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輪車夫被破格錄取博士前後

2020-12-15 澎湃新聞

蔡偉看自己收藏的書。 本文圖片 中國青年報 

蔡偉在書法課上指導學生。

蔡偉給學生上書法課。

蔡偉的讀書筆記。

11年前,高中學歷的三輪車夫蔡偉被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破格錄取為博士研究生。

如今,48歲的他在貴州安順學院教三門課,看到學生,他會想到自己。

他被知識改變命運,他希望他的學生也如此。

他從沒給學生提及過那些苦日子,那時,他每賣50根冰棍,才能買一本5元的二手書。東北的冬天,他把《老子》《莊子》《韓非子》包上書皮,套層袋子,塞進保溫箱的夾層,有空就讀。

如今,他自稱「學術不差也不冒尖」,一年發表一兩篇論文。多數時間裡,他喜歡一個人窩在辦公室,被泛黃的古書包圍。電腦屏幕被豎起來,便於放大查看那些模糊難辨的古文圖片。時不時,他提起毛筆,在宣紙上寫小楷。

蔡偉研究的領域是「小學」,這是中國古代對文字學、音韻學和訓詁學的統稱。他的工作是將旁人看著晦澀難懂的古文字,解析出準確的意思。

握著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的專業學術集刊《簡帛》,他翻到自己發表的文章《〈尚書·顧命〉「今天降疾殆弗興弗悟」的斷句問題——兼釋上博五〈三德〉之「天乃降殆」》。這是大多數人陌生的學問。古書的年代越早,意味著越難讀懂。蔡偉的樂趣就在於,破解那些最為晦澀的古文含義。

「如果沒什麼真知灼見,就乾脆不寫,寫一篇至少要解決一個問題。」蔡偉說。

這些已刊發的文章,不少來源於他早期寫下的讀書札記。他積攢下了幾十本筆記,落款的時間跨越了30年。

小學時,他練過幾年毛筆字。字帖上總有很多看不懂的繁體字,他捧著字典來回翻。他的語文成績一直領先,到了高中,理科最低的成績只有十幾分。

蔡偉把圖書館當成了教室,錦州市圖書館辦證要資質,他磨著父親請單位蓋章。他幾乎天天打卡,一年多的時間裡,光是古書,蔡偉就看了兩三百本。

高考落榜後,蔡偉進了橡膠廠,三班倒。倒班之餘,他泡圖書館,「幾乎把能看的書全看了一遍」。

3年後,他從橡膠廠下崗。蔡偉沒錢、沒學歷、沒技術,擺在面前的路似乎只有兩條,做小買賣或是賣力氣。

他先在食堂後廚做過一年,一個月100元,臨時工,主要做饅頭。後來,他買來一輛三輪車,綁上1米長的木箱,裡面再塞三四個保溫箱,放入隔溫的棉被,每天跑去商場門口擺攤。

他家住7樓,沒電梯,每天清晨挨個兒把保溫箱抬下樓,晚上再搬回家。這些保溫箱加起來,差不多三四十斤重。他的車上還捆著摺疊椅和太陽傘。遇上下雨,蔡偉就坐在傘下,等著天氣放晴。

雪糕5角一根,冷飲1元一瓶。天熱,雪糕賣著賣著就化了,他自己吃一些扔一些。冬天賣不動冷飲,他改賣炒瓜子,有時一個月賺不到500元。擺攤的空當,他讀書,有時撿行人隨手丟掉的廢煙盒,抽出錫紙,記筆記。

他開不起店,家裡拿不出租店鋪的資金。擺攤10餘年,收入只夠餬口,他擔心生病,極少買新衣服,家裡10多年沒交過取暖費。冬天的錦州零下10多度,冷氣竄進屋子,水管常被凍住,睡覺人要躲在兩三床被子裡。

蔡偉常光顧舊書店,因為新書太貴了,一本2000年出版的新書,標價就是170元,更別提裝訂精美、彩印的版本了。不少古書還成系列,一套1000元也不稀奇。

他知道自己不適合做小生意,但不敢不幹,「不然能做啥?」

有一次,他鎖在小區樓下的車被偷了,捆在車上的木箱也一起沒了。他懊惱了好幾天——裡面還裝著好幾本古書呢。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沉浸在古文字的孤島裡。有人說蔡偉「酸」,飯都吃不飽還琢磨「閒書」,不務正業。家人看不懂他的研究,身邊找不到能問詢的老師,他一本一本地看,沒什麼章法。

