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試教育中,學校全部採用極端的死記硬背的填鴨式教育,孩子們許許多多與升學無關的興趣愛好特長也成了教育中的犧牲品,那些本來充滿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各種稀奇的想法的孩子被打磨成了千篇一律的教育產品,扼殺了孩子自己的思想。」
「我們的社會不僅需要成績好的學生,更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應試教育扼殺了多少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
說起應試教育,不少人恨得咬牙切齒,仿佛陪讀的雞飛狗跳,以及孩子承擔的學習壓力,都是應試教育的存在所導致的。
說到「素質教育」成功案例大家要說黃磊的女兒黃多多,從小就在鎂光燈下長大的黃多多,幾乎是一個完美的孩子。
兩歲,多多就跟著爸爸媽媽,參加話劇《暗戀桃花源》巡演。
7歲,用全英文改寫《新版灰姑娘》劇本。
8歲,翻譯英文小說3本並出版。
10歲,給英文動畫電影配音。與大導演史匹柏面對面交流,毫不怯場。
11歲,出現在國際舞臺上,並登上T臺走秀。
12歲,參加話劇與何炅合作演出話劇《水中之書》,名導賴聲川親自教授和指導。
除此之外,還有鋼琴、小提琴、繪畫、設計製作禮服表現也相當出色。
黃磊在採訪中說:「我從未把她當作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想法、她的人生。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
許多家長聽完之後,紛紛感嘆素質教育可真好!自己也要向黃磊學習他的教育理念,學習這樣的教育方式,尊重孩子,不扼殺孩子的想法,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自由快樂地長大……
然而,你真的覺得素質教育,適合你的孩子嗎?培養一個黃多多,有開放的教育理念就夠了嗎?事實上,在尊重孩子的同時,你需要給孩子足夠選擇和機會,那麼你具備人脈資源和資金嗎?你了解「素質教育」嗎?
競爭無處不在。在素質教育下,孩子和家長的壓力會減小嗎?事實發現並沒有,在艾瑞諮詢近日發布的《2020年中國素質教育行業白皮書》顯示,平均每個孩子報班2.2個,半數家長在興趣班上年總花費5000-15000。這只是平均水平,如果想超過其他孩子,孩子需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學習校園以外的課外班,家長花更多錢報更多更貴的培訓班。在前段時間熱傳的「興趣班鄙視鏈」興趣班已經成為家長攀比新的戰場,越冷門越高端,越貴越要選。當應試教育弱化的時候,我們開始拼的是什麼?我們拼的是課外活動的質量,拼平課外學習的質量,拼家長購買力。大多數普通家庭孩子根本玩不過「人民幣玩家」。
為什麼在中國讀書能改變命運,因為在中國讀書比的是誰更努力誰更勤奮,所以你的財富你的背景這樣一些不公平的背景因素被最大程度的弱化了,這叫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很美好,同時也相當奢侈,別人家的「素質教育」如此體面而雲淡風輕,家長們開始把一切的「苦」都歸結到「應試教育」的頭上,但是在中國如果沒有最公平的高考會怎麼樣,如果沒有最公平的應試會怎樣,高考制度是中國人通過千百年磨鍊出來的最公平對窮人最有利的方式。
韓寒,因出版長篇小說《三重門》,成為中國80後作家的代名詞。但他上學的時候對應試教育制度極度不滿,甚至不屑,高一的時候選擇退學。韓寒作為應試教育的反叛者,當時很多人都拿他的成功,來證明應試教育的失敗。但是後來在採訪中,他卻說道:「退學是我的不對,對於普通人來說,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
他說:「我們國家各種階層壁壘還沒有完全清晰,只要你夠努力,還是有很大概率去衝破次元壁,去到更高的地方。在中國努力學習,努力工作,進好的大學,學更多本事,最終改變生活,改變家族命運的可能性,一定比在發達國家要大得多。」
北京狀元熊軒昂在接受採訪時說的一番話道出了現在教育的現狀——資源不平等,優質資源正在被大城市、精英階層佔據。他說:「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你像我這種,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的,家長也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還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到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農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這種東西決定了我在學習的時候,確實是能比他們走很多捷徑。」
素質教育有素質教育的好,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更能發揮人的多樣性和創造性,應試教育有他的弊端,但在教育資源不平等的時代,如果你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那麼珍惜和適應現在的應試教育,這才是你跨越社會階層最實惠、最穩妥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