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來了話減負:減負究竟該減什麼?

2020-12-14 新華教育

  真正創造性的學習不是負擔,而是興趣盎然。只有重複的、機械化的知識灌輸才是負擔。如果減負以犧牲質量為代價,這樣的減負是不值得的

  又要放寒假了,但是孩子們還要參加各種培訓班。最近召開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上發布了《2018年中國中小學生減負報告》,報告顯示近30%學生睡眠不足8小時,超過60%小學生均報名參加各類輔導班,年均費用12000元,最高達30萬元;部分地區小學四年級孩子,作業竟然達到3個小時以上。

  應該說,這些數據並不讓人意外。幾乎所有人都在追問:減負減了這麼多年,孩子和家長的負擔反倒越來越重了,為什麼?

  問題一:減負之後,考試和學生知識水平之間的落差誰來解決?

  孩子的負擔到底來自哪裡?減負究竟該減什麼?

  許多人都把矛頭指向了校外培訓機構。不過,調查卻給出了令人意外的答案——55.34%的家長認為,孩子負擔重的原因是升學壓力大,32.58%的家長認為是學校教學效率不高,23.21%的家長認為是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21.82%的家長認為是培訓機構推波助瀾,還有12.7%的家長認為是學校課程設置不合理,10.18%的家長認為是在線教育產品選擇不合理、沒有很好地助力減負。

  可以看出,除了升學壓力這一根本原因,學校帶給學生的課業負擔遠遠超過校外培訓機構。近日新華網舉辦的第九屆教育論壇上,幾位全國名校的校長都不約而同談起減負問題。

  「一方面學生普遍比較累,另一方面學習內容和質量有待提高,這就需要認真研究了,到底減什麼樣的負?」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翟小寧說:「其實,真正創造性的學習不是負擔,而是興趣盎然。只有重複的、機械化的知識灌輸才是負擔。一個人將來要能擔當大任,必須要有能力,必須要勤奮努力。我們要加大應該學的內容,比如創新課程,下決心減掉不應該的負擔。這樣才能既減負,又使學生學到有用的本領,成為創新人才。」

  北京四中校長馬景林介紹,他參與過的一個調研發現,98%的民辦培訓機構都涉及到文化課的培訓,使用的方法仍然是學校的方法,也就是在重複訓練。

  馬景林認為,減負一定要科學定位公立學校,「表面來看,在學校減負最有效果,比如控制難度、控制時間、控制量等等。但這樣的減負是否能真正解決問題?學校減負之後,考試和學生知識水平之間的落差誰來解決?學校減負之後,擠出來的時間如果被其他培訓機構擠佔,減負何從談起?如果我們的減負是以犧牲質量為代價,這樣的減負是不值得的」。

  問題二:教育評價體系不改革,有幾個家長能容忍學校幹的事跟考試沒有直接關係?

  河北衡水中學是一所經常被魔鬼化的學校,但是,校長郗會鎖卻說,衡水中學的學生高一到高三每天都能睡8個半小時。這個數據,可比全國其它地方很多學校都高得多。

  「在減負上,我覺得應該改變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主權。」郗會鎖舉例說,「比如我們的自習實行雙軌制,學什麼學生自己說了算;作業也是雙軌制,霸王餐和自助餐結合。通過多種方式來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和額外任務負擔,促進學生多元化發展」。

  郗會鎖的意見得到了清華附中校長王殿軍的認可。但是,王殿軍直言自己「不敢」。

  「現在國外很多流行的、個性化的教育方法,中國校長也知道,但是我們不敢推行。不是校長們沒有情懷、沒有經驗,只是有時候我們不能全力以赴培養人才,因為我們的評價標準太單調了。」王殿軍直言不諱地說:「最終考的是6門課,充其量9門課。讓中學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現在有幾個家長能容忍你幹的事跟考試沒有直接關係?你這樣做,家長會問,把孩子成績弄沒了,你負責嗎?」

  王殿軍呼籲教育評價體系儘快改革,「教育評價這個指揮棒不改,我們就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人才培養的事業當中,不能完全按教育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來教學生」。

  呼籲改革評價機制的不只是背負升學壓力的中學校長,培養高等人才的高校校長也持一致觀點。在「2018未來教育大會」上,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表示,未來社會對人才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信息素養、數字素養、科技素養和創新素養等諸多方面,必須建立新的評價體系。「這樣我們才能構建真正成功的教育,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最大化,為國家培養更多有用人才。」

  問題三:如果評價標準暫時改不了,科技能不能把學習變得相對輕鬆?