那時,每過兩三天,他就跑去圖書館換一批新書,錦州市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以為他看著玩,「這玩意兒你能看懂?」直到後來,有人拿來收藏的民國古畫諮詢真偽,蔡偉通過畫中的文字一眼識別出是贗品,才換得在場的人頻頻點頭。

自學四五年後,24歲的蔡偉寄信給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錫圭、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李學勤等學者。他向對方請教,也提建議。

裘錫圭在1997年第1期的《文物》上發表過《〈神烏賦〉初探》,提及尹灣漢墓出土的簡牘篇目《神烏賦》,其中的「佐子」不明其意。蔡偉寫信表示,「佐子」疑讀為「嗟子」,即「嗟」,是嘆詞。

後來,裘錫圭同意了他的看法,還在1998年第三期《文物》上發表了文章。

蔡偉最擅長的,是將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結合起來。《老子》中有句「莫之其亙」,他從歷史角度分析,「亙」字應譯成「極」,是「終極」的意思。

為了尋找更多期刊,蔡偉沒少跑。他想看清代王念孫寫的高郵王氏四種之二的《讀書雜誌》,錦州市圖書館找不到,就跑去當地的高校圖書館碰運氣,他從館藏目錄裡查到了三冊影印本,剛一開口就被拒絕。

工作人員稱,「雜誌不外借」。蔡偉糾正他這其實是古書,沒想到換來一句,你又看不懂。直到10年後,蔡偉才買到另一個出版社的影印本。

他熟悉錦州所有的舊書店。一些書他堅持找了好些年,為此前往瀋陽、北京等地。一次,他在北京只待了1晚,背回了10多本書,花了幾百元。

在錦州,蔡偉一家三口擠在一間屋,牆邊、床底下塞滿了古書。可更多他想看的古書是買不到的。碰上實在喜歡的,他從圖書館借出,直奔複印店。那份複印版的《廣雅疏證》已有30年,字裡行間被他寫滿了批註,直到現在還在使用。

有些書無法外借,他就坐在圖書館裡抄。橡膠廠發的表格紙被他小心翼翼地攢成摞,再一一從中對摺,有字的一面向內,訂成一本。他仿照古書從右側寫起,完成《爾雅》的抄寫,花了20天。

這些簡易的裝訂本,已被他越翻越薄,摺痕處輕微一碰就快要散開。

他最奢侈的消費是湊錢買了一臺電腦,接入網際網路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搜尋引擎裡輸入古文字。

在國學網上,愛好相同的人扎堆在論壇裡灌水。蔡偉家聯網用的電話線,每次他撥完號,快速打開論壇和郵箱,十幾分鐘匆匆下線。

即使如此,那幾個月,他家的電話費還是頻頻超支。後來,他乾脆去網吧,在一片遊戲聲中敲著自己的學術思考。

他沒寫過點擊量超高的「爆款」,不參與論壇家長裡短的討論,只發言之有物硬邦邦的觀點。第一回「披著馬甲」發帖,他就被版主私信,「你是蔡偉?」

那時候,除了給幾位古文字學學者寫信,蔡偉已在幾所知名高校主辦的學術網站上,發表過自己的學術觀點。

在版主、如今的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董珊的印象裡,蔡偉對古書熟,引用辭例信手拈來。在那個檢索並不方便的時代,蔡偉盯著舊材料,總能發現新問題,解釋還精準。

董珊和蔡偉同齡,他說,蔡偉是那種利落乾脆的人,一兩句話解決一個問題,不用多說,一看就對,「這種本事差不多是對古書了如指掌的老先生才能做到」。

幹這行,即使是學術大家,也偶有誤差。不過,蔡偉的錯誤率低。裘錫圭也曾在回信中肯定蔡偉,「不計功利,刻苦潛修,十分欽佩。」

後來他的妻子病倒了。這個下崗後在超市當過服務員,送過報紙和牛奶的女人,被迫中止工作。兒子還在上學,家裡全靠蔡偉一個人支撐。為了給妻子治病,他向親戚借了5萬元。

拉車比賣冰棍、瓜子賺錢。他蹬著三輪車在城市裡穿梭。從早到晚,一天跑10多趟,掙三四十元。白天停不下來,晚上回家累得倒頭就睡。原本大片的讀書時間,也被切割了。一年後,奔波的蔡偉頭一次感覺,自己的境遇如此糟糕。

