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慧
守護綠水青山,收穫金山銀山。記者12月23日從省林業局獲悉,我省「十三五」期間生態補償扶貧成效顯著,目前,已有4.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被選聘為生態護林員,帶動12萬名貧困人口脫貧增收,取得「以林養人」和「護林脫貧」雙贏效果。
生態護林員扶貧是林業行業最精準、最直接的扶貧方式,在我省脫貧攻堅和生態建設兩個領域均發揮著重要作用。我省生態護林員扶貧42個實施縣集中在大別山、秦巴山特困連片地區和沙區、灘區平原縣,大部分縣經濟欠發達、貧困發生率高。選擇具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擔任生態護林員,提供勞務崗位,使其依託獲得管護森林勞務收入直接增收,起到了立竿見影的脫貧效果。
據悉,從2016年到2020年,全省爭取生態護林員專項資金由每年的1億元增加到2.93億元,選聘護林員由1.8萬名增加到4.2萬名,人均補助從5566.6元增加到6984.8元。在帶動12萬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同時,有力保護了森林資源,有效制止或預防了各類毀林行為和災害發生與蔓延。截至目前,全省生態護林員有效管護的2393.46萬畝森林,未發現一起重大毀林案件,未發生一起重大森林病蟲害、森林火災事件。
各地積極探索工作新思路,護林崗位持續拓展。盧氏縣整合涉農資金開發「撫育護林工」勞務崗位4000多個,通過生態護林員參與森林撫育活動,獲得護林與撫育雙份收入,確保該崗位總收入達到每年6000-10000元,助推穩定脫貧。
【來源:大河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