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真的一無是處嗎?

2020-12-25 欣融優學

「在應試教育中,學校全部採用極端的死記硬背的填鴨式教育,孩子們許許多多與升學無關的興趣愛好特長也成了教育中的犧牲品,那些本來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各種稀奇的想法的孩子被打磨成了千篇一律的教育產品,扼殺了孩子自己的思想。」

「我們的社會不僅需要成績好的學生,更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應試教育扼殺了多少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

說起應試教育,不少人恨得咬牙切齒,仿佛陪讀的雞飛狗跳,以及孩子承擔的學習壓力,都是應試教育的存在所導致的。

說到「素質教育」成功案例大家要說黃磊的女兒黃多多,從小就在鎂光燈下長大的黃多多,幾乎是一個完美的孩子。

兩歲,多多就跟著爸爸媽媽,參加話劇《暗戀桃花源》巡演。

7歲,用全英文改寫《新版灰姑娘》劇本。

8歲,翻譯英文小說3本並出版。

10歲,給英文動畫電影配音。與大導演史匹柏面對面交流,毫不怯場。

11歲,出現在國際舞臺上,並登上T臺走秀。

12歲,參加話劇與何炅合作演出話劇《水中之書》,名導賴聲川親自教授和指導。

除此之外,還有鋼琴、小提琴、繪畫、設計製作禮服表現也相當出色。

黃磊在採訪中說:「我從未把她當作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想法、她的人生。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

許多家長聽完之後,紛紛感嘆素質教育可真好!自己也要向黃磊學習他的教育理念,學習這樣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不扼殺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快樂地長大……

然而,你真的覺得素質教育,適合你的孩子嗎?培養一個黃多多,有開放的教育理念就夠了嗎?事實上,在尊重孩子的同時,你需要給孩子足夠選擇和機會,那麼你具備人脈資源和資金嗎?你了解「素質教育」嗎?

競爭無處不在。在素質教育下,孩子和家長的壓力會減小嗎?事實發現並沒有,在艾瑞諮詢近日發布的《2020年中國素質教育行業白皮書》顯示,平均每個孩子報班2.2個,半數家長在興趣班上年總花費5000-15000。這只是平均水平,如果想超過其他孩子,孩子需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學習校園以外的課外班,家長花更多錢報更多更貴的培訓班。在前段時間熱傳的「興趣班鄙視鏈」興趣班已經成為家長攀比新的戰場,越冷門越高端,越貴越要選。當應試教育弱化的時候,我們開始拼的是什麼?我們拼的是課外活動的質量,拼平課外學習的質量,拼家長購買力。大多數普通家庭孩子根本玩不過「人民幣玩家」。

為什麼在中國讀書能改變命運,因為在中國讀書比的是誰更努力誰更勤奮,所以你的財富你的背景這樣一些不公平的背景因素被最大程度的弱化了,這叫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很美好,同時也相當奢侈,別人家的「素質教育」如此體面而雲淡風輕,家長們開始把一切的「苦」都歸結到「應試教育」的頭上,但是在中國如果沒有最公平的高考會怎麼樣,如果沒有最公平的應試會怎樣,高考制度是中國人通過千百年磨鍊出來的最公平對窮人最有利的方式。

韓寒,因出版長篇小說《三重門》,成為中國80後作家的代名詞。但他上學的時候對應試教育制度極度不滿,甚至不屑,高一的時候選擇退學。韓寒作為應試教育的反叛者,當時很多人都拿他的成功,來證明應試教育的失敗。但是後來在採訪中,他卻說道:「退學是我的不對,對於普通人來說,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他說:「我們國家各種階層壁壘還沒有完全清晰,只要你夠努力,還是有很大概率去衝破次元壁,去到更高的地方。在中國努力學習,努力工作,進好的大學,學更多本事,最終改變生活,改變家族命運的可能性,一定比在發達國家要大得多。」

北京狀元熊軒昂在接受採訪時說的一番話道出了現在教育的現狀——資源不平等,優質資源正在被大城市、精英階層佔據。他說:「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你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的,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到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農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這種東西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走很多捷徑。」

素質教育有素質教育的好,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更能發揮人的多樣性和創造性,應試教育有他的弊端,但在教育資源不平等的時代,如果你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那麼珍惜和適應現在的應試教育,這才是你跨越社會階層最實惠、最穩妥的路徑。