在此之前,無論是和學者的書信往來,抑或是在網上,蔡偉從來都只談學術。有一次,蔡偉忍不住寥寥幾筆,寫信對董珊講述了自己的現狀。

那封信只有一頁多長。在董珊的記憶裡,對方沒提要求,沒有抱怨,但他動容了。董珊找到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的教授劉釗。2008年,復旦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與中華書局、湖南省博物館聯合編纂《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臨時聘請蔡偉加入。

這是一份根據前人觀點進行修正、完善的工作。蔡偉一張張翻閱竹簡照片,寫下注釋。古文字本就難認,多數還模模糊糊,平均下來,一列的30個字裡,要重新解釋的將近一半,一天才能完成一支竹簡。

進組一年,他的能力有目共睹,幾位教授想讓蔡偉讀博。

2000年起,復旦大學開始實施一項制度:兩院院士、傑出教授和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指導老師,可以自主招收博士生。考題由導師自己定,學生可以不參加統考。作為國內知名的古文字學家裘錫圭有自主招生的權力。

不過,按規定,報考博士必須具有碩士學位或同等學力,蔡偉只有高中學歷。復旦大學研究生院最終找到教育部,裘錫圭、李家浩、吳振武3位著名學者聯名寫了推薦信,連同復旦大學的申請一起報送教育部。

李家浩、吳振武兩位教授並不任職於復旦大學,沒見過蔡偉本人,但在學術網站上,他們都曾讀過蔡偉的文章。

入學考試是擺在面前的一場大考。蔡偉的英語不過關,還丟了10多年,學校就將英語改為日語。可蔡偉的日語也是零基礎,他突擊了一段時間,終於過線。

因為自學,蔡偉的知識體系並不系統,他跟著博士班上課,按學校的要求,還要補基礎的通識課,修些本科、碩士課程。後來,他的學分修滿了,但博士論文遲遲不過關。他要學著去適應學術表達的範式,來來回回地改。他讀了6年才博士畢業,算是班上最久的。

他也是班裡最大的,比同學年長近10歲,但檔案最薄,資料最少。畢業後,他本想回東北,投了好幾所當地的院校,簡歷都沒過——頻繁地卡在年齡、第一學歷、發表文章裡。

半年裡,蔡偉一共投出二三十份簡歷,多在第一環就被淘汰。直到安順學院招聘,他才定下工作,這是他找的所有工作裡離家最遠的一個,彼時安順尚未開通高鐵,他從錦州趕來用了兩天兩夜。

他被安排在學校圖書館的古籍特藏部,編寫館藏古籍書志。在圖書館裡,他是學歷最高的,也是唯一一個研究出土文獻的。他還教三門課,古代漢語、文字學和書法。

扎進古文字中30餘年,周圍的環境也變了。出土文獻從數量有限到令人目不暇接,查一個詞的釋意無需一本本翻詞典,在電腦上輸入多種解釋即刻同步。電商平臺輕易可以買到古書。國學這些年出現了升溫的跡象。

董珊有體會,如今學術成果的發布量、出版量大大增加,「相比20年前,差不多多了20倍都不止」。

蔡偉喜歡泡在幾所知名高校主辦的出土文獻網站上,看最新的學術觀點。但凡出了新材料,他就找來學習。

網上,他起了五六個網名,「錦州抱小」「小雅」「黔之菜」……「有時候就是刻意不想讓別人知道是我寫的」。蔡偉說,他享受更換網名後歸零的狀態,用新的名字「再慢慢闖片天地」。

他刻意地從曾經的片刻「高光」中淡出。因為被破格錄取,蔡偉曾被寫進新聞裡,後來,他拒絕再接觸媒體,為此特意換過手機號。「古代典籍本來就冷僻偏窄,既然不為大眾熟知,也沒必要總是讓人知道。」

