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拼的是財力,應試教育才能真正改變窮人的命運!

2020-12-11 李老師講最真教育

現在在網上,很多人都在抨擊應試教育,希望國家儘快實行素質教育。但作為老師,我真的想告訴大家:

素質教育拼的是財力,傳統應試教育才是能改變窮人命運最有力的方式!

第一:在中國讀書最苦,但絕地值得,因為真的可以改變我們窮人的命運。

現在很多人埋怨讀書太苦,心疼孩子,認為小小年紀承載了太多不該承載的。但大家可想過讀書到底值不值得呢?

一個普通的農村孩子,除了刻苦讀書,還有其他方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嗎?看看今年的高考狀元,雖然農村孩子不多,不照樣有幾個嗎?如果不讀書,這些孩子怎麼可能有機會進入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學習呢?他們可能逃離農村嗎?

在中國讀書很辛苦。但只要你足夠勤奮、努力、刻苦,真的可以改變你的命運。這個代價相比孩子美好的未來,絕對是值得的。

第二:減負對誰最有利,但肯定不是窮人家的孩子。

很多人希望減負,我作為老師也希望給孩子們減負。但減負這麼多年了,我們看看對誰最有利呢?

看看鄉村的孩子,越減負輟學的越多;看看公立學校,放學時間越來越早,想讓孩子在校多待一會,還得給學校掏課後服務費;看看私立學校,迅速發展壯大,收的都是精英富豪子弟;看看培訓機構,迅速遍布大街小巷,收費越來越昂貴。為什麼會如此呢?實際原因很簡單,窮人盼望減負,富人卻在給孩子增負。

看看疫情期間回國的那麼多小留學生,他們為什麼小小年紀不遠萬裡出國學習呢?父母難道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嗎?看看大城市的孩子,為什麼要上那麼多輔導班呢?難道父母不知道為孩子減負嗎?

再看看農村的孩子,與城市孩子的差距是不是越來越大了呢?原因實際很簡單,城市的父母一刻也不敢停,一直在給孩子增負,只有農村的家長徹底給孩子減負了。所以大家的差距才會越來越大!

第三:素質教育,拼的是課外學習,是家庭的購買力。

很多人一直夢想著學校儘快實行素質教育,以為只要實行了素質教育,孩子就有美好的未來了。真的是大錯特錯。

素質教育拼的是什麼?是校外補習,是父母的購買力。

看看現在的自主招生,對學生面試的是什麼?是各種才藝展示,是各種大賽獎牌。這些農村孩子怎麼可能有?

鋼琴、舞蹈、繪畫、書法、足球、籃球、桌球、編程等等,不管進行哪一項素質教育,不需要額外的投資,僅憑學校可以嗎?這些項目真正想學好,必須是小班教學,目前的學校哪個能做到?

所以我們看到,各方面素質培養上,城市的孩子是遠遠領先農村的孩子的。如果未來的學校也不要應試教育,只管素質教育,那麼農村孩子還能有未來嗎?怎麼可能競爭過城市的孩子?

第四:目前的高考,是最公平的對窮人最有利的方式。

很多人認為學生現在之所以太苦,就是因為高考的存在,建議取消高考或者改變目前的「一考定終身」的錄取模式。但大家可想過,目前的高考,對誰最有利呢?

很對,對窮人的孩子最有利。

藏區的孩子,可以降低分數線很多上大學;貧困山區的孩子,名校可以傾斜招生名額。最關鍵的是,我們窮人家的孩子,可以沒有任何背景,沒有任何資源,只要努力勤奮照樣可以上名校。

如果真的改革,普通百姓掌握的資源可以拼得過那些富二代學二代官二代嗎?真到那時,可能再努力學習也考不上名校,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了。

所以中國的高考,對窮人家的孩子絕對是最有利的,大家也不要盼著取消。

素質教育拼的是爹媽的背景和錢包,只有應試教育,只要努力刻苦勤奮學習就行了。雖然目前的教育有種種問題,但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講,這是唯一的公平的可以改變命運的方式。

大家贊同嗎?也發表一下你的看法吧!

