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減負的結局是什麼?窮人的孩子在減負,富人的孩子學藝術!
教育的一切都是為了受教者,所以說教育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是根據孩子的成長規律來進行制定的。由於現在孩子們學習壓力大,從小就要上各種補習班,所以教育局決定要為孩子進行減負。但是這樣的減負卻造成了很多的孩子,因為家庭的物質水平不同。有一些孩子接觸一些藝術班的培訓,有一些孩子就只是純粹的減少了學校方面的負擔。所以說,這也就在某一方面造就了窮人的孩子比富人的孩子要差一些的局面,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一下教育減負對社會到底有什麼影響。
這個觀點是小編所不認同的。既然提出了減負這個概念,就證明了現在的教育帶給孩子們的壓力要遠大於孩子們能夠承受的壓力,並不是說減負是等於完全的不學習。減負的作用就是讓孩子能夠在學習之餘接觸到一些其他的東西,不至於每天的生活都被學習填滿。但是孩子也應該保證自己的成績,應該做到減負不減分。
這也是一個比較無奈的社會現象。因為家庭經濟狀況的不同,決定了孩子能否進行一些課外的活動,所以說他也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社會現象。就算是在以前沒有提出過減負的這個概念,同樣,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也是有一定的區別的。窮人家的孩子可能只是學習在學校裡獲得的知識。而相對條件比較好的家庭,可能會給孩子報更多的課外班,興趣班或者是補習班等一系列的在學校學習之後的一些學習課程。所以說,對於減負這一現象可能最重要的影響是,富人家的孩子會增加一些培訓班和一些課程,窮人家的孩子就是單純的減少了自己在學業上的壓力。也並不能夠將時間投入到自己所喜歡的東西上面。因為窮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接觸的東西不同。所以說,這也是一個社會沒有辦法避免的狀況。
如果學校比較注重素質教育,那麼學校在成績方面就可能會不是太重視。發生這樣的局面,富人家的孩子可能會給孩子報學一些課外班。但是窮人家的孩子可能就沒有報課外班的能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窮人家孩子的教育資源的減少。而且相對於務農的父母來說,孩子們提早放學,提早接孩子回家,也會給父母帶來一定的任務。所以說,教育減負對於窮人來說可能會是一場不太好的改革。
在這裡,小編用了泛濫獗這個詞。因為有很大一部分的補習班的教師並沒有真正的教師資格證或者是一些證書,很有可能就是上大學的學生,來為學生們進行代課。我想大家通過疫情這個暑假可能會或多或少的觀察到。因為半年沒有在學校裡進行很長時間的學習,家長們在暑假都拼了命的想要給孩子們報各種補習班,所以就造成了在今年暑期班比較猖獗的現象。現在的學校的任課老師是基本上不允許在外面進行一些補習班的教學活動。所以說,補習班的師資力量也沒有辦法得到保證。
小編覺得教育減負是一場寒門的災難。現在普遍來說,農村裡的中學很難再考取985和211等高等院校。如果在為學生們進行減負的話,很有可能使學校的升學率更低。所以說教學減負減的是學校的負,老師的負,而不是學生和家長的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