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這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老話。文人志士更是將學習作為畢生的追求。毛主席也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在飛速發展的當今世界,學習知識才是我們最有力的武器。終生學習說起來簡單,但又有幾人能夠真正的做到呢。
致力於學術的人是孤獨的,因為他們只有書本為伴;致力於學術的人同樣也是富足的,因為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學習能夠改變命運,知識能夠決定未來這句話我們從老師、家長的教導裡聽到了太多太多遍,聽得多了,並不覺得這句話的分量有多重,直到看到了這樣一個事跡。他向世人證明,學習真的可以改變一生。他就是11年前被復旦大學錄取為博士的三輪車夫蔡偉。
蔡偉只有高中學歷,卻成為了復旦大學的博士生,這是我們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有很多人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疑問,為什麼他能做到。蔡偉的經歷可以說是脫胎換骨的,蒲扇輕搖,讓我們來品一品蔡偉的「前世今生」。
蔡偉年幼時家庭並不富裕,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所以他年幼時並不懂得教育的意義,讀書讀到了高中便輟學了。
上學期間,蔡偉就更加的偏愛文學,讀書的習慣也伴隨了他終生。在輟學之後,蔡偉做過很多份工作當過工人,也擺過攤。在九十年代時,蔡偉所在的工廠因為效益不好而關閉,蔡偉自此丟失了工作。
生活總是充滿磨難的,難得的是不放棄希望的勇氣。失去工作後的蔡偉通過擺攤來維持生計,飽經生活帶來的苦難。
不久後因為小攤的生意不好,收了攤子,成為了一名三輪車夫。
生活枯燥無聊,總要找一些精神支柱來支撐自己。從此讀書便成為了蔡偉最愛做的事情,並且在二十年來從不間斷。只要自己有條件,那唯一要做的事情一定是買書。
如果沒有書的話,那一有時間就去找圖書館,騎著三輪車穿行在大街小巷,他總是留意著哪裡有圖書館。
熱愛文學的人總是孤獨的。蔡偉所看的書籍當中,大多是關於古代文學的,這類書籍生澀難懂,有一些書圖書館不能外借,他就用筆將整本書抄錄下來。幾乎每天都會去圖書館,如果不是真的熱愛,很難能夠二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但時他的家裡人並不能夠理解他,不過也沒未有人阻止他,畢竟讀書是不花錢的。因此在精神上他是富足的,同樣也是孤獨的,他缺少能夠與他交談的人。
時光匆匆,獨留我們在生活的縫隙中,在生活中摸爬滾打。蔡偉拉三輪車勉強維持生計,如果沒有意外的話,蔡偉的一生可能就那樣碌碌無為、渾渾噩噩的度過了。
可能他依然熱愛讀書,不停的豐富自己。可已經成家的他不會再有破釜沉舟的勇氣。可是生活沒有那麼多的如果。
2007年,蔡偉的妻子突然生病,這讓本就艱辛的生活雪上加霜。他每天的工作只夠維持生活溫飽,妻子的醫藥費成為他的燃眉之急,他認為生活都沒有了曙光。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陽光照進來的地方。這件事也是一個轉折,他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那就是編寫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
這份工作正是蔡偉這麼多年來一直熱愛的方面,所以他欣然的接受了這份工作,希望能夠為妻子賺取更多的醫藥費。
蔡偉出色的完成了這份工作,這讓復旦大學的裘錫圭等三位教授看到了他身上的才華,因為他總是可以在簡單的事情上添加自己的觀點。這讓他的光芒散發了出來。
每一件努力去做的事情到最後都是會有收穫的,或大或小,或遲或早。原本只有高中學歷的蔡偉是不能夠報考復旦大學的博士生的,但是三位學者聯名上書,將申請交到教育部後很快就被批了下來。
蔡偉最後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復旦大學,成為了一名博士生。
蔡偉終究沒有辜負自己多年來的付出。「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體膚,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因此在面對苦難是時不可以放棄。與其怨天尤人,不如給自己打打氣。
2015年,蔡偉在復旦大學完成學業,順利畢業,並且從事著自己熱愛的中國古典文獻專業。直到今天,蔡偉也一直活躍在出土文獻古文字的科學領域中。名氣很大,又因其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而被人賞識。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在世人眼中,蔡偉不過是新韻的遇到了他的伯樂,但是為什麼一個漢字編寫的工作就讓蔡偉受到這樣的賞識呢?
其實他和裘錫圭教授早有交集。時間追溯回1995年,那時的蔡偉還在工廠工作。那時的他對於古文字發展很感興趣,生活中有沒有能夠與之探討的人。
但是他對這個領域的一些建樹和觀點,以及對這個古老而神奇的領域的好奇是他迫切的想要尋找一個突破口,所以他給裘老寫了一封信。
功夫不負有心人,裘老給他回了信,並在信中寫道「你對傳統古文字真心好之,不計功利,刻苦潛修,十分欽佩。」這大大的鼓舞了蔡偉。兩年後,裘老在《文物》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提到了《神烏賦》,並且其中的「佐子」意思不明。
蔡偉特意給裘老寫了一封信說明了讀音和解釋。不久裘老還特意為此發表了一篇文章。二人因此結識,常有書信往來。後期蔡偉在網上發布了很多的文章也得到了裘老的讚賞。也是裘老邀請蔡偉加入的那個轉變他一生的項目組。
現在我們看他的成功或許覺得水到渠成了。38歲的蔡偉通過二十多年從不間斷的學習,從一名三輪車夫變成一名復旦大學的博士生。
這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現在的他能夠從事著自己最熱愛的工作,實在是對於他最好的饋贈,只不過這饋贈是來自於他長期以來的堅持。這也讓他的身上多了一些傳奇色彩,成為許多平凡卻依舊努力的人心目中的英雄。
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思想並且一直沿用至今,孔子認為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有學習的權力。世間萬物有太多值得我們來學習的,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沒有任何理由是可以使你停止學習的,如果有,那就是你不夠投入。
條件如此健康的人都沒有放棄,那麼我們這些人又有什麼理由放棄呢。最可悲不過一生碌碌無為,卻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李健當年保送清華大學,當他在採訪中被問到是否有閱讀的習慣,他驚訝的回答說「當然了,難道還有誰不閱讀嗎?」這樣許多人意識到沒有誰的成功是偶然的,李健那麼多打動人心的詞作也是多年積累的結果。
蔡偉向我們證明,夢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忍得了孤獨,受得了寂寞,坦然的面對他人的讚賞,不驕亦不躁。這是值得我們欽佩的。
生命是公平的,它賜予我們同等的機會,只是有的人把握住了而已。希望每個人都能夠不再浪費自己的人生,身披黃金甲,披荊斬棘做自己的英雄。
找到真正熱愛的事情,並且從一而終的努力。這樣,至少我們可以豐富自己成就一個不同的自己,正如那句「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