相關焦點

  • 教授:素質教育拼的是財力,應試教育是對窮人最有利的方式
    談到教育,現在很多的家長都非常頭疼。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經常是人們所談論的話題之一,大家認為現在的應試教育是迫害很多人未來的一種教育,我們應該實行的素質教育。關於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儲殷教授談到素質教育比拼的是財力,應試教育是對窮人最有利的地方。高考現在的最主要的是文化成績,特別是現在的強基計劃,也提出了以高考成績為基礎,這樣的話所有的考生基本上都是在同一個計算線之內。素質教育比拼的是財力?
  • 素質教育拼的是財力,應試教育是對窮人最有利的方式,你認同嗎?
    為什麼千百年已來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都對讀書熱情不減?因為從古代的科舉考試開始人們印在骨子的概念就是讀書可以改變命運,至少是最重要的途徑之一?直至中國恢復高考制度,有多少貧寒之家的孩子通過努力考上名校,再經過名校的教育找到一份高薪職業或者開始創業,拼搏一塊江山,實現了「鯉魚躍龍門」的飛躍。在讀書面前,你的背景,你的財富等等這樣一些不公平的因素都會被弱化,只要你肯下功夫,頭懸梁,錐刺股,你就可以通過讀書改變你的人生,甚至家庭的命運。
  • 素質教育拼財力,應試教育才是對普通人最有利的方式,你認同嗎?
    大家都聽說過的一句話「讀書才能夠改變命運」,尤其市針對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只有通過讀書才能改變自己的前途,但是在現在普通家庭的孩子想要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變得越來越難了,據相關統計,當前在重點大學裡農村家庭的孩子越來越少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 真正好的教育,要拼父母財力?但父母財力不足呢……
    朋友感嘆:「大到學區房,小到一門私教課,孩子的學習成績,何嘗不是赤裸裸的家庭財力比拼。」 知乎上有一個熱議話題:窮人真的不配擁有素質教育嗎? 這些錢,窮人就交不起。 如果教育真的存在起跑線,家庭條件的確是很重要的基礎。
  • 燒錢的素質教育,富人的遊戲,窮人的鐐銬
    素質教育,是讓孩子踩著雄厚的物質基礎起舞。對窮人而言,所謂的「素質教育」,不僅不會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反而會加重孩子的負擔和壓力,更糟糕的是,所謂的「素質教育」,分散了孩子的時間精力,有可能會將窮人依仗翻身的應試水平也拉下去,最後一家人除了痛苦,什麼也收穫不到。
  • 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到底在爭什麼?
    就算在低年級階段推行素質教育,一旦進入小學六年級、初三、高二,面對來自升學的壓力,素質教育就被打回原形,不得不回到題海戰術。正所謂「到小六就中止、到初三就叫停、到高二就下馬」。  即便是學校要搞素質教育改革,要為學生減壓,也不一定能夠得到家長的認可和支持,因為最終還是要靠應試能力說話,要憑分數才能升入好學校。
  • 南京一中VS二十九中,素質教育重要還是應試教育重要?
    只為了一點,那就是高考成績,只有高考高分的學生才能在將來有足夠的話語權。而這也被一部分家長們認為是應試教育的,質疑學生除了分數還剩下了什麼?反觀南京一中,校長牽頭,大力開展素質教育。尤其是在跟29中對比之後,發現631分進來錄取的學生考不過589分錄取的學生,這讓家長們自然而然地聯想到這是因為學校開展素質教育導致的問題。而這也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直接一直存在的矛盾點。那麼到底什麼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就是在上學階段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愛好嗎?我想並不完全是。
  • 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白巖松:沒有高考,你能拼得過富二代嗎?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話,我們聽了不知道多少年了。教育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教育水平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未來,而在教育制度這一點上,我國教育受人詬病已久。在很多人看來,我國的應試教育只能培養出一群擅長考試擅長得分的學生,卻無法培養出真正的人才。
  • 「教育公平」的真相: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區別在哪裡?
    美國有一個女作家芭芭拉,她為了搞明白美國底層窮人能否通過自己的勤勞苦幹改變命運而做了一個社會實驗,她親自去體驗底層窮人的生活,幹一樣的工作,掙一樣的錢。其辦學方法和我們所謂的中國高考工廠一模一樣——應試教育!因此其效果很顯著,很多底層出身的孩子都考上大學。這算是底層出身的孩子能享受到的最好的教育了——只有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就是奢望。
