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教丨切實給教師減負,才能給學生減負

2020-09-03 芥末堆看教育

資料圖(東方IC)

*來源:騰訊教育(qq_edu),作者熊丙奇

「減負」減了這麼多年,但老師和學生的負擔並沒有真正減少。日前,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發布了《2019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語文學習質量監測結果報告》和《2019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藝術學習質量監測結果報告》。監測對班主任負擔狀況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班主任工作時間長、教學任務重、非教育教學性事務幹擾大,減負願望強烈。

檢測顯示,四年級、八年級班主任平均每天用於各類非教學性事務工作(學校管理工作、 完成各類檢查、考核、評估等活動,與教育教學科研無關的社會性事務及其他工作)的時間分別為3.68小時、3.53小時,班主任中的語文教師該類工作時間更長一些,分別為3.72小時、3.70小時。

中小學班主任、教師非教學負擔沉重的問題,早已引起教育部重視,也出臺了給教師減負的具體措施,但減負並未落到實處。根本原因在於對教師的考核、評價由行政部門主導,而非實行專業同行評價。切實給教師減負,必須深化教育領域的放管服改革,建立教師同行評價機制,促進教師職業化、專業化發展。

在2018年的兩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針對教師非教學負擔沉重的問題,提出要把時間還給老師,學校要拒絕各種「表叔」「表哥」。所謂「表叔」「表哥」,指的就是上級部門要求教師填寫的各種表,這些表實在太多,嚴重分散教師的教學精力。2019年,則是教育部明確的給教師「減負年」,去年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 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對中小學教師減負提出四方面共20條務實舉措(簡稱減負二十條),明確要求督查檢查評比考核明確將至少減少50%,各類報表填寫工作也大幅壓縮。

但是,給教師減負也和給學生減負一樣,陷入「知易行難」的困境。一些地方的上級部門動輒就給學校、教師布置任務,美其名曰「教育進校園」、「從娃娃抓起」,而學校和教師也無法拒絕。在一些地方政府部門眼裡,學校是一級下屬部門,既沒有清晰界定學校的權責,也不尊重學校的辦學自主權,統計顯示,有的地方中小學每年收到的各級各類文件達上千份之多,其中5%~10%是布置學校、老師要完成的任務。由於班主任是學校重要的管理環節,因此,這些活大多會落到班主任頭上,再組織科任教師和學生完成。

對於這些非教學任務,教師們很難拒絕,因為一旦拒絕,就可能給上級部門留下很差的印象,會影響到績效考核、職務晉升與職稱評審,這都關係到教師的切身利益。弔詭的是,雖然教師對這些非教學任務怨聲載道,但在述職、申報職稱時,總會把完成這些任務作為重要的業績,這也讓上級部門感覺良好,於是繼續布置任務。

布置給學校與教師的非教學任務,由於過多,有很多就是形式主義,教師也往往以形式主義方式應付。這與學校作為育人機構的本質是背離的,尤其是,為完成任務,教師往往需要組織學生參與、配合,這會讓學生們從小學會形式主義、弄虛作假。諸多「從娃娃抓起」的進校活動,沒有起到實際的教育效果,反而對學生是反教育。

給教師減負,不但關係到教師全身心的投入教學,還關係到形成良好的校園環境、育人生態。除了要加強對各地的督導,按照減負二十條規定,切實減少進校的檢查、考核、評比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清晰界定政府部門與學校的權責邊界,落實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學校的模式。行政部門不能把學校作為一級下屬部門,也不能把教師作為部門員工,要尊重學校的自主權、給教師教書育人營造良好的環境。對於教師的管理和評價,要促進教師職業化、專業化發展,必須建立教師委員會,實行專業同行評價,重視教師的教育能力與教育貢獻。只有給教師減負,讓教師專注教書育人,才能提高學校教育質量「提質增效」,實現給學生減負。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騰訊教育」。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焦點

