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煙雨客
就古代詩人而言,才氣縱橫、清貧潦倒,又薄命不永的,黃景仁應該是居前者。34歲的人生韶華,一路顛沛,一世清貧,卻有綺懷十六首,篇篇名世,其他詩詞歌賦,也各擅其妙。
似此星辰非昨夜,詩人的滿腹才情,恍若高山流水的琴聲,在最美好的華年,戛然而止。留下的嫋嫋餘音,依然空靈至今。
綺懷其十五
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
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一段愛情,一份守望,愛你的心,就如陳年的酒,隨著歲月湮遠,愈加濃烈。可是,她還記得嗎?那些風露立中宵的時刻,那些懷抱心事的孤獨,一路行來,一路深情。
黃景仁是宋朝詩人黃庭堅的後裔,清代詩人。他的人生經歷,可謂貧寒之極。黃景仁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有詩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為求生計開始四方奔波,一生窮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為縣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顛沛流離中,他寫下了感時傷世的大量詩作。
都門秋思
側身人海嘆棲遲,浪說文章擅色絲。
倦客馬卿誰買賦,諸生何武漫稱詩。
一梳霜冷慈親發,半甑塵凝病婦炊。
寄語繞枝烏鵲道:天寒休傍最高枝。
俗世人海中,才情有何用,何人會賞識?不遇知音的司馬相如,也只能如黃景仁詩中所說:文園渴甚兼貧甚,只典徵裘不典琴。
這就是黃景仁的內心獨白。窮困潦倒又怎樣,孤光高潔是此心。
綺懷之十六
露檻星房各悄然,江湖秋枕當遊仙。
有情皓月憐孤影,無賴閒花照獨眠。
結束鉛華歸少作,屏除絲竹人中年。
茫茫來日愁如海,寄語羲和快著鞭。
江湖遊歷,恍若散仙,以不羈之才,遊有限浮生。世間種種,薄情不堪,唯有皓月當空,憐此孤影,無賴閒花,伴人入眠。可每當想起來日茫茫,依然愁緒如海,這時光呵,不妨快馬加鞭,早些日沉西山。
似乎一語成讖,詩人的生命如此短促,很快就駕鶴仙去。
黃景仁詩負盛名,和王曇並稱「二仲」,和洪亮吉並稱「二俊」,為毗陵七子之一。他的詩學李白,多窮愁不遇、寂寞悽愴情懷,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
賀新郎 太白墓,和稚存韻
何事催人老?
是幾處、殘山剩水,閒憑閑吊。
此是青蓮埋骨地,
宅近謝家之脁。
總一樣,文人宿草。
只為先生名在上,
問青天,有句何能好?
打一幅,思君稿。
夢中昨來逢君笑。
把千年、蓬萊清淺,舊遊相告。
更問後來誰似我,
我道:才如君少。
有亦是,寒郊瘦島。
語罷看君長揖去,
頓身輕、一葉如飛鳥。
殘夢醒,雞鳴了。
以李白自況,這天下,才如李白者,少之又少,神遊天上人間,也不過是殘夢一場,隨著雞鳴蕩然無蹤。
感舊
清 黃景仁
喚起窗前尚宿醒,啼鵑催去又聲聲。
丹青舊誓相如札,禪棍經時杜牧情。
別後相思空一水,重來回首已三生。
雲階月地依然在,舊逐空香百遍行。
別後的相思如水,卻無星漢可渡?回首時,已經三生過後,佳人背影模糊,一切記憶,終於在流年風雨裡失散了。唯有,以錦瑟記流年,垂淚待日暮。
他為人間的不平,直抒胸臆: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當初的李白,不也是如此感嘆嗎?
某年除夕,他寫給自己的兒女:
年年此夕費吟呻,
兒女燈前竊笑頻。
汝輩何知吾自悔,
枉拋心力作詩人。
費盡心血,做一個詩人,在世間還不是百無一用?黃景仁不知道的是,恰恰因為他寫下的詩,讓他的聲名遠遠超過了當時的王侯將相、天潢貴胄,縱使地老天荒,依然會有人記得為誰風露立中宵?
無涯歲月,立中宵的那個人,換了又換,可他懷抱的,依然是黃景仁當年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