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是在毀了普通人的孩子

2020-08-28 霄宇

感覺最近國家「減負」的聲音越來越多,我覺得這是對普通人家的孩子來說是災難。

為什麼這麼說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小侄女上的小學,現在的作業越來越少,如果布置多了還要被教育局的查。

這樣會造成該好的孩子還是繼續好,該不行的,家長也不會再給孩子多布置一份作業,因為檢查也是個麻煩。

父母其實決定了孩子下一代,但是普通的父母為什麼普通,很多沒有教育的這個理念,認為我都這樣過來的,照樣不是活的好好的。所以對下一代的教育也不會特別上心

還有一部分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了,因為自己就是受教育少所以跟不上社會的步伐。

但是他們因為本身受教育少,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是正確的方式方法,導致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別的孩子

跟不上怎麼辦?很現實,初中開始就進不了好學校,有的學校你是學區房也進不了的。

高中就基本沒有高中什麼事情了,很多孩子初中完了就不上了,開始找技校了。

而中國的技校大家都知道是幹什麼的。

這樣將來的差距就是越來越大,而未來是需要一個知識的時代,如果基礎都沒有的,未來怎麼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

上面說的是身邊的例子,再說遠一點的反例子

在雪球上一個基金經理,說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等等,都是從小玩電腦長大的。說孩子更應該接觸更多動手的事情。

說的有沒有道理?非常有道理!但是忘了一個前提,這兩個人是在什麼家庭背景下面,他們所能獲得資源是多少。

就簡單的說七八十年代在美國能接觸電腦的家庭也是少數家庭。

而這兩個人能從小接觸電腦可見家庭資源的強大。

而我們普通人培養孩子是怎麼樣的呢?上所有的培訓班,能上的都上。

90後這一代很多條件好的孩子就是從培訓班開始的,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也是這代父母喊出來的,或者更早?80後的父母喊出來的?沒有具體調查過。不去深究。

但是從我找工作開始,我們80後的孩子也有上培訓班的,但是依然再跟我一起考公務員,一起面試很普通的公司。

不是培訓班沒用,而是說普通人家的父母太盲目,不知道給孩子什麼樣的培訓班才是對的。並且讓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

富人家的孩子呢?會有人專門指導,從小知道孩子的天賦,進而決定去學習繪畫還是鋼琴,或者別的什麼。

普通人家的孩子,只會學的特別多,但是一門都精不了。最後可能就是多了一個不出眾技能的普通人。

富人家的孩子可能不知道方向,但是他們知道怎麼找到方向。

普通人家的孩子也不知道方向,也沒有去找方向的家長。

如果再給孩子「減負」,那麼面臨的情況就是普通人家最好的升級通道,因為「減負」,富人可以請好的家教補足孩子的不足。

普通人只能去補習班,碰運氣看能不能有好的老師把孩子教好,真的有所提高。

一個是一對一專門輔導,一個是一對多,愛學習的自然會繼續學的更好,不愛學習的,培訓班的老師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管你。

所以普通人的孩子在「減負」的情況下,差距只會被拉得越來越大。

可能我們大多數普通人進入社會以後依然是普通的。

但是拿兩三千的普通和拿一萬的普通是不一樣的。

而有的普通人本來很有天賦,大學畢業以後甚至在上學到某個階段就開始展示自己的天賦了。

但是普通人需要一個渠道去展示這個天賦,發揮出來,如果沒有高考這個在現在來說最公平的渠道。很多普通人的天賦無法展示就被社會現實磨滅了。

素質教育是什麼?大學的面試,只要有人參與的過程必然存在很多貓膩。哈佛,斯坦福那些贊助費了解一下。

普通人在這種選拔之中有什麼優勢呢?只會被無情的拋棄。

所以我很想不通普通人去抨擊高考這件事情。

高考可能很殘酷,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它確實給有天賦的普通人家的孩子站上更高舞臺的機會。

普通人的機會就是學習,考到好的大學,有自己的本事,然後有更好的同學,更好的平臺,去擺脫自身的階級。

「減負」對於有教育意識的家庭來說確實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對於沒有教育意識的普通家庭來說,可能你的孩子基礎都打不好,就被社會提前淘汰了。