相關焦點

  • 「應試」教育真的一無是處嗎?
    教育的褒貶首先我們明確一下「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概念。「應試」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應對選拔性考試的能力,追求考試成績與升學率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為了培養人多方面的能力,旨在提升人的綜合素養的教育。兩者不存在「好」與「壞」,因為它們的側重點不一樣,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兩者有不同,但也有交集。兩者最大的區別是教育的目的不同,雖然「素質」教育注重的全方位成長更具有人本主義色彩,但是我國實行的教育模式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
  • 素質教育一定好嗎?應試教育真的一無是處嗎?
    最近,南京一中校長因推行素質教育,導致學生高考成績慘澹,被眾多家長要求下課一事被鬧得沸沸揚揚。針對此事,今天跟大家聊一個話題:應試教育真的無一是處嗎?他們吹捧解放天性,吹捧快樂教育。甚至,還有人說,應試教育已經禁錮了幾代人的發展,也有人說應試教育失去了選拔人才的功能。我認為應試教育確實有不足,但它的危害卻被輿論過份放大了。說應試教育禁錮了幾代人、說應試教育失去了選拔人才的功能更是缺乏深入了解的誇張論斷。
  • 中國的教育真的僅僅是應試教育嗎?
    說起中國的教育,很多人都會搖頭,包括一些送孩子出國留學的父母,我們也常常會聽到,「不想把孩子變成應試工具在他們的眼裡,中國的教育制度只重視升學率,學生都是埋首於故紙堆之間,做題、考試、考試、做題.......而不是他們心目中的素質教育。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首先,從目前教育的選拔方式來說,我們離不開考試。這種方式的好處是相對直觀、公平。說它直觀,是考試成績能很大程度的反映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反映出個體間的差異。
  • 隔代教育,就真的一無是處嗎?網友:未必!
    就上周就發生了一件事,讓閨蜜感覺到了孩子交給老人帶,真的很不放心。爺爺和小新在小區裡遊玩,看到一個井蓋,孩子問這是什麼?爺爺說,「是井蓋?」「我想看看裡面有什麼?」以前就聽說過隔代教育不好,沒想到真的是這麼不好。爺爺奶奶的溺愛,無條件付出,不但養出了一個一無是處的孩子,還把孩子養得肆無忌憚。隔代教育的弊端,在閨蜜這裡簡直就是被無限放大了,怪自己當初沒有留心,怪自己沒有好好的教育孩子。
  • 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南京——你真的想好了嗎?
    NO.2|貳 大家不要神化素質教育,也不要妖魔化應試教育。什麼是應試教育?字面意思是應對考試的教育。放到九年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階段,應對的不就是高考嗎?高考公平嗎?不能說絕對公平,最起碼目前找不到比高考更公平的方式了。
  • 應試教育真的不好嗎
    國內提素質教育提了很多年,但對於多數學生而言,接受的還是應試教育。對於應試教育很多人都詬病頗多,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讓大家覺得中學所學的知識除了考大學以外沒有別的用處。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同學學習的動力在於攀比,一切以分數作為對比的依據。很多人都痛斥應試教育,認為其扼殺了學生的天性,好多學生半夜了孩子苦讀,沒有假期,沒有休息日。
  • 應試教育扼殺童年,素質教育就能解放孩子了?
    這一年年的,素質教育、減負宣傳了不知道多少輪了,應試教育也被拿出來批判了不知道多少次了,現在公布出來的政策卻越來越讓人看不懂了。這減負真的是往素質教育方向引的嗎?確定不是對應試教育的矯枉過正嗎?有多少人考慮過廢除應試教育後,這個社會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嗎?又有多少人真的了解素質教育呢?作為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長,我覺得,保留應試教育,是對中國廣大的普通家庭負責,素質教育也不見得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快樂」。
  • 中國應試教育真的應該備受批評嗎?
    如果教育就是靠孩子的自覺和興趣愛好,那也只能是在大人的引導下培養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三觀後施行,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下變成一個優秀的人,至少我身邊真的很少。很多人吐槽衡水中學和毛坦廠中學的教學方式,認為那樣的學習方式即使考上了大學也會被社會所淘汰,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 中國的教育真的是應試教育?
    很多人都說中國的教育是應試教育,眼中只有分數,沒有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所以中國出不了有名的科學家,中國的人才儲備以及突出人才不夠多,但是我個人認為,教育制度還真不是什麼真的應試教育,我也感覺教育制度真的也是有所欠缺,但是利與弊來說,絕對的利大於弊。
  • 應試教育真的不堪嗎?中國教育的問題是什麼?
