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最近國家「減負」的聲音越來越多,我覺得這是對普通人家的孩子來說是災難。
為什麼這麼說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小侄女上的小學,現在的作業越來越少,如果布置多了還要被教育局的查。
這樣會造成該好的孩子還是繼續好,該不行的,家長也不會再給孩子多布置一份作業,因為檢查也是個麻煩。
父母其實決定了孩子下一代,但是普通的父母為什麼普通,很多沒有教育的這個理念,認為我都這樣過來的,照樣不是活的好好的。所以對下一代的教育也不會特別上心
還有一部分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了,因為自己就是受教育少所以跟不上社會的步伐。
但是他們因為本身受教育少,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是正確的方式方法,導致自己的孩子跟不上別的孩子
跟不上怎麼辦?很現實,初中開始就進不了好學校,有的學校你是學區房也進不了的。
高中就基本沒有高中什麼事情了,很多孩子初中完了就不上了,開始找技校了。
而中國的技校大家都知道是幹什麼的。
這樣將來的差距就是越來越大,而未來是需要一個知識的時代,如果基礎都沒有的,未來怎麼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
上面說的是身邊的例子,再說遠一點的反例子
在雪球上一個基金經理,說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等等,都是從小玩電腦長大的。說孩子更應該接觸更多動手的事情。
說的有沒有道理?非常有道理!但是忘了一個前提,這兩個人是在什麼家庭背景下面,他們所能獲得資源是多少。
就簡單的說七八十年代在美國能接觸電腦的家庭也是少數家庭。
而這兩個人能從小接觸電腦可見家庭資源的強大。
而我們普通人培養孩子是怎麼樣的呢?上所有的培訓班,能上的都上。
90後這一代很多條件好的孩子就是從培訓班開始的,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也是這代父母喊出來的,或者更早?80後的父母喊出來的?沒有具體調查過。不去深究。
但是從我找工作開始,我們80後的孩子也有上培訓班的,但是依然再跟我一起考公務員,一起面試很普通的公司。
不是培訓班沒用,而是說普通人家的父母太盲目,不知道給孩子什麼樣的培訓班才是對的。並且讓孩子產生了厭學情緒。
富人家的孩子呢?會有人專門指導,從小知道孩子的天賦,進而決定去學習繪畫還是鋼琴,或者別的什麼。
普通人家的孩子,只會學的特別多,但是一門都精不了。最後可能就是多了一個不出眾技能的普通人。
富人家的孩子可能不知道方向,但是他們知道怎麼找到方向。
普通人家的孩子也不知道方向,也沒有去找方向的家長。
如果再給孩子「減負」,那麼面臨的情況就是普通人家最好的升級通道,因為「減負」,富人可以請好的家教補足孩子的不足。
普通人只能去補習班,碰運氣看能不能有好的老師把孩子教好,真的有所提高。
一個是一對一專門輔導,一個是一對多,愛學習的自然會繼續學的更好,不愛學習的,培訓班的老師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管你。
所以普通人的孩子在「減負」的情況下,差距只會被拉得越來越大。
可能我們大多數普通人進入社會以後依然是普通的。
但是拿兩三千的普通和拿一萬的普通是不一樣的。
而有的普通人本來很有天賦,大學畢業以後甚至在上學到某個階段就開始展示自己的天賦了。
但是普通人需要一個渠道去展示這個天賦,發揮出來,如果沒有高考這個在現在來說最公平的渠道。很多普通人的天賦無法展示就被社會現實磨滅了。
素質教育是什麼?大學的面試,只要有人參與的過程必然存在很多貓膩。哈佛,斯坦福那些贊助費了解一下。
普通人在這種選拔之中有什麼優勢呢?只會被無情的拋棄。
所以我很想不通普通人去抨擊高考這件事情。
高考可能很殘酷,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它確實給有天賦的普通人家的孩子站上更高舞臺的機會。
普通人的機會就是學習,考到好的大學,有自己的本事,然後有更好的同學,更好的平臺,去擺脫自身的階級。
「減負」對於有教育意識的家庭來說確實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對於沒有教育意識的普通家庭來說,可能你的孩子基礎都打不好,就被社會提前淘汰了。
所以「減負」猛於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