他強調,自己只是喜歡這門學科,不願當所謂的學術明星。他最擔心被分散精力。

「只有對學術產生影響,在古文字學界能有深入的研究並發表獨立客觀觀點的人,才是最神聖的。」他曾這樣表示,「做學問,不就是要經得住長時間的埋頭嘛,名利是致命傷。」

圈子裡知道蔡偉的人不少——他的文章不以量取勝,但都能立得住腳。

董珊感嘆,無論是最初在論壇上相識,還是後來因為破格錄取被寫入新聞,蔡偉本有很多「可以紅」的機會,不過他始終是淡淡的,低頭研究自己那攤事兒。

「在學術界,不缺擅於總結方法的人,但蔡偉能實打實地做研究。」董珊說,「這也是這個時代做學問非常稀缺的。」

去年,蔡偉的專著《誤字、衍文與用字習慣——出土簡帛古書與傳世古書校勘的幾個專題研究》出版了。

有網友評價,「作者未接受系統的學術訓練,在學理和論證上的精密性自是不可奢求」「整體系統性欠佳」,但也有很多誇獎:「有切實貢獻和具體文獻解讀,且頗具啟發性」「真正的善讀古書者,那些只靠剪刀和漿糊搞古書校讀彙編的先生看完可能會手心出汗吧」。

最早入古典文獻的行當,是因為蔡偉拜讀了蔣禮鴻先生的《義府續貂》。這是研究古文獻的名著,也是治訓詁、校勘重要的參考書。30年裡,蔡偉來來回回地研讀,他看過不下六個版本,還專門列出表格,一一細數各版本中存在的14處問題。

蔡偉不講究外表,唯獨執著於買書,每年購入的新書差不多幾百本。離開復旦大學前往安順學院時,他打包運出80多箱藏書,花了4000多元——快趕上後來1個月的工資。

書櫃裡那套《四部叢刊》一共21本,購於上海。那一回,他花了500多元,騎著自行車馱回學校,還引來一群人圍觀。有同學打趣他買貴了,他卻覺得值——至今,這套書陪了他10年。

蔡偉仍不富裕。他把家裡一整面牆打成書櫃,買來能兩面放書的書架,再加張一米長的書桌。

學術之外,他的生活很簡單,逛市場、刷短視頻,或是練練毛筆字。自行車騎久了,他會腿疼,這是之前蹬車落下的老毛病。

在復旦讀博的時候,他回過錦州,到昔日的擺攤地轉了轉。一同出攤的4個人,只剩下1個。他記得,自己曾是這群攤主裡最年輕的,夾在一片吆喝聲中,捧著書的他看上去總有些格格不入。