  • 給學生減負,規範教師批改作業,都要接地氣
    最近網絡很熱鬧,有網友發了一段視頻,說什麼「家庭作業全由家長批閱了,學生全都由家長教了,還要你教師幹什麼?」的視頻之後,再一次引燃了家長反對教師讓家長輔導孩子的怒火。隨之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也再次引起了網友的關注,引發了網友給學生減負的討論,解民之憂,親民之聲!
  • 減負減負,越減越重,怎樣才能做到真正減負
    多年來,中小學生減負問題,一直是教育亟需解決的問題,也是人們關注率最高的問題,然而,正如大家都知道的,減負減了20多年,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卻越減越重,學生們睡眠時間越來越少,學生體能越來越差。為什麼?本人想就中小學生的減負問題和大家探討研究。
  • 為教師減負,輕裝上陣才能走的更高更遠
    為教師減負,輕裝上陣才能走的更高更遠「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教師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在教師節前夕,山東省、海南省相繼發布了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及徵求意見稿,切實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
  • 山東為中小學教師減負,老師「輕裝上陣」,學生最受益
    教師節,山東的中小學老師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山東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徵求意見稿)》。要求做到五個「切實」:切實減輕督查檢查評比考核負擔、切實減輕社會事務進校園負擔、切實減輕相關報表填寫負擔、切實減輕抽調借用教師帶來的負擔、切實減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帶來的負擔。
  • 給教師減負是優化教育環境關鍵舉措
    據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此前披露,要加大中小學教師減負督查力度,目前全國已經有20個省份出臺了減負清單,預計年內所有的省份都會出臺減負清單。中小學教師負擔過重由來已久,各種教學的、非教學的任務佔用了各地基層教師大量時間和精力。
  • 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談談減負
    因此,就教育領域的減負而言,我們基層教師不能「等、靠、要」,而應轉變觀念,提高教學技藝,提升自身的能力,主動作為,以提升實效為減負的正途。鄧小平同志說:「發展才是硬道理。」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指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所以,教師同仁們,要問減負路在何方,「發展」二字,才是打開未來之門的金鑰匙,才是足夠讓你心明眼亮的大智慧。
  • 學生減負「蹺蹺板」此起彼落
    像侯中立這樣的孩子絕不是少數,減負後的中小學生大都走上了相同的道路。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楊小微用「蹺蹺板效應」來形容現階段的減負:一邊是高舉減負大旗不斷出臺各項政策,一邊是千方百計彌補減負帶來的「損失」,學校和家長都在兩者間苦苦謀求平衡。  在激烈的升學競爭中,學生「不進則退」是學校和家長的共同憂慮。
  • 給教師減負,為什麼這麼難?「減負清單」真的有用嗎?
    給教師減負,為什麼這麼難?「減負清單」真的有效嗎?根據教育部關於切實減輕教師負擔的相關要求,各地應該出臺相應的「教師減負清單」。那麼,時至今日,教師的負擔究竟有沒有減輕了?絕大多數教師都認為,並沒有,可能還更重了。教師負擔過重,究其原因,是基於以下幾個:一是對教師期望值過高。對教師期望過高,這是全社會的「通病」,要求教師能文能武,能上課能搞活動,能演講能跟家長溝通,能寫會畫,還要安靜地做一朵白蓮花。
  • 一學期只寫2篇教案,不許帶病上課,老師:教師減負學生才能減負
    相信一線老師們,都因為寫教案而煩惱過,也都因為填寫不完的各類青冊、開不完的各類會議而煩惱過,當一線老師,十分辛苦,都希望學校和校長能夠為自己減負,讓自己安心上課,努力做好教學工作。但是呢,這點希望,最後都成為了奢望,很難實現!
  • 減負是減什麼?正確理解減負
    請問陳部長,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怎樣才能真正為我們的孩子減負?陳寶生部長回答關鍵詞:1、這裡我要講清楚一些概念,一個是什麼叫負擔?我們講的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指的是違背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超出教學大綱、額外增加的這一部分,我們把它叫做負擔。
