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十二
他是宋朝詩人黃庭堅後裔;
他被譽為神仙中人,有「清代李白」之稱;
他一生窮困潦倒,35歲就英年早逝,卻留下詩詞千篇和無數名句。
他就是清代詩人黃景仁。
說到黃景仁,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他的幾句詩,你一定很耳熟,像「百無一用是書生」、「此時有子不如無」,還有「似此良辰非昨夜」等經典名句,都是出自黃景仁的詩歌。
其中「似此良辰非昨夜」一句出自黃景仁的《綺懷十六首·其十五》,這一句化用自李商隱的《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於是也有人說黃景仁的這組《綺懷》可與李商隱《無題》媲美,其中第十五首堪稱清代最唯美的愛情詩。
《綺懷十六首·其十五》【清】黃景仁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
黃景仁,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黃景仁詩負盛名,和王曇並稱「二仲」,和洪亮吉並稱「二俊」,為毗陵七子之一。黃景仁一生創作詩詞二千多首,可惜流傳下來的僅有一千餘首。
「綺懷」本是一種美麗的情懷,但黃景仁的情懷中更多的是無法排遣的憂傷。據傳早年黃景仁與表妹兩情相悅,但是這份感情並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最終成為幻影泡沫。這也成為黃景仁35年困頓生涯中一直無法排解的感傷。
直到多年以後,一生孤苦的黃景仁始終無法忘記這段美好的愛情,一直陷在深深的回憶與絕望之中,於是為我們留下了《綺懷》這組足以媲美李商隱的千古絕唱。其中尤以第十五首最為著名,堪稱詩壇絕響。
首聯「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既是曾經美好的回憶:明月清風,良辰美景,佳人相伴,花下吹簫。也是現實的無奈:如今詩人一個人獨自坐在花下回憶著從前的點點滴滴,內心悲苦油然而生。「銀漢紅牆」出自李商隱詩句「本來銀漢是紅牆,隔得盧家白玉堂。」「銀漢」,即銀河。詩詞中出現銀漢,就會想到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典故,於是便生「情人難聚,相會無期」之感慨。「紅牆」,即宮牆。宮牆對普通人而言,和銀漢一般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如崔郊詩「侯門一入深如海」。
頷聯「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是最讓人稱道的千古名句。如今的夜已非昨夜,眼前的星辰也不是昨夜的星辰,那些花下吹簫的浪漫時刻註定已成過往,而如今的夜裡,一樣的星辰,有的卻只是詩人這個傷心之人。詩人清楚的知道昨日之日永遠不會重來了,那看似近在眼前的銀漢紅牆實則遙不可及,但依舊一夜一夜獨自站立在庭院裡,任露重霜寒,衣衫溼染。這是何等的痴情,又是何等讓人肝腸寸斷。或許正是那若隱若現的一點希望才最讓人絕望吧。
頸聯「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詩人進一步說自己纏綿的情思已盡如抽絲的蠶繭,宛轉的心已經像被剝的芭蕉。此句同樣化用自李商隱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和「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詩人用一層一層無法排解的思念將自己團團包圍,就像春蠶吐絲一樣,春蠶吐絲的盡頭是繭,是死亡。詩人這裡是說自己心已死。《莊子·田子方》有語「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詩人內心的悲絕真是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尾聯「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詩人繼續想起心上人十五歲那年的月圓之夜,花前月下玉人吹簫,多麼美好。而如今,詩人飲一口美酒也變得那樣苦澀。法國詩人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也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李白說:「舉杯消愁愁更愁」,詩人學李白何嘗不知。但詩人需要排解,而詩人永遠無法排解,因為他無法停止內心的思念。直到他死的那一刻,也無法停止。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縱觀古今,李賀、李煜、納蘭性德、黃景仁莫不如此。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世間文字千千萬,唯有「情」字最傷人。
疫情之下,好好讀書
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