(原題為:《三輪車夫被破格錄取博士前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11年前,被復旦大學破格錄取的「三輪車夫」,現在怎麼樣了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在11年前,復旦大學破格錄取了一位「三輪車夫」為博士生,那麼現在他究竟怎麼樣了?是繼續「蹬三輪」還是有了更好的發展?
  • 2009年,復旦大學破格錄取「三輪車夫」為博士生,如今怎樣了?
    近代學術繁榮自由以來,很多大師都是破格錄取的,成就他們的是對學術的熱愛和堅持,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堅持學術研究。我們也時常看到大學破格錄取一些學生,為國家珍惜人才。除了語文啥也不會,窮困潦倒生存難被復旦大學破格錄取的
  • 11年前復旦破格錄取的高中學歷「三輪車夫」的博士生,怎麼樣了?
    11年前,一個38歲、僅有高中學歷的「三輪車夫」,賣過雪糕,做過小買賣的下崗工人竟然成功被復旦大學破格錄取,成為復旦大學歷史上第一個,甚至是我國第一個以高中文憑考取博士學位的學子。他就是當年轟動一時,一個僅有高中學歷的下崗工人——蔡偉。
  • 當初,那位復旦大學破格錄取三輪車夫為博士生,最後結局如何?
    這不由得讓很多人想起了當初那一位三輪車夫,因為熱愛學習被復旦大學破格錄取為博士。而博士畢業的他,有著怎樣的發展呢?    他的名字叫蔡偉,但我們或許更熟悉他的另一個身份,成為復旦博士的三輪車夫。小時候的他,在臨摹字帖的過程中,沒練成一手好書法,卻意外認識到了古代文字的魅力。後來,他就越來越喜歡古文字,也經常研究國學。
  • 蔡偉是三輪車夫,下崗工人,復旦大學為什麼破格錄取?天賦的重要
    而現在這個以知識和科技為主的社會,也是有著很多的碩士和博士的。雖然這些人才很受歡迎,但是想考取他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要從千萬人中脫穎而出。一般來說,如果你能取得博士學位,那麼你就能稱得上是一個人才了,但是我們也知道博士學位的取得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這是需要你後天的不斷努力的。但你知道嗎?
  • 11年前,38歲三輪車夫為何被復旦破格錄取?只是因為路遇貴人嗎?
    許多人在聽到復旦大學破格錄取三輪車夫蔡偉的時候,或許難免酸澀道:&34;但顯然,愛書、愛古文、平凡而堅持、平庸而沉靜,蔡偉的破格錄取是&34;,內秀是&34;,熱情不變更是&34;。古有言:&34;復旦大學敢於面對輿論破格錄取蔡偉,是開放胸懷之姿,而其中最為關鍵的樞紐該是讓人長嘆&34;的教授——裘錫圭,古文學界的泰鬥。裘錫圭教授酷愛古文字文學,與蔡偉一拍即合,兩人書信不斷。蔡偉以一無名小白的身份發表的觀點亦被裘錫圭教授有所讚賞。無形之中,裘錫圭教授的出現為蔡偉獲得意外之喜的博士之位奠定了基礎。
  • 蔡偉:16歲因智力缺陷輟學當三輪車夫,38歲被復旦破格錄取為博士
    比如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蔡偉,他年少時人們覺得他的智力有問題,可他卻憑著自己的努力在38歲的那年考上了復旦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成為古文字學大師裘錫圭的弟子,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奇蹟
  • 三輪車夫蔡偉:僅高中學歷的他,被復旦破格錄取為博士,現怎樣?
    如今因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能力而被大學破格錄取的人也不少,如作文寫得好的蔣方舟,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但是他們大多數都是應屆生的身份被大學錄取,而筆者今天要講的人物,卻是以38歲接近不惑的「高齡」被復旦大學錄取,而且還是以博士生的身份。
  • 2009年,復旦大學破格錄取「三輪車夫」為博士生,後來怎樣
    人力車夫蔡偉便是其中一員。所幸的是他並沒有聽天由命,而是抓住機會向上奮進,最終成為了被復旦大學破格錄取的博士生。就這樣幾經輾轉,萬般無奈之下,蔡偉只能選擇在遼寧錦州做一名人力車夫,穿梭於大街小巷之間,在風霜雨露之中討生活。三輪車夫的工作辛苦而勞累,一天鮮有可以休息的時候。做這份工作的這些年蔡偉可算是嘗遍了世間冷暖和人情世故,但這些生活中的挫折和壓力沒有將他壓垮。蔡偉從小學時起就十分擅長語文,不僅成績好,還不僅僅限於考試方面。
  • 高中學歷三輪車夫被復旦破格錄取博士,研究「小學」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景爍/攝 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消息,11年前,高中學歷的三輪車夫蔡偉被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破格錄取為博士研究生。 如今,48歲的他在貴州安順學院教三門課,看到學生,他會想到自己。 他被知識改變命運,他希望他的學生也如此。