所以「減負」猛於虎。

相關焦點

  • 教育減負的結局是什麼?窮人的孩子在減負,富人的孩子學藝術
    教育減負的結局是什麼?窮人的孩子在減負,富人的孩子學藝術!教育的一切都是為了受教者,所以說教育是有規律的,這個規律是根據孩子的成長規律來進行制定的。由於現在孩子們學習壓力大,從小就要上各種補習班,所以教育局決定要為孩子進行減負。但是這樣的減負卻造成了很多的孩子,因為家庭的物質水平不同。
  • 窮人的孩子在減負,富人的孩子在苦讀,變相減負形式主義不要也罷
    窮人的孩子在減負,富人的孩子在苦讀,變相減負形式主義不要也罷!「窮人的孩子在減負,富人的孩子在苦讀。」越有錢的家庭越努力,這是真的嗎?2、減負可能是變相的增負為何減負?毫無疑問,家長與家長之間的差距,遠遠大於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差距。減負把孩子大量的時間都交給了家庭,就等於是加劇了家庭與家庭間的教育競爭,使教育焦慮擴大,教育不公平擴大。
  • 白巖松:請不要再給中國孩子減負了!
    這些評論的核心思想,就是重壓下的孩子,一定沒有出息,要有出息,必須要「減負」,要「快樂教育」。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減負,才會葬送中國孩子,葬送我們的民族未來!今年兩會後,教育部長陳寶生表態:減負再難也要減,否則寶寶不高興。寶寶不高興,後果很嚴重! 十年過去,教育部的指導思路仍然是減負。
  •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談減負:給孩子減負是整個社會的事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談減負:給孩子減負是整個社會的事       「給孩子減負這個事不光是教育戰線的事,是整個社會的事。」
  • 教育部,請不要給我家孩子減負!
    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負擔減輕一點,作業少一點,但是大學的錄取分數不會改變的,每年幾十多萬高三學生,都是要經過高考分數來選擇學校的。小學減負、初中減負,到了高中還會加倍返還。我們為什麼不能被「快樂教育」所迷惑?1、減負其實就是國家從教育領域退出,把教育的責任從學校推給家庭。
  • 現在的學生總喊著要減負,減負對於孩子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大家都送孩子去輔導班,自己不送那就是害了孩子,大家都讓孩子多做作業,自己孩子玩久了那就是退步,總之雖然「減負」被提出來好長一段時間,但是並沒有真正實現,那麼,減負對於孩子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但是如果家長趁這個時間再去給孩子報一個輔導班,那麼對於孩子來說,就相當於學習的重擔要一直扛著,壓力自然不小。所以減負,確實可以給孩子更多娛樂時間。
  • 減負是給孩子的未來「加負」?透過英、日等國,看減負教育弊端
    否則,孩子只能淪為失去競爭力的學渣。在社會各界的對減負質疑聲沸騰了幾天後,教育部終於發聲:「減負不是讓學生沒有學習負擔。合理的負擔是學生開發智力、激發潛力、鍛鍊能力的必要條件,這不應該視為過重學業負擔。減負不能簡單地降低課業難度,減少作業量,不能搞「一刀切」減負......」
  • 減負這麼多年您的孩子怎麼樣了?
    給學生減負是所有家長和學生的心聲,這麼多年過去了,學生的負擔到底有沒有減輕呢?其實答案顯而易見,俗話說缺啥喊啥,正是我們缺這個才會一直提。 我覺得減負越減負擔越重的原因可能來自兩方面: 一方面是,學校一直都有重點普通之分
  • 一直以來減負=快樂教育就是一個偽命題
    這些問題可以說對於每個家長來說再熟悉不過,我們在關心孩子的同時,一直對教育有著諸多的吐槽、不滿,高喊著為學習減負,二、高舉減負大旗的階級雛形減負確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最可笑的就是一面高喊著學生壓力大,學業辛苦要求減負,但家長自己給孩子報各種興趣補習班,將孩子的課餘時間佔的滿滿的,還美其名曰不要輸在起跑線。這也反映出,現在的教育憂慮和盲目,這種憂慮和盲目是被廣大家長的接受和執行卻是有他的道理的。
  • 孩子學業負擔重,教育部門減負措施引發爭議,看家長十條減負意見
    如今,孩子學業負擔重,一直讓家長們憂心。近期,一些地方教育部門為學生減負制定了一些措施,出臺一些辦法,卻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網上引發爭議。圍繞「中小學生減負」問題,家長熱議:為什麼現在孩子的學業負擔重?因為競爭壓力大。為什麼競爭壓力大?因為好學校就那麼多,大家都想上。為什麼好學校不多?因為優質教育資源不足,且分布不平衡。我們可以看出,學生難以減負的原因,家長們其實已達成共識。
