。

4.嚴控書面作業總量

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鐘,初中家庭作業不超過90分鐘,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

5.科學合理布置作業

作業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標要求,教師不得布置重複性和懲罰性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

6.堅決控制考試次數

小學一二年級每學期學校可組織1次統一考試,其他年級每學期不超過2次統一考試。不得在小學組織選拔性或與升學掛鈎的統一考試。

7.採取等級評價方式

嚴格依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基本要求確定考試內容,命題要符合素質教育導向,不出偏怪考題。考試成績實行等級評價,嚴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及排名。

8.限制競賽評優活動

不得組織學生參加社會上未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的評優、推優及競賽活動。

9.合理使用電子產品

規範學生使用電子產品,養成信息化環境下良好的學習和用眼衛生習慣,全面提升信息素養。嚴禁學生將手機帶入課堂。

10.建立彈性離校制度

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內容,合理確定學生離校時間。安排學生參與各種興趣小組或音體美勞活動。對學有困難的學生加強幫扶,對學有餘力的學生給予指導。嚴禁將課後服務變為集體教學或集體補課。

11.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課前主動預習,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言、不懂就問,課後主動複習鞏固,學習時精力集中、提高效率,不做「刷題機器」。鼓勵同學間互幫互助、共同成長。

12.指導學生實踐鍛鍊

組織學生參加文體活動,培養運動興趣,確保每天鍛鍊1小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安排在戶外。教育學生坐立行讀寫姿勢正確,認真做好廣播操和眼保健操。加強勞動生活技能教育,指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樂於科學探索,熱心志願公益服務。

小結:規範辦學要求清晰明了,我們的領導仔細閱讀了嗎?我們的教師認真研究了嗎?我們的家長知曉嗎?教師每天疲於奔命的應付上級檢查,每天為了平均分零點零幾分的分差,反覆的讓孩子們抄寫、背誦,超綱超限的加重孩子們的學習負擔。美其名曰:為了你們好,為了讓你們多學一些知識。

5月10日,中小學生減負清單出爐!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六科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試行) 。依據負面清單,嚴肅查處超標超前培訓行為,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

負面清單共涉及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六門學科,每門學科的負面清單包括「原則要求」和「典型問題」兩部分。「原則要求」部分從課程標準規定、教科書難度、教學進度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理科科目還對練習題提出基本要求。「典型問題」部分按照各學科的各項培訓主題列舉了超標內容,便於各地對照使用。負面清單為試行,將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認真進行學習宣傳,切實抓好組織實施,在做好校外培訓機構學科知識培訓內容備案工作的基礎上,依據負面清單嚴肅查處超標超前培訓行為,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形成校內外協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小結:教育均衡發展,促進了學生就近入學,學生接受到高水平的教育,全面發展的概念就更鮮明,更具體。師資水平均衡 ,教學標準化程度更高。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就是當務之急,老師不再糾纏於分數之間,而是更好的因材施教,培養出一大批能文能武的國家有用人才。

那麼為什麼中小學生減負減不下來?權威專家認為

1、學校育人觀念不改變,考評體系不改變,何談減負

學校只顧片面追求升學率,錄取率,進行學校排名,班級排名等,把老師,把學生逼在同一起跑線上。不分層次、不分優劣,讓所有學生都進步,都提高。如果一味的不改變教育理念,不建立多元考評體系,中小學生的減負就根本無法實現。

2、教材內容過多過重,作業過多

教育部已經明確負面清單,不該教的一定不要教。要防止知識點前移,不要二年級的知識,一年級教,一年級的知識學前班教。不讓學生重複無效寫作業,嚴禁超綱超限教學,重視對學生社會實踐綜合能力的培養等。

要想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只靠老師一人之力,就如蚍蜉撼樹談何易,這需要多方面努力完成。

第一,學校。

1、嚴格按照減負清單對照自查,誰超綱教學誰負責。2、領導走進教室,堅決按照部頒標準編排課表,按規定課時上課。3、體音美、勞技等課也有考核,不要擠佔他們的課,給音、體、美教師發揮才能的機會。

