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山公園
四川新聞網德陽7月27日訊(記者 周鴻 攝影報導)「公園打造要有主題」「要增加排汙設施」……7月27日上午,德陽市城管執法局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等圍繞東湖山生態修復進行座談並徵求意見。
據悉,作為省重點公園的東湖山公園是一座市區綜合性公園,園區建成面積177公頃,植物20餘萬株。該公園不僅是德陽市東山綠色生態屏障的核心景區和主要節點,也是城市重要的自然生態空間。每年遊客量達到400餘萬人次。
聽證會現場
城市後花園
每年遊客量達到400餘萬人次
若問起德陽人,德陽有什麼公園?石刻與東湖山必然是大家口中的答案,而東湖山公園尤其成為大家最喜歡去的地方。
東湖山公園屬於山體林地公園,177公頃的面積,湖面就達到27公頃。建園之初至今,經過多年義務植樹,綠化覆蓋率達到90%以上。園內青山疊翠、湖光粼粼,空氣清新,成為集景觀遊覽、休閒健身、科普教育、文化傳播等諸多功能為一體的城市山地林地公園。
「每天我都會來東湖山公園健身。」55歲的德陽市民廖大爺已經是東湖山公園的常客,早上起來到公園裡的環山路跑一跑、呼吸新鮮空氣已經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到了周末,傍湖的一片小沙灘便成為了小孩子們的樂園。家長喜歡帶著孩子來到這裡,和小朋友一起做著親子遊戲,也是對自己工作後的一次放鬆。
如果遇到遠方的親友來到德陽,東湖山也必然是大家一起遊玩的地方。對於德陽人來說,東湖山公園儼然就是這個城市的後花園。據德陽市公園管理處統計,東湖山公園每年的遊客量達到400餘萬人次。
一位老德陽人這樣評價東湖山公園,「正是因為這座公園,德陽這座年輕的工業城市才顯得靈氣十足。」
實施生態修復
380萬改造4萬平方米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德陽將原東山林場和東湖水庫等資源進行整合,修建了東湖山公園,並逐漸投入資金,對公園的景觀和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和完善。2007年,德陽投入資金4500萬元,對東湖山公園的山地景觀和服務設施進行了改造。
而這一次,東湖山公園需要一次生態修復。「林相不整、林地生態差、地質災害隱患嚴重、森林火災隱患嚴重……」27日上午,在東湖山公園,德陽市公園管理處鄧嵐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等介紹著公園存在的生態問題。這次會議也是向大家徵集修復的建議。
據悉,此次生態修復計劃投資380萬元,改造面積約4萬平方米。先從東湖環湖岸邊綠地著手,實施環湖疏林草地、彩林景觀一期修復,主要以內容為綠化增量和景觀擴容為主,因地制宜拓展可賞可遊的園林生態空間,打造春季有花,夏季有綠,秋季有彩,冬季有韻的四季景觀。
鄧嵐介紹,此次生態修復主要目的在於加大力度護林防火,儘早啟動東湖山公園生態防火工程,實施林地整理、水土保持,造林護林,保護德陽「城市綠肺」,加快城市「東山綠色屏障」生態體系建設;通過生態修復,不斷完善東湖山公園生態功能,營造更加優美的園林生態景觀,滿足遊人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如何生態修復
聚焦公園排汙系統
會上,來自成都的兩家工程公司分別介紹了自己的設計方案,其中最主要的是對環湖景觀的打造。那麼,東湖山應該如何修復?作為德陽人,最有發言權。
「疏林改造要堅持森林自然體驗,這個方面可以參照巴中市的光霧山。」來自德陽市林業局的鄒康說,可以在需要改造的地點用一些碎石、木樁等,與生態自然融為一體。而且東湖山公園是大家喜歡來的地方,德陽的野生動物繁多,特別每年都會有從遠方來的鳥兒,因此可以在公園綠地設置科普櫥窗,起到一個知識教育的意義。
「我覺得這個建議不錯。」德陽市民江玲也是東湖山公園的常客。她認為,東湖山公園有山有水,緊鄰城市,這樣的公園很少見,但是好是好,卻缺少主題。「寫文章都要有中心思想,而東湖山公園卻沒有。」
江玲的建議便是,一是在環山路兩邊種上櫻花或者桃花,形成一條鮮明的出鮮花帶;二是結合玉皇觀進行打造,讓道教文化與生態自然相結合。
在會上,提到較多的還有公園的排汙系統,因為直到現在公園都沒有建起來。而公園裡的廁所都是建的化糞池。
65歲的鐘永志大爺回憶說,以前的公園水庫有不少的小魚小蝦小螃蟹,他路過時總喜歡在裡面去捉,而現在都不敢下水,而是還能聞到一股臭味。
鄧嵐表示,將依法依規,嚴格按照程序實施方案聽證、徵求意見,及時完善和修訂方案,公開招標實施完成各項生態修復任務,讓東湖山公園更生態、功能更完善、市民(遊客)更安全。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