  • 科教興國的減負,也不能只是空喊從英語開始
    …….還有那此時此刻無數的用各種方式回報社會的「平凡的普通人」,包括更多的以「宅在家中,不再添亂」等方式而犧牲了自己工作、學業、科研、商機等等的億萬大眾,他們的隱形功勞和作用,就該為我們所忽視?他們之中,就沒有無數的只精通翻譯的英文、日文、德語……的眾生?真的就能像某些文章所認為的:再多的翻譯家在疫情面前恐怕也無能為力了嗎?
  • 減負是減什麼?正確理解減負
    減負,喊了很多年,今年更甚。(文字來源鳳凰網)3月16日上午10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 教育競爭變成「零和博弈」,孩子該如何面對「減負」的海市蜃樓?
    即便教育部多次強調,校內、校外學習減負,但是對於「解放孩子」來說,都只是杯水車薪。對於大部分普通人的孩子來說,通過教育競爭贏得未來生活質量仍然是最佳途徑。如果「減負」成為孩子們的海市蜃樓,那麼引導孩子快樂、輕鬆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也許變得更加切實可行。
  • 南京教育減負的思考,減負後的教育怎麼做
    隨著南京教育減負在網上傳的沸沸揚揚,學生減負再次成了當前的熱門話題。減負後的教育怎麼做?以下幾點期望能在減負後得到關注:一、改變目前的教材體系。1、充分考慮孩子有限的學習時間、大部分孩子的學習能力,合理的規劃孩子在不同階段需要掌握的知識,優化教材。2、改變教材內容風格。從原來的說教式,轉向更有利於提升孩子綜合能力的風格。二、減負節下來的時間用來做什麼我們要把孩子培養成怎樣的人,具備怎樣的能力?
  • 負載過重,會壓垮了孩子,家長要學會給孩子減負
    於是在擁擠的教育孩子的賽道上,狼煙四起,處處跟風,相互攀比,你有我有全都有,風風火火闖九州,孩子的課外時間,包括假期成了沒有硝煙的戰場。曾幾何時,國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倡導學校為孩子減負,而家長卻給孩子一味增負,這是多麼滑稽的劇情反轉。
  • 寒假來了話減負:減負究竟該減什麼?
    如果減負以犧牲質量為代價,這樣的減負是不值得的  又要放寒假了,但是孩子們還要參加各種培訓班。最近召開的「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上發布了《2018年中國中小學生減負報告》,報告顯示近30%學生睡眠不足8小時,超過60%小學生均報名參加各類輔導班,年均費用12000元,最高達30萬元;部分地區小學四年級孩子,作業竟然達到3個小時以上。  應該說,這些數據並不讓人意外。
  • 「減負後,我給孩子多報了3個班」
    因為朋友圈裡的一條爆款文章喊出「減負=製造學渣」,這一話題似乎又變得無解。孩子的無奈,家長的焦慮,學校的糾結,輿論的爭執不休……讓孩子擁有可以「蕩起雙槳」的童年,怎麼這麼難?減負政策下,學校只會布置一些簡單的作業,比如抄寫16遍拼音,或是把課本後習題抄在作業本上等,每當這時,她就會替孩子完成一部分。「抄了之後孩子還是不會用拼音拼讀,有什麼意義?」周雨琪說。利用省下來的時間,兜兜背了古詩,複習了英語單詞。
  • 揚湯止沸的減負——寒門再難出貴子的陷阱?
    文中作者聲情並茂地描述了南京正在推進的中小學減負政策的效果,還感慨:也許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會變成一個活潑好動、熱愛生活、輕鬆愉悅、心智健康的學渣。在這篇文章的留言區,大批南京家長紛紛表示贊同這個觀點。目前已有家長公然向有關部門投訴此減負政策,引起了軒然大波。另外,來自蘇州、無錫、西安、天津、長沙、北京等地的家長也加入了戰隊。
  • 我只想做一個普通人
    我的寶貝,我不知道怎麼跟你解釋,在這個世上,做好一個普通人,有多難。。。。。曾經,做為散養長大的我,很難理解家長為什麼那麼拼命的逼孩子學習,為什麼會犧牲孩子周末假期的時間去上所謂的興趣班。讓孩子有個健康快樂的童年不香嗎?特別是近些年,教育部天天要給孩子減負,影視作品裡也常有帶孩子逃課出去做孩子愛做的事,回來考試還一路開掛,成績名列前茅的情節。
  • 清華教授劉瑜:大多數孩子會淪為普通人,我贊同卻依然讓孩子去拼
    而落幕時分,大多數孩子將會淪為普通人,包括她自己的孩子。於是劉瑜教授建議家長們可以放棄「軍備競賽」,讓孩子追求本心,也許讀書不是唯一的途徑,奮鬥不是人生的唯一選擇。這種思想對嗎?我們先來看演講中的一段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