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中小學生減負問題,一直是教育亟需解決的問題,也是人們關注率最高的問題,然而,正如大家都知道的,減負減了20多年,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卻越減越重,學生們睡眠時間越來越少,學生體能越來越差。為什麼?本人想就中小學生的減負問題和大家探討研究。
首先我們要明確什麼是減負。「減負」即減輕負擔,指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和心理負擔。
4月14日,浙江一名初三學生在體育課1500米跑步活動中暈倒,後搶救無效死亡。
4月24日,河南一名初三學生返校複課後在體育課上發生意外,當時他戴著口罩繞著操場跑步,後摔倒發生猝死。
4月30日,湖南一名學生在體育課上跑步時發生意外猝死。這三起猝死事件除了都發生在學校,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跑步時均戴了口罩。
2018年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全國婦聯等九部門聯合向省級人民政府印發了《關於印發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共三十條。在規範學校辦學行為方面有12條。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發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足開齊規定課程,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得隨意提高教學難度和加快教學進度,杜絕「非零起點」教學。
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嚴禁以任何名義設立重點班、快慢班、實驗班,規範實施學生隨機均衡編班,合理均衡配備師資。
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鐘,初中家庭作業不超過90分鐘,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
作業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標要求,教師不得布置重複性和懲罰性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家長代為評改作業。
小學一二年級每學期學校可組織1次統一考試,其他年級每學期不超過2次統一考試。不得在小學組織選拔性或與升學掛鈎的統一考試。
嚴格依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基本要求確定考試內容,命題要符合素質教育導向,不出偏怪考題。考試成績實行等級評價,嚴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及排名。
不得組織學生參加社會上未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的評優、推優及競賽活動。
規範學生使用電子產品,養成信息化環境下良好的學習和用眼衛生習慣,全面提升信息素養。嚴禁學生將手機帶入課堂。
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後服務內容,合理確定學生離校時間。安排學生參與各種興趣小組或音體美勞活動。對學有困難的學生加強幫扶,對學有餘力的學生給予指導。嚴禁將課後服務變為集體教學或集體補課。
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課前主動預習,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言、不懂就問,課後主動複習鞏固,學習時精力集中、提高效率,不做「刷題機器」。鼓勵同學間互幫互助、共同成長。
組織學生參加文體活動,培養運動興趣,確保每天鍛鍊1小時,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量安排在戶外。教育學生坐立行讀寫姿勢正確,認真做好廣播操和眼保健操。加強勞動生活技能教育,指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樂於科學探索,熱心志願公益服務。
5月10日,中小學生減負清單出爐!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六科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試行) 。依據負面清單,嚴肅查處超標超前培訓行為,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
負面清單共涉及義務教育階段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學等六門學科,每門學科的負面清單包括「原則要求」和「典型問題」兩部分。「原則要求」部分從課程標準規定、教科書難度、教學進度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理科科目還對練習題提出基本要求。「典型問題」部分按照各學科的各項培訓主題列舉了超標內容,便於各地對照使用。負面清單為試行,將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認真進行學習宣傳,切實抓好組織實施,在做好校外培訓機構學科知識培訓內容備案工作的基礎上,依據負面清單嚴肅查處超標超前培訓行為,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形成校內外協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那麼為什麼中小學生減負減不下來?權威專家認為
學校只顧片面追求升學率,錄取率,進行學校排名,班級排名等,把老師,把學生逼在同一起跑線上。不分層次、不分優劣,讓所有學生都進步,都提高。如果一味的不改變教育理念,不建立多元考評體系,中小學生的減負就根本無法實現。
教育部已經明確負面清單,不該教的一定不要教。要防止知識點前移,不要二年級的知識,一年級教,一年級的知識學前班教。不讓學生重複無效寫作業,嚴禁超綱超限教學,重視對學生社會實踐綜合能力的培養等。
要想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只靠老師一人之力,就如蚍蜉撼樹談何易,這需要多方面努力完成。
第一,學校。
1、嚴格按照減負清單對照自查,誰超綱教學誰負責。2、領導走進教室,堅決按照部頒標準編排課表,按規定課時上課。3、體音美、勞技等課也有考核,不要擠佔他們的課,給音、體、美教師發揮才能的機會。
第二,家庭。1、家長有望子成龍的心情,有的家長任意給學生課業增加負擔。2、加強家長培訓,讓他們了解教育規律和孩子的成長規律,學會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客觀準確定位學生。3、去除家長盲目攀比心,讓他們看清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的差異。讓家長給孩子足夠的發展空間,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孩子。
第三,社會。社會的評價也給學校家長帶來壓力。一所學校的質量,大家看的就是升學率,多年來人們的評價標準基本沒有變。應該說這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重要根源。考核老師按成績說話,老師就得逼學生。家長想讓孩子成才,考名牌大學,也得逼學生。
第四,升學壓力。學生課業負擔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基本呈遞增趨勢。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小學雖然沒有升學壓力,但是考試還不能取消,學校按考試成績評價老師。考試一直在進行,單一的考試類型,單一的評價的標準,已經嚴重損害學生的個性與特長發展。現在學生不願為不考的課程付出勞動,不考試的科目,老師也悄悄退場,把時間讓給考試科。
有些人就是任「你有千條妙計,我有一定之規。」只要考試形式不變,只要擇優錄取,就有競爭,有了競爭,就要唯第一而論,那麼,受折磨的就是學生,何談減負,越減越重。
國家有著這麼好的政策,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減負,作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不要無動於衷了。中國的教育怎麼了?學生體質下降,道德品質缺陷,心理健康受挫。難道只有分數一條考核方法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