  《2018年中國中小學生減負報告》還提供了一個有意思的數據,就是34%的家長認為「減少作業時間,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作業效率」可以有效減負,是所有減負措施中呼聲最高的,甚至比「關閉培訓機構」還高14個百分點。

  報告中的數據,絕大部分來自一家教育科技平臺。中國有300多個城市、13萬所公立學校使用這個平臺給孩子布置作業、準備測試,其中就包括清華附中、南開中學等名校。在這些學校裡,教學、作業、測試的形式已經被信息化悄然改變。多所學校和眾多老師的反饋已經證明,信息化平臺可以減少重複性、機械性的知識學習,顯著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同時,科技發展也在催生教育新業態,延長教育可及性半徑。過去幾年,在線教育發展迅速,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找到海量、優質內容。「科技讓『因材施教』成為現實。」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湯道生認為,建設智慧校園、搭建智慧化教學體系,是目前教育行業共同努力的方向。例如,全場景數據分析和AI算法可以幫助教育機構更準確地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輔助老師制定教學方案。

  「面向未來的教育,特徵之一就是應該更加普惠和公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李偉表示,科技會幫助教育促進社會公平,保證每個人都獲得平等的受教育機會,使教育成為推動包容性發展的強大動力。(佘穎)

相關焦點

  • 減負是減什麼?正確理解減負
    請問陳部長,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怎樣才能真正為我們的孩子減負?陳寶生部長回答關鍵詞:1、這裡我要講清楚一些概念,一個是什麼叫負擔?我們講的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指的是違背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超出教學大綱、額外增加的這一部分,我們把它叫做負擔。
  • 減負!減負!這些科目的知識點不再教,究竟是錯是對?
    近日,國家出臺一項政策,專抓「減負」,然而這項政策出臺後,卻引起了多方爭論,有的認為這是正確的,應該支持,有的則表示「減負」不能這麼減,不利於孩子今後學習。把你爸媽叫來!(牛頓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超綱)A:老師,什麼是電阻?B:(不能超綱),電阻就是電壓除以電流!A:老師,那什麼是電壓?B:(不能超綱),電壓就是電流乘以電阻!A:???
  • 學生書包越來越重,「學生減負」究竟減了什麼?又該如何去減
    學生減負是指減少中小學生因學習任務負擔過重而進行的減負措施,涉及到學校的教育觀念,社會對於人才的認知觀念和各種教育機制的問題,並不是一個單一的小問題,而是如何培養人培養什麼人的大問題。「學生減負」都減了什麼一、初高中升學考試難度降低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中考和高考兩大升學考試制度已經趨於完善,並隨著近些年來「學生減負」措施的相應提出,考題的難易程度上進行了降低,越來越像簡單化、模式化、規範化的方向發展,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在升學考試中的學習壓力
  • 教育減負的結局是什麼?窮人的孩子在減負,富人的孩子學藝術
    教育減負的結局是什麼?窮人的孩子在減負,富人的孩子學藝術!教育的一切都是為了受教者,所以說教育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是根據孩子的成長規律來進行制定的。由於現在孩子們學習壓力大,從小就要上各種補習班,所以教育局決定要為孩子進行減負。但是這樣的減負卻造成了很多的孩子,因為家庭的物質水平不同。
  • 窮人的孩子在減負,富人的孩子在苦讀,變相減負形式主義不要也罷
    窮人的孩子在減負,富人的孩子在苦讀,變相減負形式主義不要也罷!「窮人的孩子在減負,富人的孩子在苦讀。」越有錢的家庭越努力,這是真的嗎?還是對此來看,家庭條件一般的家長諮詢我購買什麼書籍的時候,往往是這樣問的:我應該給孩子看哪些參考書和名著?
  • 瀋陽中小學「主題式」寒假作業 假期減負提質
    瀋陽中小學「主題式」寒假作業 假期減負提質 作者:張新華 2018-01-16 10:29   來源:華商晨報     瀋陽各中小學陸續放寒假。
  • 為何中國教育一「減負」上帝便發笑?
    被許多人(包括不少專家)寄予「減負」厚望的新課改,現在竟成了加重學生負擔的又一禍根,不知新課改的倡導者、領導者意下何如?  其實,這些年教育上的改革少有不被扭曲變形,甚至走向反面的。比如,導致許多地方公有初中優質資源近乎流失一空、並使沉重的教育競爭壓力「下移」到義務教育階段孩子身上的重點中學初高中相剝離的改革,其初衷竟是減輕學生的負擔!
  • 論減負與校外培訓
    減負的效果:家長的感覺並不明顯!減負究竟在減什麼?學生的學業負擔,還是家長的經濟負擔?事實是減掉了學校的在校時間,減少課業學業內容,嚴控學科教學不超標;今年開始有地方取消考綱,本來選學的課本內容,不得不重新學習起來;各種競賽,分班都是超綱選拔,學校教不了,考試卻要考,怎麼辦,上培訓班,有求必應,各種競賽班、強基班,總有一款滿足你;校內減負,培訓班加碼,實則孩子負擔更重;義務教育免費是一項惠民的重大國策,但在教育減負,各種考試加碼的現實下,家長白花花的票子流進了培訓班