第二,家庭。1、家長有望子成龍的心情,有的家長任意給學生課業增加負擔。2、加強家長培訓,讓他們了解教育規律和孩子的成長規律,學會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客觀準確定位學生。3、去除家長盲目攀比心,讓他們看清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的差異。讓家長給孩子足夠的發展空間,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孩子。

第三,社會。社會的評價也給學校家長帶來壓力。一所學校的質量,大家看的就是升學率,多年來人們的評價標準基本沒有變。應該說這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重要根源。考核老師按成績說話,老師就得逼學生。家長想讓孩子成才,考名牌大學,也得逼學生。

第四,升學壓力。學生課業負擔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基本呈遞增趨勢。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小學雖然沒有升學壓力,但是考試還不能取消,學校按考試成績評價老師。考試一直在進行,單一的考試類型,單一的評價的標準,已經嚴重損害學生的個性與特長發展。現在學生不願為不考的課程付出勞動,不考試的科目,老師也悄悄退場,把時間讓給考試科。

小結:減負要做的工作很多。首先要改變考試方式,方法。還要豐富考試類型、完善評價標準,讓學生發展個性與特長,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增長技能才敢,發揮特長,讓學生把更多的精力發揮在為自己正確的理想、愛好、而努力,而奮鬥。

有些人就是任「你有千條妙計,我有一定之規。」只要考試形式不變,只要擇優錄取,就有競爭,有了競爭,就要唯第一而論,那麼,受折磨的就是學生,何談減負,越減越重。

國家有著這麼好的政策,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減負,作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不要無動於衷了。中國的教育怎麼了?學生體質下降,道德品質缺陷,心理健康受挫。難道只有分數一條考核方法嗎?