  • 教師減負有清單,還需抓落實
    為切實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社會氛圍,陝西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陝西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具體包括嚴格控制與教育教學活動無關的考察檢查,杜絕強行攤派無關社會事務,嚴禁佔用學校資源開展無關活動等規定。
  • 切實為教師減負,怎麼就這麼難?減負清單有沒有落到實處?
    2019年,教育部將這一年確定為「教師減負年」,現在經過了一年多的努力,各位教師覺得負擔有沒有減輕呢?2019年,根據教育部關於切實減輕教師負擔的有關要求,各地出臺了相應的「教師減負清單」:一是切實減輕監督檢查評比考核負擔
  • 給教師減負,把時間精力留給教書育人的正業
    教書育人,教師群體付出的辛勞是值得的,但還有一些多餘的負擔,一直在給教師群體造成不必要的「辛苦」。9月9日,山東省教育廳發布《山東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徵求意見稿)》。其中明確,不得硬性要求中小學教師關注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微信公眾號或通過網絡投票、點讚、答題、知識競賽、推廣宣傳等方式開展與教育無關的活動。
  • 分類精準減負讓教師安心教學
    薛紅偉 繪據《新京報》報導,近日,《甘肅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新鮮出爐,提出不得要求中小學教師在微信工作群、政務APP上傳工作場景截圖或錄製工作視頻等作為工作評價考核的依據和標準,不得要求中小學教師參加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各類線上線下形式的社會性評比評選、問卷調查、點讚投票、答題測評
  • 怎樣才能真正為當代學生減負?
    圖片來源於網絡減負,減負,一直都在說要給學生減負,喊了那麼久,到頭來,減了什麼?近幾年頻頻有學生因為受不了現實的逼迫而選擇自殺,一幕幕悲劇的發生,血與淚的教訓還不能讓我們警醒嗎?圖片來源於網絡怎樣才能真正讓孩子減壓?減壓?
  • 尊重教師需先從為教師減負開始
    山東省、海南省在教師節前夕相繼發布了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及徵求意見稿,切實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而在此前,寧夏、江西、河北、廣西等地已經先行制定了為教師減負的相關規定。除了繁重的教學任務之外,還要承擔各類評比、觀摩交流活動、充當活動人數、填報各種數據,有的教師還需要被借調到其他單位支持某項重點工作。
  • 20省份出臺清單 為中小學教師減負
    20省份出臺清單 為中小學教師減負光明日報2020-12-14近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出臺了中小學教師減負20條。目前全國20個省份已出臺減負清單,預計年內所有省份將全部出臺。
  • 教育評論:給教師「減負」,關鍵在校長
    教育評論:給教師「減負」,關鍵在校長教育評論:給教師「減負」,關鍵在校長>王營 提到減負,大多指的是給學生減負。有些學校布置工作喜歡開完大會開小會,班主任一天甚至要參加三、四個會議,很少抽出時間來備課、批改作業、管理學生;每逢放假或開學前,各種計劃、總結壓得老師們喘不過氣來,還要應付上級部門安排的各種培訓,備課、上課反倒成了教師的「副業」;更令人心煩的是:上級部門安排的各種與教學無關的檢查、評比,像「走馬燈」似的,既要不分晝夜的加班整理檔案,又要安排學生打掃衛生、整理校園文化,令很多教師難以應付,恨不得自己有
  • 為教師減負要「抓大不放小」
    近日,山東省教育廳起草了《山東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不得硬性要求中小學教師關注與教育教學無關的微信公眾號或通過網絡投票、點讚、答題、知識競賽、推廣宣傳等方式開展與教育無關的活動;嚴格限制各級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會議和發文數量;不得在工作群、政務APP上濫發通知、隨意安排工作任務;不得要求教師隨時回復工作群信息。
  • 20省份出臺減負清單 減負效果難立馬顯現
    【20省份出臺減負清單】近日,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三五」期間,教育部出臺了中小學教師減負20條。目前全國20個省份已出臺減負清單,預計年內所有省份將全部出臺。此前,會議多、評比多、表格多、抽調多,抽走了時間,分散了教學精力,讓老師們疲憊不堪。今年年初,教育部提出,要把為教師減負作為一件大事來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