  • 寒假將至,中小學生能過得舒坦嗎?家長敢給孩子減負嗎?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寒假怎麼過?幼兒園的小寶寶和大學的大孩子或許不那麼煩惱,中小學生呢?除了學校發放的寒假作業,家長還給孩子們報了幾個輔導班?除了文化課學習、藝體類興趣特長培訓,孩子們還剩下多少時間,可以幹一點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可以好好睡個懶覺,消除一下整個學期高節奏滿負荷學習帶來的疲累?
  • 南京教育減負的思考,減負後的教育怎麼做
    隨著南京教育減負在網上傳的沸沸揚揚,學生減負再次成了當前的熱門話題。減負後的教育怎麼做?以下幾點期望能在減負後得到關注:一、改變目前的教材體系。1、充分考慮孩子有限的學習時間、大部分孩子的學習能力,合理的規劃孩子在不同階段需要掌握的知識,優化教材。2、改變教材內容風格。從原來的說教式,轉向更有利於提升孩子綜合能力的風格。二、減負節下來的時間用來做什麼我們要把孩子培養成怎樣的人,具備怎樣的能力?
  • 給教師減負,為什麼這麼難?「減負清單」真的有用嗎?
    給教師減負,為什麼這麼難?「減負清單」真的有效嗎?記得教育部是在2019年,將那一年確立為教師減負年。根據教育部關於切實減輕教師負擔的相關要求,各地應該出臺相應的「教師減負清單」。那麼,時至今日,教師的負擔究竟有沒有減輕了?絕大多數教師都認為,並沒有,可能還更重了。教師負擔過重,究其原因,是基於以下幾個:一是對教師期望值過高。對教師期望過高,這是全社會的「通病」,要求教師能文能武,能上課能搞活動,能演講能跟家長溝通,能寫會畫,還要安靜地做一朵白蓮花。
  • 減負減負,越減越重,怎樣才能做到真正減負
    多年來,中小學生減負問題,一直是教育亟需解決的問題,也是人們關注率最高的問題,然而,正如大家都知道的,減負減了20多年,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卻越減越重,學生們睡眠時間越來越少,學生體能越來越差。為什麼?本人想就中小學生的減負問題和大家探討研究。
  • 教師減負清單來了
    近日,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結合我省實際,研究制定了《四川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一起看《減負清單》有什麼具體內容吧!
  • 教師減負清單來了!
    近日,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結合我省實際,研究制定了《四川省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一起看《減負清單》有什麼具體內容吧!
  • 現在的學生總喊著要減負,減負對於孩子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大家都送孩子去輔導班,自己不送那就是害了孩子,大家都讓孩子多做作業,自己孩子玩久了那就是退步,總之雖然「減負」被提出來好長一段時間,但是並沒有真正實現,那麼,減負對於孩子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所以減負,確實可以給孩子更多娛樂時間。其次,減負讓學生有精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培養孩子興趣太注重學習就會讓孩子之只能把精力集中在學習知識這一件事情上,對於其他的方面,他沒辦法去關注,隨著學習壓力變大,他們甚至不再願意去關注,最終孩子很可能變成只會讀書的書呆子。
  • 問教丨切實給教師減負,才能給學生減負
    資料圖(東方IC)*來源:騰訊教育(qq_edu),作者熊丙奇「減負」減了這麼多年,但老師和學生的負擔並沒有真正減少。中小學班主任、教師非教學負擔沉重的問題,早已引起教育部重視,也出臺了給教師減負的具體措施,但減負並未落到實處。根本原因在於對教師的考核、評價由行政部門主導,而非實行專業同行評價。切實給教師減負,必須深化教育領域的放管服改革,建立教師同行評價機制,促進教師職業化、專業化發展。
  • 減負是給孩子的未來「加負」?透過英、日等國,看減負教育弊端
    但日本寬鬆教育的結果如何,我們可以通過PISA測試一窺究竟。PISA測試是由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OECD)從2000年起開始舉辦國際學生評估項目,被英國人稱為「教育界的世界盃」,每三年一次,我們可以從下表中看出,從2000年~2006年,日本學生能力水平在PISA中的表現每況愈下。
  •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談減負:給孩子減負是整個社會的事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談減負:給孩子減負是整個社會的事       「給孩子減負這個事不光是教育戰線的事,是整個社會的事。」
  • 關於未來教育大討論:減負錯了,還是減負方式錯了?
    所以,考試型的體制和全社會的觀念,是當下減負難,以及一些人認為「減負就是製造學渣」種種表象背後的始作俑者。社會普遍認為,你校內怎麼能減負?已經夠松的了。所以,基層教育主管部門才會有難與怕。上級要求對照「減負三十條」來檢查學校,我很困惑,教育可以這麼用條條框框來卡嗎?硬著頭皮執行是不是會造成新的問題?
  • 為領導減負就是為自己減負
    為領導減負就是為自己減負作為員工,兩種情況你只能選擇一種,要麼為領導減負,要麼為領導增壓。就像《與人共贏》一書中的「電梯法則」一樣,在日常交往中,你可以為他人減負,也可以為他人施壓。如果為上司減負,你就能幫助他取得成功,從而推動部門成功;否則,如果你的上司慘遭失敗,那你成功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