  • 11年前,那位被復旦大學破格錄取為博士的三輪車夫,如今怎樣了?
    編纂工作他做的非常好,得到很多前輩的刮目相看,大家都覺很惜才,於是同裘先生一起建議復旦大學破格錄取他,攻讀博士學位。大概2006年後,我感覺蔡偉有些沉寂,後來聽說他為了生計,蹬三輪去了,讀書時間少很多。我當時就想,如果蔡偉因為環境不好,就這麼放棄了,實在太可惜。老實說,現在搞古文字的,很多名義上是教授了,實際上沒有他這個水平。有些地方,我也沒有他這個水平。」能得到裘先生如此的評價,相信和蔡偉多年來堅持學習是分不開的。
  • 38歲的三輪車夫被復旦大學破例錄取,並成為博士生,他有何特長?
    可事實上,如果一個人真心喜愛學習,那麼不管他做什麼工作,工作有多忙碌,都不會忘記學習,比如11年前,復旦大學曾破格錄取了一個三輪車夫為博士生,他就是一個很愛學習的人,那麼,如今他怎樣了呢?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蔡偉的生意雖然不見起色,但對於古文的研究卻越來越透徹,直到2007年時,由於妻子生病下崗,家裡的經濟愈加困難,為了生存,他成為了一名「三輪車夫」。為了多賺些錢,蔡偉經常要起早貪黑地工作,就連讀書的愛好也被迫放下了。
  • 11年前那個三輪車夫蔡偉,只有高中學歷卻被復旦錄取,現狀如何
    身為詩人的臧克家在當初就是憑藉著這幾句話,在數學考了零分的情況下依舊被破格錄取,而且是被聞一多先生給出高分破格錄取。在歷史上,偏科的人才數不勝數,比如曾經數學考試不及格,但因為語文而被破格錄取清華大學的錢鍾書先生,因為國文優秀而被破格錄取到北京大學的羅家倫先生,這位羅家倫先生在後來還成了「改組後的國立清華大學首位校長」。
  • 三輪車夫復旦博士!安順這位高校教師告訴你「逆襲」怎麼寫!
    他曾是一名只有高中學歷的三輪車夫,2009年,38歲的他憑藉深厚的古文獻學功底上演了傳奇逆襲:順利通過筆試和面試,考上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博士。由此,他成為復旦大學這所海內外聞名的高等學府校史上,第一個以高中學歷報考博士的學生。
  • 11年前得復旦大學青睞,破例錄取讀研究生的三輪車夫,現狀如何?
    11年前就有一位三輪車夫被復旦大學破格錄取為博士生,他就是厚積薄發的典型人物。01這位三輪車夫名叫蔡偉,他的前半生普通得過分。他從小就是一個偏科很嚴重的學生,除了對語文感興趣,這一科的成績出類拔萃外,其他學科的成績都稱得上「慘不忍睹」。
  • 11年前,三輪車夫被復旦大學破格錄取,成為博士生,他有何特長
    他就是11年前被復旦大學錄取為博士的三輪車夫蔡偉。蔡偉只有高中學歷,卻成為了復旦大學的博士生,這是我們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有很多人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疑問,為什麼他能做到。蔡偉的經歷可以說是脫胎換骨的,蒲扇輕搖,讓我們來品一品蔡偉的「前世今生」。
  • 三輪車夫高中學歷,指出北大古漢語家一處錯誤,被復旦錄取成博士
    眾所周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是在立國之初被確立的頂尖高校,承擔著很多高精科研任務,但是讓人萬萬想不到一個年近不惑之年,僅僅讀過高中的車夫,被著名的上海復旦大學破格錄取為博士。他叫做蔡偉,因為生活窮苦,以前沿街賣冰棍,後來又因為所在工廠效益不好,倒閉下崗後有做過一下小生意補貼家用。
  • 高中學歷考上復旦博士,安順成第二故鄉,看三輪車夫的逆襲之路!
    三輪車夫復旦大學這所高等學府校史上第一個以高中學歷報考博士的學生被列入了復旦大學2009年度博士生擬錄取名單惡補基礎性通識課程就這樣,蔡偉花了6年才讀完博士要注重學好通識文化課程從錦州三輪車夫到上海復旦大學博士
  • 讀高中被老師請教,大學沒上被復旦破格錄取的三輪車夫,結果怎樣
    中國有句古話說的非常的好,那就是「只要是金子總會發光,只要是鏡子總會反光」,一個人只要他擁有足夠的實力,那麼無論他走到哪裡都會受到人們的青睞,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越努力努力努力越幸運,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一位年輕帥氣的小夥子,曾經的他被老師請教,即便連大學都沒有上過,但是卻被復旦大學破格錄取,這一件事的來龍去脈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最後的結果又怎麼樣了呢
  • 上饒鉛山一位三輪車夫的打油詩!精彩!
    昨日下午3時,我從家裡出發去可以搭乘公交班車的黃岡山路口,這段路程大約一公裡左右,驕陽似火,我頂著烈日走了不到200米,從我身後過來一輛自裝馬達的電動三輪車,車夫頭髮花白,大概年過花甲。我招手上車,坐在有紅篷布的後座上,非常舒適,迎面風來,也不覺得暑熱難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