  • 應試教育真的一無是處嗎?
    應試教育扼殺了多少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說起應試教育,不少人恨得咬牙切齒,仿佛陪讀的雞飛狗跳,以及孩子承擔的學習壓力,都是應試教育的存在所導致的。說到「素質教育」成功案例大家要說黃磊的女兒黃多多,從小就在鎂光燈下長大的黃多多,幾乎是一個完美的孩子。
  • 如果說窮人是不是不配擁有素質教育,那麼,恐怕是的
    如果說窮人是不是不配擁有素質教育,那麼,恐怕是的大家覺得窮人家的孩子配擁有素質教育嗎?其實窮人不是不配,是沒法接受。先不說窮人,就說普通家庭,除了負擔學費,也就能負擔得起一兩門其他興趣的錢,這就已經出現差距了,而再看看窮人,很多貧困地區,別說素質教育了,正常課程的老師能配齊就不錯了,而其他的只能聽天由命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很多地方的學校別說信息課了,他們甚至於連一臺可用的計算機都沒有,你和他們談素質教育?
  • 學習能力是應試教育下最好的素質
    之所以說學習能力是應試教育下最好的素質,是因為今年南京某高中因為高考,校長被家長高喊&34;想到的。南京某高中是金陵名校,每年的招生也都是全市掐尖,學生生源不可謂不好。但是,今年的高考,總分480分,這所高中超過400分的只有區區20人,真是典型的&34;,不用說北大清華了,就連上海交大這樣的學校也沒考入的。
  • 美國教育現狀:底層應試教育、中產素質教育、頂層精英教育
    現代教育沒有那麼大的力量,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改變底層人民的命運訣竅很簡單:就是跟中國一樣,做應試教育。你可別覺得美國的學校都是什麼素質教育,不是,對底層來說,應試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因為至少可以讓他夠上一個飯碗。 可這種KIPP的學校的核心就是考上大學。
  • 中國是應試教育?美國是素質教育?
    很多家長開始抨擊國內的教育體制,認為美國的教育更傾向於素質教育,更能發揮孩子的創造力。殊不知,美國教育雖然先進,其本質也是應試教育。美國教育本質也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通常被視為一種以提升學生應試能力為主要目的教育制度。
  • 工作不能夠改變命運,只有真正的教育才可以——窮人能通過教育跨越階層嗎?9.4分紀錄片《天命之女》給出答案
    只有真正的教育才能夠改變社會。實現理想。所以他50歲去創立了這所學校。他的這個工作,我認為比我做的教育更艱難一些。因為窮人思維的局限,導致障礙很大。我原來做過類似的事情,但失敗了——雲南一些最窮困的地區的窮人,根本不相信我,所以我免費教育,卻連學生都不肯來。反而是有錢人更願意把孩子送來。於是——我們只好變成了貴族學校。
  • 北大教授:別再爭論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了,真正的敵人是功利主義
    教改減負的背後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對立。素質教育這一概念內涵模糊,更準確的定位是作為應試教育批判的武器存在。我們可以不知道什麼叫素質教育,但是只要痛感於應試教育的嚴苛,素質教育似乎就天然獲得了論證與認同的合法性。 我更願意用「博放教育」和「精約教育」這兩個概念來描述減負之後的「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之爭
    按照我國《教育法》的規定,我國現階段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但在中國的「應試教育」面前,考試成績關係每個學生能否成為優秀學生,能否升學,能否上名牌大學,可以說考試成績幾乎可能就決定了你一生的命運。
  • 淺談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首先我先表明我的觀點,較之於素質教育,我更倚重應試教育。為何?我的觀點有如下幾點,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大多數中國家庭是承擔不起素質教育高昂的費用的,更遑論農村家庭,雖然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可以實行,但這也只是樣本,不能代表基數,從長遠考慮,我們的國情不適合素質教育。如果有人非要搞素質教育,那麼你完全可以學鄭淵潔自己編教材教孩子。二、素質教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 南京一中事件再次引發素質教育、應試教育之間的爭議
    以上事件只是眾多事件中選擇的幾個典型,但是正是因為這些反常的事件,讓人們多次展開討論,應試教育的利與弊。素質教育也是這個時候得到重視,許多中學校長開始試嘗試探索各種素質教育的方案。然而真正等到素質教育一經實施,反對、質疑的聲音就不絕於耳,對此持觀望態度的家長、老師、學校領導也更是大有人在。
  • 應試教育扼殺童年,素質教育就能解放孩子了?
    不得不說,這些年,國內對素質教育的吹捧幾乎到了盲目的地步,甚至有人高喊「應試教育不除,素質教育不興」的口號。而批評應試教育則成了一種政治正確,專家批評、學者反對、民眾起鬨。如今不過是減負,便已經爭議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