總結: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深思,需要探究。我們的任務是讓學生陽光成長,讓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切不要只求分數,顧此失彼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越減負學生負擔越重,到底是誰之過?
    減負減負,國家喊了這麼多年,非但負擔沒有減下去,反而讓孩子的學習負擔成倍增加,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還有就是以前的作業主要是練習冊,教師很少提供習題或試卷,而現在不僅有題量大增的練習冊,由於應試的原因,教師還會額外提供大量的習題資料,從而使得學生陷入了書山題海中,學生的負擔當然是越來越重的。
  • 中國教育減負,為何越減越累?_央廣網
    中國教育減負,為何越減越累?當《人民日報》回顧「過往10年的減負之路」才發現,我們所謂的減負,沒有抓住根本問題。很多客觀數據都足以說明中小學生學業負擔多年來一直居高不下,依然在危害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學校管理方面也陷入治理困境。  那麼,中國教育到底何時能實現減負?到底應該怎樣才能真正實現「減負」?我們對待「減負」應該更理性一些。
  • 減負是減什麼?正確理解減負
    我們了解,國家層面已經先後發布了多個減負令,但感覺孩子負擔不減反增。請問陳部長,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怎樣才能真正為我們的孩子減負?陳寶生部長回答關鍵詞:1、這裡我要講清楚一些概念,一個是什麼叫負擔?我們講的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指的是違背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超出教學大綱、額外增加的這一部分,我們把它叫做負擔。
  • 怎樣才能真正為當代學生減負?
    圖片來源於網絡減負,減負,一直都在說要給學生減負,喊了那麼久,到頭來,減了什麼?從小學到初中,孩子的書包越背越沉,孩子的學習負擔越來越大!說是說不準補課,可你隨便走到外面看看,從幼兒到小學、初中、高中,大大小小的培訓機構有增無減!在這個優勝劣汰的環境下,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除開在學校接受教育的五天不說,周末你們有給孩子放假嗎?沒有!
  • 教育減負,到底是減了還是增了?
    教育減負,到底是減了還是增了?教育減負已提出了好多年了,然而呢?學生並沒有感到減少了多少負擔,老師們也沒有感到輕鬆,而學校更是被各種雜事壓得喘不過氣來,這減負到底減了什麼?一、學生的書包越來越沉。學校的負雖然從肉眼上看是減輕了,但家庭的負擔逐漸變強了,孩子們的學習也逐漸增加了,減負到底是減了還是增了呢?三、孩子的作業越減越多。
  • 問教丨切實給教師減負,才能給學生減負
    資料圖(東方IC)*來源:騰訊教育(qq_edu),作者熊丙奇「減負」減了這麼多年,但老師和學生的負擔並沒有真正減少。監測對班主任負擔狀況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班主任工作時間長、教學任務重、非教育教學性事務幹擾大,減負願望強烈。檢測顯示,四年級、八年級班主任平均每天用於各類非教學性事務工作(學校管理工作、 完成各類檢查、考核、評估等活動,與教育教學科研無關的社會性事務及其他工作)的時間分別為3.68小時、3.53小時,班主任中的語文教師該類工作時間更長一些,分別為3.72小時、3.70小時。
  • 負擔越減越重 根子就在應試
    教育內部和教育外部的多重因素疊加在一起,導致學生課業負擔越減越重。 多年來,一次又一次「減負規定」,一個又一個紅頭文件,非但沒有讓學生的書包真正輕下來,反而越減越重……這到底是為什麼?根子究竟在哪裡? ■學生「拼性命」,家長「拼財力」,老師「拼時間」 考試制度不改變,負擔減不下來 在一個家長QQ群裡,不少人對學校「減負」反映強烈——考試制度沒變,光「減負」有什麼用?
  • 教師減負「越減越累」?專家:切實簡政放權 推進學校去行政化改革
    中小學老師身上最該減的負擔是什麼?老師減負會不會把壓力轉移給家長?如何確保減負政策見實效?人民網強國論壇邀請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進行解讀。資料圖「減負」的核心是保證中小學教師專心教學強國論壇:國家多次提出給中小學教師減負,但實踐起來很難。您認為最大的難點在哪裡?如何看待此次「教師減負20條」出臺的意義?
  • 5年級小學生書包重10斤家長稱越背越重期待減負
    專家建議,為書包「減負」有意身心發育。5年級小學生背10斤書包「不稱不知道,一稱嚇一跳,孩子的書包太重了!我女兒讀小學五年級,她的書包重量超過5公斤重!」新學期伊始,一位周姓家長向記者抱怨,呼籲減負多年,但是孩子的書包依舊沒有減。那麼是否如這位家長所反映的那樣呢?學生的書包究竟有多重?書包裡面都有些啥?
  • 2020福建公務員考試申論模擬題:如何真正給中小學生減負
    減負政策的最終執行者是學校和教師,因而他們的行為和做法對是否切實落實減負政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落實好減負政策關鍵之處在於減得適度。然而,我們看到的是,有些學校為了應付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檢查,大肆宣揚要執行減負政策,卻只是停留於「喊口號」;很多學校把音樂、美術、體育等「副科」課時數「減」掉一大半給語數外等「主科」,越「減」越重;還有很多學校一味地削減課程,減少課時數,限制家庭作業時間,將減負政策直接簡化為「減時間」政策,「減」到不顧教學質量。種種現象都證明了「減負政策失真」這一不爭的事實。