    不管身處哪個階層,哪個時代,教育始終是國人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因為只有教育才能培養人才,人才才是第一生產力,咱們這樣一個大國,要建設完整的工業體系,要建設製造業大國,要發展經濟,就必須重視教育。可是,當前教育體系中的問題很多。
  • 應試教育害了誰嗎?
    說起應試教育啊,許多學生是深惡痛絕的,甚至認為這是當代的「八股取士」。其實這個比喻是不洽淡的,古代的科舉考試其實更接近現代的公務員考試,通過者即有機會獲得公職。這個應試教育到底怎麼樣,今天筆者就簡單地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必然對立的嗎?
    令人深思的是,幾年前,衡水中學申請到江蘇開辦一間分校,被江蘇省教育廳否決了,理由是江蘇省實行的是素質教育,專事應試教育的衡水中學不適合江蘇。沒想到今天力主素質教育的南京一中尤校長竟被要求下課,諷刺意味可謂深矣。我在高中任教已超三十年,長期以來深感升學壓力巨大,沒想到這次南京一中事件仍刷新了我的認識,深為尤校長嘆息一聲,當這校長,豈是壓力山大一詞可形容得了?
  • 當你批判「應試教育」前請思考:多才多藝的黃多多,真的是普通人家能夠「複製」的嗎?
    應試教育扼殺了多少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對應試教育恨得咬牙切齒,仿佛陪讀的雞飛狗跳,以及孩子承擔的學習壓力,都是應試教育的存在所導致的。然而,你真的覺得素質教育,適合你的孩子嗎?事實上,黃磊對多多的「素質教育」是他的人脈資源和金錢「砸」出來的。
  •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尷尬嗎?
    素質教育也應試,尷尬嗎?周末看到了一篇文章,是中國新聞周刊刊發的《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並軌的尷尬》:文中提到:素質教育是反對唯分數至上的,但現在為了讓學校、學生重視體育、美育,卻只好讓「素質科目」也去考試,用分數讓學生重視該科目,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即「素質科目」,也「應試」了。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是對立關係嗎
    ,儘管當時中國教育實行的就是專家們口中所說的應試教育。按此定義,我們那一代接受應試教育過來的學生,這些能力大部分都有。隨著一些教育專家們對應試教育的聲討聲越來越多,教育部門開始了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哪個學校哪個家長不執行素質教育的,變成了社會的反面教材。而與素質教育配套出現的就是對學生的綜合測評。
  • 金陵名校向「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註定非此即彼?
    最近,因為「南京一中」事件,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又被吵得沸沸揚揚。然而,兩者真的非此即彼,無法統一嗎?2020年高考南京一中400分以上(江蘇省高考滿分480分)的數量僅有20人,成績慘澹。然而,現在社會流行的「素質教育」真的能教出「素質」嗎?一提到「素質教育」,人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琴棋書畫、吹拉彈唱」。然而在「爭入名校」的大環境下,多少學生的「音體美」不只是披著素質教育外衣的「考級教育」、「競技教育」。能有幾個孩子純粹為了興趣、家長純粹為了素質,堅持下去?
  • 從應試教育談開的中國教育
    從小到大其實我們寫過很多文章,小學開始老師要求寫日記,初中老師除了要求我們寫隨筆之外也會讓我們寫作文,寫議論文,到高中就更加功利了,直接就是應試作文,按套路按評卷老師的喜好。那麼經過這麼多年的寫作培訓有幾個人能說自己的寫作能力不錯。還有學校的英語教育,就算你過了大學四六級,大部分時候你學習的還是啞巴英語,面對老外你也不能張嘴就來。
  • 應試教育有哪些弊端?
    小編上一篇文章提到了,為什麼我們需要應試教育,但是後臺有粉絲私信我說不知道什麼叫應試教育,這裡我先來講一講什麼叫做應試教育。其實顧名思義啊,應識教育就是為了應付考試的一種教育方式,它把「應試」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著重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
  • 應試教育,到底危害了誰?誰最恨應試教育
    有人把「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對立起來,在這個理論下,應試教育當然是危害了素質教育,或者說的更嚴重一點,就是,危害了中國兒童的素質養成,危害了中國人的素質。如果按照這個理論,就是說,原來都是應試教育,原來在應試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人,基本上都沒有素質,或者說絕大多數素質不高?很顯眼,這是胡說八道!
  • 高考是最大的「應試」教育!為啥還要提倡素質教育?矛盾嗎?
    高考是最大的「應試」教育!為啥還要提倡素質教育?矛盾嗎?矛盾,真的很矛盾!但還是要提倡,大大地提倡!首先,這世界上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時候,兩種幾乎完全相對的事物也需要同時存在,這就是矛盾。就像黑與白,就像陰和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