  • 給學校減負需從機關減人開始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給基層學校和教師減負的政策措施,以便學校全心全意抓中心工作——立德樹人,教師全心全意從事主業——教書育人。但從調查情況看,減負的效果並不顯著,年年喊減負,年年出減負清單,學校、教師、學生的負擔就是減不下去,減負清單就是清不了,有的甚至還越減越重、越減越多。
  • 寒假來了話減負:減負究竟該減什麼?
    真正創造性的學習不是負擔,而是興趣盎然。只有重複的、機械化的知識灌輸才是負擔。如果減負以犧牲質量為代價,這樣的減負是不值得的  又要放寒假了,但是孩子們還要參加各種培訓班。最近召開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上發布了《2018年中國中小學生減負報告》,報告顯示近30%學生睡眠不足8小時,超過60%小學生均報名參加各類輔導班,年均費用12000元,最高達30萬元;部分地區小學四年級孩子,作業竟然達到3個小時以上。  應該說,這些數據並不讓人意外。幾乎所有人都在追問:減負減了這麼多年,孩子和家長的負擔反倒越來越重了,為什麼?
  • 窮人的孩子在減負,富人的孩子在苦讀,變相減負形式主義不要也罷
    窮人的孩子在減負,富人的孩子在苦讀,變相減負形式主義不要也罷!「窮人的孩子在減負,富人的孩子在苦讀。」越有錢的家庭越努力,這是真的嗎?「越有錢的孩子越努力」這是不爭的事實,賭王何鴻燊可以說家財萬貫了,他的17個子女卻一個比一個優秀、出類拔萃,其兒子中總是活躍在大眾視野中的何猷君都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
  • 現在中小學生「減負」,學校減了,校外加,怎麼解?
    現在中小學生「減負」,學校減了,但考試形式內容沒變,家長學生都怕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只能去校外給自己孩子報培訓班。恨不得孩子成為十項全能,結果陷入越減負擔越重的惡性循環中。這是這些年來,專家年年講,但越減越重,學生減負看起來是個教育問題,實際上是個社會問題。
  • 關於未來教育大討論:減負錯了,還是減負方式錯了?
    是減負錯了,還是減負的方式錯了?半月談編輯部近日邀請家長、一線教師、基層教育部門負責人、專家等,就減負發表自己的看法。我們希望以此激發更多的理性討論。畢竟,這是一個十分重大的課題,關係到千家萬戶,關係到國家未來。
  • 雖然實行了義務教育,教育部也倡導學生減負,那為何越減越負?
    雖然實行了義務教育,但家長和學生們普遍反應負擔不但沒減少,反而越減越負。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就意味著以前3塊錢能買到的東西,現在可能需要10塊錢才能買到。以前給孩子100塊能買一件衣服,現在要三五百,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的消費能力也在不斷拔高。自然花費在孩子身上的費用也就更高了。如果處在一個愛攀比的環境當中,孩子會互相攀比誰誰誰穿了名牌鞋,名牌衣服。
  • 中小學減負這麼多年,學生的學業負擔並未減輕,原因是?
    對優質教育資源的追求減負減不下來歸根結底還是對優質資源的追求,教育資源分布並不平衡,為了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得不讀書。鄉村的想辦法考到去縣裡,縣城的想辦法考去市裡,市裡想辦法考去省裡。為了爭奪有限的教育資源,競爭就加大了,學生的負擔自然就重了。
  • 中國教育減負:為何知易行難
    圖片來源:unsplash這些年,「教育減負」問題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上。「減負」的初衷本是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空間。但長期以來,一個尷尬的事實卻日益凸顯:減負越減越重,學校課業負擔不減,花式繁多的補習班不絕。何以至此?
  • 教育部,請不要給我家孩子減負!
    小學減負、初中減負,到了高中還會加倍返還。我們為什麼不能被「快樂教育」所迷惑?1、減負其實就是國家從教育領域退出,把教育的責任從學校推給家庭。2、統一教學質量,提供平等的教學機會,才能給予底層上升的希望。
  • 108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為中小學生鬆綁減負
    今年的全國兩會前夕,全國政協委員、民建福建省委主委吳志明領銜,108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關於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為中小學生鬆綁減負的提案》。他說,「減負減了20多年,中小學生的書包卻越減越重,睡眠時間越減越少。中小學生體能日益下降,近視、肥胖發生率居高不下。」他表示,多年來,雖然國家和各地政府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推進教育減負,但實際上孩子們的負擔還是「愈減愈重」。吳志明指出,當今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育才觀念依然陳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